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个相船已久的看法: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里的推广与应用,即,辩证唯物主义是下半截,历史唯物主义是上半截,二者合成“一整块钢铁”,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看法似乎具有权威性,因为据说它源自列宁。毛崇杰同志在与陈荣富同志商榷的文章中就重申了这种看法,并以列宁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把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为佐证。但是我们认为,列宁这句话的意思恰恰不是象毛崇杰同志所理解的那样。本文拟就此谈起,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与基础、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等重大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就教于毛崇杰同志。  相似文献   

2.
辩证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在哲学体系改革的讨论中,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称谓问题。有些人用辩证唯物主义称谓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的人用历史唯物主义指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人用实践唯物主义来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这就提出了如何看待辩证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以及怎样理解这三种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不同地位这样两个根本问题。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谈些看法,以求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3.
杨耕 《中国社会科学》2023,(4):99-121+206
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二分结构”体系,初步形成于芬格尔特等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形成于米丁等人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弗罗洛夫的《哲学导论》力图建构一种苏联式的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卢卡奇力图以“总体性”为根本原则重建唯物主义辩证法,哈贝马斯力图以“社会交往”为中轴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南斯拉夫的“辩证唯物主义派”力图建构科学性与人道主义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原民主德国的柯辛则力图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建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一体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李达的《社会学大纲》凝聚着中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独特理解,并明确提出“当作实践的唯物论看的唯物辩证法”这一命题;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建构了具有“中国内涵”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刘丹岩、高清海的《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开启了中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新探索;肖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力图以实践的观点为理论基础和建构原则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究竟是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人学唯物主义.抑或是唯物史观.辩证方法,或是别的什么?与此相联系,目前我们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我们的哲学教科书宣讲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否真正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貌?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现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回到马克思”,还是“构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这些似乎早已不成问题的问题,近年却成了哲学界的一个热点.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根本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我们长期以来没能从哲学…  相似文献   

5.
金铭铭 《理论界》2005,1(6):65-66
传统的教科书一直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其中不乏其合理成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称谓以及与此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越来越不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日渐暴露出其理论上的缺陷。本文主要在尊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本内容极其内在逻辑的基础上,重申“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本质内容。并说明“实践唯物主义”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问题,现在有几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哲学,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中。他们的理由就是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研究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而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相对于整个客观世界来说,它研究的是特殊的规律,因而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哲学。这种观点是值得讨论的。第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来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如果不创立历史唯物论,就不能完成哲学上的根本变革。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反对唯心主义的斗争中,捍卫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核心,同时也深刻揭示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局限性和形而上学性。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以前唯物主义的根本缺点是对人的“革命的”、“实践批判”活动的  相似文献   

7.
“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是怎么提出来的?它包括什么内容?在使用过程中其含义发生过什么变化?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正确认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术语作些考证。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公开发表的著作看,他们从未使用过“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他们用“现代唯物主义”或“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等术语来称呼自己的哲学。最早使用“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的是普列汉诺夫。他把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辩证唯物主义”。1891年,他在《黑格尔逝世六十周年》的论文中,就使用了“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他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以及十八世纪法国唯物  相似文献   

8.
一随着我国思想解放的深入,近几年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研究也日趋活跃。针对流行几十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之辩证唯物主义解释体系,实践唯物主义解释、历史唯物主义解释和实践人道主义解释纷纷提出反对意见,并逐渐形成了各自富有特色的理论系统。就目前而言,基本上可以这样说,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名称确定,已经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人道主义等四个解释学派。那么,这四个学派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或者说,基于自己的解释立场的一派对其他的学派持一种什么态度呢?这…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唯物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是随着唯物史观的创立而建立起来的,这本是个历史事实。然而,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却被忽视了。一度甚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是费尔巴哈的“基本内核”同黑格尔的“合理内核”的简单相加。这种肤浅的观点,完全抹煞了马克思在哲学上作出的创造性贡献,模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本质区别。迄今为止,我们一直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这是后人所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并没有称自己的哲学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却明确地说过,他们的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我认为“实践的唯物主义”更能表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及其功能。当然,仅仅停留在名称的争议上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主要是内容。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是唯物史观,可从下列几方面作出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哲学界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是由人们对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作用、功能的理解不同而引起的。哲学界多数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只是在某种意义上才可以说是实践唯物主义。实践不能  相似文献   

