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共同富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奋斗目标和基本原则,是步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逻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根本价值追求,是步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政治逻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步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实践逻辑。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五千多年来绵延不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步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3.
价值意蕴层面,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化了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增强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丰富了文化建设内涵,创新科学理论体系;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从历史逻辑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时代产物;从理论逻辑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发展;从实践逻辑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实现文化自立自强的行动指南。实践指向层面,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南,坚持为人民服务价值旨归;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向,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内涵;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用全球视野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5.
新时代领导干部政德建设处于应然与实然的张力状态之中。从应然目标来看,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要以明大德为首要目标,锤炼坚强党性;以守公德为核心目标,坚守人民至上理念;以严私德为基础目标,注重修身律己;以强考核为现实要求,健全德性考核机制。就实然现状而言,当前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面临永葆初心使命的独有难题,以及重“名利”轻“奉献”、认知偏差化与政德行为失范、政德建设机制尚不健全等多重困境。为此,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要做到“两个维护”,凝聚政德共识;探索创新方式方法,培养政德心理;坚守人民评判标准,内化政德价值;坚持约束与激励齐抓,健全伦理保障。 相似文献
6.
7.
潘姗姗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2):81-83,9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为主题,全面对社会核心价值观以及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两者间存在的逻辑关系进行说明,此外,还提出:想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功践行,需要把我国的传统文化作为根本依托,充分发挥其“涵养”、“滋养”和“营养”重要作用,推动双方实践逻辑的微观落实。 相似文献
8.
《青海社会科学》2017,(6)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十三个地方提到了美好生活,这是党的历届报告中从未出现过的。进入新时代的中国,需要中国共产党牢记初心,以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和勇毅,力求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制度、发展无法满足需要之间的冲突。这种矛盾和冲突,揭示了美好生活基于全面而真实的权利正义需要之上的新价值叙事。这种新价值叙事既是美好生活的价值期许,同时也是美好生活的必然实践逻辑。只有在物质富足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理念创新,带来权利、正义等的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才更有内涵、更有境界。只有此,才能拓展新时代美好生活的纵深,真正实现解放人、发展人、实现人的宣言。 相似文献
9.
10.
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重要论述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阶段,对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重要论述脱胎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植根于中华民族大一统理念的历史底蕴,孕育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伟大实践.作为新时代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方针,其丰富了新时代民族团结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并为世界其他国家处理民族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在习近平民族团结重要论述的指引下,做好民族工作必须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多措并举,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11.
12.
13.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指南,是引领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科学理论。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必须从国内外发展形势变化中全方位把握其形成背景,深刻领悟其内在逻辑,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全面贯彻其实践指向。 相似文献
14.
15.
16.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科学总结的百年奋斗“十个坚持”历史经验,分别从根本政治力量、价值取向、指导思想、重要原则、发展道路、世界视野、发展动力、精神力量、重要法宝、内在动因等十个维度系统揭示了党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强大的现实逻辑。“十个坚持”历史经验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需要坚持、丰富和发展这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7.
18.
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成就的重要历史经验,贯穿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征程,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致力于全人类解放的宽广胸怀、雄心壮志、坚定信念和战略思维方式,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自觉和责任担当。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包含了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的历史逻辑,包含了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持和发展的理论逻辑,涵盖了党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担当和作为的价值逻辑。坚持胸怀天下体现了党的全球视野,具有深厚的世界意义,有助于推动回答世界之问“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有助于推动回答时代之问“人类向何处去”,有助于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同时,坚持胸怀天下在新时代要求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坚决维护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关切人类前途命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和推动人类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实践逻辑,表现为坚持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特质的必然体现,是党的百年奋斗的重要经验,是应对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之道。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坚持自我革命中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为坚持自我革命提供理论指引;以突出问题导向为原则,为坚持自我革命确定奋斗目标;以坚守人民立场为根本,为坚持自我革命明确价值导向;以牢记初心使命为动力,为坚持自我革命筑牢信仰之基;以制度管党治党为抓手,为坚持自我革命提供制度保障。在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就是要不断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内在逻辑与发展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的特质决定了其对现实世界分析的独特性,即视野的全球性和分析路径的结构化。就全球视野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是在全球进入金融资本集权的境遇中和后工业社会的语境下展开的。就结构分析来看,一方面,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内含了"功能思维→政府主导→理论引领→混合结构→人民主体"五个结构要素和相应的五个演进梯次,形成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内在逻辑"为特征的哲学分析框架;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责任和使命(执政为民)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实践创新),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不断发展,应是在"深层结构→核心体制→运行方式"三个层级上进行改革,力争实现重大突破,并体现为"调整结构→改革体制→转变方式→建构秩序",从而形成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趋向"为导引的创新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