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一句话。因此句表述,太极一方面成为八卦产生的首要环节,另一方面又因为八卦不仅是图画符号,而且象征天地万物,所以太极也成为天地发生和存在的一个本源或本体环节。传统易学史中的太极之义约有十三种之多:北辰、元气、无、先天本体、未分之一、一物而两体、理、心、阴阳之浑合者、天地之性、非理非心非气的天道本体、大中之道、不变之一。此诸种阐释的内涵及其义理变迁是诠释者们四种考察角度的产物:宇宙论的视野、本体论的视野、作八卦的视野和蓍卦过程的视野。太极诠释史中存在着从宇宙论概念向本体论概念发展的过程。邵雍从作八卦角度论述太极概念是易学一大发展,清朝考据学派主张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为蓍卦过程的概念并不符合早期易学的观念。太极本体论的阐发史中,邵雍和胡煦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2.
一个园,用S形曲线分割为两个相等的面积,施以黑白二色。这便是中国古老的太极图。据说,周文王据以“演易”,谓之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衍生万物。其玄妙哲理,可以阐释为天与地,有与无,阴与阳,正与反等等,一句话即对立的统一。 一条线,用一个点在大约8:5的连接处加以分割,这条线便呈现出最美的比例。按照这个比例制作长方形几何图,该图的长与宽便呈现出最美的效果。而长与宽的和与长又恰恰也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具有崇偶数以为美为吉的心理。《易.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汉语中偶数几乎皆具褒义,受到人们的偏爱。在语言应用中,“四”和“八”常用来强调语气,形容多,有一种对称的美,如“四平八稳”、“四面八方”等等,近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更视与“发”谐言的“八”为吉祥,赋予了它喜悦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4.
论《周易》宇宙观的生成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宇宙观的核心范畴是阴阳,阴阳之间的相互运作产生宇宙万物。用《系辞传》的话说即“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那么,这一生成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呢?我们认为,它大致经历了四种存在形式,即交、感、化、革。1.交《周易》首《乾*坤》二卦,《象传》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能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资始”是资乾以为始,表明乾还不是始;“资生”是资坤以为生、表明坤还不是生。《易纬·乾凿度》云:“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独阴不成,孤阳不生,“阴阳相合,而生成之道存…  相似文献   

5.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泉。探讨《易经》由太极而阴阳四象,由四象加一画而成八卦与由太极而阴阳直接化生八卦,再由八卦迭加成六十四卦的逻辑演变道路,以及揭示其中"道立于二,以阴阳为本;物成于三,以三极为用;三生万物,以变易为动"的"一分为三"思想。  相似文献   

6.
<老子>与<易大传>论宇宙生成名异而实同.其异有二一是前者讲宇宙生成从道开始,后者从大一开始;二是两者表述不同.其同有三(1)都用数字表述宇宙生成;(2)都用阴阳对立表示天地万物对立;(3)<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与<易传>"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皆讲和气生物,精神一致.  相似文献   

7.
《周易》的阴阳哲学观是宇宙统一理论的基础,是解读地球生命体诞生、发展、变化直至终结的密码。太阳系诞生论和地球生命假说是一个哲学范畴内的命题,与神创论、进化论、泛生论不同的生命起源说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来源于母宇宙,起源于地球胎里的生命体,繁衍在海洋母液中。从地球的脊骨——大洋中脊处涌出的轻者上升、浊者下沉的地幔岩浆即是地球生命体的太极,太极所生两仪即新洋壳,四象对应岩石四象、地壳四象等,八卦对应地球八大板块和岩石八层序列等。以走向基本呈S型的大洋中脊为界,地球分为两个半球——太极图准确而形象地描绘出地球生命体的画像,刻画了太极神鱼的构造、形态、颜色。以太平洋中脊为脊骨,从南极到北极形成一条较大的黑色神鱼;以大西洋、印度洋中脊为脊骨,从北极到南极形成一条相对较小的白色神鱼。地球生命体拥有防御、信息、新陈代谢、散热、神经等诸多子系统。地球生命假说是人类面临哲学思维和科学发展的前奏,认识地球生命是人类认识宇宙、生命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8.
谁和谁好     
谁和谁好?泥土和种子好,种子栽进泥土,泥土能让种子开出好看的花,结出好吃的果。谁和谁好?羽毛拍和羽毛球好,羽毛拍轻轻一拍,能让羽毛球飞得更远,更高。谁和谁好?打火机和焰火好,打火机一点亮焰火,焰火就会发出灿烂的光,喷出耀眼的火。谁和谁好?电和电视机好,电视机一通电,精彩的动画片就展现在我眼前,让我看个够!(指导教师徐敏)谁和谁好$江苏无锡市惠山区陆区中心小学二(3)班@周沂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考古出土距令约六七千年所制陶器上刻画的<河图>与八卦卦、爻符号等文物资料为依据,从辩证与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出发,运用自然科学中试验与归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虑人类思维进程,仅使用<河图>与四象象符进行画卦模拟试验研究.试验包括置入、画卦、错卦与筛选四个步骤.给出32张八卦方位试验图.从中筛选出2张"好"的八卦方位图,它们是先天(伏羲)八卦方位图与古太极(八卦)图(<参同契>太极图).证验了争论达千年之久以伏羲为代表的先哲们根据<河图>创画八卦的史实.为无文字时期的<河图>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提供了科学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硅谷的第一个春节,我跟着朋友去了一个饭局。长期以来,饭局总能体现一个地域最强烈的市井特质。国内的饭局通常由各种八卦填满:谁和谁分了手,谁跳了槽,谁升了职……用龙应台的话说,她和大陆学者的饭局谈话局限在房子、票子、孩子和车子——如果她不在,还会有妹子。  相似文献   

