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三十九章研究级差地租时,曾经谈到农产品的“虚假的社会价值”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对此有不同理解,自五、六十年代起就不断进行争论。马克思究竟从什么意义上把资本主义级差地租看成是虚假的社会价值?这种虚假的社会价值的来源是什么?它如何“由市场价值规律造成”?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经济中,虚假的社会价值是否已经消灭等等,是争论中的主要问题。本文对此提出个人看法,供进一步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2.
“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教育体制和结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振兴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实现党的十五大确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而奋斗”,是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中心议题。在最近闭幕的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再次发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号令,可见素质教育不仅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任务,因此它是当前教育理论研究和教改实践的重大课题。高校是培育高素质人才的摇篮,素质教育的开展,直接关系到未来“四化”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为此涉及素质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必须搞清楚。下面仅就实践中碰到的几个问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3.
有关经济法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义经济法实质是一个模糊概念,依据它不可能对法进行科学分类。狭义经济法即经济法是关于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法律部门的确定,必将促进经济法学极大的发展。经济法在界定自己范围时,应依据能让的都让与没人管的尽力收相结合原则,采取剩余法和排除法。目前,我国经济法体系还处于建立之中,应加强对经济法体系理论的研究。经济法学对经济法的责任体现在:要紧紧把握住经济法是部门法这一木质,实现从泛指向特指法学、从抽象研究向具体研究的转移。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三年下半年,宁夏博物馆与固原博物馆在固原发掘了一座北周墓葬,出土许多珍贵历史文物,为历史学和考古学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据出土的两合墓志获知,墓主为北周李贤及其夫人吴辉。  相似文献   

5.
《家庭科技》2002,(3):21
1. 腮腺炎病毒是否容易被杀灭 腮腺炎病毒对物理和化学因素的作用很敏感。1%来苏儿、酒精、甲醇可于2—5分钟内杀死,暴露于紫外线下可迅速死亡。在4℃时其活力可保持2个月,37℃时可保持24小时,加热至55—60℃经过10—12分钟即失去活力。对低温具有相当的抵抗力,在脱脂牛乳中于零下50  相似文献   

6.
有关排中律的几个问题许占君目前人们对排中律的定义及其适用范围的理解尚不一致。大体说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主张,排中律的适用范围仅为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或命题)。我们以《哲学大辞典·逻辑学卷》(以下简称《逻辑学卷》)为代表,因为这是一部权威著作。该书中...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是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是长在男女外阴部的疣状物。它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此病是我国性病监测病种之一,目前在我国青年男女中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这是我国三十年来经济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今天,我们应该从经济理论、经济建设方针的高度去认识它。下面就发挥优势谈几个有关问题。一、优势与分工发挥优势就是要各地区根据自己的自然条件、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也就是根据自己的地理位置和原料资源优势、设备和技术优势阻及经营管理优势,有选择地建立与发展最有利的生产部门,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地区分工问题。一个地区主要生产某一些产品,而另一地区主要生产另外一  相似文献   

9.
《家庭科技》2005,(12):24
什么是H5N1型禽流感在流感病毒基因中,有两段非常重要的决定病毒特性和型别的蛋白质基因:一个是红细胞血凝素蛋白,另一个是神经氨基酸酶蛋白,按照它们首写英文字母分别缩写成“H”和“N”,人们根据这两段基因蛋白及其组合的不同,又把流感病毒分为许多亚型。虽然流感病毒的各种亚型都可能有致病性,但不同亚型的毒力是不同的。就拿禽流感病毒来说,不是所有的亚型或毒株都有很高的致病性或毒力的。大多数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可以是完全无症状的不显性感染,只有少数具有高致病力的禽流感病毒株才会引起禽流感的大流行。在世界上几次较严重的禽流感流行中,多数是由禽流感病毒兄弟中的H5和H7型所引起的,这两种亚型几乎能造成100%的患病鸡、鸭、火鸡和其他禽类动物死亡。因此这两型病毒被人们称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近两年来造成全球范围禽流感流行的病毒株就是其中的H5N1型。  相似文献   

