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套话生活     
牟丕志 《领导文萃》2009,(23):145-147
我在局机关当秘书。我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写材料,其实就是写套话。可以不谦虚地说,写套话是我的看家本领。我在机关干了二十多年,不知道写了多少套话。我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单位家里,马不停蹄地写着。我写得头脑发麻、精疲力竭、没完没了。你可别小瞧我写的这些套话,它们的作用太大了。我用这些套话写成了局长报告、局长讲话、经验材料、工作讦划、经济论文、调查报告等。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21世纪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随之而产生的工作倦怠情绪也有着越来越严重的趋势。"Burnt-out"原本是精疲力竭之意,  相似文献   

3.
一位乡长为自己算了一笔账:每个月三分之一时间用于吃喝接待,三分之一时间用于开会、陪同检查考核,三分之一时间用于正常工作-- 过去,身居城里的机关干部常常抱怨应酬多,既影响了工作和学习,又把自己折腾得精疲力竭.  相似文献   

4.
即使在网络时代,展销会还是从事商业活动的最佳场所。在当今,几乎每笔生意都可通过个人电脑来完成,商品展销会似乎成了过时的东西。干吗要费那么大的劲带着人马、辎重到一个遥远的城市,搭起货摊,在熙熙攘攘的展览大厅站上整整三天,整天见人就笑,聊天,握手,推销,直到精疲力竭?干吗要腾出一笔不少的资金来买机票、吃平淡的饭菜、住乏味的旅馆,更甭提要支付办展费、公关费和广告费,还要牺牲宝贵的处理公司事务以及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一句话,干吗要操这份心呢?对大多数小企业来说,答案也十分简洁明了:因为这是你必须做的事。九十年代初期出现了网络,就在展览业界人士因此过早地预言其自身灭亡的时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网络虚拟办公室的使用更说明应重视生意往来中的人情因素。许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实施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繁荣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往后,农业的发展速度就像一个精疲力竭的长跑运动员,步履逐渐慢下来了。目前,随着中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三农”问题的外部压力也在不断增大,“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6.
科技鱼 《领导文萃》2007,(10):155-157
“过劳死”一词起源于二十世纪末,将流行于二十一世纪。 “过劳”在学术上称为“慢性疲劳综合症”,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精疲力竭,一旦有疾病的契机就会导致身体内潜藏病灶的急速恶化,如果得不到纠正,极易引发过劳死。近年来,只要我们稍作留神,就会看到有媒体大篇幅报道关于过劳死的事例,有为高科技的,  相似文献   

7.
可欣 《决策》2012,(12):88-89
职场元芳们并不需要千篇一律的"此事必有蹊跷",也并不一定都要在事后加上一句"大人真乃神人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职业目标考量对策,适合自己的,努力之后自然水到渠成;刻意追求的,精疲力竭也未必功成圆满。2012年底火了两个人,一个是莫言,一个是元芳。作为古装电视剧中虚拟出的角色,能和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平分视线,元芳必有值得关注之处。有人说,元芳的回答暗藏职场智慧。  相似文献   

8.
一、历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弊端历来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绝大多数都是教师的单边活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都是在教师的讲授下完成。教师一讲到底,满堂灌,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学生不喜欢听也得听,不喜欢记笔记也得记,不喜欢读书也得读书。因为上语文课就是三部曲——读书,听讲,记笔记。常常是语文教师讲得精疲力竭,学生听得头脑发胀。教师常念叨:没办法,  相似文献   

9.
<正>一、观操守在利害时。从一个人面对利益和威胁时的反应,可以看出他真正的操守。真正的君子,通常道德高尚、品行端正,面对利益时,能够坚持自己的本心,不做违背良心的事。二、观精力在饥疲时。只有到了饥饿疲乏的时候,才能真正考验一个人。在别人都精疲力竭的时候,他还能保持精力旺盛的状态,这种人才是真正有毅力的人。三、观度量在喜怒时。一个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可以真实反映出他的度量。真正成熟的人,懂  相似文献   

10.
裴中国 《经理人》2005,(3):80-81
面对市场分额下滑的危险,企业何去何从? 作为地处珠三角的中国大陆第一批现代化石材加工企业——石材集团,无论工程统筹能力、品牌影响力,还是管理水平,都是位居业内一流的企业。金碧辉煌的人民大会堂香港厅、北京金融大厦、王府井大饭店、广州东方宾馆、武汉建设银行等建筑装饰石材,均出自石材集团之手。十年的发展历程,石材集团虽然走在了行业前列,但是日益残酷的市场竞争,让石材集团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经营收入徘徊不前,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加工成本居高不下, 市场反映迟钝,企业领导精疲力竭,人才流失严重。石材集团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1.
正1.总觉得自己不够好。这种人虽然聪明、有历练,但是一旦被提拔,反而会毫无自信,觉得自己不能胜任。这种自我破坏与自我限制的行为,有时候是无意识的,但这种无意识的行为会让企业付出很大的代价。2.无止境地追求卓越。这种人要求自己是英雄,也严格要求别人达到他的水准。结果,部属被拖得精疲力竭,纷纷"跳船求生"。这种人适合独立工作,如果当主管,必须雇用一名专门人员,当他对部属要求太多时,可以大胆不讳地提醒他。3.无条件地回避冲突。这种人一般会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冲突。其实,不同意见与冲突反而可以激发活  相似文献   

