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赫然冠于《昭明文选》卷首的两部大作,就是东汉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自从萧统把它们奉为文章的楷模之后,它们在文坛上是有相当大的影响的。刘勰《文心雕龙》评论说:“孟坚《两都》,明绚以雅赡;张衡《二京》,迅发以宏富。……并辞赋之英杰也。”评价甚高。自左思对此二赋提出批评后,历代论家,抑扬褒贬,莫衷一是。当代文学批评家,则多持否定态度。或褒或贬,一般都是把《两都》、《二京》作为京都大赋的代表之作相提并论,好象它们之间没有多少差别。其实两赋  相似文献   

2.
《摩奴法典》与《古兰经》的共同之处包括 :它们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它们都体现了宗教和法律的融合 ,它们都具有双重强制性。这两部宗教法典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这主要表现在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法典的主要内容方面  相似文献   

3.
袁跃兴 《社区》2010,(17):59-59
大凡文化人、读书人.都应该有几本工具书,譬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等,它们不仅是我们识字启蒙的途径,获取文化知识的来源,更是我们了解历史、留驻文化记忆、洞知天下宇宙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4.
影视作品《阿甘正传》和《士兵突击》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除了现代商业运作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莫过于两部作品同时揭示了一种关于人性的最底层的朴素的真善美以及对和谐文化的不懈追求,而它们的存在正是我们建立现代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5.
《女神》和《星空》是郭沫若最早出版的两部新诗集,它们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不同的审美特征。两部诗集审美特征迥然有别,但都给我们以较高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6.
新编十年制中学语文教材,选上了杨朔同志的《香山红叶》,原有的《茶花赋》和《荔枝蜜》仍然保留。我认为《香山红叶》、《茶花赋》和《荔枝蜜》这三篇在写作手法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它们都以物喻人,语言精炼,诗意浓烈,结构又都是曲折有致,“卒章显志”,于是想就此来探求一下杨朔散文的奥秘。首先觉得这三个题目都很有诗意。我们都知道杨朔写散文“总要象写诗那样”“推敲字句”的,对于文章的题目,他更是精心斟酌。看“香山红叶”这个标题吧。古往今来  相似文献   

7.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晚明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编著的集话本、拟话本之大成的三部集子。《红楼梦》是清代著名的满族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巨著。虽然两书的内容丰富多样,作者的民族不同,生活的时代各异.《三言》的艺术成就也不能同《红楼梦》相比,但两书都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从多种的角度,描绘了封建社会中妇女的生活和命运,敏锐地发现和反映了女性身上所存在的优良品质。这使两书在妇女主题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比较研究它们的相似之处,不仅可以看到《三言》对《红楼梦》的启发和…  相似文献   

8.
《天鉴录》与《闵忠录》在《山东通志·艺文志》中著录有李希佐编《天鉴录》(又名《鉴忠录》,一卷)及李仲华编《闵忠录》(四卷)二书,它们辑录了李毓昌查账时被贪官暗害前后的有关事实和文件。李毓昌,字皋言,即墨县(今即墨市)人。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进士...  相似文献   

9.
《老友》2011,(6):60-60
我订阅过多种报刊.觉得它们各有特点,都有教育意义,但在我印象中感受最深、收获最大的却要数江西省委老干部局主办的《老友》杂志(含《老干部工作专辑》)。《老友》每期刊发的文章都非常吸引人。《老友》是一本可读性强、新闻性强、政策性强、针对性强、教育性强的“五强”刊物。  相似文献   

10.
古今楚辞研究学者对《天问》题旨的阐释,归纳起来,大致有三:一、题图抒愤说:二、讽?楚王说;三、为究自然界一切事理说。应该说,这些见解都有一定道理。它们给人们探求《天问》题旨以深刻的启示。但是它们又都只是从一个侧面或表面接触到《天问》的题旨,所以未免失诸偏颇。比如“抒愤说”,就是只接触到《天问》的现象而  相似文献   

11.
论《三言》、《二拍》的通俗文学品性孙丽华《三言》、《二拍》是民间说话与文人小说相融合而产生的通俗文学杰作。以往对它们的评论研究侧重于对它们的社会思想内容的体认,这种片面的批评方法阻碍了人们对《三言》和《二拍》作为通俗文学的基本属性的认识,自然也无法达...  相似文献   

