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波,北宋称明州,南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升为庆元府,领鄞县、慈溪、奉化,定海(今宁波市镇海区和北仑区)、象山、昌国(今舟山市)六县。今天的余姚市当时归属越州(绍兴府),而宁海则厲台州。宋代宁波的农业是发达的,它在当时已成为主要的产粮地区。考察宋代宁波农业发展的情况和经验,我们能够得到有益的借鉴。一、宋代宁波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唐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宋代宁波农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水利工程的广泛兴修,耕地面积的扩大,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品种的推广和商业性的农业经济作物的发展。水利工程的广泛兴修,是宋代宁波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无论是渠堰的数量、浚治的规模,还是灌溉面积,都远远超过了唐代的明州。  相似文献   

2.
穆克登碑文中的"土门"即今图们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慧  李宝奇 《学术交流》2006,(11):176-179
针对19世纪末中朝界务交涉中朝鲜提出的土门、图们两江说,论证了清称为土门江的中朝界河即朝鲜称为豆满江的今图们江;提出穆克登查边是“界河既定,再寻江源”的行动;穆克登查找的土门江之源就是今图们江之源,碑文中的“土门”即今图们江。  相似文献   

3.
唐五代浙江的海外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东汉,浙江与海外国家已有贸易往来了。到了唐代,浙江的社会经济又有长足发展。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失掉河西之地,“丝绸之路”渐次冷落,浙江的海外贸易由是日趋兴盛。本文试就唐五代时期浙江海外贸易的概况、影响浙江海外贸易的诸因素,以及海外贸易对浙江经济发展的影响等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一) 唐五代浙江海外贸易的概况唐时浙江海外贸易港口有明州(今宁波)、温州、台州等处。陈裕菁译订的《蒲寿庚考》中说:唐代“福州、明州、温州,以及苏州之松江等,皆贸易港也”。在《中日交通史》中,对唐时中日商船出入的主要港口,有详细的记载。自庸文宗开成四年(839年)至唐昭宗天祐四年(907年),凡七十年间,中日商船停泊的地点为明州、楚州、苏州、松江口、福州、常州、广州、台州、温州东城县玉留镇等地,其中停泊在明州的次数最多。据《宝  相似文献   

4.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倡议作为复杂形势下应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对于深化国别合作、促进国际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金融支持作为资金保障,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金融支持主要有政策性金融、资本市场、保险、亚投行、丝路基金五种渠道,当前仍面临基础设施建设中资金敞口较大、投融资服务可得性地区差异较严重、沿线国家金融合作程度差距较明显等现实困境。未来,应进一步凝聚共建共识,动员更多金融机构共同参与投融资合作;加强“新基建”与传统基础设施协同发展,扩大外部经济效益;夯实金融共享平台,创新差别化融资模式;筑牢金融风险屏障,全面提高地缘政治风险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5.
“罗刹石”考李志庭历史时期钱塘江上的"罗刹石",曾经是钱塘江航运之大害,钱塘江亦因之而有罗刹江之名。自吴越国王钱天宝三年(公元910年)筑捍海塘以后,罗刹石随之消失。从此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罗刹石的地理位置及其消失的原因,渐成一团迷雾。今作是文如下...  相似文献   

6.
西北师大古籍整理研究所是我省唯一的一家古籍整理研究机构,它自83年成立以后,就决定整理有关甘肃文学,历史、地理、民俗等古籍,编辑出版“陇右文献丛书”。 “陇右”之名,盖起于汉季魏晋间,当时大体指陇山以西至黄河以东之地。唐设陇右道,辖今陇山以西至新疆东部一带。自此以后,朝廷虽再无以陇右为地方区域之名,但积渐成习,陇右遂成今甘肃之代称。甘肃是丝绸之路的要道,陇山西侧的麦积山石窟和河西走廊东西两端的炳灵寺石窟,敦煌莫高窟,是镶嵌在甘肃狭长地带上的三颗明珠,昭示着这块由干旱和沙漠凝结而成的黄土地上人类文明的源远流长,光辉灿烂。在中国古  相似文献   

7.
黄宗羲晚年(65岁)奉母避乱第泗门轶事,《清史稿》本传及其他专著均无记载,清黄炳(?)《黄梨洲先生年谱》中虽有提及,但语焉不详。笔者考索了《乾隆余姚县志》、《光绪余姚县志》、《余姚六仓志》、《东山志》等方志资料,查阅了黄宗羲遗著,并实地勘查了遗迹,将共始末钩稽如次: 康熙十三年(1674年),靖南王耿精忠起兵反清,派大将曾养性等进犯浙江,龚万里也据余姚大岚山遥相呼应。“时群盗满山”,黄宗羲家乡贽竹浦亦受其害。为避兵乱,黄宗羲奉老母携女孙投后第泗门友人诸九征之“半草堂”。他在《避地赋》中记述当时情况:“……奉老母而窜于海隅。累古书之千箧兮,牵家具之一车。襁女孙之三孩兮,因世乱而怜渠。一室分为庖湢井臼兮,盈丈而共鸡犬图书。”他在这种环境里避居长达半年,虽境遇背晦,但他仍然勤奋著述,不忘奖掖后进。他校定了其六世族祖  相似文献   

