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4 毫秒
1.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工作也是根本性工作,学科建设水平提升了,学位点建设必然会取得成效。学位点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高起点,日益受到高校的重视。然而,不少高校在学位点建设中存在着多自发欠规划、重申报缓建设、重增设轻需求等问题。学科建设应当遵循其内在的需求和规律,注重学科交融,产生大量的前沿性、跨学科的增长点来推动学位点的发展。具体地讲,应该加强学科的重组与整合,培育新的学位点;加强学科的贯通和交融,增拓新的学位点;加强学科的创新与发展,优化原有学位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学科发展交叉化趋势的不断增强,高校的科学研究已经不再是基于单一成熟学科范围的科研活动,而是朝着综合性、多元性发展。围绕跨学科研究和高校跨学科研究,学界产生了诸多成果,主要包括:国内外跨学科研究的理论研究;高校跨学科科研制度的组织创新建设;高校跨学科科研评价;高校跨学科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科研团队建设等问题。梳理和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今后高校跨学科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是学校整体水平与实力的综合表征 ,如何在实践中推动学科建设 ,是摆在高校面前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学科交叉是高校新学科生长点产生的源泉 ,是获得原创性科学成果的重要途径。学科交叉为高等学校学科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要通过重大科研项目组织跨学科研究 ,通过跨学科研究来推进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与渗透 ,使得学科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社会需求不断产生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构是新时代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方面构建理论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建设方面构建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育人效果和改革效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方面构建制度体系与机制体系,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基地的基本建设,应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既要抓好学科理论体系建设,又要抓好学科专业体系建设;既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又必须重视人的发展功能;既要提倡、鼓励实证研究、实验研究和跟踪调查,又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础研究;在学科理论体系建设中,既要重视主干学科建设,又要抓好分支学科建设;既要为高校服务,培养人才,也要进一步扩大服务面和适应性,为全社会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
设置跨学科专业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发达国家高等学校专业建设的共同趋势。高等学校跨学科教育以学科之间的交叉作为理论生长点,以解决综合性质的自然和社会问题作为现实启动点,因此是一种具有深度理论研究性质和实际应用性质的多学科教育。为了有效地开展跨学科教育,有必要从高校专业设置、招生和培养等环节构建跨学科教育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考察分析跨学科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考察了美国高校的语言与文化领域,对其"应用语言研究"和"文化课程系列"所采用的项目主导型整合方式加以分析,指出其跨学科特点主要表现在课程体系设置上的学科宽度和层级跨度、学科资源整合上的联合与开放性、课程导向上的理论方法应用视野和专业领域视角下的文化主线意识。这些跨学科教育方式可为中国高校的相应学科建构和文化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国内学科建设的现状及国家教育的学科发展战略新举措,分析了在市场化条件下高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问题,以期推进学科建设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高校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符合高校体育教育的要求,并能完善和丰富高校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能够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目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湖北省高校中的普及程度还不够,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民族传统体育竞技人才培养与竞赛成绩不俗。通过政策持续的扶持,加强学科研究,加快专业建设,以及做好普及与推广等工作,民族传统体育在湖北省高校的开展将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0.
浅析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中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建设是高校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工程,地方高校也概莫能外。它是以学术队伍为主体,以一定学科为研究对象,通过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传承和创造知识,持续为社会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工程。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中必须要处理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重点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基础学科建设与特色学科建设、学科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等之间的关系,使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工作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十分突出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内高校复合型拔尖人才培养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同时就如何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等所处不同环境和拥有的资源,充分发挥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完善复合型工程人才培养体制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2.
产学研结合不仅是一种教育模式,更是一种科技创新转换和社会发展模式。产学研结合研究结合国外经营,有些模式可以借鉴,但基于中国自己国情,中国有自己不同模式。基于此,对于产学研结合在中国发展的未来给以展望,知识产权保护,高校多元治理,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联合高校政府企业社会各方进行跨区域跨学科的综合合作。  相似文献   

13.
在对跨学科教育与研究日益支持的背景下,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的发展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改革的一个突破方向。当前,我国大学整体上处于由独立学科模式向学科会聚模式过渡的初级阶段,部分研究型和综合性大学正在从金字塔式的单学科学术组织向矩阵式的跨学科学术组织模式转型。与此同时,我国大学学术组织模式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的历史积弊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大学跨学科教育与研究发展的结构性障碍。因此,我国大学应该从跨学科战略、人才培养模式、投入机制创新、评价机制完善和社会网络建设等五个方面来设计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发展的变革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校当前的新闻学教育有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和交叉培养三种培养模式。专业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闻行业发展的要求,通识教育和交叉培养模式更符合新闻学人才培养的规律,正为愈来愈多的高校所采用,但这两种模式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亟须改善。  相似文献   

15.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解析高校科研团队特征出发,通过对高校科研团队在组建及运作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对策建议,包括:建立“真正”学科交叉的科研团队,完善团队内、外管理机制及考评体系,以人为本加强团队文化建设等,并对这些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研究型本科教学探析:衍进、内涵、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施以培养学生研究素质为核心的研究型本科教学,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是个巨大挑战.营造研究型教育环境、加强不同学科间的课程联系、开展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活动、支持本科生参加科研训练、调整教师评价体系等措施是实施研究型教学的几项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7.
高等农林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基于现阶段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发展面临的弱势地位、生源不足、经费短缺和毕业生"下不去"等困境,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需要准确把握建设高等农林教育强国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中的战略定位,分层次突出重点,加大国家高等教育政策调整力度,进一步支持"985"、"211"农林院校重点朝着研究型或研究教学型大学目标加快发展,使若干所院校达到或接近世界同类一流大学水平,重点支持省属地方农林院校建设成教学研究型大学,大力鼓励和扶持以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的专科学校,继续坚持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建设成教学型大学,为建设高等农林教育强国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国外经验、高等教育整体结构、人才培养等三个角度,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并举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必然选择;在大众化阶段,研究型大学应始终坚持精英教育的理念;精英教育的基本特征是追求卓越;精英人才培养着重要抓好五个环节:(1)在生源的选拔中注重全面素质的考核;(2)培养方案设计中应强调基础宽厚、多学科交叉;(3)增加国内外访学的经历,以拓展培养途径;(4)倡导研究型教学;(5)实施导师制。  相似文献   

19.
民办(私立)教育规模在教育系统中所占比例是民办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民办高校发展规模的地区差异及资金需求分析,通过民办高校与公办院校及普通高校响应指标的对比来研究资金不足的现状,对民办高校的投融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理工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作用。理工科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发展必须准确把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定位、目标、战略和管理制度建设等问题,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展重大课题的跨学科研究和综合性研究,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与科研单位的联系,使科研水平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