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主义是二十世纪人类的主要思潮之一 ,本文就民族主义的特点与功能 ,防范民族分离主义等方面 ,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相似文献   

2.
精神生活是人类生活整体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因而是任何哲学必然要予以考察的对象。但在以往的哲学中,精神生活本身却远未得到合理的说明;一方面,唯心主义片面地夸大了精神生活在全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把它看作人类最为本原性的活动;而另一方面,旧唯物主义则抹煞了精神生活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把它只看作物质生活的一种副产品。马克思在创立其哲学的过程中,批判了这两种抽象性、片面性,为合理地说明人类精神生活的本质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原则。本文即试图依据这一方法论原则而对于人类精神生活作一最基本的规定,以抛砖引玉,就教于方家。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越南国内的民族主义围绕南海问题表现出激化的趋势。越南政治精英通过不断将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利用媒体舆论加强宣传等形式,表现其民族主义;越南知识精英则通过著书立说、成立民间宣传团体等形式,表达其民族主义;越南草根阶层,特别是青年学生、广大网民等,受到政治精英、知识精英的影响与煽动,通过互联网、现代传媒等方式参与示威游行,并形成以维护岛礁主权为宗旨的实体组织,宣扬其民族主义。越南的民族主义不仅使越南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受到国内舆论的牵制,而且也给中越两国人民间的交往带来了消极影响。越南政府如不加控制,将会影响到中越两国关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一体化的背景下,西欧原有的民族主义发生了变化。笔者试图运用后民族主义来概括这种呈现新动态的民族主义,而分析传统的西欧民族主义如何向后民族主义过渡是考察后民族主义的不可或缺的第一步。本文以事实为例证,重点考察了一体化视角下的西欧存在的几种不同类型的民族主义,从而论证西欧后民族主义已经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5.
论人类个体的精神成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人类个体的精神成长刘晓东人类个体的精神发育之所以比其他高等动物发达,究其生物学原因,在于人类个体的基因编码系统具有近乎全开放的性质。这种生物学原因还决定了人类个体具有漫长的童年期。在童年期中,游戏使个体内在的精神潜能逐渐现实化,而教育则使外部文化逐...  相似文献   

6.
论人类精神的跨世纪走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本期起,本刊增加页码,愿新的版面能为广大读者带来新的信息和新的观念。新年之始,我们开始推出文化哲学研究栏目,邀集跨世纪的一代青年学者从哲学、文学、科学、人类学、文化学等大视角对人类精神做回顾与前瞻,做广义的文化哲学的透视,力图揭示世纪之交人类精神演化的新态势、新发展和新突破,以迎接人类精神和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7.
《孔学堂》2015,(2)
公元前八至三世纪是人类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各个文明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等。他们提出的思想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将这一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关键历史时期,称之为轴心时代。这个见解引起了学者们长期的思考和讨论。作为中国学者对雅斯贝斯的一次呼应,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刘家和教授撰《论古代的人类精神觉醒》一文,深入剖析古代印度、希腊和中国的人类精神觉醒的内涵、历史条件及其特点,并于1989年刊发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5期,引起国内外学界的较大的反响,并为被多部论文集收录。近期,《孔学堂》杂志拜访刘先生时,他表示对人类自身存在的反省和精神的觉醒的研究是有趣的,二十多年过去了,新材料、新论点在国内外不断面世,该论题的相关研究应该取得长足进展。征得刘家和先生的同意,本刊重载此文,以引起学界对该论题的进一步关注、思考和探讨。由于篇幅有限,现摘要刊载此文关于人类精神觉醒的特点探讨的部分。  相似文献   

