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全息码”声称其编码规则简单,连小学生也能掌握。但实际上,“全息码”对汉字部首和拆分规则没有深入理解,主观地选择了100个部首,其中有不少不符合汉字自然规律。例如对“宝”字和“宁”字,“全息码”对公认的一个部首“宀”拆分为两部分、“丶”和“冖”,并且在不同字中的处理顺序也不同。小学生  相似文献   

2.
19世纪80年代以前,西方学者对“西夏”似乎毫无所知。此后,居住在北京的西方学者,在考察居庸关云台六体刻经时,发现了他们并不认识的西夏文字。他们通过时“西夏碑”的研究,知道居庸关刻石不识之字为西夏文字,发表了不少文章,对早期西夏学研究作出了一定贡献。但其中也有一些错误和误解。本文对西方学者是何人、何时最先研究西夏的,西夏文字是什么时候、什么人“考定”的,所谓有人从12枚西夏钱中得识40个西夏字等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西方最早研究西夏的学者是英人伟烈,最早“考定”西夏文字的是我国学者张澍,所谓用12枚西夏钱币认出40个西夏字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3.
论汉字部首系统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众多构形符号平面建构而成的方块形体使汉字在世界文字之林中独树一帜。部首是汉字文化所特有的概念,它对汉字庞杂纷繁的构形符号提纲率领,反映了汉字符号的系统性。部首系统的创制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部首检字法自发明以来长盛不衰,而且后来的四角号码检字法、笔画笔形检字法及计算机汉字格人法,莫不与之相关联。本文旨在揭好汉字部首系统得以产生的语言文字内部机制及其相关的社会历史文化等外部条件。成书于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是最早按部首法编排的一部字书,其作者许慎当然就是汉字部首系统的创制人。许恒是东汉著名的经学家…  相似文献   

4.
汉字部首是东汉著名的文字学家许慎创造的,是对汉字形义分析的结果。众所周知,许慎建部是以小篆的形体为分析对象,以六书为编排原则的。部首的创造,对分析文字的形义很有帮助,给学习和使用汉字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汉字的形体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演变的结果,使楷书成为日常应用的书体。由许慎创造的部首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或合并或分化。明代梅膺祚根据这些特点,编写了《字汇》一书,总括为二百一十四部,即楷书的部首。尔后,字词典的编排多沿用,可见其影响之  相似文献   

5.
廖志林 《兰州学刊》2005,(6):286-287
现代汉语教本对汉字偏旁和部首的解释是明晰的,但对什么样的字可以作偏旁分析、偏旁和部首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两个问题,很少有详明的叙述.本文就此作了较为具体、独到的阐述,对人们理解、掌握和使用汉字有一定的帮助.同时,文章还就汉字偏旁与汉字的信息化问题、汉字的发展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6.
西夏新译佛经中的特殊标音汉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水城出土的汉文文献中有几部西夏仁宗时期(1140~1193)刊印的佛经,是由西夏本土僧人宝源等新译的。这些经典中的陀罗尼秉承了唐代以来密咒梵汉对音的标音传统,在遇到难于在汉语中找到对当字的梵语语音时,采用了很多注音辅助手段,包括在基本汉字前加“口”旁,在基本汉字后加注“二合”、“引”、“重”、“合口”、“紧”和创制新的“切身”字等办法来描摹梵语的实际音值。这些特殊标音汉字的用法与《番汉合时掌中珠》中的夏汉对音用字有些相似。本文根据梵语,对夏译佛经陀罗尼中的特殊标音汉字所代表的实际语音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7.
潘启聪 《殷都学刊》2013,34(2):9-16
有学者主张殷商先民有捕食鸟类的活动,有违图腾禁忌,故而推测殷商时期可能并不存在玄鸟图腾.然而,殷商民族应确曾有“鸟”图腾崇拜的阶段,我们可以由甲骨文之中合理地推知.考“佳”部的文字,殷人有以鸟纪事的倾向,“隹”部字是少数有传话神话动物的部首,“隹”部与祭祀相关的文字远较其他部首多,另外殷人又多以“佳”部字指代害怕及崇拜的自然事物和灾祸,这些证据都显示出他们对“鸟”图腾的害怕及崇拜.  相似文献   

8.
文章旨在揭示汉文字体系的固有序列和内在规律,分析汉文字的构字理据和造字方法,探索汉文字部首定义,指明汉文与汉字的区别与联系,并首次提出形符字的概念;认为汉文字体系的内在规律具有延续性、衍生性、检验性,汉文字是可以超越语言、表现意义、传递信息的视觉符号,汉文字与拼音文字各有优势、各领风骚;指出泛论繁体字与简化字的优劣没有意义;汉文字研究离开客观对象本身而附丽社会潮流和风向,其结果一定荒谬。  相似文献   

9.
简明信息     
“合成字”的构想 上海中华路筷竹弄37号邵昌林、邵枫来稿提出“合成字”的构想。合成字分形符表和音符表,形符是汉字部首整理成100个左右,音符表分声母、韵母,不标声调。它直接和汉语拼音联系起来,使汉字和汉语拼音合二而一,便于汉语拼音推广应用和电脑输入。  相似文献   