8.
一、西域的概念《辞海》“西域”条解释:“汉以后对于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始见于《汉书·西域传》。有二义:狭义专指葱岭以东而言。广义则凡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都在内。……”据此,查《汉书·西域传》,该书称西域从孝武帝时始通,约当公元前156-前87年,本来有36国,其后分为50余国,皆在匈奴(今蒙古一带)之西,乌孙(今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带)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6000余里,南北1000余里。东则接汉,以玉门关、阳关为限,西则限以葱岭。而到《后汉书·西域传》的分国记载则把葱岭以西的罽宾(今喀布  相似文献   

9.
宋辽澶渊之盟后三十八年——1042年(宋仁宗赵祯庆历二年,辽兴宗耶律宗真重熙十一年),辽和宋又发生了一次交涉。交涉由辽遣南院宣徽使肖英、翰林学士刘六符以国书正式向宋提出。事由有三:一是追讨旧账,说瓦桥关以南一带(即瀛、莫二州)本是石晋割属于契丹的,被后周夺去,并且提到宋虽“世修欢誓”,而“曾兴无名之师”,为“始终反复”;二是责问宋和夏构兵的缘由,说夏于辽“久已称藩,累曾尚主”,宋不顾而去打他,是所谓“已举残民之伐,曾无忌器之嫌”;三是违反盟约,说宋“营筑长垣,填塞隘路,开决塘水,添置边军”,有违盟约条款。综合三项事由,最后提出一个要求:“曷若以晋阳旧附之区,关南元割之县,俱归当国,用康黎人”(全文见《全辽文》)。这样大的口气,顿使宋朝君臣饱吃一惊! 不仅要索回关南,而且提出索回“晋阳旧附之区”,即指北汉所有太原等十州、四十县,显然是一种政治上的无理讹诈。这样做,表面上是欺宋文弱,而骨子里却别有用意,但是这个用意,在封建  相似文献   

10.
上方文学     
“上方”系日本京都和大阪一带。上方文学指古代以京都和大阪为中心的文化圈内创作的文学作品。日本的近世始于德川氏族开创的江户幕府(1603~1867)。江户(今东京)当时尽管是政治中枢,但在文化方面还是一块未开垦的土地。相比之下,京都是皇城,文化传统已长达千年,大阪有“天下厨房”之称,是日本经济最发达地区,文学因出版业的发达而得到快速发展。元禄时代(1688~1703)之前,文学艺术的世界几乎为京都和大阪所独占。从武家社会传统的雅文学(古典文学、和歌、汉诗)到新兴的町人社会的俗文学(假名草子、浮世草子、俳谐、净琉璃、歌舞伎),大都出于…  相似文献   

11.
王阳明先世为山东琅琊人,自东晋王羲之南迁会稽,至南宗迪功郎王寿(阳明十一世祖)迁居余姚。明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王阳明出生于余姚城内的“瑞云楼”。因王阳明出生时有“瑞云送子”的传说,当地群众就称之为“瑞云楼”,以寓仰慕之意。到弘治九年,王阳明的主要学生钱德洪也出生于“瑞云楼”,实为历史之巧合。  相似文献   

12.
浙江宁波,自古就是我国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宋、元、明三代,都曾在宁波设立海外贸易的管理机构——市舶司。然而,关于明代浙江宁波市舶司的兴废以及其它有关问题,《明史》等书的记载却很混乱。不但妨碍了我们对于明代浙江海外贸易的研究,而且也有碍于我们对明代中日关系的研究,实有必要弄清楚。首先是浙江市舶司的设置时间问题。《明史》卷七十五仅云:“洪武三年罢太仓黄渡市舶司。七年罢福建之泉州、浙江之明州(按:明州,即宁波。洪武十四年二月明州改称为宁波)、广东之州三市舶司。”并没有对它的设置时间作明确记载。征查它书,胡宗宪《筹海图编》卷十二记,“洪武初设市舶于太仓,名黄渡市舶司。寻以近京师罢,改设于福建、浙江、广东。”徐学聚《国朝典汇》卷四十也云:“洪武初,设太仓黄渡市舶司……,遂罢  相似文献   

13.
十七世纪中叶,貌似坚固的明朝统治殿堂在农民革命的烈焰中崩毁于一旦,其后建立的南明政权,在满清铁骑的横扫之下,亦是望风披靡,顷刻瓦解。“天崩地解”的社会现实和瞬息万变的政治风云,引起了对传统思想的怀疑和否定,进而导致学术思想的解放。朱舜水就是当时众多进步思想家中的卓越代表之一。本文拟就朱舜水的政治、学术思想及其对日本的影响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学术界。(一) 朱舜水(1600—1682),名之瑜,字鲁屿。舜水是日本学者对他的尊称,因家乡浙江余姚的一条河而得名。他出身望族,九岁丧父,家境开始衰落。他从小禀性刚毅,爱好史学,抱有经世之志。因见“世道日坏,国是日非”,故“慨然绝进仕之怀”。为抗议当时“束  相似文献   