12.
着重介绍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与《中国期刊网》的特点,分析它们在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并结合本馆使用情况,探讨如何提高它们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两部伟大名著由于它们在成书过程、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若干相似之处,加之它们的作者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自二书产生以来,历代不乏学人对它们进行各种层次的比较研究。作者在爬罗剔抉近三十年《三国演义》《水浒传》比较研究文献基础上,从思想内容比较、人物形象比较、全面综合比较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其特征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鸿门宴》疑难词语辨析二则张志达高中《语文》第二册《鸿门宴》一文,是人们熟悉的老教材,许多古文选注本和古代汉语读物中也都能见到它。文中被注释的词语极多。但是,有两个词不仅高中课本和配套教参均无注释,而且连不少古汉语著作也都付之阙如,而对它们有所分析的...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庄》、《骚》一直被人们相提并论 ,是由于作为浪漫主义作品 ,它们具有某些共同特征 :首先 ,都表现出一种奇幻超绝的非凡想象力 ;其次 ,显示出一种不屈于世俗的独立不群的人格和为理想而斗争的浪漫主义精神 ;再次 ,在艺术手法运用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庄》、《骚》又有很大差异 ,首先 ,构成它们浪漫主义精神的思想基础不同 ;其次 ,在思维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丁玲复出后,是新时间文学萌发之时,《杜晚香》是她。亮相”的作品,《“牛棚”小品》是她获奖的作品,它们诞生后,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毁誉褒贬,众说纷纭.从丁玲的创作心态去回答这个问题。《”牛棚”小品》应视为新时期文学中的艺术精品;而《杜晚香》却呈现出比较复杂的特征,当时丁玲的创作心态尚未恢复正常,我们应予以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似乎已成学术界的定论,然而对"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解构恰恰是从鲁迅开始的。鲁迅命名谴责小说时,因为它们与《儒林外史》艺术表现上的密切联系,认为它们没有达到讽刺标准而堕入"谴责小说";然而,《老残游记》《孽海花》都很少使用讽刺技巧,而是以抒情与浪漫著称。从文类上看,《老残游记》是游记体的抒情小说,《孽海花》则是浪漫抒情式的历史小说。将《老残游记》《孽海花》从"谴责小说"中抽离出去,显然代表着一种整体方向上的估价,即不能以讽刺与谴责的眼光来审视《老残游记》《孽海花》,因为那样会偏离这两部长篇小说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8.
《尚书》和《周易》历史变动观念其相通之处在于:都是基于对自然、生活的实际观察而得出的结论,凸显了经验主义和实用理性色彩;相对于西方的同时期文化经典而言,它们都更强调"人"而非"神"在历史变动中的作用;都有某些程度上的循环论色彩。同时,《尚书》《周易》历史变动观念又有其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与《西厢记》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艺术珍品,它们又同是产生在中国封建社会这一共同的历史背景下,有着许多我们民族文化的共同特点。本文试图就两部巨著的爱情描写做一个比较,从而论证我们民族文学的继承关系。首先,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证了《红》与《西》在爱情描写上的许多相似之处。如在男女主人公爱情关系的确立上,崔张与宝黛的爱情都是一见钟情式的。男女主人公为了爱情都做了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西厢记》中的张生和《红楼梦》中的宝玉性格中都有痴和疯的特点,许多描写极其神似;而女主人公莺莺和林黛玉又都经历了假与真的内心冲突,在对待爱情方面也表现了相同的感情表达方式等;接着,本文进一步分析,除了上述四个方面外,《红楼梦》中围绕宝黛之间爱情关系的描写和《西厢记》中围绕崔张的描写也还有不少相同的地方,也就是说,《红》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描写框架与《西》是极为相似的,这是它们共同的地方。但是,《红》又不是完全照搬《西》的模式,而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而且比《西》在思想上艺术上又高出许多。说明,《红》的作者在写作时的确是借鉴了《西》,但又比《西》有所创作和发展,见出我们的民族文学遗产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20.
《左传》、《史记》人物描写比较谈张玉辉,张玉军《左传》和《史记》是凝聚着历史精华、闪烁着文学光彩的中国古代历史散文名著。千百年来,两部作品那令人折服的文学成就,仍放射着灿烂的光辉。它们的艺术想力突出表现在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作者的笔下,一个个丰富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