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文学的主体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内容,能否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一理论,决定着作家创作的成败,也直接影响我国文艺创作发展的方向.近年来,关于主体论的争论已旷日持久,但作者认为,作为文艺工作者,应该在自己的文艺活动中毫不犹豫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以此作为创作活动的理论指导.本文着重从创作的主体、创作的对象以及二者的关系来进一步探讨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理论.一、主体的反映文学,作为作家认识、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手段,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但这种对生活的反映不是主观对客观的机械摹写、“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主观对客观的把握.主体在反映中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参与反映的过程,其反映的结果,也不是“镜像式”的纯客观的映象,而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渗透了主观的因素.两种反映论之所以有如此重大的区别,在于前者离开人的社会性和人的社会实践来考察认  相似文献   

2.
一、“直接反映说”(意识形态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必然导致理论的混乱。当前国内外在意识形态及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问题上各种不正确观点,都是以“直接反映说”为主要依据。二、文艺通过社会心理间接反映经济基础与其他现实,意识形态学说上的直接反映与间接反映的含义。三、文艺直接反映现实(以个人心理为中介)的弊端。社会生活包括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因素。“社会生活是文艺的唯一源泉”本身就包含文艺的直接源泉与文艺的间接(最终)源泉。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中国文论界就“反映论”展开过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从当代文论史看,“反映论”曾被盲目崇拜,在新时期又被一些人视为文艺发展的障碍。但是,不少研究者在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了科学的探索,重新赋予了它新的阐释力和有效性。其中,钱中文对“反映论”的阐释很有代表性。他反对简单地、庸俗地、情绪化地对待“反映论”,梳理了“反映论”的含义,在尊重“反映论”哲学基础的前提下,强调了审美因素之于文艺反映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审美反映”的概念。“审美反映”科学地说明了文艺反映的过程、作用,探索了文艺反映的意义和潜力,其“审美反映”赋予了“反映论”以新的内涵。具体来说,文艺反映是审美反映,它有独特的心理结构、动力源、心理定势,因审美介入了现实、改变了现实,并最终体现在文艺作品中。“审美反映论”不但挽救了“反映论”,而且提高了文艺“反映论”阐释文艺现象的能力,还有助于促进文艺批评和文艺创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心理中介”说的提出,意在强调文艺的阶级倾向及意识形态性质,具有现实的针对性。然而,主张文艺“反映”社会心理,以社会心理为“直接源泉”,却很可能导致马克思所反对的把文艺作品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同时,“反映”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标示的是认识领域内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影响与联系,以使用“表现”、“传达”等术语为宜。讨论应当深入研究文艺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5.
《南都学坛》2013,(5):48-51
愚石小说《乡志》与刘照如小说《向北》都写了"父寻子"的故事,二者间既有着相同之处,也有着明显的差异。《乡志》中的"父寻子"只是主体内容的同质对应物,作者借助这部分文字,揭示了当下社会中人生荒诞、干群疏离这种普遍现象,写一部鲁中南乡村断代史是他的创作主旨,而《向北》中的"父寻子"则否定了历史的确实性,否定了主体的行为价值。前者关注时代、社会,后者关注存在、历史;前者追求价值、意义,后者否定价值、意义;前者热,后者冷;前者以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为主体,后者秉持后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6.
审美反映活动所获得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生动的审美意象,它本身就是有形式的。但这种形式是对象的自然形态与人们长期艺术实践经验所积累而形成、对作家创作来说是一种“预成的”规范形态的有机结合。忽视对象的自然形态就会导致艺术表现的僵化,忽视艺术的规范形态则会使艺术感知永远停留在自然主义的水平而上升不到艺术的境界;惟有把这种“预成的”形式与对象的自然形态有机结合而化为“生成的”,才能使审美意象找到它自己所特有的艺术形式而得以真切、生动地表现之。同时表明与形式主义不同,真正的艺术形式不是游离于内容而独立的,正是与生活的天然联系才使得它具有生命和活力。惟有把审美反映与艺术形式看作是辩证统一不可分离的一个整体,我们对艺术形式的研究才会走上科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文艺思想,把世界、艺术家和欣赏者视为人民的同位语,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当作自己的基本问题,是一种以人民为本位的文艺思想。逻辑地看,它是包括文艺反映人民生活的本源论、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功用论、文艺工作者大众化的主体论、文艺的人民生活内容与民族形式相统一的创作论、以人民利益为标准的批评论和文艺为人民推陈出新、普及提高的发展论在内的完整关系;历史地看,它又是最初由毛泽东创立,中间经周恩来等调适、而今又为邓小平坚持和发展,在自我更新中日臻完善的生命过程。  相似文献   