12.
对手与强者     
有位经济学家讲:如一个犹太人在美国某地开了一个修车店,那么,第二个来此地的犹太人一定会想方设法在那里开一家饮食店。中国人则截然相反,如果一个中国人在某地开一修车店,第二、三个来此地的中国人,则往往开的也是修车店。经商办店“奇”者富,大凡在市场上取得成功的经营者,都有“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独立个怯,他们的经营思路,大都步入一种“避免竞争”的更高境界。因为一味竞争,对手不但“甩不开”,还会紧追不放,弄得精疲力竭两败俱伤,而避免竞争却好像先天的具备了一种“亲和”性,避免四面树致。日本人小柳茂孝大智惹…  相似文献   

13.
无条件为你     
正你给妈妈发短信,妈妈不回复你,你一般不会心慌。你给男朋友或女朋友发短信,对方不回复你,你也许会心慌。为什么?根本原因是:你确定你妈爱你,而不确定你的恋人爱不爱你。  相似文献   

14.
李春平  惠彤 《领导科学》2004,(19):50-53
花是人人都喜爱的。做人怎么做?把人做成一朵花,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要让反对你的人理解你,要让理解你的人支持你,要让支持你的人忠诚你,要让忠诚你的人捍卫你。允许有人不喜欢你,但不能让他恨你。万一他要恨你,也要让他怕你。———古长书如是说  相似文献   

15.
培训后遗症     
当你的培训对象表现出某种“后遗症”的症状时,一定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你需要重视,因为你播下“龙种”却收获了“跳蚤”;“你去了,你接受培训,你病了。”你真的很不幸,你需要小心了,也许那不是适合你的培训,也许你没有为适合你的培训清空你心中的“茶杯”;“你来了,你培训,你给企业和经理人制造了负效应。”你失职了,你需要反省了,你有一桶才有资格倒出一杯,而不是用一杯兑成一桶;  相似文献   

16.
文博集萃     
<正>如果你是我的下属,我想告诉你1.领导没有教你更多的义务,所以能让对方更多地教你,那才是你的本事。2.纠结是你自己的事儿,但是永远不要和你的上级以及同事闹脾气,因为没人欠你什么。3.有没有目标不重要,重要的是先留下来才能活下来。否则,你不重视工作,工作也不会重视你。4.你的工资永远会比你付出得少。你用不着不平  相似文献   

17.
独处四昧     
正独处时,你最接近你自己。你完全被静寂和幽秘包裹着,会感到极端的放松。凡尘给你的一切虚名和饰物此时已失去效力,你不再膨胀。旁人给你的一切讥讽和鄙视此时已决然远去,你无须自惭。因此,你可以静静地谛视你自己,准确地找到自己。独处时,你的心灵最为平静。独处让你远离了欲望和诱惑,于是,你便听到了微弱却真实的心的声音,而思想正是心声的凝聚。若适时地拿出一支  相似文献   

18.
正虎,在你幼小的时候,你妈身体一直不适,行动不便,是东家刘阿姨经常喂你饭;在你稍大时,你爸不幸走了,是西家马大叔经常给你理发。虎,以前你十分温顺,从来不伤人,人见人爱。南家金大姐经常送你好玩具,北家杨大哥经常送你好水果。村里的老老少少都夸你是好小虎。虎,在你长大后,刘阿姨、马大叔、金大姐、杨大哥他们带头把村里的大果园交给了你看管。到了果园后,你尽心尽力,大吼大叫,猴子见你就跑,狐狸见你就逃。村里的老老少少都夸你是好样的。  相似文献   

19.
刘诚龙 《领导文萃》2011,(1):119-121
人在单位,在社会,都会碰到密友向你告密的事情吧。你的密友常常到你家里,到你办公室,把你拉到一边,神秘兮兮地对你咬耳朵:你知道吗?某某在领导面前说你坏话,某某在你背后搞你路子;或者是,你知道你职务这次没提上去,是谁捣的鬼吗?你知道你那次生意被人抢了去,是谁使的坏吗?  相似文献   

20.
反喻     
陈思炳 《领导文萃》2006,(10):53-53
如果有人说你“年轻了”,那说明你已经老了。如果有人说你“很老练”,那说明你还年轻。如果有人说你“现在轻松了”,那说明你已经下台了。如果有人说你“很会打扮”,那说明你不够漂亮。如果有人说你“夫妻现在真和睦”.那说明你俩曾有过裂痕。如果有人说你“很有派头”,那说明你不够联系群众。如果有人说你“很老实”,那说明你缺少魄力。如果有人说你“脑袋很灵活”,那说明你处事很圆滑。如果有人说你“朋友真多”,那说明你知音很少。反喻@陈思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