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红 《北方论丛》2010,(1):36-38
宋代是中国科举制度成熟并改革较大的历史时期,虽然贯穿着诗赋取士和经义取士之争,但每一阶段都对音韵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作为考试工具书的韵书受到的影响更大。宋初诗赋取士突显了韵书的重要性,《广韵》应时而生。随着科举偏重经义,《广韵》已经不能满足科举考试的需要,《集韵》相继问世。仅隔三十余年,两次大规模官修韵书,在历史上绝无仅有,究其实质,宋代两部主要韵书《广韵》和《集韵》产生的内在动力源于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与变革。  相似文献   

2.
韵书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起源阶段,最早的韵书应该是山东任城吕静的《韵集》,现存最早最有影响的韵书《切韵》,颜之推、萧该等山东人对其成书起了关键的作用;2.归并韵部编纂韵略阶段,得风气之先的仍然是山东籍学人;3.等韵学阶段,等韵学导源于经咒对译,创建梵汉对音体系的三人中唯一的中国僧人是山东人义净;4.等韵化韵书阶段,山东人不仅对《韵略易通》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而且编纂出数十种等韵化韵书。  相似文献   

3.
宋代史书和传世的宋人笔记、文集、别集等史料中,蕴涵许多关于《礼部韵略》在宋人语言学研究中的功用的记载。通过钩稽排比,选取其中颇具价值者,成此一编,可为深入研究《礼部韵略》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也可为宋代韵书史、音韵学史乃至宋代科举史的研究提供一份切实可信的资料,并以此匡正前人对《礼部韵略》学术价值的偏颇认识。  相似文献   

4.
当前音韵学界一般都认为《韵镜》是《切韵》系韵书所代表的隋代语音系统的音节表,由此也普遍认为《韵镜》的韵图表现了《切韵》音系每个小韵的隋代古读,因而所列之字无一同音。本文对《韵镜》一书和宋代音韵学家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宋人还不可能象今人一样去构拟隋代古音,《韵镜》所列之字多有同音,它既表现了《切韵》的反切系统,又表现了宋代时音;《韵镜》实际上是宋人拼读《切韵》系韵书反切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韵书的校勘,是古籍整理的重要课题。常用的韵书,如《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广韵》、《集韵》、《礼部韵略》、《新刊韵略》(即“平水韵”)、《五音集韵》、《古今韵会举要》、《中原音韵》、《洪武正韵》、《中州音韵》、《韵略易通》、《五方元音》、《音韵阐微》等,除去《广韵》和《中原音韵》,尚未见有全面的校勘。前辈学者在《广韵》上倾注了许多心血,成就斐然。  相似文献   

6.
雷励 《北方论丛》2012,(3):43-46
北宋历史上,共有4次由皇帝诏修大型语文词典的情况,而韵书的诏修又往往与科考紧密联系在一起。《集韵》诏修于北宋景佑元年(1034年),是对北宋初期诗赋考试中音韵、文字等问题的阶段性总结和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7.
赋韵作为自觉的批评,肇端于魏晋齐梁,完成于唐代科举“诗赋取士”,其间包括“韵书”的编纂和运用。考查“赋韵”由宽松到严紧,与赋史变迁相关,即赋从“口诵”到“文本”,标志赋体由听觉鉴赏向视觉鉴赏的转移;赋的声律从“方音”到“官韵”,标志了赋韵由区域渐趋统一;从“赋创作”到“赋批评”,显示出“韵”学进入“赋”学的历程,其中最突出的是由重“节奏”向重“韵脚”的转移。这一过程所标明的赋韵批评的完成,又取决于科举考赋中首重“押韵”与最忌“声病”的制度与风尚。而赋作为语言的艺术,其押韵、设辞、声势、俪语等创作特征,必然进入赋学批评视域,其论“韵”,则首在声病与赋禁,这是“韵”介入赋体的重要表现;次在赋韵与制度,这缘自赋的宫廷文学性质,落实于赋韵批评,则是由汉至唐从雅、郑乐教争锋到韵脚协律的转变;三在赋韵与气势,从而体现其音节美,这又具有辞赋章句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唐书释音》成书于北宋年间,其音注真实反映了汉语语音由中古音系向近代音系转变的过渡阶段,是研究宋代语音史的天然语料,与韵书、韵图、宋人叶音以及宋代诗词用韵已有研究成就相比领域,宋人音释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加强对《唐书释音》语音史料的挖掘和整理,不仅有助于汉语语音史的研究,对历史方言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9.
“太学体”是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考察太学体的科举改革背景,有助于了解其兴衰过程.仁宗朝科举策论考试改革,经历了一波三折的曲折历程:策论的重要性由次于诗赋,上升到与诗赋同等重要;范仲淹改革科举,重策论而轻诗赋.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太学体,暴露了策论空疏、怪僻的弊端,导致改革失败,诗赋重新在科举中占据首要位置.嘉祐二年,欧阳修借权知贡举的机会排抑大学体,使之彻底消失.  相似文献   

10.
宋代殿试诗、赋始于开宝六年,终于治平四年,九十五年间有题目可考的共52次.其间殿试诗、赋对进士是否黜落、排定名次至关重要.宋代殿试诗、赋作品和拟作流传很少,其中赋作较佳,最重破题;诗作平庸,间有佳句;诗赋内容皆以歌功颂德为主.赋在殿试中地位最重要,其次是诗.宋代殿试诗赋题目及作品是科举史上的珍贵资料,对研究宋代科举诗赋的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