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简讯     
简讯口匝酒飘香庆羌年———在京羌族同胞欢度第九届“羌历新年”1995年11月26日,中华民族园羌寨景区充满着浓厚的节日气氛,在京的羌族同胞会筹委会和来自茂汶县羌族山寨的民族园羌族表演队,共同筹办羌年庆祝活动。前来参加庆祝活动的有关领导,各族嘉宾和在京...  相似文献   

2.
羌族     
羌族羌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共有人口102,768人。茂汶羌族自治县是羌族最大的聚居区。羌族的历史可追溯至3000多年前的古羌人。古羌人中的一支约在春秋、战国时从甘肃、青海地区迁到岷江上游一带生息繁衍,逐步形成了今天的羌族。羌语属汉藏...  相似文献   

3.
羌人渊源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羌人的“被发履面”习俗、古羌人的火葬之俗、古羌人的白石崇拜、羌族虎图腾等几方面 ,借助丰富的考古学材料 ,有力地论证了马家窑文化的居民并非羌人之祖先 ,而宗日文化才是先羌文化这样一个观点  相似文献   

4.
李玉平 《民族学刊》2016,7(1):76-80, 123
20世纪羌族卫生习俗的变迁是外因性演变与内因性演变相结合的结果.西医技术与实践在羌区的传播、赤脚医生的选拔培养与回村服务、爱国卫生运动和商品经济的繁荣等外部因素对羌族地区卫生习俗的变迁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羌族地区自身经济的发展也为其卫生习俗的变迁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支持.同时,卫生习俗的变迁对羌族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改变和丰富了羌族民众的疾病观与医疗实践,改善了羌族民众的居住环境,拓展了羌族民众的活动时空,增强了羌族民众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5.
程玲俐  张善云  吴铀生  侯燕 《民族学刊》2012,3(5):75-78,95-96
羌族地区的中草药资源是羌民族区域经济中的一个潜在优势,羌族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中,经过长期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诊病治病临床经验,有独具特色的羌医羌药。羌族医药虽散见于民间,在羌民族种族延续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羌族医药必须加大投入,走产业化道路,并依托医药资源发展当地旅游产业,促进羌医药文化的传承,这些措施对羌医药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发扬羌医药文化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范雨涛 《民族学刊》2018,9(2):52-58, 114-116
在全球化、现代化和城市化浪潮席卷下,尤其是“5?12”地震后羌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迁使得羌族传统文化生态遭受极大的冲击,面临着文化空间退化、特色文化资源流失及利用不足、传统村寨凋敝、包括羌语、羌族传统音乐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趋势加速以及现代语境下的羌族城乡社区传统文化生态亟待恢复和重建等问题。基于文化的多元共生、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狭义传承和广义传承以及格兰特濒危音乐评估框架等理论视角,在分析羌族传统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对策:维护羌族传统村寨的传统文化生态;恢复和重建现代语境下的羌族城乡社区传统文化生态、构建和完善羌区城乡特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恢复和拓展羌族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借助新媒体运用创新性思维和手段保护传承羌族传统文化、建立羌学研究学术共同体及其与社区的互惠和回馈机制。  相似文献   

7.
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著名羌族史诗《羌戈大战》,描述的是羌族祖先与魔抗争、与戈人抗争的历史,史诗中歌颂了羌族祖先的勇敢和智慧,传达着羌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于祖先的崇拜敬仰。作为羌族民族文学作品的代表作之一,《羌戈大战》这部史诗中体现的语言和思想更是对于羌族民间文化传统的宣扬,羌族自古宗教色彩浓厚,神权思想影响深远。本文首先介绍了《羌戈大战》这部史诗著作,其次分析其中体现的宗教权力话语与文学权利话语的关系,并探究羌族民间文学中的权力话语机制。  相似文献   

8.
永驻心灵的丰碑——浅谈桃坪羌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浩英 《民族论坛》2004,(11):46-47
碉式建筑是藏羌民族的主要居住形式,《辞海》将“碉”解释为“石室”,可见,碉最初就是一种居住形态,后来,渐渐演化成一种兼有防御功能的高层建筑形式,随着部落战争的减少,其军事防御功能又逐渐丧失,还原了它最初作为人类居住的原始形态。"羌碉历史悠久,古朴宏伟,不仅体现了羌族人民坚韧勤劳的民族精神,而且集中反映了羌人在建筑上体现出来的聪明智慧,它是远古羌人运用先进熟练的技术谱写出来的人类建筑史上辉煌灿烂的篇章。闻名中外的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桃坪羌寨,是最具羌族风情的寨子之一。这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  相似文献   

9.
现今羌族人大都有汉姓、汉名,这是羌汉人民长期交往的结果,在历史上,羌人却有自己独特的姓和名。在古代,羌人活动的基本单位是“节”,“节”是由血统关系组成的集团,含有亲戚、家庭的意思,“节”,其实就是氏族。《后汉书·西羌传》记载着  相似文献   

