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雇佣劳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赖以存在的基础。“没有雇佣劳动,就没有资本,就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资产阶级社会”。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中明确指出:“自由雇佣劳动的使用”,是“农业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也就是说,没有农业雇佣劳动,就没有农业资本,就没有农业资产阶级。农业雇佣劳动和农业资本是互为条件、互相对立的。按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一般规律,原始积累的过程,就是直接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的过程(主要是农民同土地的分离),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少数人发财致富,上升为农业资产阶级即资本的积累,另一方面是大多数人贫困破产,脱离土地沦为“由自劳动”即农业工人,二者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农业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本文就通过浅析印度农业资本主义雇佣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日本劳务派遣业的发展历程出发,着重介绍劳务派遣与相关的承揽业务、职业介绍、劳务输出等劳动配置形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进一步以交换形态和劳动者本位等逻辑起点深入剖析其诸多衍生形态。研究表明:劳务派遣作为对日本终身雇佣体制的补充,一方面促进了日本劳动力市场上信赖型雇佣和契约型雇佣并存局面的出现,另一方面在与其他劳动配置形态的交叉和衍生中也容易造成"劳动者本位"缺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使用“2009年中国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调查”(JSNET2009)广州、上海、厦门、济南和西安五城市数据,检验了改革以后影响中国城市劳动者职业流动模式以及经济地位获得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学历劳动者与低学历劳动者群体处于两个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中,他们的经济地位获得路径完全不同。对于低学历劳动者,职业流动是提升他们收入水平的最重要因素,而人力资本因素(受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对他们的收入没有影响。高学历劳动者的情况刚好相反,职业流动对收入获得没有任何作用,影响他们收入分层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力资本。本研究揭示了转型期中国城市地区不同劳动力市场劳动者的经济地位获得的二元路径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启示与制度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条件决定了以城镇化为目标、以城乡均等化为原则的政策思路.已有劳动力转移相关理论表明:制度变迁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效果密切相关.在今后的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应在制度完善上充分重视,促进其产生良性效应.  相似文献   

5.
黄宗智先生是美国华裔学者,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教授、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他所著《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一书对中国农村发展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引人注目的观点:(1)他认为中国农村历史上出现的商品化并不必然带来乡村的现代化发展;(2)他认为中国农村的贫困根源是由于劳动力过密化引起的“没有发展的增长”;(3)他认为改革推动的乡镇企业的飞速发展是突破中国农村过密化和出现现代化发展的起点;(4)他认为集体经济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准备了物质条件。本文是对黄教授有关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的观点的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说明:1.劳动力商品理论存在两大疑点:从逻辑上看,这一理论无法解决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新创造的价值之间的矛盾;从历史上看,这一理论不能说明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经济过程,暴力和掠夺作为非经济因素无法解释这个问题。2.在劳动力——劳动——劳动产品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种递进的“三位一体”关系。3.由商品生产者的自身素质、生产条件和市场机会共同决定的综合劳动能力差异,是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唯一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7.
从2005年开始,日本进人人口减少型社会。如何解决劳动力不足是日本面对的重要课题。劳动力不足问题将会制约整个日本经济未来的发展。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需要向老年人和女性以及外国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虽然,这么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劳动力不足问题,但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改变雇佣惯例、提高雇佣质量、改革人才培养结构。  相似文献   

8.
也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商品化问题刘莉,宋歌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的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有人至今仍存疑义。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重大的理论突破,不仅使以往纠缠于姓“资”姓“社”的许多问题得到了澄清,而且也为再...  相似文献   

9.
使用2009年中国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调查(JSNET2009)广州、上海、厦门、济南和西安五城市数据,检验了改革以后影响中国城市劳动者职业流动模式以及经济地位获得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学历劳动者与低学历劳动者群体处于两个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中,他们的经济地位获得路径完全不同。对于低学历劳动者,职业流动是提升他们收入水平的最重要因素,而人力资本因素(受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对他们的收入没有影响。高学历劳动者的情况刚好相反,职业流动对收入获得没有任何作用,影响他们收入分层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力资本。本研究揭示了转型期中国城市地区不同劳动力市场劳动者的经济地位获得的二元路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商品化质疑郑永权在(改革与理论》1994年第3期上撰文,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全民经济中的劳动力是商品的观点存在着不少令人存疑的地方。①劳动力商品化的理论依据充分吗?严格地说,劳动力商品化只存在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之中。在以个人所有制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当前我国产权关系改革的两种主要措施即承包经营制和股份制作了深入分析,指出这两种措施的实质都是循着劳动者个人与产权相结合的思路设计的,在理论上有悖于“两权分离”及股份制经济的产权原理,在实践中有种种障碍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微观经济的活力和效益问题。文章从国家所有制中劳动者的经济行为与其经济利益的关系这两个角度,论证了劳动力商品化在理论上的合理性和在实践中的有效性,认为应将此作为产权关系调整及国营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12.
吴灿新 《探求》2013,(3):53-58
改革开放以来,女“性”商品化的泛滥,成为当今中国实现男女平等的巨大障碍.女“性”商品化主要表现为性交易、性贿赂、性广告、“买卖”婚姻等,其主要根源是市场经济的物化和拜金主义之深刻影响以及主观上的两极思维方式.要在最大限度上抑制女“性”商品化的泛滥,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确立和大力宣传科学的“贞操观”.  相似文献   

