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蒙古族的民族英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是闻名古今中外的著名历史人物,是蒙古汗国的缔造者,蒙古民族的民族英雄。他统一了蒙古高原诸部,结束了蒙古各部纷争战乱的局面,创建了一整套政治、军事和文化制度,为蒙古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还适时地发动了攻金、西征和灭西夏的战争,有的带有扩张性质,有的则具有统一意义,虽曾一度带来一些破坏作用,但是攻金、灭西辽、灭西夏却为元朝大统一奠下基石。西征中亚、西亚和欧洲,虽带有对外征服和扩张性质,给各国人民曾带来灾难和破坏。但对促进东西方的交通和各国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世界意义。总体说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无愧是蒙古民族的英雄,而且对全中国历史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成吉思汗,即元太祖,名铁木真,蒙古汗国大汗。公元1161年他出生于蒙古乞颜部字儿赤斤氏族。父也速该巴特尔为斡难河流域草原贵族之一,是字儿赤斤乞颜首领。铁木真1206年统一全蒙古,在斡难河畔举行忽里勒台(聚会之意),被推为大汗,号成吉思汗。他是蒙古族汗国的开创者,元朝的奠基人,是我国历史上人所共知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公元1227年8月,闻名中外的马上皇帝在灭西夏的征途中,因病逝世于六盘山西南的清水县,享年66岁。成吉思汗逝世后,诸子和诸将领们遵照他临终遗嘱,暂时保守秘密,以免涣散军心,把遗体运回北方故乡─—孛…  相似文献   

3.
元朝起自朔漠,灭金并夏,统一南宋,结束了祖国长达几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新的大一统。尤其是元朝将青藏高原各地统一纳入中央政府统治之下,对青海地区的施政有重大影响。本文就元代对青海地区的管理方略作一概述,望专家指正。元朝统一全国前,青海广大地区基本上归三方管辖:(1)湟中一带为西夏占有,设西宁州、乐州(乐都)、廓州(化险)。柴达木盆地西部茫崖草原,由西夏的沙州路管辖。(2)黄河以南的今循化、同仁、尖扎、贵德一带,为金国占有,属临洮府路积石州管辖。(3)广大牧业区为吐着族活动地区,称吐蕃地面。其中…  相似文献   

4.
西夏佛教序跋题记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首先表现在西夏佛教史的构建方面,保留有不少印度佛教史料、吐蕃佛教史料以及蒙古汗国及元朝佛教史料。此外,也保存有不少非佛教史料,在职官、族姓、地名、国名、年号等等方面也有一定研究价值。西夏佛教序跋题记作为史料使用时,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有些材料本身存在讹误,需要辨正;有些材料易导致误读,需要厘清;有些材料尚未能解读,需要考证。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人和蒙古人的第一次接触始于成吉思汗西征。术赤率领著名的蒙古军将领哲别和速别额台,转战千里,通过迦勒迦会战,决定了俄罗斯的命运。1243年,拔都西征结束后,回到伏尔加河,建立了金帐汗国。在元朝忽必烈时期,金帐汗国在名誉上仍旧是元朝的宗藩国。明末,乃至整个清朝时期,俄罗斯和蒙古族的关系进入到征服和反征服时期。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信仰喇嘛教。喇嘛教分为红帽喇嘛教和黄帽喇嘛教。早在蒙古汗国时期,红帽喇嘛教传入,到忽必烈建立元朝,喇嘛教已在蒙古宫廷以及蒙古贵族中受到尊崇。当时一切宗教活动由吐蕃喇嘛主持,还没有形成蒙古喇嘛贵族阶层。自元朝灭亡后,明朝控制甘肃、青海等地,蒙藏之间往来的道路受阻,红帽喇嘛教在蒙古的活动随之衰减。到明朝中期,宗噶  相似文献   

7.
元朝与察合台、窝阔台汗国的关系 ,在元朝与四大汗国交往中具有特殊性。和战并存是主要特点。在不同历史时期 ,因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政治角色的变化 ,他们与元朝的关系也有明显区别。最终 ,窝阔台汗国灭亡 ,察合台汗国与元朝分别走上了自主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学术界普遍认为,随着大汗蒙哥去世,1260年后蒙古帝国分裂,西方四大汗国脱离帝国而独立发展,蒙古大汗与西方四汗国统治者之间不再有任何制约关系。但本文作者认为历史事实并非完全如此,1260年后,蒙古大汗与统治西亚的伊儿汗在很大程度上仍存在着宗主与藩王的关系。政治上大汗仍对伊儿汗实行册封,伊儿汗只有受到册封后其统治方被视为合法,同时大汗亦可任命或调遣伊儿汗国的官员;经济上大汗与伊儿汗仍有若干利益关系,伊儿汗在元帝国的经济利益受大汗保护,伊儿汗也因在元朝有封地而同其他宗王一样,可派断事官参与帝国中央政府的议政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哲学、法的精神和人类动机理论出发,可以看出蒙古人的个体动力机制及其打猎、游牧和战争这种生存方式的必然选择,而这种生存方式培育出了全民族的英雄精神.蒙古汗国建立之后,成吉思汗创造性地制定大法典,对蒙古社会的结构优化和调动全民族的开拓创新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机制.在诸多原因中,这些优化的动力机制是13世纪蒙古人强盛的最根本原因.后由于忽必烈不合法即位,践踏了成吉思汗大法典,导致蒙古汗国在政治上的分裂和元朝必然走向衰败.  相似文献   