8.
对人类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和实物,肉体和灵魂,物质和意识,历史上许多伟大的头脑中都萦绕着这个问题。迄今哲学家、科学家和学者一直分裂为两个基本阵营。马克思、恩格斯把辩证的分析方法应用于历史和社会的研究,并且创立了历史一辩证的唯物主义的方式。人类的精神、意识和意识活动问题,甚至无意识的活动,也一直是马克思主义主要关心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超人类主义旨在借助技术使人类得到增强,以摆脱人类身体的局限。超人类主义者想要通过“上传”的方式将我们从人类躯壳所强加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们所说的“上传”是从大脑中提取信息,将信息传输至计算机,运用这些信息在计算机中创造一个纯粹的电子人。这就是要把我们从人类身体转移到计算机之中。它预设,只凭借信息的传输就可以将一个人完全转移到计算机之中,并使之作为电子人继续存在。“上传”既要包含对人工智能假设的辩护,又要在此基础上完成对人格同一性假设的辩护。但是,超人类主义者基于“宽心理标准”为跨时间人格同一性假设所做的辩护,却难以摆脱“分支难题”和“复制难题”的困扰。而且,我们完全由物质组成。“上传”只有信息的连续性而没有物质的连续性,并不能把一件物质的东西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因而我们无法“上传”,“上传”在形而上学上完全不可能。把人归结为信息进而否认我们是物质的所谓“样式论”,同样难以规避形而上学的难题。尽管我们无法通过“上传”转移到计算机中,但是创造出在心理上优于我们自身,且能从人类局限性中解脱出来的纯粹电子人却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我们已经跨入本世纪的最后10年,伴随着20世纪帷幕的徐徐落下,人类将步入下一个世纪。在世纪之交、千年之交这样一个历史时刻,人类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精神和心态去创造未来和拥有未来?这也许是一个非常富有意义和魅力的话题。 寻求永恒的超越意识,这是人类的本性。这种超越意识无论是根源于人类“目的的未完成性”,还是根源于人类对自由的渴望,都体现了人类与其他物种的根本区别。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看,人作为历史的存在物,其创造意识和超越意识的形成,必然植根于其悠远的文化历史氛围之中,人作为主体其进步的标志与文化创造的历史进程是相互…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不断完善,从传统经济发展观到生态伦理主义发展观再到科学发展观,这一认识过程从低级走向高级,由片面走向全面。科学发展观既克服了传统经济发展观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片面理解。又克服了生态伦理主义发展观对人本质的错误认识,是真正着眼于人类长远利益的可持续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人类的历史就是其为生存而不断斗争的历史。如果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第一阶段,人类的生存受到宇宙激变、自然灾害、灾难、饥饿、其他动物种类及流行疾病的威胁,那么在第二阶段,当人类开始大规模开发自然的时候,威胁人类生存的因素又有所增加:人消灭人、周围环境的急剧恶化、矿产与动力资源的减少与匮乏、人口爆炸等等。在现代科技进步的条件下,只有一个威胁人类生存的因素被消灭了,即消除了其他动物种类对人类的威胁。因此,完全有理由说,人类越是发展,威胁其生存的因素越多。食品、动力及矿产资源的不足将永远是令人类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本质与人类劳动的完善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津 《求是学刊》2002,29(1):50-54
改革之前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脱离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之后的认识进深一步 ,开始联系生产力认识社会主义的涵义 ,但仍未能超出传统理论的既定框架。对此 ,必须深化对劳动的认识 ,才能在现时代内在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表现为要展开对人类劳动发展的全过程的认识 ,从原始社会劳动起 ,历史地辩证地认识人类劳动的发展变化 ,从中把握劳动的整体性和常态性 ,认识到劳动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 ,认识到自起源至今人类劳动的不完善性 ,由此即可合乎逻辑地推断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人类劳动的完善化。  相似文献   

14.
今天的民族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作者1992年3月19日至21日在日本大阪大学人类科学部文化人类学研究室举办的“当代民族主义”国际讨论会上的中心发言。本文由多和田裕司的日文译出。  相似文献   

15.
日本传统的民族扩张思想同西方“弱肉强食”理论相结合构成了日本民族主义的核心,使其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二战的失败并未实质改变日本民族主义的本质。战后经济上的成功使它死灰复燃,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又鼓舞了民族主义者。国际上和亚洲邻国正密切注视日本的动向。日本部分政治家宣传“中国民族主义抬头论”是“中国威胁论”的变奏与深化,自有其目的。中国爱国主义教育不主张民族利己主义和沙文主义,它与国际主义相结合,追求国家振兴,各国平等和世界和平。决非狭隘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6.
经济民族主义曾经在日本的经济成功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成功也更加强化了日本的经济民族主义。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日本经济民族主义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从经济政策的动机来看,经济民族主义与自由化的关系具有调和性;从经济民族主义基本形态的变化来看,国家、企业、国民间的利益矛盾日益突出;从国家战略的转变来看,经济民族主义与政治民族主义相结合的重心由经济需求向政治需求转变,导致日本对外经济关系陷入了民族主义困境。这些变化在安倍经济学中都得到了体现,如果不能有效平衡这些调和性与矛盾性,安倍经济学可能会受挫,进而导致出现两种倾向,即在日本国内由经济优先向政治为中心转变,在对外关系上经济民族主义与政治民族主义更加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7.
周计武 《阅江学刊》2010,(6):127-135
通过对殖民话语的历史性反思,后殖民主义试图跨越自我与他者之间那段令人不安的距离,建构一种民主的、协商的、更具包容性的后民族主义话语。与排他性的殖民话语不同,它打破了本质论的民族身份观,肯定了各民族国家之间在历史和地理上的混杂性,有利于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但是,在第三世界的政治实践中,它依然是一种过高的奢望。  相似文献   

18.
人类信息学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信息科学群体中的人类信息学所要研究的问题,它包括对象的信息化、信息的对象化、指标信息集和信息推理四大问题。文章对普通信息科学、信息传播学等部门信息学也做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以其独特的形象特征和丰富深刻的形象意蕴而熠熠生辉。作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并不以客观直接的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而是以神话、宗教故事为题材内容,以神仙灵怪与超现实情境为描写客体的;与此相应,《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也并不是一个现实化的普通人物形象,而是一个超现实的幻想人物,充分体现了人类的精神幻想和精神追求。孙悟空的形象究竟体现了人类怎样的精神幻想、精神追求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人类幻想的实质——超我意识。  相似文献   

20.
民族主义概念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主义概念的重构〔日〕筒井清辉曲翰章译一、问题之所在“民族主义”研究在社会科学领域是最活跃的部门之一,至今在个别领域也有了许多研究成果。但是目前在综合的理论研究上甚至仍缺乏统一的定义。正如凯拉斯所说,至今几乎看不到综合诸家之说的系统理论和对“民族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