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事执行改革中的若干理论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民事执行制度改革应该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只有在正确的理念引导下,民事执行制度改革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由于对执行权的性质认识不清,一些学者提出把当事人主义、举证责任制度、保持被动与中立以及平等对待债权人和债务人等民事审判原则引入执行制度之中。执行权与审判权不同,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行政权,因此,在执行制度改革中简单套用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经验,在理论上是难以成立的,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2.
民事执行权性质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兆洪 《浙江学刊》2005,(3):131-138
民事执行权性质的界定决定其在国家权力系统中司法权定位,并揭示出其区别于民事审判权、行政执行权、刑事执行权的内在运行机理和独特的价值取向.司法强制性本质以及由此决定的民事执行整体系统效率价值的基本取向,使"统一管理"体制成为以执行实施工作为核心的民事执行制度安排的最优选择.据此,制定单独的民事强制执行法也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刘福泉 《唐都学刊》2011,27(3):63-68
韩国民事执行威慑机制以债务人财产明示制度、不履行债务者名单制度、债务不履行之损害赔偿制度和债务人财产照会制度为主要内容,集中体现了"以债权实现为中心、兼顾程序利益保障"的基本理念。韩国的经验为我国民事执行威慑机制的完善提供了诸多启示:在制度形式上,应以增强条文的确定性和可操作性作为首要任务;在制度内容上,在加强执行威慑功能的同时,还要兼顾当事人程序利益之保障。  相似文献   

4.
许浩 《探求》2012,(5):74-77,82
目前法院在民事执行程序中,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法院错误或不合理的裁定得不到纠正,严重损害相关当事人的权益。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部门,有必要有义务对法院在民事执行程序中行使监督权。在民事执行程序中,对法院违法、错误裁定,赋予检察院抗诉权,有助于保障当事人的相关权益,解决执行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晓冰 《唐都学刊》2012,28(2):110-113
美国民事执行中的"债务人审查听证"制度是为让判决债权人发现判决债务人财产所设置的一项制度。作为当事人主义在执行阶段的反映,该制度具有判决债权人较大程度上的参与性、被审查主体的广泛性、审查过程的严肃性和法律后果的重要性等特性。这一制度对我国的民事执行制度的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对于解决"执行难"问题也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执行难,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执行更难,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执结率一直处于低迷状态,长期徘徊在10%左右,有些法院甚至很长时间都是零执结率.面对如此严峻的执行现状,欲保障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有效实现,应做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是保留和完善现行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诉讼中的刑事和解及刑事赔偿先行审理、刑事赔偿主体、财产保全、先予执行等相关制度的完善,最大限度地实现刑事赔偿;二是在刑事附带民事执行案件司法救济金制度的探索上,尽快建立和实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7.
执行异议是在执行程序进行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独立的实体权利,要求排除人民法院对特定标的的强制执行。设立执行异议制度的目的在于为案外人提供救济和保护,纠正人民法院可能出现的违法或不当的执行行为。目前,执行异议制度在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过于笼统,造成实际操作中无法可依。执行异议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效果与立法目的矛盾日益凸现,因此执行异议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已成为规范执行行为、改革执行机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之一。如何明确执行异议制度的主体和范围;解决执行异议在程序和实体上的救助问题;建立执行抗告裁机关和完善财产担保制度,已成为我国执行异议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8,(8):88-91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于2007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初步确立,在保护案外人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前置程序是否合理、管辖制度是否完善、标的物的处分规定是否合适仍存在疑问,在实践中产生诸多矛盾。因此,有必要就以上问题加以深入探究,以期完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民事诉讼法的理论、司法实践和外国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等方面论证了在执行程序中提出执行异议的案外人不能成为审判监督程序中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并论证了我国的再审程序比德、日等国的异议之诉更为科学。  相似文献   

10.
政策是指党和政府为了达到既定的行政目标,经过一定的合法程序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为依据。政策执行是政策生命周期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唯一途径,能否得到有效执行直接关系到政策的成败。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执行主体、政策本身、政策资源、政策环境、政策对象等因素都会对执行产生影响。在诸多因素中,人是对政策执行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政策的执行质量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执行人员的素质。近年来,台州市黄岩区着眼于消除政策执行中的中梗阻问题,在提高政策执行人员素质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性工作。  相似文献   

