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汉书·地理志》云“会稽海外有东鳀人,分为二十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会稽海外能有二十余国的地方只两处,即日本与台湾。近年来,史学界普遍地认为东鳀为日本而非台湾,其中,以陈国强等同志的观点最系统也最具代表性,他们在《百越民族史》  相似文献   

2.
宋代以后,下迄近世,外人习称中国为“唐”,“唐人街”之称,更为世人所熟知。宋人朱或《萍洲可谈》卷二说,“汉威令习于西北,故西北呼中国为‘汉’;唐威令行于东南,故蛮夷呼中国为‘唐’。崇宁间,臣僚上言,边俗指中国为‘唐’、‘汉’,行于文书,乞并改为宋。”又说:“北人过海外,是岁不还者,谓之‘住蕃’;诸国人至广州,是岁不归者,谓之‘住唐’。”不但外人称中国为“唐”,即中国人在海外者亦自称为“唐”。宋人赵汝适《诸蕃志》卷上说:“交趾……王系‘唐’姓。”所谓“唐姓”即中国姓。又说,“占城……‘唐人’被土人杀害,追杀偿死。”所谓“唐人”即中国人。交趾、占城皆东  相似文献   

3.
清初词人朱彝尊辑《词综》二十六卷,汪森增补十卷,合共三十六卷。收录唐、五代、宋、金、元词2253首,作者659人。为一部著名词选。该书卷二十“周密”名下注云: “有《草窗词》二卷,一名《蘋洲渔笛谱》,”此说一出,相沿成习,讹误传承,无人细究,几成定论,贻误非浅。 修订本《辞源》四册“蘋洲渔笛谱”条云;“元·周密撰。二卷。密,南宋末人,号草窗,故其词集又名《草窗词》。” 1989年版《辞海》再订本上册草部“蘋洲渔笛谱”条释文云:“又名《草窗词》。词集名。宋末周密(号草窗)作。二卷。朱孝臧《疆村丛书》本,于二卷外,收有清·江昱所辑《集外词》一卷及考证,附朱氏所撰校记一卷。”而“草窗词”条更直注为:“即《蘋洲渔笛谱》”。 以上三书同执一词,皆以《蘋洲渔笛谱》与《草窗词》为异名同书。而考校实际则不然。看来,颇有考辨以正视听之必要了。 两书皆收入《丛书集成》初编,《草窗词》编号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以下简称“一国两制”)。1984年9月26日中英两国政府经过谈判草签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正式签字。这个  相似文献   

5.
扶南是东南亚的古国,是今日柬埔寨的前身。约在公元一世纪建国,七世纪中叶被真腊取代,存在六个多世纪。公元三世纪,扶南国王范蔓在位时,积极开拓疆土,使扶南成为东南亚最强大的国家。《梁书·扶南传》记载:“蔓勇健有权略,复以兵威攻伐旁国,咸服属之,自号扶南大王。乃治作大船,穷涨海,攻屈都昆、九稚、典孙等十余国,开地五六千里。”这是东南亚历史上少见的大规模的海上远征。极盛时期的扶南疆域,南至马来半岛北部(屈都昆、九稚、典孙就在这里),北抵老挝南部,东邻林邑交趾,西抵孟加拉湾,与东天竺接壤。《梁书·扶南传》说扶南属国顿逊“西界接天竺”,《新唐书·天竺传》说“东天竺际海,与扶南林邑接。”扶南不仅是陆权国,控制了中南半岛,而且是海权国,在南海称雄。东南亚地区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同它抗衡。公元六世纪,扶南虽然已进入末季,但仍然很强盛。当时南海歌营国沙门菩提拔陀经勾稚、典孙、扶南、林邑等国来到中国,据身所闻见,作出了如下的评论:“扶南国,方五千里,南夷之国,最为强大。”(《洛阳伽蓝记》卷4,永明寺条)这是决定扶南在南海交通中地位的政治条件和历史前提。  相似文献   