10.
羌族造型艺术审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羌族造型艺术品来源于羌人的生活,作为记录其宗教信仰的主要媒介,它不仅是其宗教观念的体现,更是羌人智慧与审美文化的象征;对羌族造型艺术进行审美研究,是羌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及必要补充,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岷江上游羌族宗教信仰是多元混杂的,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历史的因素,又有现实的因素.历史的因素可追溯到古羌人时代,从那里我们可寻羌族宗教信仰之渊源的一些踪迹;现实的因素可从羌族地处藏彝走廊,受汉藏文化影响的现状中去采撷一些实际的表现.本文拟就羌族原始宗教信仰中的藏文化因子,羌族天神信仰与藏族民间宗教信仰的渊源,羌族和藏族有关人类起源传说的相似与区分,羌族原始宗教信仰与佛教文化的糅合等方面对羌族宗教信仰与藏文化的关系作一较为深入的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12.
羌族是发源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早在先秦时期,羌人就活跃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之上。随着历史的演进,羌人开启了漫长的迁徙之路。而西南的羌族集聚地则广泛分布在四川盆地等地。在长期的历史活动中,羌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成了多元一体化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观念,而羌族服饰作为羌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彰显着独特的民族风情,本文重点通过论述羌族的服饰文化,梳理羌族服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进一步探索羌族文化的可持续开发与传承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羌笛悠悠     
我们羌族是祖国大家庭里一个古老的民族。历史上部落众多、人口繁盛,分布地域广,对华夏及其文化的缔造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在唐代以后,古羌人中的不少部落与汉族或其他民族融合。现今,羌族人口10.2万多人,分布在四川西部岷江上游地带的茂汶、汶川、理县、黑水、松潘和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以及北川县等。早在3000年前的殷代甲骨文中,就有许多关于古羌人的记载。古代的传说中,我国农业始祖“神农氏”炎帝就是姜姓羌人。姜姓部落与黄帝部落交往频繁,关系密切,共同构成了  相似文献   

14.
禹生石纽是四川岷江上游羌人的神话传说,它是古代羌人崇拜民族祖先大禹的产物.岷江上游羌人是辽徙定居的族群,他们需要以大禹神灵来建构族群认同.历史上禹生石纽的汶川、北川之争,反映的是岷江上游羌族部落的历史记忆.羌人对华夏大禹神话的羌族化改造与诠释,显示出秦汉时期大禹崇拜多元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我是羌族。在世代沿袭的传统观念中,我们民族有崇尚白色的习俗。羌族人供奉白色的石英石,视之为神。在每户人家的屋顶上都要砌上小石塔,羌语叫“拉克基”。“拉克基”的顶部和屋顶的四角、门窗横档上都镶着白石,分别代表天、地、月、星、山、林、水、火、马、羊诸神。每个村寨附近都有一片“神树林”。“神林”中设置的天神也都是用白石代表。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的民族中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在古代,羌人与戈基人经常发生战争,羌人屡败。危难之中,部族首领在梦中得到天神的启示,教他使用白石头作武器,于是战胜了  相似文献   

16.
羌区学校能有效集中地使用各种资源,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将羌族传统文化附着于发展变化中的具有能动性与主动性的学生身上,具有"活化"的功能,是羌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种有效途径。羌族拥有独特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并蕴含着极高的教育价值,羌区学校应充分挖掘羌族传统文化的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方面的教育特质,可以创建羌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构建适合于羌族的双语教学模式、开发羌族特色的校本课程、提升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以学校教育带动家庭和社区形成教育合力等方式传承羌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华明玲 《民族学刊》2018,9(3):53-64, 114-116
四川绵竹清平民歌数量众多、种类繁杂、风格多样,它是羌、汉音乐接触的产物,在羌汉接触地区有代表意义。清平民歌虽然全部用汉语演唱,其中大部分民歌为汉族风格,但仍有一部分较为古老的歌种明显还带有羌族音乐的遗存,其与羌族现存歌曲相比较,主要表现在旋律和调式音阶等方面的共同特征。清平民歌的特点不仅说明清平民歌有着羌族音乐的基因,而且证实羌与汉接触后音乐形态发生了改变,更多的汉族音乐被羌人接受,而原有的羌族民歌除歌词被汉化以外,仍保存有一定的羌族风格,这便是音乐文化复合性的一种表现。清平民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音乐接触的样板,有助于厘清多民族杂居区音乐接触的深层次特点及音乐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羌族进行宗教活动时唱的诵词,叫“释比”,其部数因地而异,有的地方多达90余部,而有的地方则只有15部。由于羌族有语言无文字,经典全凭口传心记。这些经典全为韵文,一般四音为一句,两句为一段,音韵优美。《必格纽》,叙说羌人从西北迁徙到岷江上游  相似文献   

19.
杨森 《中国民族博览》2017,(18):142-143
羌族情歌是羌族青年男女以对歌的方式来倾诉衷肠和表达心中爱慕的方式,属于山歌体裁,旋律抒情、婉转,歌词朴实、动人.本文以羌语和汉语相结合的手法从歌词的韵、侓和艺术审美三个方面进行剖析,从而让我们能深刻地了解羌族情歌音乐,为羌族音乐、文字和创作爱好者提供素材、源泉和动机.  相似文献   

20.
羌族情歌是羌族青年男女以对歌的方式来倾诉衷肠和表达心中爱慕的方式,属于山歌体裁,旋律抒情、婉转,歌词朴实、动人。本文以羌语和汉语相结合的手法从歌词的韵、侓和艺术审美三个方面进行剖析,从而让我们能深刻地了解羌族情歌音乐,为羌族音乐、文字和创作爱好者提供素材、源泉和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