10.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的社会价值表现为生产价格这样一种转化形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的社会价值将直接表现为价值的原始形态,还是要在各部门之间进行剩余产品再分配而后形成为某种价值转化形态呢?这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很有意义的问题。本文拟就下列三方面谈谈这个问题: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是否存在价值转化形态;二、劳动生产率对 v 和 m 的比例的影响;三、价值决定与按劳分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 以前有一种说法,认为关于同一事物的真理只有一个,言外之意是对这一事物的其他认识,当然就是谬误了。这种说法,对于那些极其简单的事物来说也许是正确的。例如,二乘二等于四,三角形的三内角之和等于两个直角,巴黎在法国,人不吃饭就会饿死,等等。但是遇到稍为复杂一点的事物,就未必正确了。拿人来说,人有两只手,会劳动,会创造财富,从这个意义说,确是“人多好办事”。但人要吃饭,要穿衣,也就是要消费。如果只看到前一侧面,而看不到后一个侧面,认识就片面了。实际上,对某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就下列三个问题谈点看法,它们是:(1)道德理想同现实的道德规范的关系;(2)道德作用于社会的各种途径;(3)关于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的提高问题。从内容上看,这三个问题彼此间似无必然的联系,然而,从三十多年来道德教育方面应当总结和吸取的经验和教训,尤其是作为当前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来看,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应当被同时提出来,因为它们均属应用伦理学的范畴。  相似文献   

13.
<正> 春秋时代,在今山东省莒县一带,曾存在过一个被称为莒的小国。据文献资料记载,它原由东夷民族所建,至战国时期被楚国灭掉。为了了解我国古代史中的这段历史发展过程,从而了解所谓东夷文化的特点,有必要对莒国的历史进行一番考案。但是,由于有关莒国的资料太少,加上本人水平所限,很难就莒国史的诸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只能就其中的几个问题,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有关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迅速发展、为了促进我国在本世纪内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为了肃清王、张、江、姚四人帮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中所制造的混乱和破坏,国内经济学界对于许多关键性的理论问题,已经进行了日益深入的批判探讨和研究。现在我也对着如下一些问题,提出个人看法,以求就正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5.
一、总的感受1992年可以说是“木卡姆之年”。无论是八月在莎车绿洲举行的自治区第二次木卡姆研究、缅怀木卡姆大师和群众性的演出活动,也无论是十一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性的包括学术研讨、舞台演出、成果展  相似文献   

16.
<正> 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把生产力标准这个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提到了相当的高度,进行了深刻的阐发,指出这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的核心问题,必须坚持生产力标准的观点,破除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观念,从根本上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想的界限。十三大报告正是以生产力标准的观点为核心,  相似文献   

17.
人口问题对于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对于实现四个现代化,都有重大的关系。本文只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即从人口的生育率、社会消费和劳动就业等方面,提出一些问题,谈一些看法。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人口规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地指出:“事实上,每一种特殊的、历史的生产方式都有其特殊的、历史地起作用的人口规律。抽象的人口规律只存在于历史上还没有受过人干涉的动植物界。”列宁也教导我们:“不应当不管历史上有各种不同的社会结构形式而去‘抽象地’研究人口规律”。由此可见,决不能把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口规律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人口规律,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8.
作为经济范畴的积累的概念积累这个词,在汉语中有两个用法:一是作为一般用语,表示事物的逐渐积聚和增加;一是作为经济范畴,具有特定的经济含义。经济学中所讲的积累,是经济范畴,而不是一般用语。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下,积累的形式和本质是不同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积累是资本的职能,它采取资本积累的形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积累的经济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他说:“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  相似文献   

19.
语言表达的好坏,直接影响文章的宣传效果,凡是写文章的人都应当重视这个问题。关于语言表达的好坏,毛主席曾经提出过明确的标准: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第一位的问题就是要准确,只有在准确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谈到鲜明和生动。反之,语言表达不准确,即使写的鲜明、生动也是没有用处的。如何使文章具有准确性?有用词问题,有语法问题,还有逻辑问题。本文仅就用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二次代表大会,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确定了“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总产值翻两番,即由一九八○年的七千一百亿元增加到二○○○年的二万八十亿元左右。”这个战略目标是在总结了我国经济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标志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