11.
构建中国行为保全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丽丽 《社科纵横》2007,6(10):93-96
民事保全制度是以保障判决执行为直接目的的体系性子程序,它的意义在于保障法院裁判的执行以及在纠纷解决前及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按照保全的客体来划分,民事保全制度可以分为财产保全和行为保全两种类型。许多法制比较健全的国家和地区行为保全和财产保全是处于同位阶的。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中没有行为保全制度的相关规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实践中的民事纠纷愈加错综复杂,已远远超出了财产保全力所能及的范围。目前在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大讨论中,大多数学者对在新的民事诉讼法中建立行为保全制度达成了共识。江伟教授带领的"民事诉讼法典的修订与完善"课题组所提出的专家建议稿,已将行为保全作为一项独立的保全制度。但民事诉讼理论界对如何界定行为保全的内容及具体构建等问题仍存在诸多争议。因此,笔者试图通过分析我国的立法现状,借鉴国外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制度,思考构建我国的行为保全制度。通过建立系统的行为保全制度,使其与财产保全制度相配合,弥补通常诉讼救济的滞后性,在不同的诉讼阶段为当事人提供不同性质的救济,及时保护权利,有效解决纠纷,实现民事诉讼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强制执行法》将非诉讼行政执行制度确立为行政强制执行的一种.但是,非诉讼行政执行制度无论是词义还是执行主体及在执行措施上,都存在着逻辑上的矛盾.非诉讼行政执行制度的理论基础是以“二战”时期德国法学家施米特的“国家至上论”为起点的.在国家至上的宪政理念下,政府和公民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重心必然是“对秩序的强烈追求和对公共利益的强烈关怀”.非诉讼行政执行制度设计在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划分过程中缺少了民主、平等与公正的理念,该制度的设计只是引入了司法公正的外壳、名义或形式,并未引入司法公正的实质内容.中国行政行为的强制执行应建立一种多层面的执行体系,包括法律授权的行政机关自行执行、由法院采用刑罚手段予以执行和公民信用体系公布制度等.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5,(10):82-84
随着福建自贸区的成立,两岸经贸合作势必日趋频繁,两岸民事判决的认可与执行尤显重要。但是,无论是两岸相关法律规定还是相关实践都存在诸多障碍。在大陆方面,应充分发挥福建自贸区的作用,建立两岸民事判决与执行的协调机构,由相关部门签署两岸民事司法互助协议安排,暂时将协议安排的适用范围限定为福建自贸区内,待条件成熟再复制推广,构建起有效的两岸民事判决认可与执行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4.
哈玉红 《社科纵横》2005,20(2):126-127
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裁判书能否迅速、公正、合法执行,会直接影响我国法律的威严和法治化进程的速度。笔者针对我国当前民事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种种“执行难”和“执行乱”的现状,在原有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完善我国民事裁判书执行程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问题,浙江法院从执行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出发,积极构建以审执兼顾到位、执行力量适应、内部管理强化、执行活动规范、队伍素质提高、执行环境改善为基本内涵的执行工作良性循环长效管理机制.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该机制有力促进了浙江法院执行工作的科学发展,案件收结动态平衡、执行改革稳步推进、执行行为日趋规范、理论研究空前活跃、队伍素质明显提高、执行环境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16.
政府在不同社会政策的执行上具有优先序列和偏好成为影响政策执行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西北某县民政局两种社会政策的实施进行比较分析,阐明在社会政策执行实践中的优先序列表达及其固化过程:基层政府在不同政策执行时的回应(包括认知、态度、强度)和自我预期上的差异性是影响政策偏好表达的原因,各级政府在政策执行中具有偏好的行为逻辑加深了其固化,而产生回应与自我预期差异、产生偏好的本质原因在于县级政府及部门问责机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事司法改革正在深入开展中,它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主要目标是实现公正、民主、高效、权威的司法体制和司法权运行机制.笔者仅就其中的三个重要课题--陪审制度、执行制度和检察监督制度--谈一下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利用合同诈骗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程显波一、利用合同诈骗犯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异同利用合同诈骗犯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相同之处是:(1)两者都发生在经济交往活动中,都有明确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合同存在,并且根据我国《经济合同法》第7条的规定,都属于无效经济...  相似文献   

19.
非监禁刑是相对于监禁刑而言的、是对被判处刑罚的罪犯不关押行刑的刑罚的总称,在我国是指管制、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和仅时犯罪的外国人适用的驱逐出境.它是实现刑罚轻缓化的重要途径.但在执行中有执行机构分散、财产刑执行率低、行刑效果不明、对非监禁刑苛求的问题,为了保证非监禁刑的正确执行,实现刑罚目的、保障罪犯人权,必须加强监督,针对非监禁刑执行检察监督中存在的实施监督的操作性不强、检察制度建设不完善、检察力量配备不足、衔接不畅、检察工作过于被动、检察措施贫乏、检察内容不完整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是落实组织建设和人事配备措施、形成科学的检察工作制度、重视宣传、创新监督手段、加强与执行机关的协调.  相似文献   

20.
冯猛 《社会》2017,37(3):215-241
讨价还价是中国上下级政府互动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种形式。本文详细记述了四东县草原休禁牧政策实施过程中上下级政府的多轮讨价还价,县政府制定政策,政策严格落实导致政府与民众的冲突频发,乡镇政府以冲突为策略与县政府讨价还价,最终获得了相对宽松的执行空间。本文使用实施成本分析框架解释了讨价还价行为的发生机制,执行过程成本、上级施加成本、民众施加成本高昂,致使乡镇政府只能选择与上级讨价还价。随着社会冲突的加剧,乡镇政府的讨价还价能力相对提高,使得双方的协议点从严格执行端向宽松执行端移动。执行无僵局、协议点左右摆动、短期均衡与讨价还价的交替发生是政策执行中上下级政府讨价还价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