8.
“摹仿说”是古希腊哲学家、艺术家们研究文艺反映现实生活的学说。其主要代表人物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的“摹仿说”有本质的不同。本文从文艺与现实关系的诸方面对二人“摹仿说”的基本观点进行了比较,并通过对二人政治态度、研究方法和哲学思想的比较,探视了他们“慕仿说”不同的基础与实质。  相似文献   

9.
开展文艺反映论的讨论以来,不时出现一些新见解。如:“文学不是生活的反映,而是个体对艺术世界的投射和给予”。“人作为既是思维、创造的主体、又是被思维、被创造的客体的双重存在,能够主动地把自身作为被动的对象置于被思维、被创造的客体的位置上”。“离开了作为主体的人,世界上无客体”等等。重视文艺家的主体性是应该的。但是,把主体性强调过了头,以为文艺创作只是创作主体的事,与客体的现实生活无关,也无需反映活动,这样割裂社会生活与创作心理的联系,否定反映活动在文  相似文献   

10.
靳以与沈从文的同名小说<生存>,都以揭示艺术家的生存困境为主旨,写作手法却迥异.前者明显带有早期创作的情绪化宣泄印迹,体现了一种独特的主情性特点;后者的叙事方式则相对平实、克制,体现了京派文学尽量避免作家直接干预生活的特征.二者的鲜明反差足以证明,将靳以纳入京派文学的范畴,并不妥当.  相似文献   

11.
“话语”是哈贝马斯思想的关键概念之一,具有强烈的反映性质,这种性质是通过语言来 体现的。首先,话语的内容是对哈贝马斯所划分的三个世界即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反映。 其次,话语要获得成功,要求话语主体具备基本的反映能力,即对生活世界的反映能力、基本的言语理 解能力和能动地创造生活意义的能力。最后,反映的结果有两种可能,如果话语反映了三个世界,那么 话语双方就达成共识,并以此来规范双方的行动;如果话语没有完全反映那三个世界,话语就失败。这种话语概念虽然并没有摆脱传统反映论的理论范式,但是对传统反映论进行了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12.
今年6月广东省文艺心理学研究会召开学术讨论会,会议对中山大学中文系陆一帆教授的《关于文艺本质问题的思考提纲》展开热烈讨论。会后广州日报曾于7月25日发表题为《文艺是怎样反映现实生活的》的会议讨论综述。接着广州日报于9月12日又发表了陆一帆的《社会心理:文艺反映生活的中介》一文,并加“编者按”说:“《文艺是怎样反映现实生活的?》一文发表后引起关注和反响。现发表陆一帆此文”“欢迎读者来信来稿发表意见及争鸣,深入地探讨这个问题。”接着连发了两篇与陆文商榷的文章。与此同时,广东《学术研究》(双月刊)第5期发表了6月讨论会上陆一帆的《提纲》和部份发言稿,并加“编者按”:会议对陆的《提纲》“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  相似文献   