10.
部首是汉字形态与结构中最有特色的传统概念。今天,虽然拼音检字得到普遍应用,但部首检字仍然不可缺少。 笔者认为,部首是汉字文化优秀遗产之一,然而它也是汉字信息处理现代化的障碍之一,既要继承它,又要彻底改造它。改造的目的是便于电脑处理,既能用于汉字输入,又能用  相似文献   

11.
我发明的“中文字典码”使用汉字字典中规范化的部首拼字,使用户在计算机上可用已经掌握的汉语文知识,勿须专门教材就可学会汉字输入从入门到精通的过程。不拆分的输入模式,保存了汉字的完整性,保持了用中文思维、书写、交流的优势而且容易记。无重码、击键次数少。它用二维图形键盘设计,品字形部首字阵规范。发挥了汉字特有的联想、移向、相似,同义等特点。另又设计了“拼音加部首”音形混合输入法,也给喜用拼音者带来方便。本码已在  相似文献   

12.
《社会科学论坛》2011,(7):122-125
客:中国有“古文字”说法,没有“古典文字”说法。“古典文字”说法是从哪里来的?“古文字”和“古典文字”的含义,区别何在?主:“古文字”是历史概念。汉字的“甲、金、大小篆”都可称为“古文字”。“古典文字”是类型学概念,说法来自西方。初指丁头字(楔形字)、圣书字和汉字(“三大古典文字”),后来加上玛雅字和云南彝字。他们外形彼此不同,而内在结构基本一致,都是自源文字,有意符、音符和定符,能用“六书”说明,都表“语词和音节”,都是表意兼表音。在人类文字史中,他们是“原始文字”和“字母文字”之间的一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西夏文词典佚缺字形结构与反切拟音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依据西夏文词典《文海》的构字规律,从西夏文字与汉文字的对比中剖析了西夏文字的实质,叉从已知的材料中运用音韵学原理、西夏文的同居韵原理,提出了解读佚缺、未知西夏文字的字形结构与反切拟音的规律、思路、方法和手段,这对弥补西夏文字的空白、全面了解西夏语言文字体系、西夏文与汉语的关系、西夏文字形声义之间的关系问题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词汇系统一直是词汇学界的重大疑难问题.1958年,王力先生提出汉语词汇有两个系统,一是同类词,一是同源词.同源词在前贤时彦的探索下,已取得丰硕成果;而将近60年,同类词少有人问津.原因是,观念中词与字性质不同,一划而二分,认为不能用文字部首来研究词.其实,词都是由文字记录的,尤其是历史词汇,离开文字就没法研究词.近年来认知语言学大兴,“范畴化”、“原形理论”、“意象图式”等学说沟通了字与词的关系,客观世界在大脑中形成的原形心理意象图式不仅能产生概念,表征为词,还能投射到字,表征为字形.部首字的原形心理意象图式,还能带进由它构成的属字,为同类词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解释.同类词理论为构建汉语词汇系统,提供了有条理、有规则的框架.  相似文献   

15.
一、《夏汉字典》的编撰1972年元月.周总理视察中国历史博物馆,见到西夏文文献时问道:“现在懂西夏文的有几人?”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回答:“仅有一、二老人了。”总理当即指示:“一定要培养人学这种文字,绝不能让它失传。”根据总理指示,王局长接见宁夏文化代表团时指出:“你们宁夏是西夏的故地,一定要指定专人研究西夏文字和历史。”当得知无人愿教时,王说:“北京罗福颐先生在湖北干校.你们派人来,我们可以把他调回教你们。”之后,宁夏文教局对发掘西夏陵墓、研究西夏文史,作出了全面部署.拟派我赴京师事罗福颐先生,专…  相似文献   

16.
汉语字典检索的方式分为音序和形序,音形互映的两种检索形式给学习和使用汉字提供了方便条件。所谓音序是利用汉语拼音的形式检索汉字;形序主要是指部首检字法。由于部首检字法“意形”并存,仅确定部首就是一门学问,况且还要从部首目录到检字表再到正文的复杂程序才能查到汉字。“汉字难,查字  相似文献   

17.
西夏文形意字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西夏文形意字浅析冯玉涛一汉语文字史上,由于字义的引申、假借原因,出现王筠所说的票增字,如益产生溢,共产生拱、恭,要产生腰等,我们今天称它们叫加形字。从总体看,汉字的加形字数量不多,比例较少,加形不是造字方法,所以加形字全部被放到形声字中。同汉字比较,...  相似文献   

18.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字,由汉字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汉语辞书的排检不同于西方辞书的排检。本将讨论汉字部首的发展演变、部首排检法依据的原则以及科学的排检法原则、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俄藏黑水城重从体例、注字和文字形体结构的特点对比分析入手,探讨西夏文字字形构造及声、韵、义的组成,对准确认识西夏文字和研究考证西夏文献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0.
西夏、契丹文字的比较研究于宝林在民族古文字研究中,文字比较研究占重要地位。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些少数民族在创制本民族文字时受汉文化的深刻影响,借用汉字并加以改造,我们对这些文字进行比较,看看他们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借用汉字的,而在借用汉字时又是如何改造汉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