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联合政府》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研究中一篇极其重要的文献,但由于1953年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时,毛泽东对这篇文献进行了修改,特别是对其中关于资本主义的论述做了重要修改,因此《论联合政府》这篇文献与其它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文献之间就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地方。毛泽东对《论联合政府》的修改,体现出了建国前后苏联控制下的共产党情报局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政治压力,这也是毛泽东当时改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法最根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李锐 《延边大学学报》2010,43(3):31-35,79
人们对《共产党宣言》的"真正创作者"历来众说纷纭:一是"马恩合作"说;二是"马克思独创"论;三是"恩格斯主导"说。其实《共产党宣言》同其"前身"《共产主义原理》最根本的差别是前者娴熟应用和阐述了唯物史观,据此唯物史观的创立者便是《共产党宣言》的真正作者,即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可以通过解析首次公开论述唯物史观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来回答《共产党宣言》创作史中的"创作者问题"。  相似文献   

3.
日本现存《文镜秘府论》古抄本地卷《八阶》、《六志》二篇都有"文笔式"或"文笔式略同"和"笔札略同"字样,说明这二篇为《文笔式》和《笔札华梁》共有内容。《八阶》和《六志》二篇的"释曰"部分也应该典出《文笔式》,而非空海自注。《文镜秘府论》南卷《论体》、《定位》二篇是声病论者,好用"得者"、"失者",还有其他一些和《文笔式》有相似的特征和相似的内容,这二篇也应该是典出《文笔式》。  相似文献   

4.
熊十力以开出知识论为核心内容的《量论》没有成篇,留给后世一个待解的谜团。在熊氏的著作中对"量智"和"性智"以及与此相应的科学和玄学的论述与《量论》息息相关。学者们对熊十力《量论》的探讨,使熊氏在开出知识论以融通科学与玄学方面所做的工作得到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自诞生以来就争议不断,从现代政治学的视角来考量《君主论》在现代政治谱系中的位阶,依旧颇具意义。《君主论》在字里行间始终流露出一种对道德的漠视和对现实权力的强烈渴望,这为现代政治学"权力政治"出场和"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争"埋下伏笔;《君主论》中展现的马氏政体观,政治与合法性之关系,政治传播观念和军事建制等都对现代政治统治艺术贡献良多;《君主论》之后,随着现代政治实践中"马基雅维里主义"的出场,也引发了一场道德合理性与权力合法性之间的内在冲突,如何正确界分马基雅维里思想与"马基雅维里主义",亦需正本清源,重新回归《君主论》。  相似文献   

6.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对于纯直观和纯粹概念之间的关系论述较为复杂,并且分散于先验感性论、先验分析论和原理分析论中。在这三层论述的每一种中论述的层次又是不相同的,因而较难把握。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康德的先天直观和纯粹范畴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三礼"是《周礼》、《仪礼》、《礼记》三部礼书的简称。郑玄为"三礼"作注,在依经立义、诠释经文的同时,还于经注中委婉表露了自己的文艺思想。在郑玄看来,声律有尊卑之等,用乐有等级之别,形成了"诗乐尊卑论"。  相似文献   

8.
从思想产生与历史发展来看,《周易.彖辞》中的"汤武革命"说实际上晚于《尚书》"革命"论,前者极有可能就是归纳或引用自后者。《尚书》"革命"论的基本内涵是:天子之位惟有德者居之,统治者如果"失德甚重"就会被得民心、顺"天命"者取代,其实质是一种民本道德主义。《尚书》"革命"论对中国的政治伦理、政治哲学和历史哲学等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儒家的天人观,其第一阶段是《易》学宇宙论之认识,第二阶段则将宇宙论发展为天命论、上帝论以及人的德化论,而第三阶段是孔子以后的仁义论。《尚书》的中心思想是德化论,"德化"为政道的起点与理想,治道为达致政道理想与目的的方法与过程,治道过程中"德、政、治、法"是合一的。西方政治哲学在形而上学层面上强调的是天人两分的二元论立场,其政治理论是"契约论",与中国"德化论"并非同一起源,反映了"内在超越"思想与"外在超越"思想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环境美德伦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伦理的理论形态,其历史十分浅近。1983年,托马斯·希尔发表了《人类卓越理想与自然环境的保护》一文,从此掀开了以美德为导向的环境伦理学研究的新方向。环境美德伦理从最初零星的几篇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证了《管子》和《商君书》中经济控制论的思想。有五大特点:一是“国富而治”论,这是其目标特征;二是“事本禁末”论,这是其政策特征;三是“利出一孔”论,这是其组织特征;四是“劫刑驱赏”论,这是其机制特征;五是“视时立仪”论,这是其思维特征。本文古为今用,对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比较、借鉴、反思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大乘起信论》的"一心开二门"思想与朱熹的"心统性情"思想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大乘起信论》对朱熹理、气关系的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大乘起信论》对朱熹心性论思想的影响,揭示了中印文化心性论的不同特点。这对于理解人性、心性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龙学”界目前对《文心雕龙·知音》篇的理论性质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批评论,有的认为是鉴赏论,也有的认为既是批评论,又是鉴赏论。本文通过对以上三种观点的辨析阐明刘勰的《知音》篇实际上是以融批评与鉴赏于一炉为显著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作为特定的论述对象的,故而《知音》篇的理论性质应该表述为“中国传统文学批评论  相似文献   

