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晏子春秋》的反义词俯拾即是,这些反义词有辨词功能,即提示多义词的词义、帮助确定同义词和反义词、构造复合词;也有修辞功能,即构成对比、对文的修辞手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语音、词语、句法三个方面对《岳阳楼记》的修辞进行了探求。在语音方面,从节奏、音趣和象物音的巧妙运用、双声及叠韵、声调的平仄、平声字收尾、用对语写景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在词语方面,则从寻常词语的艺术化、虚词的妙用、同义词及反义词的选用、模糊语和艺术词藻的运用等方面作了探讨;句法方面,从陈述句的灵活多变,疑问句、感叹句、独立完全句的选用、结尾主脑句的运用等方面探求了《岳阳楼记》的修辞特点。  相似文献   

3.
双关作为一种有效的语言修辞手段,既引人入胜,又能丰富内涵,其运用能够增加广告的注意价值及记忆价值,但对其用法和功能的分析多限于文学作品,广告方面的尚不多见。鉴于此,本文将运用引用、举例、分类、归纳等方法,在阐述双关手法在广告英语中运用的主要类别及其修辞功能的基础上,对理解上所需的相关知识及汉译处理方法进行探讨。文章对广告英语中双关手法的运用进行剖析比较,为广告英语双关语的理解提供有益启示,同时为其汉译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的框架模式。  相似文献   

4.
提到反义词语的修辞作用,人们会马上想到用以构成对比,对偶(反对)、反衬、反语和仿拟等等,对浑括和相反相成却不大注意。但是,它们在语言实际中却很常见,而且有独特的修辞效果,因此应予以重视并且进行深入研究。下面分别谈谈自己对反义词语这两种修辞作用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5.
汉语中的反义词语以及对比、对偶等修辞手法都体现了汉民族的辩证思想。在新闻标题中适当运用这些词语及修辞方式,不仅能突现其新闻内容,而且利于以其强烈的感情色彩,彰显作者肯定或否定、支持或反对、褒扬或贬斥的立场和态度。反义词的运用,能直观地明判是非曲直,赋予新闻标题以启发性;对比手法的运用,能深刻地揭示矛盾对立,赋予新闻标题以倾向性;对偶辞格的运用,能生动地褒贬善恶美丑,赋予新闻标题以艺术美。  相似文献   

6.
修辞在文学语言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作家在进行英语文学创作时经常运用诸如平行、类比、反复、隐喻、夸张和借代等修辞格,以求取得最佳的表迭效果。此篇文章从修辞学的角度对英国作家成廉·戈尔丁的《思考作为一种业余爱好》进行研究。在分析作品、发现奄找出各种修辞语句和段落的基础上,文章详细地论述了平行、类比、反复、隐喻、夸张和借代这几种修辞格在此篇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及其作用,从而阐释了戈尔丁是如何通过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幽默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与此同时,此项研究也有助于提高人们对英语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赏析能力。  相似文献   

7.
相声作为一种口头文学艺术,其修辞格的运用与书面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区别。通过对双关修辞在相声作品与书面文学作品中的运用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出相声双关修辞既显示字面意义又揭示强调意义、表达上直接鲜明、形式上灵活多样的特点,为欣赏和创作相声作品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8.
浅析《天路历程》中“标名”的修辞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名”即Aptronym,亦称Label name,越来越成为一种颇具表现力的修辞手段,多用于文学作品。“标名”的成功运用,往往使作品别具一格,新颖脱俗。本文结合《天路历程》中的大量实例,分析研究了英语标名的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9.
汉语叠音词的修辞功能及语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叠音词的修辞功能与其语用规律的关系是一种辩证的互为存在的关系,修辞功能影响其语用规律,语用规律又彰显其修辞功能。主要形式叠音词一般具有以下修辞功能加强语势强调理性义,伸张节奏增强韵律美,亲切轻松随意阴柔化,详尽细腻生动形象化等。通过对大量文学作品的研究分析和统计以及对人们口语的观察分析,我们总结出主要形式叠音词的几条语用规律主要形式叠音词多见于文学作品和生活口语,创造AA等形式新叠音词有相对的自由性。喜欢用这种词的人一般为文风华丽流畅者、重视心理刻画者、女性或性格阴柔细腻者以及年纪较轻者。  相似文献   

