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西部农村反贫困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论述了中国西部农村反贫困的成就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西部反贫困的几个制度创新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1)按照新时期的特点对反贫困战略作新的调整;(2)建立覆盖广泛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3)调整宏观收入分配制度,加大对西部农村反贫困的财政投入;(4)以农户能力开发为重点,实施教育扶贫计划;(5)改革劳动就业制度,为西部农民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岗位;(6)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生产组织结构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立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国情,积极吸收西方社会成熟市场经济体制的成果,日益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道路的制度优势。一是突破市场经济的意识形态窠臼,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切实解决绝对贫困意义上的物质匮乏问题;二是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协同发展的显著优势,逐步消除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难题。唯有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体制优势,尤其要建构政府和市场良性互动的合作机制,才能真正支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开启的共富共享道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贫困与反贫困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翔飞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3):22-25
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讲,制度安排是贫困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制度创新又对缓解和消除贫困有着决定性作用。面对贫困地区和人口的制度缺陷成为当前制约反贫困行动的最大瓶颈,必须树立制度创新观念,从政府职能调整、经济体制改革、教育卫生制度落实、法律制度制定等方面不断建设和完善反贫困制度体系,加速中国反贫困进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反贫困面临困境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反贫困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当前反贫困面临突出的困境,表现为减贫效用递减、制度治一理滞后、瞄准机制失灵和漏斗效应明显。如何着眼多维视角,立足强化公共服务,在剖析贫困人口结构变化基础上,引入有限福利制度,从而突破反贫困的困境,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反贫困治理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贫困在本质上主要涉及维系生存的物质可获得性和个人获得发展机会和权利的公平性等问题,因此扶贫制度安排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均衡.而制度和治理是反贫困的关键环节,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彻底清除计划经济的思维障碍和单一低效的扶贫体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确立法律制度,完善政策体系,建设传递机制,实施扶贫计划,建立参与机制和加强监督机制等方式形成制度规范下的反贫困治理机构.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国有企业制度创新文力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对国有企业是实施制度创新式的“改造”,抑或在国有企业的原有框架内进行“修补”,是一个关系到中国新的经济体制能否全面确立的问题。而对这样一个问题,似乎并未完全解决。本文从宏观经济制度与微观经济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通过七十多年农村反贫困制度建设,建立起以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基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以"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为支撑的制度体系.这一制度体系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以激发内生动力为根本的核心理念,依托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和具体制度,实现了社会结构稳定与社会制度变革的统一、群众生活富裕与发展能力提升的统一,以及经济良序发展与生态持续保护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我国通过七十多年农村反贫困制度建设,建立起以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基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以"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为支撑的制度体系.这一制度体系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以激发内生动力为根本的核心理念,依托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和具体制度,实现了社会结构稳定与社会制度变革的统一、群众生活富裕与发展能力提升的统一,以及经济良序发展与生态持续保护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我国通过七十多年农村反贫困制度建设,建立起以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基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以"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为支撑的制度体系.这一制度体系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以激发内生动力为根本的核心理念,依托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和具体制度,实现了社会结构稳定与社会制度变革的统一、群众生活富裕与发展能力提升的统一,以及经济良序发展与生态持续保护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丛中笑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5):98-102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体系为我国财政制度法治化提供了一个变革创新的契机。我国财政制度法治化创新应遵循公共性、公开性、公平性、公益性和法治性五项原则,树立有限财政、有效财政、有序财政、有为财政、有责财政的五大理念,并以迄今为止的经济体制改革中财政退出“越位”,弥补“缺位”,防止“错位”、使其“归位”的构建公共财政的实践进程为分析对象,梳理中国财政法制变革的发展脉络,辨识处于联系其他诸项改革的枢纽位置并在新旧体制转换的各个联结点上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传导功能的中国财政制度法治化的逻辑,提出公共财政制度法治化的创新的方略。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农产品市场的组织制度创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WTO条件下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构造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本文简要回顾了过去20年来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历程,分析了农产品流通体制现存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目标模式,并对实现其目标模式的主要途径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我国的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目标应在有效的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上,构建起一个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企业化的管理为运行机制、多元主体参与、高度组织化的现代市场体系.为此,必须创新农产品的市场组织制度,培育富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相似文献
12.
13.
强制性变迁模式、诱致性变迁模式及各自特点如果从制度供求方面以及变迁过程角度来划分制度创新的基本模式,则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变迁两种模式是最恰当的所得。强制性变迁属于供给推动型的变迁方式,诱致性变迁属于需求诱导型的变迁方式,这是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强... 相似文献
14.
15.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 :要“深化农村改革 ,完善农村经济体制”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这说明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需要进一步推进改革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现存农村土地制度已经严重制约了土地作为资本的功能的有效发挥 ,极大地阻碍了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阻塞了农民通过有效利用土地来增加收入的渠道 ,应当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过程中“涉农”制度改革的重要对象。一、现存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农村土地制度的基本精神是 :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 ,农户拥有一定期限内的承包经营权 ;土地经营权可以在承包期间依… 相似文献
16.
17.
18.
《天津社会科学》2018,(4)
反贫困创新是多元主体围绕反贫困这一核心目标,利用各类创新要素和创新模式协同参与反贫困的复杂和动态过程。反贫困创新以发展经济学、组织社会学和创新经济学相关理论为基础,包括科技创新、教育创新、普惠金融、制度创新、社会创业与跨边界协同六个维度。反贫困创新打破了技术、教育、金融等要素的简单投入和单维创新,通过制度创新、社会创业以及跨边界协同等过程创新,促进技术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在金字塔底层群体中自由流动,进而实现贫困人口福利增长、能力提升等多维绩效。反贫困创新的理论与政策应用将大大完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体系,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制度不断创新的30年,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的30年.在制度建设与意识形态建设的互动关系中,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在当代中国,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支撑力量;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导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