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间艺术的生态存在问题是当前我们研究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回避不了的学术难题。过去我们更多的是在进行民间文化的外部世界的简单描述或叙述,而较少关注到文化包括民间艺术的生态存在与发展等内容。由于民间艺术生态的地域性、时代性特征,它可以永恒存在,但并不是所有的民间艺术都能保持永恒。在历史上,民间艺术作为文化品牌被社会接受时,它其实是社会的时尚,并不是遗产,即使在今天,它被社会更广大群体接受时,同样有时尚的成分。那么,保护、抢救民间艺术,仅仅在遗产的意义上去对待其生态,我们常常会感到尴尬,即它的消失比我们所感觉和理解的要迅速,因此,记录其内容,包括对其生态的多种内容记述与必要的技术处理,就成了我们尤为重要的任务。特别是在培养文化时尚,借以传承、传播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重构中,我们所做的工作尽管是很必要、很重要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又是极其有限的。如何建构或促进民间艺术生态的健康发展,应该说是没有比培养文化时尚,吸引更多的人对民间艺术的关注更为便利了。这里我们主要以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个案解读展开讨论,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民间艺术的生态存在问题是当前我们研究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回避不了的学术难题。过去我们更多的是在进行民间文化的外部世界的简单描述或叙述,而较少关注到文化包括民间艺术的生态存在与发展等内容。由于民间艺术生态的地域性、时代性特征,它可以永恒存在,但并不是所有的民间艺术都能保持永恒。在历史上,民间艺术作为文化品牌被社会接受时,它其实是社会的时尚,并不是遗产,即使在今天,它被社会更广大群体接受时,同样有时尚的成分。那么,保护、抢救民间艺术,仅仅在遗产的意义上去对待其生态,我们常常会感到尴尬,即它的消失比我们所感觉和理解的要迅速,因此,记录其内容,包括对其生态的多种内容记述与必要的技术处理,就成了我们尤为重要的任务。特别是在培养文化时尚,借以传承、传播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重构中,我们所做的工作尽管是很必要、很重要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又是极其有限的。如何建构或促进民间艺术生态的健康发展,应该说是没有比培养文化时尚,吸引更多的人对民间艺术的关注更为便利了。这里我们主要以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个案解读展开讨论,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民间艺术的生态存在问题是当前我们研究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回避不了的学术难题。过去我们更多的是在进行民间文化的外部世界的简单描述或叙述,而较少关注到文化包括民间艺术的生态存在与发展等内容。由于民间艺术生态的地域性、时代性特征,它可以永恒存在,但并不是所有的民间艺术都能保持永恒。在历史上,民间艺术作为文化品牌被社会接受时,它其实是社会的时尚,并不是遗产,即使在今天,它被社会更广大群体接受时,同样有时尚的成分。那么,保护、抢救民间艺术,仅仅在遗产的意义上去对待其生态,我们常常会感到尴尬,即它的消失比我们所感觉和理解的要迅速,因此,记录其内容,包括对其生态的多种内容记述与必要的技术处理,就成了我们尤为重要的任务。特别是在培养文化时尚,借以传承、传播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重构中,我们所做的工作尽管是很必要、很重要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又是极其有限的。如何建构或促进民间艺术生态的健康发展,应该说是没有比培养文化时尚,吸引更多的人对民间艺术的关注更为便利了。这里我们主要以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个案解读展开讨论,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民间性、生活性、艺术性是民间艺术美学的三个核心范畴。文化小传统是民间艺术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系统,它造就了民间艺术的民间性。民间艺术是日常生活的艺术,只有在具体的时空中,其意义的接受与诠释才最为完满。以生命美学来考量,民间艺术的炫技性彰显着比精英艺术更为旺盛的生命力。民间艺术的民间性、生活性规定、制约了它的艺术性,造就了民间艺术迥然不同于精英艺术的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应用,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精神品质和积极的情感,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但是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在提高教师民间艺术素养,科学选取幼儿艺术教育中的民间艺术内容,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以运用民间艺术资源等方面,予以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民间艺术的完整性作为遗产的核心概念,是衡量遗产保护价值的标尺,也是遗产保护的依据。其完整性不是整体性,只是呈现整体性的部分特征,不能整体反映实体拥有的全部内容与形式;它也不是实体,只是为建立完全描述客观事实而构建的一种动态趋势,可以充分地反映无形文化遗产的活态流变性。完整性只能从整体性结构特征中体现。民间艺术的整体性构建体现在研究的视角与完整性的论述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7.
悠久的历史积淀赋予了大同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这些绚丽多姿的民间文化成为记录城市文化信息和见证城市发展的载体。在古城保护和复兴政策的倡导下,大同民间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如何把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得以继承和发展,如何更好地展现民间文化真正的价值,如何把文化和市场结合起来,使民间艺术健康地发展,是我们需要继续努力探索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文化与教育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男女两性社会地位不平等的现象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在争取成功的道路上妇女往往比男性遇到更多的障碍,比过去体验到更多的困扰。影响妇女取得成功的诸因素,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女性的心理倾向及人格特征是其对周围社会文化环境适应的结果,因此传统的性别概念及其对妇女心理发展的影响是导致两性不平等的根源。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我们文化和教育中存在的对妇女的偏见和歧视,给妇女提供教育和就业的均等机会。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社会,民间艺术商品化已经成为争论的焦点。民间艺术如果只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创作,结果可能会抹杀民间艺术固有的乡土味,成为形式单一、缺乏内涵的商品,这是民间艺术商品化过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在兰村和浮山上东村的田野考察中,发现艺术商品化确实使原生态民间艺术面临尴尬的两难境地,而民间艺术接受主体对商品化的态度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但是在市场化的推动下,他们却认为商品化可以成为民间艺术发展的一个出路。如果民间艺术真的以牺牲"乡土味"为代价走入市场,那么它出现的暂时"繁荣"也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这并不是民间艺术发展的很好出路。因此,只有民间接受主体做到文化自觉,才能彻底解决艺术商品化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民间艺术与民俗生活、民间文学在总体上统称为民间文化.它们不仅仅存在于普通意义上的文化生活之中,而且以活的形态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并被赋予多种功能、价值、意义.也就是说,在事实上,民间艺术的形成、发展与变化的总体意义上存在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具体表现为艺术生态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11.
本体论的转换、沉浮及其社会文化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体论的转换、沉浮及其社会文化根源田薇本体论的原意是关于存在的理论。所谓存在,不是一种具体的存在,而是存在本身或存在一般,这种存在就是最高的存在,永恒的存在。哲学本体论就是关于最高存在的学问,它是全部哲学理论中最抽象、最深刻、最带根本性的一项内容,是...  相似文献   

