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清末东北“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客观作用。作者认为:在当时屡遭帝国主义蹂躏的东北,进行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外交和教育等方面的“新政”,其影响之大、范围之广在东北历史上是空前的,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东北“新政”是自上而下实行的部分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它一方面表明,清政府在内外交困之时,幻想以此来使清王朝得以苟延残喘,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不同程度地顺应了东北人民抵御日俄侵略者和发展社会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宋艳丽 《唐都学刊》2003,19(4):107-110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积极与英国进行鸦片交涉,迫使英国答应10年内逐步减少向中国输入鸦片,直至完全停止.这是清政府外交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有力地促进了国内禁烟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钟勇华 《社科纵横》2011,26(1):109-111,120
庚子议和时期,赫德在其发表的多篇论述"中国问题"的文章以及他同各方的往来文件和私人书信中,基于其在华观察和认识,就如何处理义和团事件和中外关系提出了许多与当时西方主流观点不同的意见,同时亦提出了其改革方案,其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其方案中的许多主张和建议后被清政府所采纳,对清末新政产生了很大影响。但由于其改革方案既欲维护清政府统治又想保障列强尤其是英国的根本利益,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地陷入悖论当中。  相似文献   

4.
远东国际关系与清末东北新政刘迎红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远东国际关系,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对这一地区的争夺,呈现出激烈动荡、纷纭复杂的局面。中国东北地区地处远东的核心位置,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西方列强均把控制中国东北,作为争夺远东国际关系主动权的关键步骤、甚...  相似文献   

5.
清末新政和中国经济与文化的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近代化是在中国人的一个个“强国”、“富民”梦想的推动下而发展前进的,从一定意义上讲,一部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国近代化史,它展现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其间,由清朝统治者为推进中国近代化而进行的改革高潮主要有三次,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而清末新政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方面都采取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内容的措施,进行近代化的改革,它开创了中国的全面近代化。清末新政涉及面广,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也较大,本文只从经济、文化方面着手进行探讨。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纲领和…  相似文献   

6.
清末官制改革始于1901年,持续至1911年清朝灭亡,是清末新政和立宪活动的中心内容之一。在此时期,清政府对传统的选官制度做了大量的改革和调整,由此对官制改革的结局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探讨20世纪初英国伦敦《泰晤士报》对于清末北京"新政"的报道,展示北京在"新政"时期社会层面的变革,以及清廷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工商等诸多方面实施改革后的外在体现,这对于今人理解北京"新政"改革史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清末营口巨商东盛和倒闭亏欠中外债务近五百万两,震动营埠,波累全国。其中与日本横滨正金银行的债务纠纷尤其受到清政府的重视,债案通过户部银行、营口商会以及日本领事等多方博弈,最终得以顺利解决。通过探析清末东盛和倒闭的原因、两者债务纠纷的调处与解决,可以反映出日俄战争后日本不断向东北经济渗透,企图利用横滨正金银行等金融机构排挤我国东北民族工商业,进而控制东北金融与经济的野心。  相似文献   

9.
论清末新政期间的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01~1911年清末“光宣新政”的10年,是通常被人们所忽略或被经济史学界长期忌讳谈论的一个历史阶段。作者从崭新的角度论述了这一时期处在危机四伏之中的清政府以主动应变的姿态,实行比洋务运动更为深入的变法举措,进一步推行“利用外资”的政策。文章以较大的篇幅重点阐述了“自开商埠”和引进、利用外资在繁荣城市经济、刺激国内资本主义因素增长和促进开埠城市的近代化上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揭示了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孔颖 《日本研究》2006,(4):90-95
“觇见监狱之实况,可测其国度之文野。”清末,西方列强以清政府狱制不及西方国家为借口,阻碍清政府与西方列强放弃关于领事裁判权的谈判。为此,许多有识之士走出国门,游历考察西方国家的狱制,以期改革清政府的监狱制度。游历较之留学,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其中日本狱制考察与清末狱制改良,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以近六十本东游日记(清末官绅日本考察日记)为第一手资料,着重考察清末新政时期的日本狱制视察之全貌。在上述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得出一个结论:清政府对日本狱制的考察,在清末狱制改良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开展对外贸易的经济形势 东北地区在政治上相对的作为一个整体,经济上密切联系的协作区有较久的历史,包括清末和民国时期。日寇投降后,人民接管东北,东北行政委员会、东北人民政府先后成立并一直存在到1954年4月大区撤销前。本文主要探讨1950~l952年(有些问题也使用了1953年材料)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东北与原苏联、朝鲜、蒙古和日本的经贸关系。 建国初期,东北地区其中首先是作为重工业基地的南部地区,由于日寇投降时和国民党失败前的破坏,原有的基础尽被摧残。钢铁工业“1949年全国300米以上的高炉有16座,鞍钢和本钢占 13座,其中有 9座…  相似文献   

