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模型,利用1980—2009年河南省农业投入产出的时间序列资料,首先分析了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劳动力、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面积等诸要素对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其次,测算和分析了此阶段性的要素增长率及要素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资本投入、科技进步是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劳动力及土地对河南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而有关技术进步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一方面,利用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的技术进步贡献率与经济发展事实不符,全要素生产率已无法解释不同类型的技术进步问题;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呈现出新的要素耦合模式,即技术进步并非独立作用于经济增长,往往表现出与资本和技能相耦合的内在共生模式。可见,如何清晰界定资本和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仍是文献研究的重点,特别是如何有效分离经济增长过程中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相融合的技术进步更是前沿研究的难点。  相似文献   

3.
技术进步对天津市经济增长贡献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广义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利用索罗余值法,对天津市1990年至2006年经济增长的技术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得出资本仍是天津目前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贡献不足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981—2007)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资本分为建筑资本和设备资本两类,利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阐释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利用资本质量指数调整设备资本存量,考察资本即期服务效率调整后的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设备资本投资中的体现式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为4.7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6%,占资本贡献的14.8%。技术进步贡献呈阶段性变化,且不同类型技术进步贡献出现分化。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贡献呈平缓下降趋势,而中性技术进步贡献呈现先降后升的V型变化特征,但降幅大、升幅小。因此若不从根本上扭转技术进步贡献的下降趋势,经济高增长将无法长期持续。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全要素生产率(TFP)估算的方法,分离并推算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对湖北经济长期增长的贡献,实证的结果表明:资本要素投入是主导湖北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力量,劳动力要素投入对湖北经济增长的作用微弱且呈持续下降趋势,技术进步对湖北经济增长的作用起伏很大,但近年来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增强;而且湖北经济增长主导力量目前正由资本要素投入转向技术进步.因此,要进一步促进湖北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须提高资本投资效率和人力资源素质.推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技术创新的商业化转换,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6.
张亮 《社会科学家》2007,(6):97-100
文章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选取1978-2005年的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得出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验证了从投资到GDP增长存在单向因果关系,说明我国经济增长是投资拉动型。并进行了VAR脉冲反应分析,研究了投资、劳动力就业的冲击对GDP产生的动态效应,最后还分析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论表明虽然技术进步率在不断提高,但中国经济增长仍然是靠大量要素的投入来拉动的。  相似文献   

7.
李萍  高楠 《天府新论》2009,(4):54-57
如果认为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30年来没有或者很少依赖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只是凭借资本的投入而取得现在的成就,那么,中国现阶段应该处于"边际报酬递减之痛",与国民经济水平长期高速增长的现实矛盾.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技术水平三者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7.1%、53.8%、43.6%,技术进步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持续增长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推动农业经济增长和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文章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资本深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机制并提出研究假说,测度了2011-2020年农业资本深化和全要素生产率,建立了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TFP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总体指数及其细分维度正向影响农业TFP;且农业资本深化在数字普惠金融驱动农业TFP提升中起中介作用;与农业技术效率相比“,数字普惠金融-资本深化-农业TFP提升”的效应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实现;异质性检验结果还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TFP的带动效应及资本深化的中介效应在大规模种植地区和中部地区更为明显,对小规模种植地区及东西部地区的带动作用则较弱。  相似文献   

9.
就一个地区经济增长来讲,自然资源通常是给定的,劳动力增加的速度在各个经济体之间也无太大的差别,假设技术水平在一定时期内相对不变,可以产生巨大经济增长差异的要素是资本.本文从固定资产投资对西藏经济增长的拉动这一角度分析资本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试图找出一条适合西藏特色的投资拉动经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文章根据历史数据,构建了新疆 C-D 生产函数。采用 HP 滤波法估计潜在就业人数、趋势要素生产率,计算潜在产出。通过比较潜在产出与实际产出的大小,将1979~2011年新疆经济波动划分为三个周期共七个阶段,深入分析每个阶段经济的波动及经济增长的源泉。分析得出:新疆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技术进步增长率和贡献率上升时,资本贡献率下降,经济增速上升;技术进步增长率和贡献率下降时,资本贡献率上升,经济增速下降;技术进步的年均贡献率低于2%,新疆经济增长方式属于粗放式增长。  相似文献   

