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称雄在黄巢起义失败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黄巢起义、藩镇割据、宦官之乱、朋党之争使光辉灿烂的唐王朝终告崩溃。继之而起的五代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又一个动乱的时代。杨师厚就是唐末五代社会巨变中,从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枭雄,后来成为朱梁王朝的股肱之臣。杨师厚对朱梁王朝的兴衰成败和五代十国的历史进程至关重要,他在推动朱梁王朝的建立,稳定朱梁王朝的统治、平定朱梁王朝的叛乱等方面都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对杨师厚在朱梁王朝的兴起、发展、巩固、覆灭过程中的作用等都做了具体分析与探讨,并力图厘清唐末五代之际的历史发展走向及其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9,(12):126-135
唐末五代,新的政治格局逐渐形成,而传统的贡献制度也应时而变,买宴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诞生的。买宴的史料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末,并在五代时期大行其道。买宴的主体是方镇,朝臣也一度参与其中。后周太祖时期,中原王朝内部的买宴,随着方镇力量的衰弱而最终消亡,而中原王朝与南唐间的买宴,却在后周世宗征淮南后,取得了极大的发展,成为后周、北宋与南唐外交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买宴的背后,涉及了较多的中原王朝与方镇、中原王朝与属国这两组政治关系的维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自经济史切入,从侧面考察唐末五代政治史的不错视角。  相似文献   

3.
论五代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五代诗许总_五代历史,基本上是唐末混乱政治的延续,五代文学,历来也被置于唐末一概而论.然而实际上,五代时期的社会状况与文坛构成毕竟与唐末已有很大改变.就诗歌而言,五代当是中国诗史最为衰微的时期,但随着文人生活、社会思潮乃至文学观念的演化,五代诗坛结...  相似文献   

4.
李军 《人文杂志》2003,(5):126-132
三司使是唐末、五代、宋朝地位显著的财政官员 ,它正式形成于后唐 ;它是统治者基于五代经济、政治形势进行探索后设立的 ;它的任职者权高位重、职掌全面 ;它的任免有一定程序 ;它也有局限性 ;它对宋及高丽王朝多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唐末五代时期禅宗僧人行脚现象大兴.在禅宗僧人游历、参学的行脚过程中,产生了禅师与学僧,禅师与禅师,学僧与学僧三种关系,并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行脚推动了参禅者的悟道进程,繁荣了禅林,促进了各种教化手段的产生,融合了各派宗风,彰显出了唐末五代时期的禅宗特色.  相似文献   

6.
唐末五代文人的心灵普遍承载着深重的悲剧意识,具体表现是乱世之悲、亡国之悲、命运之悲和人格之悲。唐末五代文人消解悲剧意识的各种方式促使文艺彰显出独特的时代特点:入骨讽刺以发泄悲愤,由此形成唐末讽刺文学的高度繁荣;冷眼旁观以求平静,这给唐末诗文带来了清醒的哲理性和历史穿透性;皈依宗教与隐逸山林,由此造成唐末五代大量诗歌具有空寂色彩和淡泊情趣;沉湎酒色和世俗娱乐,唐末五代城市文艺的艳情化和世俗化与此是互为表里的。  相似文献   

7.
唐末五代时期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以儒学为主、儒释道合流的思潮。这股思潮有其形成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并为后来新儒学的振兴准备了理论上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
关于宋代的县尉与尉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王朝的建立不仅结束了唐末五代分裂割据的局面,而且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从而促进了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县尉的重新设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央集权的深化,随着宋代社会经济与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与变化,县尉担负起了与之相适应的职责。深入地研究宋代的县尉,有助于对宋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唐末至北宋的客家迁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末至北宋的客家迁徙是客家源流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继东晋末年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客家南迁运动 ,而且结果还催生了华夏民族中一个独特民系———客家族群的形成。仅以这段时期的客家源流而言 ,其流寓于以后成为客家基本住地———闽粤赣边的北方汉民 ,比之上一历史时期不仅移民来源更为广泛 ,而且移民数量也更加庞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唐末黄巢起义而使大半个中国处于战火之中外 ,还有五代各地割据势力的纷争和北宋软弱国力与消极政治所带来的社会混乱 ;另外 ,闽粤赣边特别是闽西和粤东在这一时期相对安定与人烟稀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对于唐代文学的研究,自宋以后,学者多从盛衰正变观念出发,将文学与社会政治的盛衰相联系,高倡盛唐诗,礼赞中唐文,贬抑晚唐,鄙弃唐末五代,导致唐末五代文学研究相对沉寂,缺乏唐末五代文学整体研究的力作。李定广先生《唐末五代乱世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不囿于成见,从文化学角度切入,以唐末五代百年乱世文学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深入探析了唐末五代文学迥异于温李杜时代的独特个性和新变特征,揭示出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与文学史意义,开辟出新的价值视角和价值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导向意义。大致而言,该书具有以下三个鲜明的…  相似文献   

