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文明与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文明的含义,古今中外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目前,中国学者形成了三种代表性观点,即积极成果说、进步程度说和价值体系说;西方学者也形成了三种代表性观点,即进步状态说、要素构成说和文明文化一体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文明具有实践性、历史性和发展性。因此,概而言之,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是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积极成果,是一个民族、国家、地域或具有共同精神信仰的群体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文明与文化既有相同点也有差异性。二者的联系表现在:(1)文化与文明的创造主体都是人;(2)文化与文明都是生产实践的产物;(3)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表现形式。二者的区别在于:词源含义、产生的时间、所蕴涵的内容和传播的途径、方式均不同。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生态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秀娟  尹贵斌 《学术交流》2012,(12):159-161
中国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态度上与西方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上的差异。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西方文化中天人是对立的,中国文化中天人是合一的;在自然界与人类的产生顺序上,西方人认为先有人后有自然界,中国文化认为先有自然界后有人;在道德起源上,中国文化中道德源于自然,西方文化中道德源于神的启示。这种差异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从和谐走向冲突的文化根源,从深层次上说来,环境危机属于文化危机,环境污染属于文化污染,要从根源上治理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文化反思入手。  相似文献   

3.
范彩萍 《社科纵横》2007,22(11):108-109
风采迥异的法律文化系统,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法律文化及其发展有其特定的过程和特点。中国古代法律文化色彩斑斓而又连绵不断、一脉相承,经历了从单一法到混合法的过程,并以其特有的"伦理法"性格而独树一帜。本文试探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演进的几个阶段,并简略分析了其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汉唐盛世,河西“陆上丝路”文明曾经创造了历史的辉煌,这是东西文化交汇下生命力所产生的奇迹;中国文明的前景要铲除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功利主义等三座思想的大山,中国迈向全球普世价值现代化文明绝对不能做外来西方文化的殖民地,也不能做中国古代思想的奴隶;敦煌文化与文明是全世界、全人类的重要遗产之一,它经历了历史的兴衰,但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复兴,进而创造“中华盛世”的新文明,在这个现代化过程中,敦煌文化的发展不能缺席。  相似文献   

5.
原始神话与人类自我意识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一面反现人的本质的镜子,认识文化的活动也是人的自我观照活动,可以说,创造出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自我意识,有什么样的自我意识,就会创造出什么样的文化。原始神话是人类自我意识的最初记录,通过剖析原始神话及其原始文化就可能揭示人类自我意识的起源。本文通过对原始神话的考察,认为在西方原始神话关于神、人、自然的关系中,人类的自我意识表现为自恋意识、自卑意识和““认识你自己”的意识。而中国原始神话则表现为神人相通的特点。文章认为,西方原始神话中“认识你自己”这一问题的提出,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由此,关于人类自我意识的神话时代结束,而关于人类自我意识的哲学时代来临了。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与西方文化共同的人类学前提,人类在早期的“图腾崇拜”中既包含了自然的超自然成份,义包含了血缘的超血缘内容。前者通过自然的神化而形成了对神灵的崇拜,最终便演变为西方式的宗教神秘主义;后者通过血缘的人化而形成了对祖宗的崇拜,最终便演变为中国式的伦理世俗精神。中国与西方文化之所以能够从共同的人类学前提中分化出各具特色的精神现象,显然是由于不同的社会学背景在起作用。而这种不同的社会学背景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古典的古代”与“亚细亚的古代”早期文明的演进方式。  相似文献   

7.
"诚信",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项道德原则,产生于远古的祭祀活动,发展于春秋的会盟活动。它以等级政治道德要求为核心,包括人神之信、君臣之信和君民之信,而这些内容为等级结构和法律所制约。从性质上说,"诚信"是中国传统公法文化中的重要观念;而作为普遍道德意义上的诚信和基于商品契约的诚信,并没有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独立的社会道德和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8.
人类创造了文化,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获得了一种现实的肯定方式;但文化也创造着人类,使人类自身的发展必须受制于一定的文化。文化创造人类的最典型表现,就是不同的文化塑造了不同的人格。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怎样的人格?这种人格的历史性转变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呢?我们为什么要强调现代人格的培养和建构?本文就这些问题谈一些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几点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既包含了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法律思想,也包含了中国历代沿革演变的法律制度。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剖析,批判其糟粕,借鉴与继承其精华,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拟从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反思入手,探求传统法律文...  相似文献   