11.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中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专业化人力资本投资在经济增长中起着加速作用.人力资本、资本存量因素对于解释区域差距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改革开放以来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距呈现出日渐扩大的趋势,通过实证检验,从要素贡献率来看,东部地区的物质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高于西部地区;而无差别的劳动力投入对东部地区的贡献明显小于西部地区;但是,东部地区人力资本外部性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要大于西部地区,这与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存量的规模较低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制约我国西部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地区人均人力资本水平.为了减小中西部经济增长的差异,应该采取对西部新的投资理念,加强对不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本质量,深度开发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等一系列新的政策,营造一个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尽快消除东西部经济增长差距.  相似文献   

12.
湖南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率:1991-200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索洛余值法对湖南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率进行了测算,使用1991-2006年相关数据,在对有关指标进行合理调整的基础上,分析了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技术进步在湖南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研究发现,湖南经济增长主要还是依靠要素投入特别是资本要素投入,而技术进步对湖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亟待提升,湖南经济增长整体上属于以要素投入为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这一分析为湖南未来经济增长的结构调整和路径选择提供了可参考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因子分离测算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技术进步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定量研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一问题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以福建为例对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因子的贡献做了测算,说明技术进步因子分离和测算方法的应用,明确了经济增长中技术要素贡献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不仅要加大技术进步的投入,而且要重视技术进步的实际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高增长高失业并存的经济现象,关于技术进步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还没有一致的结论。本文采用可分劳动DSGE模型分析框架,模拟技术进步对我国产出和就业的作用。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产出和就业增长影响的不同步性是我国高增长高失业并存的重要原因,即技术进步促进产出增长的同时就业人数没有同等幅度增加,产出增长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相对减弱。模拟结果还表明,技术进步会使投资增加,资本会替代劳动,但即使去掉技术进步造成的资本对就业的不利影响,技术进步依然促进了就业的净增加。技术进步不是我国高增长高失业并存的原因,相反,技术进步促进了产出和就业的共同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整体技术效率呈现波动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差距在缩小;整体技术进步则始终呈现上升趋势,但差距在拉大.中国城市劳均GDP与劳均资本、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从长期看,劳均资本、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总体上对城市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对比短期调整效应后可以发现,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资本集聚效率并不均衡,吸收大量资本的发达城市并没有表现出更高的投资效率.而且,由于发达窗口城市经济增长绩效的长期均衡关系具有"超强稳定性",最终将会使得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绩效差距更难以收敛.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对四川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四川是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省份,通过对四川省1996—2007年间物质资本存量及初、中、高级人力资本存量测算,利用卢卡斯扩展模型计量分析了不同学历层次积累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劳动力投入是四川经济增长的关键;人力资本对四川经济增长贡献较少,其中中等教育人力资本对四川经济增长有相对强的解释力。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初级、中级、高级人力资本存量现状展开分析,结果发现:各级人力资本存量波动大,人力资本要素没有在四川经济增长中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品牌既是企业对消费者的一种契约,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表现;也是地区持续创新和投入的结果,是地区综合实力的标志.品牌资本是品牌投入所形成的能够为其拥有者带来收益的价值,是品牌资产的价值表现.品牌资本作为资本类生产要素,与其他资本一起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本文利用全国有效注册商标增长率数据,运用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定量分析了品牌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论为:我国品牌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很低,但近年来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资本( K)、劳动力( L)、外商直接投资( FDI)作为投入变量,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GDP )作为产出变量,采用面板回归和 DEA 分析FDI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绩效。结果表明, FDI与我国经济增长呈正向相关,弹性系数明显小于资本与劳动力。我国的经济系统中,纯技术效率小于规模效率,总体技术效率不高。近年来FDI利用率越来越高,东中西部地区FDI利用率差异不显著。 FDI、资本、劳动力的利用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将我国1987—2009年经济总体行业和1980—2008年38个工业行业的产出增长分解为技术效率、技术进步、资本的规模扩张和结构调整,以及劳动的规模扩张和结构调整等6个部分的贡献。实证分析发现:(1)规模扩张和技术进步是促进行业产出增长的主要因素,但趋势相反,规模扩张的贡献下降,技术进步的贡献上升并成为最主要的因素,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经济增长模式从规模扩张驱动向技术进步驱动的转变;(2)技术引进带来的适宜性问题导致我国技术效率持续下降,技术效率差异也是行业产出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3)劳动力的结构调整效应要好于资本的结构调整效应,其原因是要素配置机制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包含制度因素的广东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要介绍了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观点 ,并运用经济计量的方法对劳动和资本的投入、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变迁对广东的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