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中央民族大学主办、云南石林彝族自治县承办的“第三届国际彝学研讨会” ,将于9月4日至7日在阿诗玛的故乡、著名的风景名胜区石林召开。这次会议 ,将在彝学研究领域创造两个记录 :一是首次在彝族的故乡、在彝学的发源地中国召开了国际彝学研讨会 ,标志着彝学研究本土化的进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是在国际彝学研究领域第一次采用了“政府 研究机构”的模式 ,这一模式不仅为彝学研究提供了经费和组织上的支持 ,给经费紧张的国内彝学研究注入了活力 ,同时也在学术研究上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来自美国、德…  相似文献   

2.
李跃平 《民族学刊》2013,4(1):91-93+2
2012年11月2-4日第六届国际彝缅语学术研讨会暨西南民族大学彝缅语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Yi-Burmese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 AND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SWUN Center for Research on Yi-Burmese Languages)在西南民族大学举行。本届国际彝缅语学术研讨会由西南民族大学、  相似文献   

3.
郭丽娜 《民族研究》2012,(2):97-107,110
法国彝学是在天主教的传播和殖民势力的扩张共同作用下促成的学科。它以彝文化一致性为前提,遵循如下原则进行研究:以汉籍为主要依据,结合彝文本和碑文来识别族群,推测历史变迁;对语言进行共时比较研究;以复述传说的方式探讨族源;观察和记录社会风俗习惯;使用体质人类学方法测量人种特征。法国彝学的族群识别,有着早期殖民利益介入的企图,考虑到彝族群内部的文化趋同,隐含了一种文化融合研究重于种族甄别的描述性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4.
2001年11月13日,是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共安彝族林丰村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日。我们 市民政局一行3个应邀参加了这次活动。这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上午9点,太阳照到了林丰村这个彝族山寨,全村6个村民小组,13 9户624人,大部分选民来到会场。彝族姑娘、小伙子们个个都穿着自己民族的节日盛装,打 扮得花枝招展。一位72岁的阿书必必彝族老大娘告诉我们说:“参加这么大的选举会,行使 自己的民主权利,选自己的带头人,是我一生中的头一回,这比过彝年还高兴呢。”选举大会设在林丰小学院坝内,会场正前方挂着写有彝汉两种文字的“林丰…  相似文献   

5.
杨竟艺  杨永清 《民族学刊》2022,13(6):30-36, 141
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凉山彝区脱贫攻坚成绩斐然。2020年,凉山彝区10县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全面消除。为了巩固彝区脱贫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推进彝区乡村振兴,实现彝区农业稳产、农民稳收、农村稳定,本文主要从凉山彝区的社会发育程度低、自然环境恶劣、交通发展滞后、公共基础薄弱、市场发展缓慢、内生动力缺乏等详细地分析了制约凉山彝区持久脱贫的困境因素;并就防止凉山彝区规模性返贫的困境因素,首先从政策、产业和互助合作方面对已有的主要帮扶措施进行了优化与健全,其次,从构建与完善保障督查、政策联动、内生动力激发、贫困文化消解、禁毒防艾和监测评估等机制方面提出了防止凉山彝区规模性返贫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民族学刊》2014,5(3):2-F0002
西南民族大学彝学文献馆(原名彝学文献中心)创建于2005年5月,该馆以“救书、救人、救学科”为宗旨,其主要职能是通过调查、征集、收藏和展示彝文文献,开展彝文文献的抢救、保护、整理、编目、翻译、研究工作。彝学文献馆目前收藏有6000余册彝文文献,包括彝文古籍原件、古籍插图与民间绘画、电子数据库、复印件、  相似文献   

7.
由于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的多次强调,"藏彝走廊"问题开始被学者们所关注,学者们开始了大量的实际的调查、研究。然而"藏彝走廊"的概念中缺失了本应该包含在内的羌族历史文化的强调,羌族历史文化的强调对于走廊的历史及现状的理解应该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近年来的羌语支((Qiangic或Kiangic))研究足以说明这一问题。为弥补这一明显缺陷,本文首先由历史及现状出发,强调古羌在民族走廊中的历史作用,进而提出民族走廊的正确命名应该为"藏羌彝走廊"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梳理"藏羌彝走廊"研究的历史及现在的研究路径,并指出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才是"藏羌彝走廊"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泽祯 《中国藏学》2004,(4):117-119
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和中国西南民族学会联合主办的"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于2003年11月6-8日在四川成都举行.  相似文献   

9.
当学者涌向中国石林,涌向“第三届国际彝学研讨会”大厅的时候,鲜花总是伴随着人们的笑脸,石林总是以开放的精神迎来送往。在石林首次举行这样的国际盛会,在彝族本土上对彝学作研讨,在中国民族学的历史上尚属首次。 中国学者在会上发言受到大家欢迎 1  2000年 9月 4日开幕式上,来自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芬兰、韩国、越南、波兰、中国等十几个国家的学者,胸前佩带着代表证落座后,相机的闪光灯,在会场闪动起来……   主席台上,身着彝族服装的外宾斯蒂芬·郝瑞先生,是美国华盛顿大学人类学教授。 1995年,在美国…  相似文献   

