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鉴 《北京纪事》2009,(2):61-62
那根正50岁上下,言行十分干练,是颐和园游人投诉站的站长。据那先生说,一次,他在垃圾车上发现一连三张民国十三年(1924年)颐和园首次启用的游览券,从此走上了收藏颐和园票证之路。经过十数年执着地多方访求、交换、购买,如今,那先生收藏有颐和园不同时期的票证上千种、数万枚,几乎是一部较完整的颐和园票证发展史。而他所收藏的每一种票证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一个感察历史的有心人用"向下看"的眼光和平实的笔调,忠实地记录了那些可能被掩埋的旧纸片上的历史许善斌,北京的退休报人,名片上的头衔是"收集旧纸片的老汉"。他是北京最早致力于证照收藏的民间收藏家,十余年来蛰伏于潘家园旧货市场和报国寺文化市场"淘宝",北京市场上有价值的证照大多都被他搜入囊中,因此赢得"中国证照收藏第一人"的美誉。在其近两年出版的《证照百年——旧纸  相似文献   

3.
周礼 《社区》2011,(14):52-52
父亲从年轻时起就有收藏的习惯.尤其喜欢收藏“红色”物品,在我家的储存柜里摆放着大大小小共一千余件“红色”藏品。诸如,抗战时期的各大报刊,与毛泽东相关的报刊、连环画、邮票、宣传画、像章、瓷器、著作、《共产党宣言》,文革期间发行的各种票证,袖珍留声机等。  相似文献   

4.
杨匡满 《社区》2010,(23):55-55
盛世收藏,中国出现收藏热已有30年了吧。从邮票到古玩钱币,从字画到火柴盒、打火机。从旧家具到各种票证,乃至民间工艺品,这些都不稀罕了。  相似文献   

5.
翻看南京的周国巧老人多年来收藏的“老票证”,联想从1949年到2009年,共和国经历着艰难曲折、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又带来了许多的变化,令人不禁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6.
收藏乐     
平生烟酒不沾,尤爱收藏和写作,平时的工资和稿费也大多投进了收藏这个无底洞。我的收藏仅仅是业余爱好,不想成名成家,故而收藏范围甚广,小到邮票、火花、钱币、票证,大到根雕、奇石、古董,五花八门,从中体会到收藏的乐趣。  相似文献   

7.
我喜欢收集门票、粮票和车船票等各类票证。在我收藏的数百张票证中,有一张1975年7月1日长沙至韶山的特价车票,是我的至爱。这张旧车票,已伴随我度过了32个春秋,承载着我终生难以忘怀的记忆……  相似文献   

8.
从这些证照上可以提取那个时代的"基因",以"以小见大"的手法,可以还原当时的"真实面目" 在许善斌的收藏中,不乏一些"反面证照",突出的有"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证照。它们看似荒唐,却真实地印证了共和国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走过的曲折和艰辛。老许因此称它们是"共和国病例"。老许说,国体如人体,不生病是很难的,生了病也不是什么坏事。关键是要敢于正视过去,只有深入研究"病例",才能做到"下不为例"。  相似文献   

9.
保定收藏家乐做“红娘”,周瑜、诸葛亮后代初次“鸿雁传书” 周柏泉是轩辕黄帝第128世孙同时也是三国名人周瑜第68世孙的消息以及诸葛亮后裔的有关消息相继被《文摘周报》转载后,引起了家住河北石家庄市的热心读者、喜爱收藏的河北机电学院的退休副教授王进军的关注。 王进军副教授平素喜爱收藏名人字画以及各种钱币,喜欢收藏名人信札、签名,他还喜爱收藏粮票,如今已藏有粮票600多种。 当他打听到周柏泉的地址后,来信向这位黄帝后代索要签名名片以便收藏。同时王教授热心地告诉周柏泉,他还收藏有诸葛亮后代的  相似文献   

10.
红色收藏     
在众多的收藏门类中,红色收藏已成为人们收藏的亮点。其实,红色收藏应该是一个广义的范畴,涵盖了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物品。因为红色藏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史料价值、文物价值,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收藏门类,它们往往与著名人物或事件有着某种渊源,是历史的见证。其中包括文史资料、文书档案、书报刊、连环画、字画、塑像、摆件、宣传画、电影海报,以及邮币卡、票证等。红色收藏成为收藏的亮点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国纪念钞(币)、建国纪念邮票等红色题材藏品升温;二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文革物品,由于收藏门槛低,存世量也比较多,群众基础也就相对深厚。三是收藏队伍不断扩大,促使红色收藏升温;四是怀旧心理促使红色收藏升温。四是市场助推红色收藏升温。  相似文献   

