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玉萍在《甘肃社会科学》2 0 0 2年“论文辑刊”撰文指出 ,当代中国进入了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全面转型期 ,开始了三大历史转折 ,因而中国当代的文化 ,也内蕴了三种文明 ,即农耕文化、大众文化和赛伯空间文化 ,呈现出多元开放、大众娱乐和年轻化特点。一、大众文化追求商业价值而不是历史价值 ,缺乏对生活底蕴的理性思考 ,它强调大众参与的平民性。大众文化的异军突起是中国由以往政治文化向娱乐文化的转型 ,也是从传统的审美文化创作向文化产业的转型。当代文化的矛盾集中体现在处于当代主流文化位置的大众文化身上。 1 .大众文化对精英文…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是随着当代社会工业化、都市化和现代化而在文化领域出现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社会现代化、都市化和商业化的背景下发生,又是以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成员对信息的高度要求的支持下发展的,共产生了各种具体形态。本文仅以服饰文化为其中一例,对大众文化作点阐释。服饰在其产生的早期,是为了满足人们遮挡身体免受风吹雨淋的需要而出现的,发展到后来,逐渐成为了人类身体装饰的一部分。进入当代社会,服饰成为了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当代服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流行:1、模仿、流行及其一般规律当代服饰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及其生成背景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大众文化的兴起是中国改革开放 ,尤其是 90年代以来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在城市里 ,大众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已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主要消费内容。可以预料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推进、城市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大众百姓闲暇时间的增加 ,社会对大众文化的需求将会有更大的增长。毫无疑问 ,大众文化的普遍流行 ,已对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围绕大众文化及其在当代中国的生成背景、现实发展及其走向等问题 ,作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和阐述  相似文献   

4.
娱乐性是大众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然而在市场逻辑的支配下,大众文化呈现只注重娱乐效果,而忽视对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追求,出现了过度娱乐化倾向。本文以电视节目为例,通过大众文化过度娱乐化的表现,分析这一倾向给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大众文化生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反思大众文化过度娱乐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结合陈刚的《大众文化与当代乌托邦》的内容上,关注中国不同时代背景下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发展状况及彼此之间的互动,深入分析中国的文化发展经历了70年代的精英文化"一枝独秀"、80年代到90年代的大众文化崛起以及新世纪以来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融合并带来新的消费主义的几个主要进程,认为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较量伴随着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社会背景进行的,不同的文化发展轨迹与新的社会结构产生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跨越式进步,媒介娱乐化成为消费社会下大众文化的基本表现形态。虚拟与真实的界限逐渐消弭的同时,娱乐构建的世界开始消解大众的主体性,使我们成为单向度的人,迷失于大量的娱乐文本中。然而,早期的媒介娱乐化进程可被归结于大众文化发展的必然和人类心理需求的自然选择,对于当代娱乐需求无限预期的假设也显得过于轻浮,如何正确对待媒介娱乐化成为当代大众社会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游戏与反叛角度来解释媒介娱乐化趋势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大众自主选择的结果,娱乐有理、娱乐有度才是新的信息环境下正确的媒体态度。  相似文献   