11.
刘宗周《易赞》是其《周易古文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理论纲领,全文由11个篇章组成,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点:上天之载,坤以法效;一齐俱到,浑无后先;一气周流,《易》有逆数;体用一源,各正性命;一心是矣,百司为神。这五点概括起来就是:天道阳主阴辅,阳为太极,化生为两仪、四象。太极、两仪、四象并非前后生成关系,而是一齐俱到,呈现出共时性的生生之道。究其原因,在于《易》有逆数,一气流转,无往不复,生生不息。天道元亨利贞,人心亦然。上天赋予人以至善之性,即为本体,此本体之性因心而明,所以,本体即是工夫。换言之,即心即性,即体即用。所谓体用一源,各正性命,即要求人心一念未开之际,以理制欲。如此即是懂得吉凶悔吝之道,从而迁善改过,入于圣域。  相似文献   

12.
光从长裙似的厚窗帘的脚下射进来时,只有三寸长,它落在花地毯上,好像捕捉羊毛里的尘埃。如果你“哗”地掀开窗帘,光像洪水一般扑进来,占领屋里的每一个角落。还是节省点光吧,我一点点拉开窗帘,光像客人从一条窄道走下来。它们只走直线,前方不管是床或者椅子,光都要走过去,把自己的衣服摊在上面。  相似文献   

13.
九宫算是一个大课题。2k阶幻方四象限是一互为消长的动态组合公式,随着阶次的增高,在幻方四象态结构中将出现一条愈来愈明晰的S曲线,以此论证出太极图是幻方的一个最简模型。这个模型若通过河图、洛书、八卦的演绎,可以破解任意阶幻方。  相似文献   

14.
谁和谁好     
杨云凯 《新少年》2011,(9):17-17
谁和谁好?鸟和森林好,鸟儿飞来飞去,森林不再吵闹。谁和谁好?蝴蝶和花儿好,蝴蝶来跳舞,花儿开口笑。  相似文献   

15.
李觏的八卦说属于其易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个自成一体的思想系统。概略地说,有两个特点,一是气化论,关于八卦生成问题,李觏即主气化说,即气生象,象生形,与刘牧的数生象,象生形绝然对立;关于八卦之道及其运用,尤其对乾之四德的诠释也都是以气化论为基础而提出来的。二是其八卦说具有明显的务实求效的特点,这也是李觏全部思想学说的一个根本特点。  相似文献   

16.
八卦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史上影响十分深厚。不了解八卦哲学,就不能理解体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体系。但是,长期以来,学术界都仅仅是在汉族文化体系中研究八卦哲学,以为八卦思想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因而从未把研究的目光投向其他民族的思想系统,很少有人注意到少数民族的八卦哲学。事实上,由于中国文化多民族构成的特征,八卦哲学并非仅存于汉族文化之中,它也存在于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之中。例如西南拥有数百万人口的彝族,就有用古彝文撰写而表述八卦哲学思想的专著。可是这一事实的发现,又有某些论者认为彝族的八卦哲学是最  相似文献   

17.
小妖精     
生如夏花般绚烂,死亦如尘埃般落定。此刻,苍穹下只我一人,静静地数着你给的落寞。是谁和谁在第五百次回眸后牵起了谁的手,只为换来今生擦肩而过的瞬间;是谁和谁在喝下孟婆汤之前在三生石上刻下了谁的矢志不渝,只为今生能与你相伴;  相似文献   

18.
一、受伤了就吃颗糖 通常情况下,宿舍里只会剩下我和江暖暖。我们俩的床在半空中咫尺相对,她神情专注地读着饶雪漫,我捧着我的二手笔记本在天涯上看八卦。偶尔她会丢一颗糖给我。  相似文献   

19.
古文观止     
正我有个同事。以前是中学教师,汉语功底极深,关键是他喜欢,上瘾。每天早晨起床前,都要看上半个小时汉语典籍。他老父生病住院,兄弟姐妹轮流陪床。轮到他,他就拿本古文书去看。我们都陪过床,都知道医院病房有多嘈杂。一间病室,一般有三四张床,每床有一两人陪护,探望者一拨拨来了又走,医生护士进进  相似文献   

20.
《易经》64个复卦,历来均将之一分为二即分解为两个单卦来说明其规律性,而《10分钟周易》一书则提出用“雷氏A—D密码”将之一分为三即分解为三个“四象”予以剖析.数学分析表明“雷氏A—D密码”关于64个复卦卦象所呈现的某些规律的一套说法确实符合二进制,但总的来说是失多得少,而用它来破译“敦煌古卦”和“中天八卦”也显得证据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