10.
在铁木真统一漠北以前很长时间里,蒙古高原上的诸部落相互征战,争夺霸权,尚无暇顾及更大范围的对外扩张,他们与统治河套和河西走廊的西夏王朝基本上没有发生直接的关系。到了铁木真统一蒙古(1206)前夕,漠北的游牧部落才开始与西夏有了接触。从成吉思汗第一次进攻西夏的1205年算起,到1227年蒙古军第六次出征西夏并攻灭西夏,这二十二年  相似文献   

11.
和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一样,伊利汗国的蒙古统治者最终也归依了伊斯兰教.伊利汗国蒙古统治者的伊斯兰教化,是在合赞汗时期(1295—1304年在位)基本完成的.本文试说明合赞汗时期伊利汗国的伊斯兰教化,并探讨其成因.  相似文献   

12.
二、边境之地的沙州上一节述说了东西交通路线上敦煌的位置。下面研究一下敦煌城市在元朝的防御地位。三年余的西征,凯旋回归蒙古高原的成吉思汗,第二年又发动了进攻西夏的战争。这也是成吉思汗一生中最后的一次军事行动。但是,成吉思汗对西夏的进攻,并非从此时开始,在大可汗即位的前一年(1205年),就已正式对西夏开战了。此次战争前后历时五年,虽然进攻了西夏并取得优势,但结果,却未能彻底消灭西夏。在认为“西夏兵力尚强,不敢猛攻”的情况下,蒙古接受了西夏皇帝的请和。第二次征伐西夏,实际上是在成吉思汗西征中开始的。据《元史(卷一一九)·孛鲁传》  相似文献   

13.
青海汉族的来源、变化和发展(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汉族的来源、变化和发展(下)芉一之唐末以后,历五代、宋、辽、金、夏以至元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时期,汉族共同体又一次有了重大变化和壮大。在蒙古汗国和元朝统治的百多年中,居住在青海上地上的民族,除藏族以外,蒙古族和回族、撒拉族迁入,...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论者将蒙古历史分为前期与后期的两个时代.本文所阐述的,是指蒙古时代的前期,即从蒙古部势力上升的十二世纪中叶开始,中经十三世纪,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形成以至扩展到世界范围,地跨欧亚的一个多世纪蒙古族的统治时代.这是蒙古族发展的主要时代.它包括成吉思汗蒙古汗国成立前蒙古部族勃兴时期与蒙古汗国成立后发展的两个时期.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金帐汗国和伊利汗国将近100年的以战为主、以和为辅的关系,并分析了这种关系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对蒙古帝国及其两个汗国的消极影响。认为,以阿塞拜疆为中心的外高加索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丰美的牧场和富庶的城镇是两国争夺的主要原因,而争夺的后果则加速了蒙古帝国的分裂和两个汗国自身的衰落和崩溃。  相似文献   

16.
一、汗国的体制 叶尔羌汗国的体制,基本上是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国的体制。“蒙古国的最高统治集团是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全蒙古百姓都是他们的臣民。按照分配家产的体制,成吉思汗将百姓分配给诸子、诸弟。”“蒙古对华北的统治方式,是草原贵族原有的统治体系在它所征服的定居农耕地区的延续。汉地户口的一部分直接领属于大汗;一部分被大汗分封给诸  相似文献   

17.
元朝的统一结束了数百年的封建割据。在蒙古攻金、西征、灭宋的战争中,契丹人军队成为一支精锐劲旅。许多杰出的契丹将领,或则“参预机谋,出入战阵;”为蒙古统一全国做出了贡献。“以儒冶国”他们“勤劳于国,诚节如一,”对元朝的文治也发挥了深远影响。契丹虽然已经消亡,早已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但研究其发展历史,还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自南宋宝庆二年(1226)成吉思汗蒙古大军攻占西夏河西地区之后,不断攻取金、宋今属甘肃各地,于端平三年(1236)攻破金朝遗留的最后一个据点会州,又攻克南宋的陇南各州,使今甘肃地区完全归于蒙古旗下,至洪武六年(1372),明军最终收复河西的安西、敦煌始,蒙元在甘肃地域活跃了约150年时  相似文献   

19.
罗宏 《中国藏学》2023,(1):51-57+213
有关吐蕃王统历史的记载,最早见于P.T.1286和P.T.1287号敦煌藏文写卷。后弘期早期成书的一些藏文史籍中屡屡出现对青藏高原周边地域的零散叙述,14世纪中叶成书的《红史》作者广采汉、蒙古等地的文献资料,开创性地将汉、西夏、蒙古、吐蕃等不同区域或族群的王统历史纳入书写范畴,并且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编纂体例。这一书写传统后被《雅隆尊者教法史》等诸多藏文史籍继承和发扬,影响深远。14—16世纪藏文史籍中关于各地王统的历史书写,体现出藏族史家对于元代以来汉、藏、蒙古、西夏等各地、各族群的整体性关照,透露出浓厚的多民族史观。这一史学传统的形成和发展,实际上深刻反映出元代统一多民族王朝国家建立之后,藏族史家在思想观念层面如何看待和处理国家、区域和民族关系的问题。通过对元朝统治合法性的相关论述,史学家们事实上建构起了一种汉、藏、蒙古等人群和区域的共同体认识,使得元朝治下各区域和人群之间的关系,在藏族思想认识上得到了妥善的处理。这一点对于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颇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石坚军 《西藏研究》2008,5(1):10-17
前人对1253年蒙古三路大军远征大理路线虽有一定研究,但迄无定论,而兀良合台西路军进军路线在学界仍有较大争议.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根据1244年蒙古军自吐蕃进至大理九和路线、1253年八思巴入藏路线,以及蒙古汗国初期吐蕃地区所设驿站,对兀良合台西路军进军路线作了一番新的探讨.通过对西路军进军路线的详细考证,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蒙古汗国初期入藏路线和藏彝走廊的交通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