10.
2.把中国传说解释为借用《圣经》故事还有一些欧洲人不是把中国古典和史书关于建国及古圣先贤的传说一概否定为荒唐无稽的假话,而是充分肯定其作为古代记录的价值,但认为所说的不是中国成立国家的历史事实。关于古代帝王的事迹和记载,是借用了《旧约》中创造世界和人类的主题,讲的是人类共同祖先的故事。本来和《旧约》不存在年代上的矛盾,只因马蒂尼的著作把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向何处去?这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面对着西方强大的工业文明和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一直在深深思索和研究的问题。近年来,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中,有一些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到前景暗淡,曾名噪一时的《河殇》就发出令人绝望的感叹:“龙的传人啊,黄河能给予我们的,早就给了我们的祖先。我们祖先已经创造了的文明,黄河无疑不能再孕育一次。”黄河真的奶水已干了吗?我们认为:不是,黄河文明的乳汁犹如奔腾不息的黄河一样滚滚东去,永不干涸,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黄河在四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必将孕育出新的文明。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古今中外绝大多数艺术史家、民俗学家都同意的一个观点——“歌舞娱神”说提出了异议,指出:一,古代先民并非从一开始就认识到“歌舞”的审美价值,因而也就不可能一开始就从审美的价值观出发,选择歌舞用于祭祀。二,“歌舞娱神”就是把“歌舞”后起的审美特性作为“先天原因”去推演古代的祭祀活动。三,许多艺术史家在论证歌舞和祭祀的因果关系上造成了混乱。四,本文笔者认为,歌舞在古代是一种表情达意的“最高手段”。先民们选用歌舞祭祀,目的不在于“娱神”,而在于向神表达自己深切的情感和意愿。歌舞祭祀完全不是从歌舞的“审美价值观”所作的考虑,而是从歌舞的“实用目的性”所作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人类原本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当人类还处在与自然界融为一体、还没有从自然界中提升与分离出来时,不可能有文明现象的产生,只是随着工业与艺术的产生人们开始自己生产满足自己需要的物品的时候,人类的历史才由史前史转变为文明史。因此,文明的底蕴不意味着对自然状态的适应与保护,而意味着对自然状态的一种游离。文明与文化具有同源性,在本质上都是实践的产物,都具有历史的性质。而一切具有历史性质的东西都存在着比较与区分的可能和必要。文明和文化一样也存在着先进与落后的区分。文明作为一种历史产物,它的生成与发展也是有条件的,文明的发展必须与具体的历史条件相适应,与人类自身的真实需求相适应,否则就会发生文明过度的问题即文明异化。文明的过度发展不仅不具有积极意义,反而会产生负效应。  相似文献   

14.
文化与文明的界定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凡  马毅 《学习与探索》2006,(2):192-194
文化的主体是人,它是人类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和工具体系的创造、积累和传承,文化发展的核心力量是人类知识的系统化。文明则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实体,它是由文化成果凝聚而成,是人类文化在各个时期所创造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社会体系和行为规范的客观实在和外观显示。文化既产生、传承于社会,又能动地推动着文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生产力是古老而又永生的范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力进步和演化的历史。尽管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是近代的事情,但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至少可以追溯到太古时代,甚至可以追溯到直立行走的时代,即人类最终脱离动物界的时代。人类文明最早出现的地方,也是生产力最先发达的地方。如果我们追寻历史的轨迹,那末,毫无疑问,古代文明发源于东方。 历史是曲折前进的。人类文明的发源地虽然创造了古代灿烂的文化,但在近代却停滞了。产业革命并不是在生产力最早发达的地方发生,而是在后起的国家发生。西方的文明很快超越了东方的文明,东西方的反差…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话语:思考和分析古代中西文明的特点,不仅对于认识古代社会具有重大学术意义,而且对人类的前途走向的思考也具有一定意义。如果说文明的出现,是对野蛮的否定,那么,在文明出现的那一刻,各种文明也就脱离了原初的“一”而走向“多”,形成了各自的规定性。或许,人类文明毕竟曾渊源于共同的“一”,所以人类的心灵深处,始终怀有突破文明的规定性,重新建立“一”的渴望。于是,文明的比较,尤其是古代不同文明的比较,便很自然地成了建造文明“巴别塔”(Babel Tower)的不可或缺的基础。但是按照辩证逻辑,任何具体的存在都是有限的,事物的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人类文化的研究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语言研究成了人文科学家们共同关心的焦点。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们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人与动物的最根本的区别性特征:人,是象征符号的动物,即能利用象征符号去创造文化的动物。人能把他认识的世界用象征符号固定下来,反映出来,在人际和代际传播。人用象征符号赋于世界以“意义”和“秩序”,从而拥有了一个世界。而语言正是人类创造的最完善的符号体系。古代埃及人曾把全部过去的时间分为三段,即神的时期,英雄(酋长)的时期和人的时期。作为  相似文献   

18.
邓万春 《唐都学刊》2004,20(4):107-110
布罗代尔与韦伯的资本主义观互相矛盾。韦伯把资本主义看作一个文明体 ,从文化与宗教的角度理解资本主义 ,认为理性化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关键因素 ,资本主义文明是人类的进步 ;布罗代尔把资本主义当作上层结构 ,从政治 -经济的角度批判性地解释资本主义 ,认为资本主义只是一小部分人的特权。理论预设与分析视角的不同是二者观点分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以地中海沿岸为中心发展起来的西方文明,和以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带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中国东方文明几乎在大致相同的时期,都把人类从渔猎时代引向农业对代,完成了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一次浪潮。东方和西方大致同时各自独立地产生了大致相同的生产方式,各自独立地揭开了人类文明史的第一页。希腊半岛土地贫脊、海运便利、贸易发达,促进了人们的交流和了解,形成了以希腊为中心的古代西方文明。无独有偶,、几乎同时中国也形成了以中原文化为中心的东方文明。这两个文明都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传统,其影响扩展开来并不局限于它自己发生的那个地区,但两个文…  相似文献   

20.
殷商宗教观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殷人的上帝崇拜与祖先崇拜不相冲突,融为一体。这是因为殷人的宗教观具有极为现实的、世俗的和实用的性质;而殷人宗教中的上帝也并非某种抽象的精神实体或理想人格,也不是全民性或人类性的至上神,而是一个与商族的繁荣昌盛息息相关的部族神。由于殷人宗教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体化,所以宗教的礼仪系统本身就变成了社会的礼俗系统,发挥着政治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的作用。可见,殷人上帝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合一,开启了宗教世俗化、人文化的历史取向,最终导致了中国文化不可能衍生出纯粹的宗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