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生态旅游是一种以可持续旅游为原则,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对它的保护性开发,使开发商、游客和当地居民都受益,使大众受到环境教育的旅游形式。在生态旅游实践中,存在对生态旅游概念认识不清,缺乏规划,环境破坏,人造设施泛滥等问题。生态旅游的发展应科学规划,严格审批制度,重视生态道德教育,提高旅游科技含量,限制游客人数。  相似文献   

2.
生态旅游--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赵海燕 《学术交流》2002,(4):99-101
生态旅游是我国正在发展的新兴旅游形式,是旅游和环保的密切结合。生态旅游是一种特色旅游产品,是一种教育手段,其核心是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生态道德是生态旅游的道德保障,要树立生态保护意识,加强环境管理,实行有序开发。  相似文献   

3.
浅析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旅游的内涵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当前那种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惜以生态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获取利润的做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提高旅游开发经营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对游客行为规范化管理,旅行社及导游提高生态意识、提供生态旅游住宿环境。  相似文献   

4.
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模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佟敏  黄清 《学习与探索》2004,(6):126-128
社区参与是生态旅游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发展旅游目的地经济的重要手段,是旅游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目前生态旅游中社区参与的现状,构建了以社区参与为主体的生态旅游发展的新模式,提出建立社区参与旅游开发与规划决策的参与机制、建立规范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有效的旅游技能培训和环境知识培训机制等具体措施,从而可为开展生态旅游的各地区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广州增城市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实践和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敏 《探求》2008,(5):68-71
生态旅游是把旅游和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的旅游。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有利于推动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近几年来,增城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在发展理念、发展机制、发展项目等方面进行创新,促进了增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闫瑜 《社科纵横》2007,24(4):10-11
生态旅游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代表着旅游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本文探索了生态旅游的内涵,分析了天水市发展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天水发展生态旅游的实施策略,并设计了生态旅游路线。  相似文献   

7.
生态旅游是把旅游和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的旅游.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有利于推动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近几年来,增城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在发展理念、发展机制、发展项目等方面进行创新,促进了增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态旅游环境教育有利于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和普及生态知识,促使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自然环保事业,同时也有利于生态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相关理论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近几年发展迅速,在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内容、教育资源评估和效果评价等领域有所创新,但对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和经典理论的研究则相对薄弱,整体内容结构还不均衡。已有部分学者开始尝试实证和定量方法的运用,但总体来讲仍以定性研究为主,偏重于理论描述和经验介绍,同时,理论研究与实际的结合不够紧密。为促进我国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加强对相关理论基础和经典理论、环境教育资源价值及效果评价等内容的研究,重视对典型案例的深入剖析和定量方法的运用,实现理论研究成果向实践的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一区两带"的发展战略给平顶山市生态旅游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以平顶山市为例分析了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存在问题,面临的机遇与存在优势,并提出了平顶山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毛笑文 《社科纵横》2005,20(6):11-12
基于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着重分析了甘肃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并从认识与定位、统筹与开发、管理与保护、投资与建设、创新与品牌、宣教与监督等方面对如何发展生态旅游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生态旅游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的盛行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的认知和实践,生态文明的提出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文明程度.在我国生态旅游实践中,存在着概念泛化、环境恶化、规划滞后、环境容量超载、法规不健全、生态环境教育缺乏等问题.因此,反思我国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的文明形态,强调以人为本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承认自然是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统一,主张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为我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视野和路径选择.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应科学规划,控制容量,提高科技含量,加强法律法规建设,重视生态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2.
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业是新兴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极具推动作用,可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无限商机和发展机遇。但生态旅游,主要消费的是生态环境产品,在其发展中必须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其产业基础。生态旅游必须有合理的规划和建设高质量的线路与景点,要在全面了解地区地理资源、历史文化遗存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动态变化,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3.
生态旅游的绿色设计:以杭州西湖西进为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久和 《浙江学刊》2002,(1):185-188
本文以杭州西湖西进为例 ,阐明了发展生态旅游的关键是进行旅游区及旅游设施的绿色设计 ,同时结合的西湖西进实例提出了生态旅游绿色设计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京郊民俗生态旅游发展探讨——以怀柔区北宅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生态旅游是京郊乡村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运用参与式快速评估(PRA)方法,结合访谈和问卷调查,从村落尺度的微观角度,对北宅村民俗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快速诊断。针对基础设施和村域规划、客源可持续性、产品设计和营销、内部管理和运营机制、村域协调发展和收入均衡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乡村生态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支撑点,是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契机。结合甘肃省2000—2019年的森林覆盖率(F)、果园面积(A)、旅游人数(P)、农村人均家庭经营性纯收入(INC)和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的时间序列样本数据,采用协整分析、VAR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甘肃省乡村生态旅游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甘肃省实施乡村生态旅游和提高森林覆盖率都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地方乡村生态旅游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深化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实现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培军 《社科纵横》2007,22(7):20-21
中国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但是西部地区又是自然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地区。本文在对西部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西部生态旅游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旅游和谐发展与生态可循环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生态旅游角度,对生态、和谐、循环、发展等观点进行分析,在正确认识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认为和谐发展观与生态可循环理论,比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更全面、更进步.生态可循环理论强调生态系统自身的再生功能和复苏功能,无论是自然生态还是人文生态,如果没有再生功能和复苏功能,最终都逃脱不了消亡的命运!从生态可循环理论出发,生态环境协调是发展,维持是发展,复苏也是发展,而不一定要开发才能发展.湿地恢复、草原轮休、大海禁渔、封山育林、文化传人……都是发展.生态文明要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石,更要注重生态可循环理论指导下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家公园理念已经得到了世界上诸多国家的普遍认同,是被实践证明的保护与发展平衡的重要模式,也是生态旅游的有效组织模式之一。随着国家林业局已将青海省纳入国家公园建设试点,开启了青海国家公园建设的序幕。玉树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地,在国家公园的理念下发展生态旅游是实现生态保护、开发利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区进步等目标的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19.
鹤乡、苇海、红海滩是盘锦为自己悉心打造的三张名片.面临中国入世后的挑战,盘锦市旅游局是如何紧紧抓住具有生态特色的旅游优势和潜力,来倾力打造生态旅游名牌的呢?为此,本刊专访了盘锦市旅游局局长沙影.  相似文献   

20.
一、从化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一)从化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优势 从化市地处广东中部,是驰名中外的温泉旅游胜地和全闻名的花果之乡,有着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和"广州后花园"的双重美誉.从化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具有如下优势:1、政策规划优势.广州市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力争将广州建设成影响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化旅游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