10.
对语言材料进行恰当调整的修辞具有衔接语篇的作用。英语修辞手段如押韵、同义词、反义词、排比、对偶、明喻、类比和引喻等主要通过语音模式、照应、词汇衔接和平行对称结构等方式衔接语篇的上下文、强化语篇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11.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积极修辞使文学语言演进、发展更显活跃。文章以当下有影响的部分文学作品的文学语言为例,就抽象具体、矛盾统一、感觉转换、动宾不调、移花接木等诸种类型,一一作了分析,并指陈积极修辞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方式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2.
英汉谚语注重词语的凝炼及语言的形象 ,常用口语词、同义词、反义词等增强效果 ,在句式配搭上 ,注重句式对称并在均衡中求变化。掌握英汉谚语修辞特点对英汉教学及翻译工作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文学作品中,恰当地运用修辞,势必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按照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一篇好的译文也应该将原文中的修辞特色忠实地反映出来。本文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翻译的《ADream of Red Mansions》与David Hawkes、John Minford合作翻译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为蓝本,运用等效论,探讨谐音辞格,评析《红楼梦》中谐音修辞翻译。  相似文献   

14.
英美文学作品中经常采用对仗句式来说理、抒情。对仗(Parallelism)这种修辞方法在外在形式和修辞效果方面都和汉语的排比句相似。本文从英美经典作家的戏剧、散文、诗歌、小说及文学评论文章中摘取例证来分析这一修辞手段,论述其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15.
反义词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不同语言表示反义关系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通过对汉语、藏语和英语3种语言的反义词进行比较研究,汉藏语与英语反义词在词形和构词上呈现出较大差异。汉语和藏语以词根反义词为主,而英语兼有词根反义词和派生反义词。汉语和藏语语素的单音节性使汉藏语的反义词体现出比较工整的对应关系;英语则具有极强的派生构词功能,大多数反义词之间有明显的形态关联。  相似文献   

16.
"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 人们一向主张可以简洁为贵。然而“反复”(repetition)用之得当,则具有强调(emphasis)、鲜明突出(lucidity)等修辞功能,同时还富有韻律(rhythm)美。人们常用之以增强语势、烘托气氛,使重点更突出、使典型形象更鲜明;也常用之以增添感染力、增强鼓动性,使强烈的感情更炽热、使消极的心绪更低沉,对此,笔者曾写过“<反复>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一英语修辞文体谈”,着重讨论其修辞功能,本文试图对修辞性“反复”的诸多构成形式进行分类归纳,供修辞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12年的“林双关语”现象引起了人们对英语双关语的关注。英语双关语曾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发挥着极其独特的修辞作用。在当今社会,英语双关语更多地见诸商业广告、报刊的文章和标题、政治标语等领域。本研究对英语双关语的称谓、功能、历史上有关双关语的是非曲直及其构成特点等作了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8.
词语的选择与词语的附加修辞功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首先对词语的附加修辞功能进行了论述,接着从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寻找语料,并在此基础上从词语附加修辞功能的常规运用和非常运用两方面讨论了《围城》中灵活运用词语的附加修辞功能,进行词语的选择,从而达到了幽默诙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模糊修辞学是模糊理论引入中国以后与修辞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研究如何运用模糊理论更好地表达文意。本文解释了研究文学语言模糊修辞的意义,并对文学语言与模糊修辞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文学语言模糊修辞的心理机制、言语策略、语用功能和美学效应,对模糊修辞的发展做出了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20.
“标名”(Aptronym)亦称“标签名”。它是一种颇具表现力的修辞手段,多用于文学作品中。“标名”的成功运用,往往使作品别具一格,新颖脱俗。本文结合《天路历程》中的大量实例,分析研究英语标名构建的词汇机制,心理机制以及它特殊的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