11.
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是辨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包含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可事实上,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并不是简单的“包含”关系,而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三位一体”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不仅仅是辩证唯物主义,同时也是历史唯物主义,也是实践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三位一体”的世界观。因此,在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时需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理解辩证唯物主义也需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为指导。将三者的关系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包含”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这是不妥的;将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仅仅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这种观点不免具有片面性。  相似文献   

12.
同任何一种哲学一样,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自己的一般哲学观,以及在这种哲学观的指导下对自然界和社会历史的看法,即自然观和历史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三部分组成,恩格斯曾从辩证法的角度作过说明:“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然而,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却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组成部分。这个“两部分说”和本文将要阐明的“三部分说”,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构成的说明上,显然有着很大的差异。笔者认为,马克思的哲学观是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的自然观是教科书体系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论部分)”,马克思的历史观是教科书体系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由于“三部分说”中的一般哲学观在“两部分说”中缺如,因而“三部分说”中的自然观和历史观,就与“两部分说”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有了区别。  相似文献   

13.
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中,实践观与本体论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这种关系的不同理解,体现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的不同理解。传统的“辩证唯物主义”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辩证法,这种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在于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结合起来,创立了辩证的唯物主义,把这种既唯物又辩证的一般世界观应用于各个方面,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现、认识论和历史观(唯物史观);实践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在我国理论界很少论及。本文从马哲史的角度,着重探讨一下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形成所起的作用,以期抛砖引玉。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促使马克思研究认识论问题。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任何哲学家所特别注意和强调的中心理论,决不取决于其主观的愿望,而必然取决于一定的历史条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时期,由于无产阶级革命运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近几年来,哲学界不少同志对此提出了异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重新进行了探讨。但是,要真正建立一个在逻辑结构上反映宇宙总体及其各个领域之间相互联系的科学的哲学体系,除了要认真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成就外,更主要的是要认真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中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逻辑,使逻辑再现历史,把历史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统一起来。马克思指出:“与其他建筑师不同,科学不仅要描绘出空中楼阁,而且它要在打下大厦的基础之前建造起大厦的各层”。如果说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座理论大厦,那么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就是这座理论大厦的各层。而其中,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部分,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革命变革的枢纽和焦点。了解了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才谈得上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已走过了90余年的风雨征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90余年的发展中呈现出了色彩斑斓和丰富多彩的画卷,并产生了独特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大体上有三种主流形态,即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与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种形态,它是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和马克思的新发现(即唯物史观)三者之总和;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先驱进行艰难探索的理论成果;“实践唯物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三种形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唯物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这对繁荣和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7.
如何从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出发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基础和本质的问题,至今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理论和实践都要求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基础和本质重新设计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但是要想突破现行的哲学体系,必须从弄清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入手。  相似文献   

18.
当前,对马克思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名称有三种提法:一是辩证唯物主义,二是实践唯物主义,三是历史唯物主义.它们在实质上是对马克思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的三种解读.王玉樑和刘福森分别从辩证唯物主义一头和历史唯物主义一头批评实践唯物主义.作为实践唯物主义的坚持者,本文为实践唯物主义再次正名,从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原则出发评论了辩证唯物主义理解的缺陷,探讨了以历史唯物主义取代实践唯物主义的无理,并分析了王、刘两人在批评实践唯物主义时各自论据的逻辑矛盾.强调指出:在马克思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实践论前后相续、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形成了“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中国社会科学》近几年发表的涉及当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种理解的文章以及《江海学刊》上刊载的一篇《评当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种理解》,从而阐明了作者自己的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人道主义历史观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三者相辅相成;而最能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特色的是历史唯物主义;所谓“新唯物主义”,既不是指“辩证唯物主义”,也不是指“实践唯物主义”,而是指历史唯物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键在于理解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对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外哲学界主要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种理解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不仅是适用于自然领域的唯物主义而且也是适用于社会历史领域的唯物主义。另一种理解是,认为凡是承认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哲学学说就是唯物主义,当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的含义。这种理解强调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同时也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同其他的唯物主义的一致之点。应当肯定,上述两种理解都有其充分的道理,因为它们确实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的含义作了揭示,因而对于我们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