14.
<正>大河奔涌,跫音回响。回顾2023年,惠金黄河河务局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起点之上,着力建设“安澜、生态、美丽、富民、文化”黄河,为推动新阶段惠金黄河高质量发展迈出铿锵步伐。筑牢防汛屏障守护安澜之河大河入海,安澜永庆。随着郑州惠济区、  相似文献   

15.
姚合仕履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合,世号“姚武功”,为中晚唐时期著名诗人。今考其入仕后之履历,谨祈读者与专家指正。约元和十二年(817)冬末入魏博幕为从事,试校书郎,十五年(820)夏罢,长庆元年(821)春授武功主簿,三年(823)春罢姚合元和十一年进士第,其入佐魏博幕及任武功县主簿之时间详拙文《姚合佐魏博幕及贾岛东游魏博考》(《江海学刊》1987年第4期)。今补充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16.
春秋战国时,有人爱取“句践”为名。例如: 《孟子·尽心》有宋句践。朱熹《集注》: “宋姓,句践名。”《史记·刺客列传·荆轲传》有鲁句践。司马贞《索隐》:“鲁姓,句践名也。”最著名的当然要数春秋末年的沼吴成霸业的越王句践(《史记·越王句践世家》)。句践这个名字中的“句”究竟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值得探讨的。《史记·吴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集解》引颜师古之说云:“以吴言‘句’者,夷语之发声,犹言‘于越’耳。”准此,则句吴之“句”,犹阿Q之“阿”了。句践之“句”,意义约与此相若。践,《集韵》音贱;《广韵》释以“蹋(踏)践”。《礼记·疏》云:“践,蹋也。”《释名》:“践,残也,使残坏也”又,《尚书·序》:“(周)成王东伐准夷,遂践奄。”《释文》:“践,藉也。”反正,践之恶义甚夥,而嘉义则较少。践,音贱,可通“贱”。《玉篇》释“贱”曰:“卑下也,不贵也。”卑下不一定就是坏事,  相似文献   

17.
渤海国部分府州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东平府《新唐书·渤海传》记载:“拂涅故地为东平府,领伊、蒙、沱、黑、比五州。”该府既然在拂涅故地,而拂涅为靺鞨诸部之一,那么我们只要弄清拂涅故地在哪里,也就可以知道东平府的所在了。《新唐书·黑水靺鞨传》记載:“……又次曰安居骨部;益东曰拂涅部。”即是说,拂涅靺鞨在安居骨靺鞨以东。而安居骨靺鞨一般人公认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县一带。所以说,东平府即拂涅故地应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县以东。具体地说,应在今兴凯湖西岸一带,理由有三:(一)阿城以东的牡丹江流域是上京龙泉府,东平府肯定尚在牡丹江流城以东;(二)既名“东平”,必然在渤海国之东部,与东京龙原府同一经度或更东;  相似文献   

18.
车宝仁 《唐都学刊》2006,22(1):131-135
中华始祖轩辕黄帝与西安市辖区之故土有无关系?今人没有专门论述。其实黄帝与西安有密切关系。首先,据载黄帝时开始冶炼,铸铜鼎象征国家权力,“铸三鼎于荆山之阳”,在西安市阎良区荆山原南。鼎在此,此即当时国家的中心地区。其次,黄帝仙逝之地,汉武帝修建鼎湖延寿宫,其地在西安市蓝田县焦岱镇。再次,黄帝梦游华胥氏国,其地在今蓝田县华胥镇一带。复次,黄帝的史官苍颉创造文字,古代修了纪念性建筑——造书(字)台,在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办长里村。最后,黄帝时的文明创造:如作宫室、劝蚕稼、做冠冕衣裳、制陶器瓦甑等,在西安的半坡、姜寨等古遗址中多有发现。  相似文献   

19.
前言 岁在丙、丁之际,偶成古乐府臆札十一则。甫脱稿,一夕而失之。至己酉春夏之交,复写定,得十篇十四则。因于诣古槐书屋时呈俞平伯师乞正。承平师逐条审读,并以不同意见相示,今悉附于每篇之末,兼致谢忱。 一、战城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莫不夜归。 此四句旧说有三解:一、“良臣”指良 将。沈德潜《古诗源》:“思良臣,怀颇、牧 之意也。”余冠英先生《乐府诗选》引申其 义,而释为“善于谋画调度的大臣”。二、以 “良臣”为讽刺语。陈本礼《汉诗统笺》: “此讽今之自命为良臣者。”三。以“良臣” 为“良人”之误。闻一多先生《…  相似文献   

20.
章孝慈将在今年8月访问奉化蒋家,并赴桂林为生母章亚若扫墓章孝慈是蒋经国与章亚若所生之儿子,现任台湾东吴大学校长。他最近明确表示:如果大陆学术单位邀请他参加今年8月在大陆举行的“两岸法学研讨会”,他将“欣然赴会”,并在会后访问奉化溪口蒋氏家族老家,特地去桂林为40余年前猝死的生母章亚若扫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