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品的供给与政府行为,尤其是与地方政府的行为密切相关.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对增长的片面追求可能会忽视其公共品主要提供者的角色.政府在地方公共品供给中的"越位"和"缺位"行为、融资的变通行为、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推诿行为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竞争激烈等导致公共支出结构的扭曲.地方政府行为出现偏差的制度根源是由于我国现行的财政分权制度、转移支付制度、干部考核制度以及地方公共品供给机制不完善所导致.因此,完善相关的制度是公共品有效供给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杨刚 《贵州社会科学》2021,(10):160-168
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内核,文化产品则是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文化产品的供给为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内在价值基础.政府供给、市场供给和自主供给是当前我国农村文化产品的主要供给方式.但这三种供给方式都难以完全满足农村地区旺盛的文化需求,城乡文化产品的供给存在差距,造成城乡文化产品供给的不均衡状况.被称为"经济学良心"的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的阿马蒂亚·森构建了以"可行能力"为核心的理论框架,全面论述发展问题.文章尝试以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为视角分析文化产品的供给不均衡,这种不均衡状况不利于农民可行能力的增长和农村的发展,也没有实现对农民的"平等对待".因此,文化产品供给的不均衡状况应该得到重视和改善,政府、市场与社会形成政府主导、市场配置和社会参与的多元协作供给模式,强化农村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供给体系,切实保障城乡居民享有获取文化产品的机会公平;增强多元化文化产品的供给,扩展农民文化产品的选择自由;实现资源下沉,提升农民自身的主体性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为缩小城乡差距,振兴乡村发展,必须着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升农民获得感。在经济新常态下,财产性收入作为收入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逐年增加,存在较大的可挖掘空间。探究当前农民财产性收入在收入分配、土地制度、金融体系、农民意识方面的制约因素,对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有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府要做出针对性的政策优化: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促农民增收、基于承包地和宅基地确权保护农民产权、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以拓宽农民融资渠道、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以培养农民投资理财意识,确保农民资产增值的制度性供给,为农民增收提供不竭的内驱动力。  相似文献   

4.
转型时期农民的贫困主要是制度性贫困.地方政府道德风险是造成农民制度性贫困的重要原因.解决"三农"难题必须重视地方政府道德风险问题.创新激励和约束机制,实现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全国农民在制度变迁中的激励相容.现实的对策是采取有力措施壮大农民工的力量,改革传统的"三农"制度供给模式,扩大农民的消费者主权.  相似文献   

5.
新常态下促进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促进农民增收的外部环境与内在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政府行为不当造成不利影响、农民土地增值收益受损、农民流动受阻、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和人力资本弱化等新困境。经济新常态下,政府、资本、农民都应主动适应新常态,举全力、凝合力以促进农民增收。政府应切实践行"慷慨对待农民"的理念,大力扶持农民合作社,深化农地产权和农业经营制度改革,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机制;资本下乡过程中应充分保障农民的合法利益;农民应主动强化自身技能、夯实增收之基。  相似文献   

6.
需求不足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问题,扩大农民的消费需求是当前启动内需的现实选择.立足农民需求的分析,从农民收入这个影响农村需求的关键因素入手,挖掘农民增收难背后的公共产品供给理论和供给缺陷问题,从经济增长效应、成本节约效应等六个方面探讨公共产品供给影响农民增收的机理,通过实现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来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农村内需.  相似文献   

7.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不仅影响着农村社会的正常发展,而且影响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和目标的顺利实现。农业税改革在确保为农民减负增收的同时,也势必会对乡镇基层政府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造成影响。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加大中央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转移支付;改变乡镇基层政权对农村公共产品“自上而下”的供给模式,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拓展农村公共产品投资渠道;加强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的监督;推进农民自主创业,努力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8.
政府供给农村公共服务的现实困境与角色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政府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职能的应有之义.当前,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面临诸多困境,为跨越困境,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应选择"四位一体"路径定位,即政府应是农村公共服务的制度公共品供给角色、主导性供给主体和投资者角色、多元化供给主体的服务者与多元化供给方式的引入者角色和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监督者角色.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关系到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农民增收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为促进农民增收应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扶持"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化经营,调整农业结构,开辟增收途径.同时要建设农村信息网络平台,加快农业科技普及和创新.要统筹城乡就业,加快城镇化步伐.落实惠农政策,提高政府效率.  相似文献   