12.
民间信仰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是文化生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具有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民间信仰的文化功能较多,包括文化教化、社会控制、民族认同等,这些功能对保证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关注和重新审视它的文化意义,并给予它良好的生存空间,维护它的文化尊严。  相似文献   

13.
文化时尚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社会转型期文化消费演变成一种文化时尚。文化时尚是指反映一定政治经济形态、体现着文化发展某种趋势的文化存在形式,它具有崭新性、前沿性、活跃性等特征。大众传媒是文化时尚生产、传播的主要策源地。文化时尚存在着消解文化精神的倾向,对其需要理性地、正确地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4.
一、促进入的社会化是现代教育的根本职能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的本质属性是其社会性,但是人的社会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人对社会生活的适应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不断调查的过程。因此,人类个体为了生存,为了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就必须实现自身的社会化。所谓人的社会就是指个人接受其所属社会的文化和规范、变成该社会的有效成员,并形成独特自我的过程。社会化的内容概括起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化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二是掌握生活技能,培养社会角色;三是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培养完善的自我观念。个体由幼…  相似文献   

15.
生态创新之维:深层生态学思想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深层生态学之所以是“深层”的,就在于它把全球生物圈的一切存在物看成是有着内在的深层关联并具有自身的存在价值。其理论旨趣在于深度反思并追问现代工业社会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种种失误及其背后的深层根源,真实目的在于寻求人类社会生活的真正价值以及现代生态型生活方式的合理构建,最终目标是包括人类共同体与大地共同体在内的生态自我实现。它的出现是人类现代环境运动,特别是生态意识形态由浅层向深层转换的时代标志。我国学者既关注对其理论具有的可能缺陷开展必要的学术批判,又注重其合理理论内核及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6.
民间艺术文化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深刻地体现了民族文化传统的精神、观念、习俗、情感以及审美情趣,是现代人了解、理解民族文化传统最好的文化资源。如何抢救、保护、传承民间艺术文化是我国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课题。运用文化生态的系统性观点和整体性方法为研究民间艺术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本文以陕北民间艺术文化为例。通过对陕北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及其失衡状况的阐述,提出了构建陕北文化生态圈的路径。以期保护、传承陕北民间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17.
千百年来北方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游牧文化不是历史意义上的"陈旧文化",而是体现中华文明进程的重要载体、珍贵遗产,也是当今仍然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发挥其独特作用的活态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游牧经济面临过萎缩、退化的危机。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游牧经济已经进入到恢复阶段,它的恢复及其发展不仅是尊重牧民的生活方式的选择,而且在发挥游牧民族的生存智慧的同时,使现代文明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8.
应当将川剧艺术中的"变脸"绝技作为"文化遗产",作为川剧的艺术标识而非商业标识来对待,对其保护的着眼点是如何防止淡化、歪曲其艺术标识作用的不当使用,而不是一味禁止外传.在准据法的定位上要充分融入民间艺术形式行规艺德的有益内容,"有机保护非物质遗产".  相似文献   

19.
民间艺术是中华文化的母体文化,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的基础.民间艺术以其具有的浓郁民俗意蕴和民间艺术形式,形象、直接、全面地体现民间和民族文化,具有多功能的审美、认识、娱乐价值.开展幼儿民间艺术教育,充分体现了幼儿民间艺术教育是一种弘扬和培养幼儿民族精神的根基性教育,是培养完整的人格的教育,是关注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以幼儿发展为本是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20.
为更好地探讨哈代战争诗歌的丰富内涵,多角度的解读是必要的.从生态整体思想的角度入手是一个全新的方法.大自然因遵循客观规律而永恒运转,而人类往往违背生态伦理而走向毁灭.人类与大自然是息息相通的,死亡不是人类生命在生态整体中的结束,而是人类融入生态整体之中,从而获得永恒生态美的终极桥梁.哈代的战争诗歌在揭示战争残酷的同时,阐释了人与人以及人类与自然世界之间和谐统一的思想,扩展了生态文学的内容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