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我国现阶段,劳动力是否具有商品属性,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探讨.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是同社会主义制度不相容的.在我国的改革过程中一直不敢正视劳动力市场问题,以劳务市场和人才市场等名称来代替.对劳动力商品和劳动力市场存在讳疾忌医,致使作为我国资源配置最主要方面的劳动力资源,难以顺利进入市场调节的轨道.上述情况的产生,究其原因,从总的方面来说是过去我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把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看作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是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东西.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理论的逐步确立,现在这种思想束缚应该被解除了.按理说,我们承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承认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就应该承认作为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力商品和劳动力市场.但情况并非如此,相当一部分人仍然否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的商品属性.其重要原因在于没有弄清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把马克思论述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做了片面的绝对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来稿摘登     
劳动力是商品及剩余价值问题 陈明望(辽源市委党校)撰稿强调指出,劳动力就是一种特殊商品。劳动力使用价值的消耗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资本主义的两极分化,根源于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而劳动力转化为商品则是剩余价值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然而,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与资本主义劳动力商品是有区别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职工毕竟在公有生产资料中拥有一份所有权;由此也区分了社会主义剩余价值与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反映的是剥削关系,以及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对立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市场经济的共性,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商品化已成为客观的现实。承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劳动力商品化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表现为一个庞大的商品堆积,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是劳动力变成商品。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劳动力变成商品,也就出现了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理论认为,商品经济只有发展到资本主义时,在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而可以自由出卖劳动力的情况下,劳动力才成为商品。资本主义以前,生产资料归个人私有,劳动力不成为商品;资本主义以后,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者,劳动力也不成为商品。现在看来,这种理论并不科学。下面谈些看法,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历史条件还未消失1 所谓劳动力就是人的劳动能力,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能运刚的体力和脑力总和。劳动力本身并不是商品,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才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历史条件,一是劳动者有人身自由,摆脱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在法律上承认劳动者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可能性;二是劳动者一无所有,丧失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必然性。生产资料掌握在资本家手里,劳动者丧失一切生活来源,所以劳动者为了生存而被迫出卖劳动力。资本家购买劳动力这种商品,是因为劳动力商品在使用过程能发生价值增殖,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的价值。增殖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后,生产资料不再被资本家占有,而是由劳动者共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点之一。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仍然具有商品属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劳动力必须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进行交换。以逐步形成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向选择、合理流动的劳动力市场机制。’一、必须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具有商品属性马克思曾经论述过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一个重要条件,这使劳动力商品成为~个与社会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相联系的敏感的概念。一提…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在改革实践中碰到了许多难以通过的“坎”。其中,如何安置企业的富余职工,既加大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又保持社会稳定,是我们的改革必须要降缚的“拦路虎”。怎样认识这个问题,结合我区国有大型企业的实际状况,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做些分析与思考。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依然是商品的观念。传统的观点认为,劳动力的商品属性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物,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才成为特殊商品,从而给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过去我们不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  相似文献   

9.
<正> (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同拥有莫大势力的资本家同盟日益密切地溶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它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种社会化形式。它的特点是同国家机器结合在一起,它的活动和发展,不仅通过劳动力和商品的买卖、竞争和垄断、积累和吞并等经济手段来进行,而且还要借助于政府的政策、法令等政治手段来进行。在考察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时,国家垄断资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特有现象。“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不是商品。”①这是由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所决定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肯定了“劳动力市场”这一概念之后,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这一原本很明确的问题开始有了不同的争议。其中,主张劳动力是商品的人认为,“劳动者是主人与劳动力是商品二者是统一的,并存不悖;劳动力必然成为商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企业家:特殊的劳动力及其独特的价值内涵邓伟根蒋盛辉一、企业家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力在我们探讨企业家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力之前,首先要研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存在劳动力商品,而研讨此问题的关键又在于研讨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客观经济条件以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苏联和中国的大多数经济理论工作者,不论是著书立说,还是登坛讲学,当谈到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理论或货币转化为资本理论时,总说劳动力商品只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现象。这种说法在《资本论》解说和《政治经济学》教材之类的编著中,比比皆是。例如:有的说,“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相似文献   