7.
娱乐是大众文化所承载的主要功能之一,但是过度追求娱乐效果所造成的泛娱乐化倾向,却潜藏着文化价值危机。大众文化的娱乐化在消解权威的同时又为新的权威所支配,大众文化的泛娱乐化导致了个体自我价值的迷失以及娱乐聚合背后个体间的疏离。应明确并规范大众文化的娱乐功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众文化的引导,促进文化生产者和接受者的良性互动,以技术和法律手段管控泛娱乐化现象,促进大众文化的健康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8.
现代中国大众文化主要体现为“五四”以来文艺大众化的理论探讨和文化实践。启蒙救亡思潮和文化接受的大众化导向深刻影响了它的产生、发展。“大众化”成为现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主要理论走向。文化世俗化及商业化等方面的积极因素渗入到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中,对此探讨成为中国大众文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9.
如何看待中国当代大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大众文化的意义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当前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共同构成当代中国社会主干性文化形态。应当辩证地看待大众文化意义的二重性及其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大众文化及中国当代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精神和中国大众文化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文化精神的集中概括 ,它具体体现为当代西方文化的非中心性、平面性、商品性、复制性、大众性等特征。立足于对当代西方文化的这种价值判断 ,后现代理论家认为大众文化是一种消极性的文化 ,是体现后现代文化精神的主要文化形式。这种观点影响了当前中国大众文化研究 ,本文批判了认为中国产生了后现代主义、中国大众文化是后现代主义文化这两种错误的观点 ,并对中国大众文化的现状和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大众文化”的兴起和繁荣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处理当代“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之间的紧张关系,是摆在当代文化研究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众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的与逻辑的必然性,以期有利于说明当代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使“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之间的融合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众多文化潮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大众文化、网络文化和后现代文化三大思潮.大众文化是同传统的精英文化相区别的,其娱乐、消闲、商业性的功能大大强化,而认识教育和审美的功能相对弱化.网络文化是随着网络化时代而出现的新型的文化活动方式,它使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后现代文化是后工业社会文化,具有反抗性、多元性和相对性的显著特征,反对统一性、普遍性、本质性的现代社会的文化霸权.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话语中的大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出现是一种文化进步 ,对中国当前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然而 ,作为一种有着巨大影响而又充满内在矛盾的文化境遇 ,肯定大众文化的进步性并不意味着可以漠视大众文化的弊端给中国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事实上 ,大众文化自身也的确存在着种种不足和问题 ,必须对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过程进行引导、规范、调节、控制和改造 ,以现代人文精神提升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14.
大众文化:一种新的文化生产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是工业化技术和商品(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通过各种文化形式反映大众日常生活实践、观念、经验、感受,借助于传媒系统在社会大众中广泛传播,适应社会大众文化品味、为大众所广泛接受和参与的通俗性文化活动及其成果.它的形成和发展在人类文化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意味着一种新的文化生产方式的产生,一个新的文化时代的到来,大众文化对当代文化发展的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大众文化的视角,选取了一段典型的时期、一个典型的案例,来探讨娱乐和政治、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尽管政治波谲云诡,但并未阻断上海日渐兴起的大众文化发展之链条,"文明戏"是其一首要环节.娱乐疏离于政治,却又包含颠覆政治的因素.走出古典之后的知识人,就部分被吸引到大众文化的制造之中.在各种文化冲突中,"文明戏"成为替罪羔羊,被不断地想象和重构.  相似文献   

16.
大众文化时代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是各种观念角逐的重要场所,具有肯定性与否定性的双面功能。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通过大众传播活动,使理论形态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成为制度构建的核心和灵魂,同时通过公共政策的贯彻执行,使其深入人民大众的观念形态,并转化为内在的信仰。大众文化传播的特点,能够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大众文化这一现象和概念是从西方传来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逐渐在我国产生。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已经成为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三足鼎立的文化格局中的重要一级。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它对我国的文化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应该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引领、规范大众文化,使其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众文化这一现象和概念是从西方传来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逐渐在我国产生。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已经成为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三足鼎立的文化格局中的重要一级。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它对我国的文化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应该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引领、规范大众文化,使其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场域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在中国极速膨胀,迅速壮大为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三足鼎立的社会主干性文化形态,并不断向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场域急剧扩张,使中国文化的生态格局发生根本变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必须改变过去那种自上而下的以国家权力为支撑的单向度"灌输"路径,充分利用大众文化的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和运营机制,建立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的长效良性互动机制,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深深植根于大众文化的沃土,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大众话语"。  相似文献   

20.
大众文化将审美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改变了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接受形式和当代社会审美风尚的基本格局,凸显出商品化、媒介化、标准化、日常化、娱乐化和时尚化特征,成为现代都市大众普遍的文化消费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