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学科与人才:推动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说,人才是决定产业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因素,人才瓶颈也是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最大的困境所在。基于文化产业本身的规律和文化产业人才的需求缺口,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教育体系构建,应当在基于常规意义上的专业人才教育基础之上,探索从学科建设到人才培养的协调发展路径,从而使文化产业在教育体系上走出一条从脱胎象牙塔到立足全社会、从培养行业经营到推动全民创业、从理论的"点"到实践的"面"全面开花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从2000年"文化产业"的概念正式进入我国宏观决策系统到2010年文化产业被确定为"支柱型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识。结合河南"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未来洛阳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应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树立新思路、制定新规划、采取新措施,进而确保在新经济平台上的竞争优势和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仅仅一个"红"字就出现过许多次,人名、书名、地名、词曲和诗词中反复出现。而"红"字的涵义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对其翻译构成巨大挑战,从巴斯奈特领军的文化翻译学派对翻译活动中文化传递的主张来看,杨宪益翻译《红楼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异化策略,目的是为了保存民族文化;而西方翻译家霍克斯受当时西方社会文化的影响,更注重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更迎合西方读者的口味。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业政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保障.从共性机理来看,长三角地区的文化产业政策蕴涵着内在的区位文化特性,且政策效能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偏差则阻碍着其发展的步伐;而从差异性机理来看,文化产业政策在政策倾向、政策出台的时序和政策实施机制层面存在不同.上述机理说明长三角地区要实现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需在文化产业政策上追求"求同存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文化产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主题公园"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各大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选择。本文试图指出夯实冰雪文化产业基础,发展"冰雪主题"公园是东北地区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6.
振兴文化产业是我国实现产业升级的重大战略举措。陕西省提出建设"八大文化产业园区"的目标,重在推动陕西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对现有文化产业质量、机制体制、资本运作、产业壁垒、产业聚集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结合陕西省文化市场环境和主体的实际状况,从资本和市场化的角度阐释振兴陕西文化产业的资本运作方式,更加明确了多种形式资本运作是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资本运作的大胆创新和多种形式的有机结合,是实现产业振兴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近年来文化产业崛起的历史原因以及文化产业领域"一哄而上"、"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名不副实"的种种现象作出批判性分析。指出转型经济时期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多重性:一方面新技术的世界性传播带来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多样性的文化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传统的经营模式和"唯GDP"的价值标准又遏制着民众的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并阻碍着一系列就业机会的创造;一方面文化产业发展将带来社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转变,将使得民众精神需求得到较大的满足并涌现广泛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发展文化产业将受到传统产业观念与社会政治体制的制约。文章着力分析文化产业崛起所创造出的崭新的商业逻辑与传统产业的矛盾现象,提出了转型经济条件下"传统产业转型与社会变革"的历史必然趋势以及克服转型经济时期文化产业发展危机的诸多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从湖北、湖南、河南三省文化产业横向比较来看,湖北文化产业发展既具有重要特点,又存在一定差距.湖北要加快文化产业强省建设的步伐,就必须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加速提升文化产业实力,加快实现文化产业预期指标,着力抓好五个关节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很早就与西方有过密切的法律文化交流。在中国古代的正史文献中,大都记录了古代罗马的风俗习惯和政治法律制度等情况。从两汉至唐宋之际,中华法系和古代罗马法系之间有着很多的交流路径。虽然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未找到古代罗马法传入中国的直接证据,也没有发现中国古代的法律典籍传到西方的资料,但从中华法系与古代罗马法诸多的"暗合"来看,这些"暗合"应该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彼此双方法律文化交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文化产业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政府重视程度的提升和文化产业本身的勃兴,"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对文化产业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将对文化产业本身的研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此从制度的角度切入,以重庆文化产业研究为例,对文化产业的基础研究、文化产业制度(政策)研究、区域性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等领域作出了综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从国家文化安全、经济安全的角度来看,文化创意产业的“本土化”问题日益凸显。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本土化发展有着较为深刻的历史、政策、结构和文化背景,而要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本土化发展,则必须强化原创研发,构筑内容、资本、科技和市场四位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策略体系,注重制度创新和基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导向在文化创意产业本土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传统经济学将经济与其他社会范畴割裂开来,是纯粹的、技术性的经济学,文化现象并不在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之内。随着文化经济的蓬勃发展,文化因素在经济领域的重要性已得到充分认识,关于文化的基本经济理论的研究也理应为实践活动提供指导。论题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对文化产品及文化资源的理解,就文化产品的生产、销售与使用以及文化资源的储备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民族地区文化发展中存在三层面的突出问题:国家层面上,西部民族地区文化发展整体滞后于东部地区;民族地区层面,文化发展也落后于经济发展;而民族文化发展本身又出现了民族特性弱化的倾向。这三个层面背后的共同诱因是文化发展的理念出现问题。为之,民族地区不仅要从国家民族整合、维护国家稳定等观念结构方面,而且也要从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注重民族性、培养主体性等实践操作方面跨越理念之坎。以此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及其文化自觉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及形态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将越来越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对文化创意产业形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辨析、梳理创意产业、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这三个概念,探讨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及其与创意产业、一般文化产业的联系和区别,特别是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区别于一般文化产业的四个重要的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15.
饮食文化是社会活动的缩影,体现了人们的社交理念。了解中西方饮食差异,对发扬各自饮食文化的特点及促进其融合有着积极作用,对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以饮食文化为切入点,分别从中西方饮食观念、饮食内容和饮食方式的差异3个方面来探究其文化内涵及社会外延。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影响已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已经扩散到文化生活等诸多领域.在全球化视域下,民族文化产业正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当充分认识民族文化产业,积极寻求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出路,引导中华民族文化面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转型里,文化自觉成为时代的要求。文化自觉的实质是自知、自主。文化自觉的最高境地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从"睁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从戊戌维新到五四运动,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文化自觉就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渗透着,呈现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近年来,国家很明确地意识到我们国家的文化要在国际上竞争离不开文化产业,要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在近十年里,中国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自发到自觉、从局部到全局,在人类产业发展史上亦属罕见。中国文化产业不懈前行彰显了文化自觉。中国的文化产业方兴未艾,但任重道远。未来,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数字经济与国家文化新基建的发展驱动了以数字文化体验为代表的文化消费新范式,因而产生了革新文化消费渠道和场景、创新智能文化装备制造、打通异构文化数据资源库、完善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等亟待解决的产业发展新需求。文化产业数字化内生生长要求立足产业内部视角,打造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文化智能装备制造、文化创作开发、文化数字化治理、文化创客协同等五大引擎。文化产业的外生协同需在文化消费营销创新、文化大数据平台建设和产业融合发展等多点发力,要开展跨界、跨学科、跨组织的循环互动,构建文化产业数字化内外双循环驱动的创新机制,灵活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采用归纳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韩国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成就和深层次原因,结合中国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推进"文化强国"战略、正确处理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等建议。研究结果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当前,“互联网+”思维方式已经影响到了文化产业的各个环节,文化产业处在一个全新的转型期,利用“互联网+”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是未来文化产业研究的方向和发展趋势。从传播和经济的视角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的社会结构变革,探讨“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新业态特征:融合、连接、众筹。并在“互联网+”背景下探讨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