14.
《拉摩的侄儿》揭示了两种伦理观念的对立:"我"坚持传统的伦理观念,尊崇美德";拉摩的侄儿"代表的则是利己的功利主义。狄德罗在情感上支持前者,可他也清楚那样的美德在现实中已几近破产,很多人已经转而信奉"拉摩的侄儿"所代表的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伦理观。对此,他虽焦虑却又无力对抗。  相似文献   

15.
《文心雕龙》作为美学理论,不仅涵盖了丰富的文学美学思想,而且包容了儒道玄佛各家的思想精义。依据现代文艺理论,在文艺学的整体观念架构上,从艺术创作过程的艺术体验、构思和传达三个方面对《文心雕龙》的创作论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作者"道法自然"、"以情为本"、"雕镂龙文"和"为文之用心"的创作观,从艺术创作的维度以新的视角探讨这...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位富有道德诉求的小说家,菲尔丁在《约瑟夫.安德鲁斯的经历》、《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和《阿米莉亚》三部主要小说中明确提出了"美德有报"的伦理思想,其中蕴涵的道德奖励意味,深刻反映了这一思想所具有的利己主义特征。与注重观念推演的伦理学家不同的是,菲尔丁充分关注利己主义道德行为展开的具体情境:他强调主人公的仁善动机源于自然的感性冲动,并通过助人美德客观效果的讲述,提出了助人才能助己、个人幸福与他人幸福相结合的基本模式。而其中有关强调情感而非物质的现实报偿及荣誉问题的描写,也充分反映了菲尔丁为主人公道德成长寻求价值回馈的叙事意图。  相似文献   

17.
孔融的"不能持论"说源自曹丕的《典论·论文》,后人对其争议多集中在对孔融以嘲戏为论的看法上,这实际反映了曹丕的"论"体观念,其包括:"论"之文体特征为"宜理","论"之语言风格为"辞义典雅","论"之文体功能为"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8.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中列举了四种感性的先行概念,它们是道德形而上学的感性论。但康德没有直接说明这四种概念的排列原则,以及为何是这四种概念。借助范畴表以及《实践理性批判》中的感性论,可以对理解这两个问题提供一些启发。四种概念的逻辑关系呈现出范畴的秩序:道德情感、良知、人类之爱和敬重分别是从量、质、关系和模态的范畴来展示人在意识到道德法则之后的心灵活动。同时,《道德形而上学》中的感性论与《实践理性批判》中的感性论在内容与论述的逻辑顺序上都是一致的。后者的论述提示了康德为何在《道德形而上学》中恰好提出这四种概念。不过,《道德形而上学》是从道德禀赋的角度论述这些心灵活动,《实践理性批判》是从动机的角度论述这些心灵活动。然而,由于敬重体现了理性与意志本质的关系,因而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的“诸动机”中实际上只强调了敬重这一种动机。这种理解也对敬重能否直接驱动道德行动的问题带来新的审视角度。  相似文献   

19.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引申出了"经济人"与"道德人"两个概念,"经济人"与"道德人"反映了人的不同方面的需求,两者并不是统一的,更不是和谐的,而是对立的和谐。"经济人"是利己主义,"道德人"是利他主义,而我们强调两者的结合是建立在两者的冲突的基础上,"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和谐依赖于一种"看不见的手"的力量。这种和谐思想对市场经济建设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是需要不断强调人作为"道德人"的一面,否则市场经济体系将无法建立,同时要促进两者之间的结合,达到利己与利他之间的和谐,进而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相似文献   

20.
胡文彬的红学研究大体可用"两点两论"来表述。所谓"两点",即两个基本关注点:一是《红楼梦》与红学传播交流史,二是《红楼梦》版本包括抄本与程高本研究;所谓"两论",即"红楼人物论"和"红楼文化论"。"两点两论"可谓胡文彬文学批评观点和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胡文彬解悟《红楼梦》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