11.
以证为鉴     
读史,不同人有不同方法,老报人许善斌的手段是搜集证照。他的搜集来自民间,12年间他找寻到的各种有价值的证照资料多达3000余张,有入场券、讣告、请柬、门票、布告、毕业证、结婚证、执照等,门类繁多,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艺术品收藏,是2010年回国探亲时与一位二十多年未见的老友叙旧的时候。老友在搞艺术,自己创作同时也做收藏。他给我简略讲了讲近几年做收藏的体会,然后告诉我,要开始收藏尚未知名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一是因为价格相对便宜,二是因为这些年轻艺术  相似文献   

13.
安琪 《北京纪事》2014,(7):107-109
在收藏圈里,大家都知道李祥的体育文物收藏是最牛的。确实,他的藏品之丰富和珍贵,办一个展览是绰绰有余的。他曾在北京举办了“1932—2012纪念中国参加奥运会八十周年李祥体育收藏展”,展出了我国从1932年参加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到2012年参加第三十届伦敦奥运会的体育收藏品1000余件,令前来参观的体育收藏爱好者惊讶不已。  相似文献   

14.
鞠九江 《百姓生活》2011,(11):26-28
享有“中国神剪”美誉的陈耀今年49岁,多年来,他先后有200多幅剪纸作品在国内参展获奖,1900余幅剪纸作品被外国友人收藏,有的剪纸精品还被国外博物馆收藏。从2001年开始,他靠剪纸创业。如今,“陈耀剪纸”已形成品牌使他成为“创业明星”。谁能想到,30年前,他是一位3次高考的落榜生;14年前,他因车祸成了一个拄着双拐的残疾人……  相似文献   

15.
唐枫 《社区》2013,(17):16-17
小时候,黄宾虹就显露出对艺术的极大热忱和天分。他从8岁开始临摹家里收藏的历代名画,9岁开始学习篆刻,10岁就能做五言诗,并题在自己的山水画轴上……总而言之,黄宾虹在准备科举考试之外,最大的爱好就是诗词、书画、篆刻。这一爱好一直伴随了他终生,并成为他最引以为傲的事业。  相似文献   

16.
索冰的家并不大,他和父母一起住。小三间的居室里,有一间屋子里放下了两个柜子,柜子里是满满两柜子的变形金刚。这只是这位资深变形金刚迷、玩具收藏爱好者的一部分收藏。在这个收藏圈子里,索冰以“King”这个名字而被朋友们知道。“卧室里还有一柜子,”他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那屋子太乱了。”他解释说,那些藏品,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播出《变形金刚》时的玩具。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成都市的樊建川先生,他的“文革瓷器”收藏堪称全国第一。据海外权威文物拍卖机构估价,他的“文革瓷器”藏品的拍卖底价在目前绝对不会低于8000万元人民币。 樊建川先生说:“我的‘文革瓷器’收藏其目的不是金钱,但藏品确实也成了我的一笔可观的财产。”确实他对于收藏有着一种独辟蹊径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疯狂的收藏     
《阅读与作文》2009,(3):39-39
古往今来,许多收藏家都爱收藏名人使用过的物品,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一些收藏家甚至“疯狂”到了嗜好收藏世界名人死后留下的身体部件和器官!爱因斯坦的眼球大多数人都知道爱因斯坦的大脑被保存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中,但很少有人知道爱因斯坦去世后,他的眼球也被他的眼。科医生摘走,并且成了他手中价值连城的“收藏”!  相似文献   

19.
郭长祥 《北京纪事》2015,(12):39-41
王永利,中等个儿,浓眉大眼,今年56岁,开公交车已行驶30多万公里。王永利是老北京人,祖上居京200年,老北京的爷劲儿在他身上处处体现。他好玩,他收藏的奇石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为此,人送他绰号“石头王”。说到“石头王”,一是他姓王,二是他收藏的奇石形成了一定规模,很有特点,所以称为“石头王”。  相似文献   

20.
人物     
《社区》2004,(1)
●陈新记收藏毛泽东像章居世界之最8岁时,出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县的陈新记带着一股好奇开始收藏毛泽东像章,39年过去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居然是目前全世界收藏毛泽东像章品种最齐全、数量最多的人。据统计,陈新记目前收藏的毛主席像章多达24万余枚13000多种。“如果把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