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秦古籍《诗经》、《尚书》中习见的“无斁”(或作“无射”)这一定型词组,是当时的熟语、吉祥话。为《诗》、《书》作注者往往望文生义,谬为说解,致使“无斁”的本义沉藐不明,给正确理解古典文献造成了障碍。 斁之本义为败。  相似文献   

2.
中国逻辑思想史发轫于何时?开创者是谁?学术界对此似有定论。温公颐先生的《先秦逻辑史》第一章《邓析》中明确写到:“我们把邓析作为先秦逻辑思想的开创者”①;汪奠基先生的《中国逻辑思想史》第一编第一章《先秦名辩学派的逻辑思想》也从“邓析与形名”介绍起;周云之等著的《中国历史上的逻辑学》的第一篇即为《邓桥在“两可”之说中所反映的逻辑思想》,可见也把邓析看成是中国第一位逻辑学家。近年来有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陈益麟《孔子在中国逻辑史上的地位》一文提出新的观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发端,以孔子为代表。”③…  相似文献   

3.
谁都不曾也不敢抹煞屈原诗篇的思想性。《离骚》的爱国忧民、追求理想,《天问》的怀疑天命、动摇迷信,《九章》的临难不苟、矢志忠贞,固不待言;即如《招魂》,也有人就其序曲、结章说了许多好话。《九歌》,胆敢否决其思想价值者绝少,但它到底表现或流露作者什么样的生活理想、政治抱负、情操思绪,到底有没有所谓“隐射”“寄托”和“微言大义”呢? 回答之困难不仅在于时代的隔阂,事实的冥昧,文句的艰奥。屈原的作品绝大多数是比兴丰美、寓意邃深的抒情诗。《九歌》的风格多样而又统一,情调优雅而又昂扬。充满信心,热情洋溢,满怀希望。俊美,乐观,向上。它可能不是作于一时一地,但这是年青力壮、风华正茂经验之产物,少年倜傥、文采风流记忆的结晶,则可肯定。它的整个调子颇接近《九章》之《橘颂》,而《橘颂》公认是少年得意之作。能写出《橘颂》  相似文献   

4.
关于《吕氏春秋》成书年代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典籍《吕氏春秋》已越来越为海内外学者所重视。此书在研究先秦政治、文化、教育、军事以及农业史、医学史、心理思想史等方面都很有价值。关于这部书的成书时间,作者在《序意》篇中已经明确:“维秦八年,岁在涒滩”,本应较易考订。但后世由于纪年推算讹误以及对司马迁在《史记·自序》中所说“不韦迁蜀,世传吕览”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对书成何时,发生分歧。自东汉以来,历代学者虽多考订,然众说纷云,莫衷一是,各有所据,尚无定论。陈奇猷先生对此作过深入研究,他  相似文献   

5.
《离骚》“求女”的指寓是什么 ?屈原最大的人生痛苦是不被理解 ,《离骚》与《九章》中反复申说这一点 ;在《九歌》中也有人神或神灵之间不相理解的叙写 ,而先秦时常以男女之间关系比喻知己关系 ,因此 ,“求女”就是求知己。但屈原又把求知己不成归结为介绍者的失职。  相似文献   

6.
“观周”是孔子早年的重要经历。作为先秦儒学旧案,一直聚讼纷纭,至少有三种版本:《孔子家语》《史记·孔子世家》认为是青年孔子的第一次远行,目的是问礼老聃;《庄子》后学认为孔子问道于老子,时间在孔子五十一岁以后,地点在南方沛地;《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认为孔子观周与作《春秋》有关,时间应是孔子晚年。此外还有《严氏春秋》记孔子与左丘明“观周”的说法。由出土文献透视“观周”事件可见战国晚期儒道思想之间的互融互证。孔子早年生平资料的阙失导致后人对“观周”传说理解的歧异。  相似文献   

