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海燕 《浙江学刊》2005,(3):127-130
政治合法性既是政党执政的前提和基础,又是执政党可资利用的潜在资源.执政资源不是一成不变的,执政资源的枯竭和流失会导致执政地位的丧失.执政党需要加强对合法性的认识,重视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执政的有效性和制度规则建设,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拓展和整合执政资源,巩固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2.
邓骄阳 《探求》2005,(2):42-43
执政资源是指党执掌政权并提高其执政效能所必需的各种积极因素和条件,包括理论资源、组织资源、群众资源、制度资源等方面.党能否充分发掘和利用执政资源,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党的历史任务能否完成,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否实现.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从党建的视角提出执政资源概念后,在党建理论界和政界形成了研究高潮.研究执政党的执政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即有利于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党建的科学化水平;有利于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实现科学发展的主题;有利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解决民生难题,并能够全方位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资源依赖理论的主要思想,从对Y机构"一个社工多个婆婆"现象的分析出发,探讨Y机构与政府之间的依赖关系与不对等权力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转变这一关系现状的行动策略:资源转化、资源拓展与资源控制。  相似文献   

5.
实践思维方式与党的执政理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思维方式的基本方法论原则就是把理论问题还原于实践和人类生活本身,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与发展真理。实践思维方式强调思维的相对性、批判性、开放性。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实践思维方式,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提出了与各个历史时期相适应的执政党建设理论。执政理论建设要求我们贯彻实践思维方式,研究党的执政规律。  相似文献   

6.
组织间关系:资源依赖理论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迎贤 《社会》2004,(7):33-38
关于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组织理 论家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解释,其中 资源依赖理论、种群生态理论和新制度主 义理论最为流行。资源依赖理论的基本假设是,没有组织是自给的,所有组织都在与环境进行交换,并由此获得生存。在和环境的交换中,环境给组  相似文献   

7.
网络话语权是指在网络中影响、控制、支配其他话语的权力.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使网络成为影响大众生活的重要手段,掌握网络话语权是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在网络中的体现,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加强党对网络工作的领导,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动权、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民办社会工作组织经多年发展已进入新阶段,重新审视、定义其与政府间的关系,对我国社会治理创新、现代社会工作制度建构、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当前研究范式有以下弊端:其一,在解释中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中,存在着缺少基础和立场、宏观界定难以解释具体现实、静态分析忽视了非营利组织能动作用的结构性倾向研究的困境;其二,非营利组织的行动研究明显呈现积极和消极两类对立观点。由此,提出以结构化理论为分析框架,以资源依赖理论为具体分析方法的新框架。分析发现:民办社工机构的诞生、发展无不依附于政府的资源与政策,但机构亦有能动性,通过主动介入重塑环境以适应其成长;民办社工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呈现结构性引导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我党新执政理念的意蕴与功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对全党提出,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在新的历史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全新执政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根源,并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情为民所系”解决了世界观问题;“权为民所用”解决了权力观问题;“利为民所谋”解决了价值观问题。这种全新的执政理念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突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甄欣 《探求》2004,1(5):14-16
邓小平的执政党建设理论,蕴涵着丰富和深刻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其中所体现的强烈的执政党意识,是邓小平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基础;所提出的富于特色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思路,不仅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而且对于党在新形势下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具有重要的启迪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党的执政能力,主要指执政党执掌国家政权的功能及其有效性问题。考量一个执政党的执政能力,至少应着眼于四个方面的要素:一是执政党所执掌政权的合法性与支持度;二是执政党执政之法律与制度的稳定性与有效性;三是治理社会的高效率与低成本;四是社会秩序与风尚的维系程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治理的进一步深化,社会工作机构作为一种社会治理的参与主体得以迅速发展,并且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笔者将社会工作机构划分为公办社会工作机构与民办社会工作机构两大类.以资源依赖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北京市的R社会工作机构和Y社会工作机构进行研究,发现R社会工作机构的业务主管单位存在过度管理的现象,且机构所需资源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依赖政府提供支持,这造成R社会工作机构缺乏独立性与自主性.R社会工作机构有政府资源作为保障,在对待服务的专业性提升时表现出消极被动的态度.相比之下,Y社会工作机构受政府的控制相对较少,资源来源渠道也更为多样化,业务主管单位只对Y社会工作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支持,所以Y社会工作机构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Y社会工作机构由于没有政府的资源保障,其必须依靠提供更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来获取更多资源.作为业务主管单位和指导单位的政府部门需进一步弱化对机构事务的干涉、支配和控制,两类社会工作机构还需进一步拓宽资源来源渠道,实现资源来源的多元化,从而实现社会工作机构的独立自主发展,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3.
李长印 《探求》2005,(1):4-6
执政资源是政党执政的基础。它涵盖党的建设的各个层面,事关党的前途与命运。就形态或属性而言,执政资源主要有物质、政治、精神三大门类。研究执政资源理论,加强执政资源建设,对坚持、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党的执政能力是否逐步提高,执政地位能否得到巩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对执政资源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研究党的执政资源的基本特点,客观分析党的执政资源的损耗成因,努力实现党的执政资源的科学利用和有效开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奋斗。  相似文献   

15.
马来西亚和印尼均为资源丰裕国家,但两国的发展模式明显不同,前者的发展模式成功的使其摆脱了资源诅咒,而后者却依然严重依赖自然资源。中国资源丰裕省份的经济发展明显带有印尼模式的特点,因此,要摆脱资源诅咒必须按照马来西亚模式发展,升级产业结构、建立良好有效的制度并合理分配资源租。  相似文献   

16.
曲春杰 《社科纵横》2005,20(2):15-16
新世纪之初,中国共产党人鲜明提出和强调执政能力建设,抓住了治国理政的根本和党的建设的关键,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实践的新里程;深刻研究和阐述执政能力建设思想,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于执政党的执政规律以及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都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执政理论。  相似文献   

17.
依法执政是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依法治国和实现法治的过程,是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客观要求.中国共产党在依法执政方面还存在党法关系处理不当、党政不分等问题,通过将执政党的领导纳入程序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范畴,完善对执政党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等制度,提高其依法执政水平,加强其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8.
杨杰 《社科纵横》2010,25(5):8-12
中国共产党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思想资源、坚实的政治资源、强大的组织资源、雄厚的人才资源、广泛的统战资源和巩固的群众资源等优势,但在思想、政治、组织、党员干部队伍、统战对象、群众等方面存在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包括历史发展的缺陷、旧体制的束缚、社会变动的冲击和党对执政资源的工作存在不足;必须科学规划执政资源,善于运用执政资源,提高对执政资源的调控能力,加强执政资源建设,充分利用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19.
资源环境问题已然成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考验之一.主流经济增长理论所强调的技术进步似乎未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制度创新也没有显著控制资源与环境形势的持续恶化.这与经济增长理论长期以来忽略自然资本的作用以及经济发展实践中未能对自然资源加以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密切相关.为了人类共同的未来,本着维护自然资本,维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应当从增长理念、经济核算制度和资源环境管理制度方面谋求人类社会经济领域的一系列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20.
执政党建设在当代中国不仅具有政治意义,还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因为社会发展归根结底要取决于政治发展的水平。从最基本的权力关系——党权、政权和民权的关系出发推演当代中国执政党改革的内在逻辑以及几个核心问题,可以肯定:(1)执政党改革最重要的功能是具备吸纳社会力量的能力;(2)执政党改革需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而最基本的规律就是市场规律;(3)执政党改革的基本目标和途径是民主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