11.
廉敏 《文史哲》2002,(6):61-66
于慎行是明代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历史观主要见于其历史评论著作《读史漫录》。其历史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历代治乱兴衰的根本原因在于“纪纲” ;在朝代兴亡的关键时期 ,人物及其决策起决定性作用 ;应客观公允地评价民族关系中的少数民族与中原皇朝 ;从“时势”与“机括”的角度来分析历史 ,是一种认识历史的方法。他的史论从不同角度强调人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金城、西平麹氏在自汉至唐的历史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认为,西汉末,鞠谭之子间避难湟中,改姓麹氏,麹氏形成。东汉末,麹氏通过立功河陇的方式,在金城、西平形成自己的郡望。西晋时,麹氏跻身大族行列,晋末他们在中央政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十六国时,麹氏分散于诸族政权中。北凉亡,金城、西平麹氏随沮渠氏入徙高昌,并于501年建高昌国,成为高昌国的鼎族豪宗,但西平麹氏并没有受到重视.640年,唐灭高昌,麹氏内徙,自此衰落.南北朝至隋唐在中原发展的麹氏人物在政治上并不太显赫。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详考元大德本《南海志》成书及其成为残存五卷本的传世经过,并概述此书保存宋元时期广州地区大量史料,参考价值大  相似文献   

14.
论梁武帝与梁代的兴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代的兴亡有其必然的社会原因,并不能完全归结为梁武帝个人的作用,但他的行为也确实对梁代及南朝政权的灭亡起了一定的作用。梁武帝从一个“奸雄”蜕变为昏君,显然有其思想根源,他后来在政治上的一些失策和思想变化,往往和他早年一些行为造成的心病有关。  相似文献   

15.
《梅花赋》是南朝梁著名辞赋家梁简文帝萧纲的代表作之一 ,被许多古籍所载录 ,但各书在赋文的总字数和个别词句上有不同之处 ,特对此进行比较和分析 ,以整理出最符合历史原貌的《梅花赋》  相似文献   

16.
晚明诗论家许学夷以精于辨体著称,其《诗源辩体》通论先秦至晚唐诗之演变。所论汉魏六朝诗部分,力求调和七子派宗汉魏黜六朝与六朝派嗜好“偏奇”、公安竟陵“诡诞相尚”之间的理论对峙,通过对诗歌体制中俳偶、声韵等因素的详尽考察,把握汉魏六朝诗歌的流变轨迹,并对此前“诗溺于陶”的辨体命题予以修正,为该段诗史研究确立了系统的辨体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7.
自明天启至清康熙前期的半个多世纪里,数量众多的词人跨越明清两代,在同一风会所趋下相继而起,前后呼应,传承有序。他们一方面怀抱末世之心和故国之思,创作了一系列既不同于以往明词、又有异于康熙后期词风的感事性空前凸显、力度美空前张扬的变徵之音;另一方面在词学主张和创作风格上,改变了造成明词衰落的唯《花间》、《草堂》是从的单一化取向,开创了多元化格局,谱写了词的中兴历史。从文学史意义观之,这段历史既不属于明代也不属于清代,它标示了中国词史上一个相对完整的发展阶段,具体佐证了文学发展与朝代更替并不同步的事实,也告示了中国文学史以朝代史为框架的叙写模式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吴澄是元代著名理学家,以往学者更多关注的是吴澄的理学成就,而对吴澄的人生经历重视、研究不够。吴澄生于宋末,在元初隐居乡间近三十年后,虽三次出仕,但又都很快辞官归隐,这种人生选择是耐人寻味的,从中可以看到吴澄的志趣及其思想,看到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在易代之际的思考和实践。研究吴澄的人生选择,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吴澄的认识,丰富对元代文人心态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增加对传统文人行为逻辑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芒砀山虽说是个小镇,但它蕴含着丰富的宝藏,与此同时,芒砀山还是"汉兴之地",就是在这里,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挥师西进,逐鹿中原,开平民天子之先河,建立了一个伟大的历史符号"汉代"。葬在芒砀山的有梁国八代九王,上至梁孝王刘武,下至梁王后及嫔妃等。芒砀山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尤其是汉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墓葬的规模与设计更是别具一格。其中巨幅"四神"壁画比甘肃的敦煌壁画还要早六百余年,成为我国时代最早、级别最高、保护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古代壁画。  相似文献   

20.
梁武帝萧衍是齐梁文学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他的诗文在南朝现存文学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萧衍建立梁代以后的文学交游情况进行了细致考述,并对萧衍文学交游所呈现的特点以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