7.
“思想单位”是有意义的思维情境,包含情境构作、情境处理与情境融合三个层面。借由“思想单位”研究方法,检视《论语·学而》第一章,指出该章涉及思想单位的问题要素包括有什么、会怎样、是什么三个型态的问题,且隐含着要怎样或应怎样的思考,但缺少了“所以然”的情境处理。通过考察何晏《论语集解》、皇侃《论语集解义疏》、邢昺《论语注疏》、朱熹《朱子集注》及简朝亮《论语集注补证述疏》等,比较各家对《论语·学而》第一章诠释中多层次“所以然”的情境处理及不同的思想单位,根据明晰性、关联性、一致性、解释性、预测性、实用性、合宜性、价值性等判断标准,对比各家诠释意义的饱沃度,进而说明经典诠释典范之特性。  相似文献   

8.
《诗经》《大雅·皇矣》“帝作邦作对”一语中的“对”,究竟是什么意思?本文想就此作些探讨。 这首诗的大旨,《诗序》说是“美周也”。[宋]朱熹《集传》以为:“此诗叙大王、大伯、王季之德,以及文王伐密伐崇之事也。”全诗八章,“首章言天初眷大王之意;次章述大王迁歧也;三章述大伯、王季相逊之事,为文王张本;四章则述王季之德,以及文王也。”“五章、六章言天命文王伐密;七章、八章言天命文王伐崇。”自来并无什么异说。全诗的文字大致也还是明白的。只是其中  相似文献   

9.
古代汉语的双宾语结构,一般在理解上不产生分歧。但是有一种句子,如“紾(Zhěn,扭)兄之臂而夺之食”(《孟子·告子下》),“夺之食”到底是“夺其食”呢?还是双宾语呢?又如“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论语·公冶长》),其中的“为之宰”也同样会有不同看法。杨树达先生的《词诠》解释这类现象  相似文献   

10.
冯振琦 《南都学坛》2001,21(5):13-14
汉代是封建社会的兴盛发展时期 ,而汉代的乐舞技艺已达到出神入化、引人入胜的境界。反映在音乐美学方面主要有 :一是总结先秦融汇各家 ,既有以道家音乐美学思想为基础 ,糅合儒家、阴阳家的《淮南子》 ,又有以儒家音乐美学为基础 ,糅合各家思想的《乐记》 ;二是明显地阴阳五行化 ,既出现了《乐记》中的成熟形态的“天人合一”的音乐美学思想 ,又出现了乐纬、《白虎通》的神秘繁琐的谶纬神学音乐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晋侯苏钟》图象及铭文拓片已经在《上海博物馆集刊》第七期上公布,这实在是先秦史研究中的一件大事,此前,我读过王占奎先生《周宣王纪年与晋献侯墓考辨》(文物报96.7.7)以及王恩田先生《晋侯稣钟与周宣王东征伐鲁》(文物报96.9.8),最近又读了马承源先生对全铭的解说(见集刊七期),感到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当然,几位先生的研究,无疑都是有益的。我个人从中受到的启发尤多。有两点,大家的认识是一致的:M8是晋献侯墓而不可能是其他人;晋献侯名稣,诚如《世本》与谯周所言。由于《晋侯苏钟》铭文刻记了一个"佳王…  相似文献   

12.
“保卣”铭文释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初出土于河南洛阳的“保卣”和一同铭之尊,铸有铭文四十六字,记载了周成王时的一些重要史实,史料价值颇高。郭沫若、陈梦家、蒋大沂、平心、黄盛璋、孙稚雏及白川静等中外学者都进行过考释。由于铭文中没有绝对的纪年标志,所记史实在文献史科中又不甚了了,因此在理解上多有疑难。以上各家的考释,得失互见,然于铭究竟记载周初何事,均未得其解。  相似文献   