10.
改善农村金融和给予农民特别支持,是政府能够确保农民因信贷而进一步依赖和支持政府,而且也是"获得农民长期支持的一种有效手段".20世纪前半期,国民政府为其统治赢得更多合法性和扭转城乡之间资金的非对称性流动,实施了农村金融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促进了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进入"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金融发展中的"拓荒成本"和外部性.但政府作为制度变迁"主体",同时也造成了合作金融制度的"异化".所以,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中,政府作为不仅体现在要提高"供给引导型"制度变迁的效率,而且还要发挥"需求追随型"进入模式优势;更要注重做好激活、改善农民社会资本的存量,培育和创造农民社会增量,拓展他们发展机会和行动能力.避免跌入所谓的"制度供给陷阱".  相似文献   

11.
"两型社会"建设为实现农民增收、怎样实现农民增收指明了方向,农民增收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与农民增收是高度统一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应推行农业清洁生产,缓解资源压力,实现农民规范增收;做好"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实现农民科学增收;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农民稳步增收;树立"两型农业"发展意识,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增强农村"两型社会"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保障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2.
徐小军 《江汉论坛》2005,(11):63-66
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为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系统视角。只有对农民增收系统的构成要素和环境要素等进行科学分析,才能正确认识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构建的现实依据和外部条件,从而进一步明确国家、地方政府、涉农企业、农民组织和农民个体等利益主体相关的制度安排、利益取向、市场定位和生产经营行为,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系统的农民收入格局。  相似文献   

13.
精英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公共产品理论的发展、属性的变化以及政府供给的局限性,使得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多元化供给已成为一种趋势.而农村精英作为农村中的崛起阶层,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对农村公共产品和农村精英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力求对如何发挥农村精英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有所探讨,同时指出农村精英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信任关系的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行为研究纳入到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社区性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安排为本质特征的分析框架下,认为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安排因不同利益主体自身利益的日益强化和显现,原有的、维系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自发性供给秩序的社区信任基础受到了侵蚀,以此为前提,随着农村社会的进一步开放和要素配置空间范围的扩大,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自发性供给行为更难产生,从而在理论上解释了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供给"一事一议"的民主决策机制失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为我国学界乃至社会各界的热门话题.正因如此,"三农"问题得到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近来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为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出台了一系列的支农政策、法规,旨在加紧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6.
罗永莉 《社会科学家》2006,(Z1):118-119
农民的增收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而又一直困扰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解不开的结."丰收悖论"规律在农业生产中是不可避免的.要根本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必须调整经济结构,也有必规范农民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浅析小城镇化建设对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民增收问题已成为"三农"问题中的重中之重.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方法很多,而其中小城镇化建设对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1)小城镇化建设通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扩大农产品需求可以促进农民增收;(2)小城镇化建设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可以为农民增收;(3)小城镇化建设通过促进乡村工业企业发展可以使农民提高收入;(4)小城镇化建设通过逐步提高农村人口质量可以使农民获得较高收入.  相似文献   

18.
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农民增收、生活富裕。农村公共产品的制度外供给加重了农民负担,供给不足影响了农民增收;必须充分认识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对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化解公共风险、建设和谐社会有重大意义;要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建立“四位一体”供给体制,构建多主体、多层次供给格局,保障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4,(9):186-191
当前,大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水平,是学界和政界普遍关注的议题之一。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追根究源在于有关行为主体基于有限理性做出不恰当的行为选择。在农村校车服务供给过程中,农民的有限理性导致"理性无知",亦即有意识地不去表达、不实表达、消极表达或者无法表达对农村校车服务的真实需求;政府的有限理性导致"理性冷漠",亦即有目的地表明没有能力和动力去提高农村校车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破解"理性无知"和"理性冷漠",社会必须做出集体理性的选择,架构起有关行为主体之间联系的桥梁,使得农民获得更多农村公共服务选择的话语权和参与权,使得政府具有更多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回应性和责任性。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解决不仅有利于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而且对我国经济的全面、快速、稳定发展,乃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借助行为经济学模型分析,在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体系中,农民处在只能被动接受分配结果而不能参与分配决策的弱势地位,这是我国农民增收难问题的根源所在.因而,改善农民在我国收入分配中的地位,让农民平等地参与决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