13.
浅析日本《劳务派遣法》的沿革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对日本<劳务派遣法>的制定和修改过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对日本雇佣制度的影响.<劳务派遣法>从最初的立法到后来的大幅度修改,是立法者和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顺应了日本社会对雇佣制度的改革要求.据此形成的劳务派遣制度使日本传统雇佣制度即"终身雇佣制"得以维持的同时,促进了其向"组合雇佣制"的演进,也给日本劳动力市场和社会造成了新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劳动者管理型企业是与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完全不同或直接对立的企业制度,通行的原则是劳动雇佣资本.它把劳动者权利置于企业模式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地位,力图实现劳动者参与管理、分享利润等一系列有关劳动者解放的重大课题.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都倡导这一企业模式,提出了有见地的理论观点.对劳动者管理型企业模式的基本原则与运行体系进行分析可以获得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最近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我们认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是通过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即转换和完善经营机制来实现的。为什么转换和完善经营机制能够增强企业活力?说到底还在于这种新的经营机制,抓住了增强企业活力这个事物的根本,即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因为:一方面劳动者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首要要素,解放生产力,首先是解放被旧体制束缚了的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革命性性和活跃性充分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劳动者的主人地位和性质又决定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和动力。增强企业活力又要靠良好的经营机制来启动。所以,激发和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便成为深化企业改革过程中,转换和完善经营机制的核心。在企业,尤其要激发和调动两个层次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村经济获得了很大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也应该看到,仍有10%左右的农户一直难以脱贫致富。生活水平处于贫困线以下。其构成对象是:年幼的孤儿、无子女的老人、无人供养的残疾者、主要劳动力病疾者等社会弱者群体以及懒惰不劳动者。据我们对宜春市温汤镇军背村贫困户的生活状况调查发现,这些贫困群体除少数是因为自然条件较差,智力低下,天灾人祸等原因外,多数则是陷入了以下恶性循环的怪圈: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9,(9):36-41
农村劳动力在从农业部门转向生产效率更高的城市工业部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转移者本身获得更高的劳动报酬,而且这种劳动力配置结构的调整有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增长,这是经济学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效益的一种经典解释。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业劳动力跨区域、跨部门的流动,城乡间、产业间的劳动力资源得到了重新配置,这种劳动力资源再配置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效益,农业劳动力转移成为化解"三农"难题、促进城乡融合以及推动社会结构变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郝明松 《学术交流》2015,(2):148-153
人职匹配是劳动力配置的一个重要议题。那么求职者如何获得与自己资质相匹配的职位呢?我们必须从研究社会网络机制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入手。第一,通过提供信息,降低雇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以促进人职匹配。第二,通过信任、义务、恩惠等人情因素,干扰入职筛选决策,如将资质欠缺者拉到某个岗位,从而降低人职匹配。我们利用中国八城市调查数据(JSNET2009)考察这两个影响过程在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的状况。实证结果发现:使用社会网络获取信息资源对避免高才低就作用不显著;使用社会网络获取人情资源,主要作用是实现低才高就。  相似文献   

19.
改革经济体制,有这么几条道路:一、继续维护以国家支付工资为前提的生产条件占用方式,对高度集中型体制作一些小改小革。二、实行积累留归企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直接结合于企业的占用方式,改国家所有制为企业集体所有制。三、釆用企业支付利息的办法使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建立以利润留成制为基础的所谓租赁制式的国家所有制形式。四、确立以劳动联合体向国家支付积累为前提的生产条件占用方式,用以此占用方式为基础的经济体制代替高度集中型体制。鉴于已有的改革的经验教训,第一条道路我们不能再走下去了;第二、第三条道路实际上分別是南斯拉夫和匈牙利的改革道路,也都不可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应该走第四条道路。把“国家支付工资”式的占用方式改为“企业支付积累”式的占用  相似文献   

20.
日本、韩国与我国是东北亚地区的主要国家,在互相交流的同时,三国之间又相互产生影响.通过比较分析可知,日本、韩国的劳动力在劳动力就业结构、行业结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与我国不同,这主要是因为日韩两国针对各自国家劳动力结构问题采取了相应措施,特别是在雇佣外国劳动力、加强教育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经验、对策对我国改善劳动力就业结构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