6.
吴自牧小考     
《梦粱录》是非常有名的宋人笔记。清初学者王士祯《渔洋文略》中有《梦粱录》跋语说:“《梦粱录》二十卷,不著名氏。”乾隆四库馆臣谓王士祯所见抄本,脱掉了作者吴自牧自序,故不知也。检《永乐大典》所引,“条条皆题自牧之名,与此本相合。”确定作者为吴自牧无疑。然而,“自牧,钱塘人,仕履未详。”(均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梦粱录条)钱塘人仍据《梦粱录》自序末署“钱塘吴自牧书。”《中国人名大辞典》吴自牧条只写“宋钱塘人,有《梦粱录》”八字。谭正璧《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吴自牧条同样说“生平亦无考。”1984年浙江人民出版社标点本《梦梁录》的“出版说明”也说:“吴自牧,宋代钱塘(即今杭州市)人,生平已无从查考。”可见二百年来,吴自牧的生平并无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7.
周朝有牂牁国,汉朝有牂牁郡,隋唐亦有牂牁国,宋朝还有西南牂牁.牂牁中心究竟在何处?众说纷坛.莫衷一是.笔者根据多年研究认为,牂牁中心当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花贡镇河塘村濮人城.周襄王元年(齐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年),齐桓公葵丘(今河南兰考、民权)会盟称霸.桓公曰:“余乘车之会三,兵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北至于孤竹、山戎、秽貉,拘秦夏;西至流沙、西虞;南至吴、越、巴、牂牁、(瓜辰)、不庚、雕题、黑齿(唐朝房玄龄或尹知章注:皆南夷之国也)、荆夷之国,莫违寡之命”.宰相管仲说:“故东夷、西戎、南蛮、北戎中诸侯国,莫不宾服”.他们所说的“牂牁国”,在巴国(今重庆巴县)、(瓜辰)国(今湖南辰溪)、雕题(今云南保山)之间,即今贵州地方.  相似文献   

8.
一唐代外商居留广州做买卖的很多,其中尤以大食商人为最。《萍洲可谈》说:广州“蕃人但不食猪肉而己”。朱彧在这里以信仰伊斯兰教的大食人的风习作为广州所有蕃人的代表;而且官方记载来华的海外蕃国也常以大食为首,可见广州大食商人之多。传说唐末黄巢起义军攻进广州时,杀死大食(即阿拉伯)商人及其他外国人便有十二万余人,这个数字虽然夸大了,不可信,但当时来广州的外商很多,却是事实。  相似文献   

9.
<正> 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描写了“大人国”、“小人国”的精彩故事,殊不知这种“大人国”、“小人国”的传说,不仅西方有,而且中国也有,在《山海经》中就有这方面的记载。《山海经·大荒东经》:“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有一大人踆其上,张其两臂。有小人国,名靖人。”《海外东经》:“大人国在其北,为大人,坐而削船。”《大荒北经》:“有人名曰大人。有大人之国,漦姓,黍食。”《海内北经》:“蓬莱山在海中,大  相似文献   

10.
释皎然、俗姓谢名昼,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居杼山,和颜真卿、韦应物唱和,二人都很看重他。所著《诗式》引有徐凝《京都还汴口作》,凝是元和时人,可见皎然的长寿。他现存诗七卷,载《全唐诗》卷三十。《新唐书·艺文志》载:“昼公《诗式》五卷、《诗评》三卷”。注云:“僧皎然”。《直斋书求解题》卷二十二载:“《诗式》五卷、《诗议》一卷,唐僧皎然撰,以十九字括诗之体”。《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九十七说:“《诗式》一卷”。又说:“此本既非五卷”又一十九体乃末一条,陈氏不应举以概全书。陈氏又载正字王元《拟皎然十九字》一卷,使仅如今本一条,则不能拟为一卷矣,殊参差可疑。又皎然与颜真卿同时,乃天宝、大历间人,而所引诸诗举以为例者,有贺知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与台湾不可分的历史关系台湾就是秦汉时代的“岱舆”“大冤”,三国时代的“夷洲”,隋唐时代的“流求”,宋元时代的“毗舍那”,明时的“鸡笼”“东番”“台员”,直到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一五九九)始正式称为“台湾”。所谓岱舆、大冤、台员,都是台湾二字的音转。郑成功父子统治时代称为“东都”,又改“东宁”,至满清取得台湾後,才再改称台湾,以至於今。中国大陆人民对於台湾的发见,有人上推到殷代,因为“列子”一书中有这样一段的记载:“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为无底之谷。…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我们知道“列子”一书,出於秦汉人的伪造,而汉书正有“大冤”进贡的记录,岱舆员峤,便是後世台员二字之所由来,所以殷代发见台湾之说,虽有疑问,但到秦或汉时代,已发现台  相似文献   

12.
《尚书·禹贡》之岛夷,《汉书·地理志》之东鯷,究竟在什么地方?胡渭《禹贡锥指》以为二者皆指日本;林惠祥等则主台湾说。以后,周维衍再次提出岛夷、东鯷皆台湾古称之说。其实,《禹贡》所载并非“岛夷”,只是唐人刻石经,把鸟夷刻成“島夷”,而贻误后人。清代考据家对此早有论证。解放前,童书业亦有《“鸟夷”说》解放后,胡厚宣在《甲骨文商族鸟图腾的遗迹》中,指出应以鸟夷为是。至于东鯷,胡渭之说不误。有人指为台湾,却未必恰当。现试为鸟夷、东鯷补证,以就教于学术界。岛夷本是鸟夷《尚书·禹贡》载,冀州“盛夷皮服”,扬州“岛夷卉服”。关于扬州岛夷,书说: “淮海惟扬州。彭蠡既猪,阳鸟攸居。……岛夷卉服。……锡贡。沿于江、海,达于淮、泗。”《史记·五帝本纪》称东方夷人为“鸟夷”(第43页);《夏本纪》冀州下作鸟夷(第52  相似文献   