12.
洋铜是清末铜元原料的主要来源.洋铜进口的研究是中外贸易史和货币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清末铜元资料及海关史料的梳理,探讨清末洋铜的需求与进口等问题,发现清末铜元的铸造使得洋铜需求剧增.1900-1911年,清政府从日本等国进口大量洋铜,为铜元的兴盛与推广提供了充足的原料.铜元铸造总量较大,弥补了流通中传统铜钱的不足,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之一.但铜元激增与贬值也给当时的经济民生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何洪涛 《社科纵横》2011,26(4):132-133,167
清末新政的深入为警政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袁世凯在直隶仿效西法创办警政,一是进行警察队伍的建设,包括警察种类的多样化、各种类警察人员的构成和专业的警察教育训练;二是警察职能的划定和职责守章的拟定;三是警察机构的设立和管辖范围的确立。袁氏的警政建设路径,在当时的清末社会无疑是最全面且最有效的,被视为中国近代警察建设的典范和中国警察建设的真正开端。正是他在直隶的成功试验,使得清政府摸索到发展现代警政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东北工业发展6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工业经历了60年大规模的建设、改造和振兴,积累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贡献,就不会有共和国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成就.目前东北工业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困难,但总体上看,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特别是国家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实力和综合能力增强;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与东北工业结构吻合度高,从而必将给东北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并产生强劲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5.
《学问》2015,(3)
吉林将军是清王朝在东北地区设置的三将军之一,为镇戍一方的最高军政长官,故职能所涉较为广泛。就其军事职能而言,主要包括修举武备、拱卫"根本重地"、招抚兵源等几个方面。吉林将军较好地履行了其军事职能,为维护清代东北乃至整个国家的统一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没有一个强大的金融支撑就没有经济的健康发展。国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给辽宁省经济和金融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东北区域金融的发展是实现东北振兴这一国家战略的重要推动力量。外资银行现“羊群效应”近年来,沈阳金融市场体系有力地支持了沈阳振兴,使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自2004年中央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沈阳金融业在多项领域内取得了长足进步,并逐渐成为辽宁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金融“核心”。金融中心地位初显。“十五”期间沈阳市银行机构已发展为17家,中国人民银…  相似文献   

17.
杨烈 《社科纵横》2008,23(5):77-78
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拥有较好的基础条件,但同时伴随着经济结构不良、体制滞后、技术设备老化等问题.东北地区城乡金融发展出现结构失衡、素质不高、外部环境制约等不协调问题,导致金融对区域经济建设的支持反哺力度减弱.本文通过分析东北地区金融业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策略,旨在探讨通过推进东北城乡金融的协调发展,从而发挥金融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8.
1897年、1898年,清政府首次应邀派员参观日本陆军次高级别、最高级别军事演习,成为清末中日交流新渠道的开端.出于重修中日关系、介入清朝军事改革、谋取扩大对华影响的目的,日本方面打破常规邀请清政府派员参观军演.面对日方的热切邀请及国内外局势的重大变化,清政府对待观操的态度,从谨慎地维持邦交转变为积极地务实学习.清政府的态度变化,在观操员赴日观操、考察的具体过程中得以充分体现.通过两次参观日本陆军演习,清政府与日本的交流尤其是军事交流日益密切深入.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演变历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给东北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均衡发展"战略为东北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非均衡发展"战略实施时期东北经济发展相对趋于缓慢;"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给东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必将促进东北经济的全面振兴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1907年,徐世昌总督东北。作为第一任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始终以制衡日俄为方针,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期挽救东北危机,对清末东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一)东北考察之行与改建行省 日俄战后,日俄两强南北分据,东清、南满铁路一纵一横,东北“名为中国领土,实则几无我可以容足之地”①。在此危机形势之下,1906年9月,为了全面了解东北的情况,徐世昌等人受命前往东北考察。 徐世昌一行到东北后,便发布告示,历数东北百姓所经战乱之苦及清廷振兴东北之决心②。考察历时三月,“凡边务、蒙疆、商埠一切内政、外交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