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双边贸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在分析了2006年中国同前30位贸易伙伴双边贸易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得出决定中国双边贸易的主要因素是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规模(GDP)、地理距离、国民收入水平(percapita GDP)和制度安排,测算出中国同贸易伙伴间的双边贸易潜力,根据测算结果把贸易伙伴分为四类,并分别就如何发展与各类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称和非对称ARDL模型,对中国与巴基斯坦2001~2018年双边贸易收支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与巴基斯坦双边贸易收支与双边实际汇率、两国国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人民币汇率升值和贬值冲击对双边贸易收支总额和部分细分行业商品贸易收支有非对称性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改善巴基斯坦贸易收支作用并不显著。而双边贸易收支总额以及主要细分行业商品贸易收支均衡方程检验均说明,两国国民收入稳定增长是实现双边贸易收支长期动态均衡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选取东盟内外共22个国家的数据为样本,基于引力模型,引入CAFTA虚拟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分析CAFTA的建立对中国与东盟之间双边贸易的影响。结论显示,引力模型对中国一东盟间贸易流量的解释有效,CAFTA的成立促进了中国-东盟的双边贸易。针对该分析结果,得出了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5.
从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现状出发,基于2000-2009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流量的面板数据,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化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化对双边贸易有显著地促进作用,另外,经济规模、人口数量、科学技术水平、文化距离、优惠贸易区对双边贸易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地理距离、共同边界有显著负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丝绸之路的命名、走向,从地理因素和人文因素分析丝绸之路形成的原因,可以认识到丝绸之路在古老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的方法对我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检验,进而求出协整关系所对应的长期趋势方程和短期动态特征的误差修正模型,并从长期和短期分析我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与东盟双边贸易的增长存在协整关系,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已有文献对中俄能源贸易影响因素的研究,将其中的经济因素进行量化分析。运用VAR模型分析了中俄两国经济发展水平、能源使用效率、能源生产与消费、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水平对中俄能源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俄能源贸易存在贸易惯性,俄罗斯对中俄能源贸易表现出更明显的依赖性,中国能源使用效率和能源进口多元化对中俄能源贸易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黄山地理标志茶叶为例,运用logistic模型对消费者购买黄山地理标志茶叶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计量经济分析。研究表明,消费者购买黄山地理标志茶叶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消费者对黄山茶叶地理标志知识的了解程度、对黄山茶叶地理标志标签的信任程度、消费者茶叶的偏好以及购买茶叶的主要用途等因素是影响消费者购买黄山地理标志茶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对重力模型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用正弦函数描述了重力模型参数的波动规律,改进了原有重力模型将参数标定为常数的缺陷,并通过数据拟合对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用1993-2012年的贸易数据,借鉴Schumacher (2003)提出的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和德国双边贸易中的本地市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结果显示,在SITC一位数10类产品中有5类存在本地市场效应,而SITC两位数35类工业制造业产品中有16类产品存在本地市场效应。随着中德双边贸易的不断发展,本地市场效应已成为影响中德双边贸易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中国政府应当努力培育健全的国内消费市场,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发挥好本地市场效应对中国对外贸易稳定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建立FTA(自由贸易区)最重要的经济效应是能带来成员国间贸易规模的扩大,把代表自由贸易安排的虚拟变量纳入引力模型,对中印建立FTA的贸易扩大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认为中印两国间还存在巨大的贸易潜力,两国若能在目前经贸关系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FTA这种制度性合作,将使双边贸易产生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国际能源署认为,液化天然气(LNG)推动了世界天然气贸易市场的整合,也为亚太、欧盟地区的国家天然气进口多元化提供了来源。中国自2005年进口LNG以来,其在中国天然气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高。为了对中国LNG进口流量与贸易潜力进行分析,选取中国LNG进口贸易的11个国家为研究对象,从经济规模、距离、技术、合同类型、定价方式、政策这6个层面设定变量,利用2006-2014年中国进口LNG总量以及与中国LNG进口量影响因素相关的面板数据建立贸易引力模型,考察中国LNG进口的影响因素,对贸易伙伴国按照所签订的合同类型进行分类,测算其贸易潜力。研究表明:(1)签订长期合同可以促进中国LNG进口,但国际油价却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美国亨利中心天然气现货价格的上升会显著减少进口流量。(2)中国LNG进口量与中国人均GDP正相关,与贸易伙伴国的人均GDP负相关,与两国首都之间的距离没有显著性的统计关系。(3)“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LNG进口流量具有正向效应,自由贸易协定、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具有负面效应。(4)中国LNG更多地采用短期合同贸易形式,且与签订长期合同的贸易国相比,短期合同贸易国具有更大的贸易空间。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92-2010年中国与24个家禽进口国的面板数据,建立引力模型对中国家禽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及发展潜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畜牧业总产值、进口国经济规模、贸易双方人均收入差距、有共同边界和同为APEC成员国对中国家禽出口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空间距离和WTO制度安排则是阻碍家禽出口的主要因素。中国家禽对澳门、新加坡、韩国、荷兰、法国、匈牙利、澳大利亚、俄罗斯、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家还存在巨大出口潜力。  相似文献   

15.
美国外贸法中"贸易促进权"赋予总统贸易谈判更大的主动权,确保国会在贸易政策制订权力分配上的核心地位,维持"府会"良好协作关系.本文旨在依美以、美加、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及美洲自由贸易区为例,立足"贸易促进权"与美式双边协定和区域贸易机制的互动,揭示"贸易促进权"与美国贸易政策及双边、区域贸易机制的内在联系,为我们进一步把握美国外贸政策脉象,维护我国经济利益提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国际贸易与地理有着天然的联系,国际贸易理论和我国外贸实践从不同层面揭示了这种关系。基于地理上的边界效应,文章提出我国各省份应侧重考虑打破省际贸易壁垒,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  相似文献   

17.
我国对外贸易长期以来的巨额顺差引起了全球的关注,许多学者都对我国的贸易平衡问题进行了研究,但主要是针对的是我国的总体情况和主要顺差地,缺少对我国贸易平衡的全球地理分布的研究。本文主要分析我国贸易平衡的地理分布及成因,对贸易顺差与贸易逆差来源地的现状与成因分别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基于贸易引力模型,利用 1992—2017 年数据对中美大豆贸易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中国 GDP 总量、人口数量对贸易额产生正向影响,美国人口数量与人民币 / 美元汇率对贸易额产生负向影响;我国大豆产量和政策因素对中美大豆贸易并不显著;中美大豆贸易潜力呈较为显著的周期性,但依然属于贸易潜力开拓型,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需要协调大豆进口结构,实现大豆进口来源的多元化,消除过度依赖美国进口的负面作用,才能赢得主动地位。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空间相关加权项估计多边贸易重力模型,构造了以地理因素表征农产品特征的省区贸易开放度的工具变量,实证研究了中国省区财政支农投入对农业生产率及其构成的影响弹性。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财政支农显著偏低,但财政支农投入确实显著提升了农业劳动生产率;通过进一步分解劳动生产率,发现财政支农投入对资源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弹性为正且显著,而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弹性显著为负。表明财政支农发挥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的作用面临着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低和基础设施欠完善的强约束,未来应通过加强这两方面的投资助推农村经济组织创新来实现农业技术进步,条件不成熟时向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领域过度投资,极易陷入“拔苗助长”式的农业现代化的泥潭,降低了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