13.
1992年,台湾老作家叶石涛在《自立晚报》上发表了两篇引人注目的文章,一篇叫《谈退休生活与白色恐怖》,另一篇叫化总是听到老调》。文章的题日迥然不同,但却贯穿着同一意图,那就是否认“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环”,为他的“独立于中国之外的台湾文学”论张目。他毫无掩饰地说:“不要常说台湾人是附属于中国人里面,我们台湾人有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文学”,“我们台湾人一定要建立一个独立于日本、独立于中国之外的台湾人的文学,让台湾文学可以进入世界文学,占一席之地,建立一个可以代表台湾人民、代表这块土地的台湾…  相似文献   

14.
《全唐诗》杂考(十八)胡可先卷五二一杜牧《题永崇西平王宅太尉诉院六韵》“家呼小太尉,国号大梁公。”注:“太尉季弟司徒德、亦封梁国公。”冯集梧《樊川艺集注》卷二云:“《唐书·李诉传》:诏进检校尚书左仆射,山南东道节度使,封凉国。《宰相世系表》:陇西李氏...  相似文献   

15.
《说唐后传》是《说唐全传》的续书,五十五回,现存最早的刻本为乾隆三年(1738)姑苏绿慎堂藏板,题“鸳湖渔叟较订”,有绣像四十幅。又有《别本说唐后传》,卷端题“姑苏如莲居士编次”,文字上较前本多有删除。小说作者的姓名已难以考订。 小说叙唐太宗登基后扫北征东的故事。前十五回写唐太宗亲征北番被困木杨城,罗成之子罗通较场比武夺得帅印,统军北上救驾解围。后四十回写太宗欲征辽东,梦见自己被敌追  相似文献   

16.
《新都南亭别郭大元振》诗系年《全唐诗》卷八十六张说名下有《新都南亭送郭元振卢崇道》一诗,题下注:一作卢崇道诗,题云,新都南亭送郭大元振。同书卷一百十三卢崇道名下亦收有此诗,题为《新都南亭别郭大元振》。《唐诗纪事》将此诗收在卷十三卢崇道名下,此诗当为卢作。诗云:“竹径女萝蹊,莲洲文石堤。静深人俗断,寻玩往还迷。碧潭秀初月,素竹惊夕栖。褰幌纳鸟侣,罢琴听猿啼。佳辰改宿昔,胜寄在暌携。长怀赏心爱,如玉复如。”从“佳辰改宿昔”一句看,郭元振此时此地一别,将走向一种与往昔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郭元振,《旧传》载:“举进士,…  相似文献   

17.
刘长卿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卿是唐代“诗国”里的“名家”之一。同时人权德舆说:“彼汉东守尝自以为‘五言长城’。”(《文苑英华》卷716《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诗序》)稍后的皇甫湜说:“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阮籍为老兵矣。”  相似文献   

18.
一、戴震早年对《水经注》的研究孔继涵家抄本《水地记》三卷,已尘封了二百多年,现藏北京图书馆,笔者于近年有幸获睹。该书第一卷“河水”,即孔刻《戴氏遗书》中的《水地记》一卷,此为定本。二、三卷“济水”、“淮水”,为稿本,合计一百一十页,四万六千多字,其中三分之一为引自《水经注》的文字。抄本前有孔继涵亲笔书序,曰:“《水地记》乃戴东原先生二十余年前流传之稿底也,鱼门兄题云来定本。……及抄得是本,与东原语及,东原曰:‘是草稿者,不足存也。’遂出其已成之第一卷见付。”“草稿”指“济水”、“淮水”,“已成之…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博物馆西周青铜器展品中有一只铭文(?)的盘,该馆释作“它盘”.“它”金文作(?),蛇也.《说文解字》卷十三下“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是蛇类.《金文编》卷七有“(?)”,作(?),曰:”说文所无”.见“(?)盉”和“(?)盘”.(?)在《说文》中有二解.卷十四下:“巳也.四月阳气已出,阴气已藏.万物见,成文章.故巳为蛇,象形.”卷九上“包”字条曰:“象人裹妊,巳在中,象子未成形也.元气起于子,子人所生也.男左行三十,女右行二十,俱立于巳.为夫妇,裹妊于巳.巳为子,  相似文献   

20.
《清史稿》卷四二三《宗稷辰传》云:“宗稷辰,字涤甫,浙江会稽人。……稷辰父霈正,官湖南零陵知县。”《清史列传》卷六十七《宗稷辰传》亦谓“稷辰父霈正”。但就笔者所见史料而言,上述两传所载宗稷辰“父霈正”恐有误,其父名应为“宗霈”。查陈乃乾《清代碑传文通检》(北京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