10.
贾银忠 《民族学刊》2010,1(2):138-142,167
俄国旅行家顾彼得到过四川大凉山彝区,并在其旅行记《彝族首领》中作了真实的记述。顾彼得在书中多处记述的彝区美景,都是真实的,是今天完全能找到的。文章陈述了顾彼得深入彝区的路线,以及那一时期的旅游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民风民俗,之后用对比的手法分析了彝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历史变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菊《主体转型与学术拓展:彝学研究六十年》一书以建国后中外彝学研究发展状况为研究对象,以探求诸学者在该领域的正确性、创新性认识为目标,旨在彰显各学者在此阶段的真理性认识。该书以学术史的视角和价值尺度总结了彝学研究建国后的发展历程,厘清了彝学研究近60年的发展过程和脉络,将彝学学科研究未来的发展置于该学科学术史的视野中加以审视,而且在总结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彝学研究的发展、创新提出了新目标,为今后该学科的学术研究者提供一个宽大的学术史视野,一个准确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12.
论清代对凉山彝区的经济开发杨明洪凉山彝区的经济开发发源于秦汉,唐、元、明、清逐渐有所发展,其中清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与清王朝自身政治经济发展及凉山彝族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清代对凉山彝区的经济开发曾出现过两次高潮,它们都有各自的历史背景和内容。本文...  相似文献   

13.
西南藏彝走廊是中国三大民族走廊之一。着眼藏彝走廊的大区域,针对其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特征以及多民族、多宗教状况,可以运用宗教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从宗教的起因、宗教性与意义系统、宗教与社会秩序等方面展开对多元宗教现象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藏彝走廊中藏文化的影响与辐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分区的基础上,以宗教信仰为切入点,横向比较了藏文化在藏彝走廊各文化分区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并分析其影响藏彝走廊民族与文化格局的主要特点,指出藏文化在藏彝走廊具有跨民族或族群,乃至跨语支传播的总体趋向,存在着层次性和区域性的差异。不同民族或族群在将藏传佛教因素有机地融入本土宗教信仰中的同时,仍从宗教职业者构成、本土语言和宗教观念等层面坚守本土的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15.
高志英  余艳娥 《民族学刊》2020,11(2):53-62, 131-132
傈僳族的历史是一部迁徙史,并在不同时代呈现出其迁徙动因、路径、规模与影响的历时性与共时性异同。将民国以前傈僳族迁徙史与藏彝走廊空间拓展联系起来考量,可以深入与细化藏彝走廊的民族迁徙历史与族际关系研究,并反思以往藏彝走廊研究中空间固化或裹足于境内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16.
藏彝民族走廊与茶马古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民族学界提出的藏彝民族走廊,大体包括北自甘肃南部、青海东部,向南经过四川西部、西藏东部、云南西部以及缅甸北部、印度东北部这一狭长地带。①从古至今,藏彝民族走廊主要是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活动的舞台,尤其是西藏、四川和云南三省区毗邻区域,古代氏羌族群自北向南的迁徙与这一区域藏缅语族各民族的形成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比如在云南25个少数民族中,有13个属于藏缅语族,至今仍大多居住在与西藏、四1收p近的西北部地区。近几十年来,诸多学者对藏彝民族走廊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关于条马古道,我在《滇藏茶马古道论略》…  相似文献   

17.
李跃平  刘毅 《民族学刊》2011,2(1):81-89
2010年11月19日-21日,“2010中国彝学论坛·纪念国务院批准《彝文规范方案》推行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西南民族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北京、上海、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省市自治区的政府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彝学机构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和有关彝族企业精英参加了这次盛会。  相似文献   

18.
藏彝走廊区域的四川松潘羌寨守护神空间中存在两类文化建构,一类塑造村寨空间和社会关系,一类表达族群空间分布记忆。两类文化建构蕴含羌寨区分和联系的空间逻辑,呈现羌寨空间、信仰、社会和族群相互运作特征。羌寨守护神个案扩大藏彝走廊宗教空间研究范围,同时起到让人们反思和拓展人类学空间研究理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林英 《民族学刊》2013,4(6):49-55,109-111
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彝民团从建团到全部使命的完成,走过了一条34年可歌可泣的发展道路,为凉山人民彻底翻身解放和推动凉山经济发展,谱写了无可替代且永不磨灭的历史篇章。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段军民传奇历史却一直只存留于民间记忆,或散载于州内内部资料而未曾专门公开发表或出版,而鲜为公众所知晓。本文主要在参考梁文英、毛均茹、李仕安和中国科学院等所著文本资料基础上,首次论述彝民团的建立过程及其为推动凉山彝族地区民族工作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在彝民团发展的岁月里,它经历了扩编和最终撤销的历程,所留下的宝贵经验,为我们探索今后军队与民族工作关系模式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13世纪的南下军事扩展中,蒙古统治者提出了“先取西南诸蕃,后图天下”的战略思想,即绕道中原侧翼,进攻金、南宋。从成吉思汗时代开始,蒙古就不断对藏彝走廊地区用兵,最终以忽必烈穿越藏彝走廊远征大理而达到高峰。通过长达30余年的用兵,蒙古基本实现对藏彝走廊的军事征服,并有力地配合了蒙古对金、南宋的战争以及对卫藏地区的征服与统治。这一军事征服无论是对藏彝走廊本身的历史发展,还是对蒙(元)统一事业的完成以及对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