13.
“新潮文论”的某些倡导者企图以带有浓厚主观唯心主义取向的、以西方现代人本主义为核心的文艺论,代替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思想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论,首先歪曲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能动反映论,他们的责难是没有根据的;能动反映论进入艺术反映的层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内容,需要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专门的具体的研究。现代西方的人本主义是一种把人回复到原始自然本质的人道主义思潮,它既抛弃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传统人道主义的理性原则,也反对现代西方哲学中科学主义经验实证的取向;它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与危机的实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鼓吹这种哲学思潮,以此作为对社会主义现实和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批判和否定,已经表明它是让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面。历史唯物论有着丰富深刻的人学内容,以这种人学观为指导线索,社会主义文学艺术才会有深刻的美的人学内容。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写真实”不等于抄录个别的真人真事对文艺“写真实”抱怀疑和反对态度的同志,一个重要的理由,认为提倡文艺“写真实”会使创作流于自然主义。乍听起来似乎言之凿凿,很有道理,其实,这是对文艺“写真实”的一种曲解。文艺“写真实”和文艺创作上的自然主义,是两个有严格区别的理论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不能把前者视为后者之因。把后者视为前者之果。文艺“写真实”是指作家在处理生活和创作的关系时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它要求作家无论写什么题材和什么样式的文艺作品,都必须忠于现实生活的真实,不许凭空编造。如同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这“见过”的或“听到过”的事实,也许是个别的真人真事,但不是照抄,而是“加以改造”的基础。别林斯基曾说过:“忠实地摹写现实,只有有才能的人才能办到”,不仅要“用言辞、声响、线条和色彩把大自然一般生活底理念描写出来,复制出来……”,而且要使读者“可以从略图中,缩影中看到整个大自然,有如地球在地图中一样,让他感觉到鼓舞宇宙的生命底吹拂、呼吸,给他带来那燃烧宇宙的火。”  相似文献   

15.
作为传统文艺理论的核心范畴,反映和表现分别承担着其所属的历史时期的特殊的文化及伦理要求。而当传统的世界图景及现代主体性存在模式的内在困难被充分意识到之后,依旧将文艺解释或要求为对现成的世界秩序的反映,对自我的主观感受、情感的忠实表现,或与现实无关的纯粹审美领域,就显得不充分以至不合时宜了。在当代人文主义看来,文艺的优越性毋宁在于其使应然的存在方式成为在场的可能性及特殊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标价值取向与课程理念紧密相关,前者既是后者的指导观念,又是后者内涵的构成核心.特殊教育课程应确立合理的目标价值取向,既关注特殊儿童的未来生活,也关注其现实生活,把未来性和现实性统一起来.愉快教育、生态导向课程等是将二者结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毛泽东对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文艺与群众的关系和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的论述入手,探讨了毛泽东对创作主体的重视.文章认为,毛泽东文艺思想并不是一些人简单归纳的“机械的直观的反映论”,它不但没有淡漠创作主体,而且充分肯定了文艺创作中主体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唐山大地震》所带来的冲击。是的,有谁从灾难的视角去表现过灾难呢?人们总是习惯于从真实性这一层面去审视报告文学的创作,而报告文学创作的主体却常常成为不幸的“被遗忘的角落”。基希说:“事实对于报告文学者,只是尽着他的指南针的责任……”很难想象,一个缺少对生活本身的思考和透视,缺少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力和理解力,缺少对生活进行思想烛照的创作主体,能够真正地反映生活的真实。  相似文献   

19.
创作态度是艺术家对艺术的价值与反价值的反映。对这一定义,有必要作三点说明: 首先,所谓艺术家,指的是创作主体。创作态度所涉及的内容是艺术家如何对待艺术创作,具体说来有六方面,即如何将现实要求转化为艺术倾向、将物质资料加工为艺术载体、将知识经验转变为艺术题材、将日常感情升华为艺术体验,将人格特征物化为艺术风格,将理想目标展现为艺境界。其次,“反映”指的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艺术的价值与反价值是客观的,而对它的反映则具有主观性。人所具有的心理反映形式包括认识成分、情感成分  相似文献   

20.
文学反映社会生活,是一个审美的创造过程。既要创造,就不可能对生活进行简单的复印。就是表明要把自已“半生潦倒之罪”“按迹循踪”的曹雪芹,也不排除“用假语村言”把所要反映的生活“敷演出来”。这就有创作主体的加工和创造。唯其如此,我们才不应该把这部伟大的作品等同于作者的自传。所以,哪怕是倡导“摹仿自然”说的亚里斯多德也认为:“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历史家与诗人的差别不在于一用散文,一用‘韵文’,……两者的差别在于一叙述已发生的事,一描述可能发生的事。”以后,把自己称为法国社会历史的“书记员”的巴尔扎克也指出:“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把生命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