13.
劳动力是社会生产力中的能动因素,是任何社会生产都不可缺少的主体部分。但是,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下,劳动力在生产中的地位,劳动力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以及社会对劳动力的使用,则有很大的不同。本文旨在探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对劳动力的安排、使用和培养、保护等方面所具有的特点,从而说明社会主义较之资本主义在劳动制度上的优越性。一、劳动分配的计划性和灵活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实现了一切重要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使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起了根本变化。劳动力已经不再是商品。劳动者在社会生产中就不仅仅是被作为劳动力来使用,而且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他们就有权运用公有的生产资  相似文献   

14.
我们长期笃信的所谓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前提条件之说至少对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理论作了三点误解:一是把货币所有者要在市场上找到作为商品的劳动力的两个基本条件误解为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前提条件,二是把劳动者出卖劳动力必须具有的劳动力和人身两方面自由误解为人身单方面的自由,三是把工人没有生产资料,自由得一无所有这一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必须出卖劳动的特殊原因误解为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一般意义上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学者都曾证明过劳动力商品的观点,而且还以为是以马克思的理论为根据的。对此,本文不予赞同。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证明劳动力商品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证明劳动力商品观点的学者们基本上都误解了马克思。实际上,马克思证明的劳动力商品范畴是反映社会本质关系的范畴,它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是正确的,但是把它运用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就是不正确的了。  相似文献   

16.
资本主义的剥削,是以经济强制的剥削,也就是剩余价值的剥削为特点的。由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家按等价交换的原则购买了劳动力,而在生产过程中无偿地夺取剩余劳动的价值。因此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不平等关系,它不象奴隶占有制和封建制那样露骨,而是比较隐蔽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商品化的事实正在被人们接受,但商品化的原因,尚未得出一致见解。本文认为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一般原因或直接原因,就在于商品经济本身之中;劳动力商品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只要存在着商品生产,只要对商品中包含的劳动进行价值计量,就不能不对构成商品两要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分别进行计  相似文献   

18.
邱飒爽  涂金坤 《河北学刊》2008,28(3):133-136
根据《资本论》的剩余价值论,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首先要消灭资本主义只能由生产资料资本的所有者占有剩余价值的剥削制度,实行劳动者凭借自己的劳动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一样在扣除各项必要税费后,能按其对生产总资本投入的比例份额占有剩余劳动成果;其次要逐步消灭社会主义还存在的因劳动者的劳动力资本的大小不同和拥有的生产资本的多少不同而获取的剩余劳动成果差别悬殊这一"按资分配"的剥削残余。剩余价值论不仅揭示了剥削的秘密,而且指引了如何消灭剥削的方向,这是《资本论》的剩余价值论在当代的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19.
劳动力价值与价格关系理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劳动力价值决定与劳动力价格决定的关系。它的完成形态是劳动力价值价格差理论。它的目的在于通过论证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价格低于劳动力价值的规律,揭露资本与劳动力不等交换的实质。本文拟对这个理论进行一点初步的探讨。一。最低工资理论1843—1856年,是马克思劳动力价值价格关系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这阶段阐述了该理论的著作主要有恩格斯著《英国工人阶段状况》、马克思著《哲学的贫困》、《雇佣劳动与资本》《工资》等。马克思、恩格斯这时还未区…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马克思创造性地通过劳动力商品范畴,科学地阐释了剩余价值理论,进而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并为无产阶级进行剥夺剥夺者的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可以说,证明了劳动力商品范畴就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就从理论上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问题。那么,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这样的经济范畴?我们能否证明这样的经济范畴,并从它出发而反映出社会主义的本质,从而说明社会主义社会的种种问题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