13.
研究《铸剑》应该先从它的写作年代、完成的地点谈起。最近有的新出版的鲁迅小说研究一类著作中,仍然认为《铸剑》完成于厦门时期。甚至有人专门写《鲁迅创作<铸剑>时间辨考》。他们主要是根据作品结尾所署的日期,认为《铸剑》是:“一九二六年十月作。”而且这个“时间”鲁迅另外还说过两次。一次是在《自选集·自序》里,一次是在《故事新编·序言》里。按说,作者自己在三处都说到的《铸剑》的  相似文献   

14.
凡是读过刘勰《文心雕龙》的人都知道,“原道——征圣——宗经”是这部古典文艺理论名著的总纲。而“道”,是我国古代哲学家的通用语,儒、道、佛各家都曾经用过它。那么《文心雕龙》之“道”,究竟属于哪一家的思想体系呢?弄清这个问题,对正确理解《文心雕龙》的哲学基础是有帮助的。因此我们很感兴趣地阅读了马宏山同志在《哲学研究》1979年第7期发表的《〈文心雕龙〉之“道”辨》。  相似文献   

15.
韩非(前280—前233年)著有“刑名之书”十余万言,后人汇集成《韩非子》一书,是我国先秦思想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韩非被杀的原因,本来史有定论,当今史学各家的著作如: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范文澜著的《中国通史》、林剑呜著的《秦史稿》、杨宽著的《战国史》、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史》等,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也基本是一致的,即韩非是被李斯等人进谗言害死的。但是近来有几篇文章对上述传统看法提出异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王举忠同志写的《李斯杀韩非原因考辨》一文。(以下简称《王文》)该文提出:“韩非被杀是因为他阻碍秦的统一。”笔者以这为个论点值得商榷,现试从五个方面谈点粗浅看法,以就教于王举忠同志。  相似文献   

16.
在先秦哲史中,谁都承认名家学说占了一席重要的地位。可是哪些人应该称为名家?那些一向被称为名家的人用“各家”的名称来称呼他们是否适当?还有“名家”这个名称如果可用,其含义究当如何理解?这些都是学术界中有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荀子“道”论探析张家成荀子是先秦时期最后一位大儒,他在广泛地批判总结了战国百家之学基础上,吸取了各家的积极因素,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其“道”论自然也不例外。《荀子》全书论及“道”者有320余处,其使用广泛且涵义丰富,是苟子思想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范畴。...  相似文献   

18.
《论语·子路从而后》章有“以杖荷蔡”句,一般选本及教本对“杖”字均不加注,以为“杖”即日常作助行用的手杖。这是一种误解。由此下文“植其杖而芸”的“植”字也就难以解释,于是便用通假的办法训“植”为“置”。如北大《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该句注云:“‘植’同‘置’;……此言丈人把杖放  相似文献   

19.
先秦儒家重视人生哲学,这是大家早己做出的结论,但它的人生哲学的模式特征是什么,学人们的见解却不尽一致。有人认为是“进取型”的,并且具有久远的历史价,值。这是笔者所不敢苟同的。一“礼”与“仁”之辨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有一个核心思想,那就是“礼”。首先我们分析孔子对“礼”这一核心思想的规定及赋予它的独特功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注:以下只引篇名)这里谈的虽是何以为“仁”的问题,但实质上却道出了“礼”在儒家人生哲学体系中的规范性的方向意义。“复礼”为第一要义,是首当其冲的。“礼”是什么呢?“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吾从周”之后应有逻辑上的所指,而这未说出的东西就  相似文献   

20.
《史记·太史公自序》:“并时异世,年差不明,作十表。”张守节《史记正义》:“作表十,象天之刚柔十日。以记封建世代终始也。”“刚柔十日”作何解呢?我个人初步认为,它既与十天干相联系,又不是专指十天干。它与古代神话传说、与周易学、与古代经典《礼记》等都是相联系的。十日最早见于先秦及汉初的记载,是神话传说。相传古代尧之时,十日当空,造成河水枯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