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敬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政治发展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政治发展没有固定的模式,各种政治体系可以在历史———社会———文化条件下进行分析,不同的次级政治体系同样可以在此条件下进行分析。因此,云南乡村政治发展研究,试图突破政治发展研究以比较政治体系为主的分析向度,填补政治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空白 相似文献
2.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40-46
新中国成立后西藏矿业的开发大致经历了和平解放后的初步发展、民主改革后的加速发展、改革开放后的转轨与探索、新时期的转型与深化发展四个阶段,每个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重点与特征。从不同历史阶段来看,西藏矿业开发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经济效益差、管理水平低、生态压力大、勘查程度低、发展战略不科学等问题。针对西藏矿业开发的成就与不足,文章总结其历史经验并反思发展教训,对西藏特色矿业发展道路的形成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课程经历了8次重大改革,历次改革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联系,主要涉及课程改革的动因、条件、过程、内容、模式等方面,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如何研究借鉴国外课程理论,我国课程改革理论缺失,课程改革脱离现实,片面强调国家需要而忽视学生个体发展。 相似文献
4.
阮晓菁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4(6):74-77
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历程,并分析提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对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1)我们党始终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2)在不同时期各有重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善于学习借鉴国外反腐倡廉建设的文明成果,又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4)在反腐倡廉建设中注意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方针;(5)不断加强纪检监察机构和队伍的建设,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队伍保证。 相似文献
5.
只要是有一些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常识的人.都一定会明白: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培育并实践延安精神最重大的历史成就:而继承并弘扬延安精神,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最重要的历史课题。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党在弘扬延安精神方面,既经历了曲折的历史过程,又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也引发了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6.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2)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土地制度大致经历了三次重大演变,从中可将我国农地制度探索的经验总结为六大方面:坚持科学的思想路线,从实际出发推动我国农地制度改革;坚持马克思主义集体所有制思想与中国农村土地实际相统一;坚持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相统一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地制度的顶层设计与尊重群众创造精神相统一;坚持打破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壁垒,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坚持强化农民对农地集体所有权的认识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相统一。 相似文献
7.
8.
范连生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7(10):15-17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黔东南地区,中共通过各级组织发动群众重组基层政权,废除了封建的保甲制度,打破了农村传统的权力的文化网络和乡村秩序,实现了社会系统各个层面的政治整合,这种上下相通、城乡联系的基层行政管理制度的建立,为农村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固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宋俭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3):5-13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项全国性政治制度,于新中国政治发展有首发之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合作的政治机关和专门协商机构,也是中国人民通过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当家作主的第一个全国性的制度平台,新中国政治发展的制度化进程是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确立为起点的。在新民主主义政治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新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制度载体,执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职能,发挥了根本政治制度的功能,在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程中起了桥梁作用,成功实现了新中国政治制度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无缝对接"和平稳过渡。新型政党制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贡献是独特的和无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1.
村落家族文化复兴对乡村政治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德顺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7(2):27-30
村落家族文化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复兴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家族文化对于乡村政治发展与乡村现代化进程具有明显的阻碍作用,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乡村,在凝聚民心和保持社区稳定等方面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推进乡村政治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对村落家族文化采取正确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13.
略谈建国以来汉字的简化和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哲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6):153-156
汉字的简化是汉字发展的逻辑结果。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先后进行了两次汉字简化,第一次简化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为文字改革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而第二次简化则归于失败,成为汉字简化史上的一次失误。在汉字的整理和规范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整理异体字、编订通用汉字和常用汉字字整理规范地名和人名用字等。 相似文献
14.
段炼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2):70-76
划分国内人民范围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政治理论,包括主要任务、主要内容和实现途径等。它运用阶级分析法和敌我分析法,以明确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在各阶级、阶层和群体里,哪些是必须依靠和团结的力量,哪些是必须孤立和打到的力量。1949年以来,划分国内人民范围思想发展历经各个历史时期,既取得巨大成绩,也出现过严重错误。历史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正确结合,是这个思想正确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前提;科学运用阶级分析法和敌我分析法,是这个思想正确发展的关键;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凝聚民心民智民力,是检验这个思想正确发展的最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15.
建国60年来湖南农村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49~1977年湖南农村经济在曲折中发展,1978~2002年市场化导向的湖南农村经济由速度型向素质型转变,2003年至今城乡统筹中湖南农村经济全面快速发展.建国60年来湖南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是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选择和首创精神,必须立足实际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必须以产业化为支撑、县域为切入点推进城乡统筹,必须重视粮食生产、切实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6.
龙先琼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4):41-45
生态建设战略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战略上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生态建设战略的根本要求。生态建设战略的历史演变,充分体现国家发展战略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认识和实践的历史差异。1949年以来我国生态建设战略先后经历了“服务”型、“兼顾”型、“并驱”型和“一体化”四个历史演变阶段。这从侧面折射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建立后近半个世纪以来.党推行了一系列开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的政策,该政策在取得重大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误区和不足,回顾和总结我国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政策的经验与教训,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云南民族文化产业的实践与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樊泳湄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6):99-103
近年来,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由于对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不足,使得在实践层面上,文化产业的运作存在一些随意性、盲目性和短视性,表现在文化旅游、民族歌舞、工艺品加工等方面较为突出。因此,在一片喝彩声中作一些反思就显得尤为必要,它能让云南民族文化产业之路走得更稳、更顺、更长。 相似文献
19.
刘文斌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1)
新中国的<晏子春秋>研究共经历了三次相对集中的问题讨论,它们分别出现在1959至1962年、1982年及稍后和2000年以后,在著作的产生时代、作品性质,文学、语言、思想、文化等特色的研究方面均取得可喜的成果.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文章集中探讨这些成绩与问题,以期对这一领域今后的研究起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文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9(4):105-108
20世纪 6 0年代以来 ,美国印第安部落档案事业迅速发展 ,为部落政府、公众和学术界提供了有效的服务。印第安部落档案机构已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运作方式 ,对我国开展民族档案工作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