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应该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增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不断增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能力;不断提高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能力;不断增强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提高各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能力;不断增强各民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构建和谐新疆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资源型城市面临着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经济结构单一等问题,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增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不能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当代一部分人的发展也不能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人类与自然界,经济和社会,人与人之间合理、平衡、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它与精神文明建设是紧密相联的...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的确立 ,是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思考 ,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至关重要 ;是合乎中国基本国情的战略选择 ,发展要考虑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实和发展不平衡的实际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是适应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客观要求的战略举措 ,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势 ,坚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走“和平崛起”的道路 ;是提高执政党执政能力的战略需要 ,要把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执政的价值观 ,把提高执政本领、增强执政力作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5.
关于增强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淑珍  阎占定 《学术论坛》2007,30(7):109-1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如何建设新农村并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一个既现实又具有前瞻性的研究课题.文章拟对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农村体制改革与创新、农民增加收入、培育新型农民等几个影响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来探索如何解决保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卜文虎 《学术探索》2014,(6):99-104
如何运用恰当的公共政策,增强能力建设,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社区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Z村和K村是能力建设存在诸多差异的丽江市城区纳西族失地农民社区。从对Z村和K村发展的经验研究来看,集体经济发展、社区自治组织、社会资本、文化建设等因素与能力建设紧密相关。所以政府可以运用生产性社会政策,采取支持集体经济发展、培育社区自治组织、促进社会整合、加强文化建设等途径,扩大村民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层面的参与性,提升可行能力,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社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依据科学发展观进行审视 ,山东制造业基地的发展还存在规模小 ,水平低 ,结构不合理 ,发展不协调 ,优势发挥不够 ,运行质量差 ,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等问题。应依据科学发展观 ,调整建设战略 ;扩大基地规模 ,提高制造业水平 ;搞好开发园区 ,带动制造业全面发展 ;调整优化结构 ,促进协调发展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 ;统筹兼顾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狠抓关键 ,提高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有祖国"北大门"之称,是祖国的北部生态屏障,其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在构建和谐中国、和谐世界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突破和谐社会人才瓶颈的重要举措;可持续发展教育能力建设是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有效切入点.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内蒙古地区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紧迫性、内蒙古地区可持续发展教育现状、内蒙古地区可持续发展教育能力建设的方法与途径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9.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两个重要问题。这两个问题互为前提和基础。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经济就越能持续发展,而社会经济越持续发展,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两者都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犤1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制定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时,必须把人口、资源及环境因素考虑在内,努力开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孙悦婷 《理论界》2012,(6):35-36
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其在社会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各个国家乃至各个经济区域都将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作为其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本文在相关研究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和总结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理论内涵及其构成要素,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作为老工业基地的辽宁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状,进而提出了提高辽宁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1.
人的发展是与一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环境相联系的。市场经济是使人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的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它增强了人的独立性,使人们获得了平等的社会地位,提高了人的主体能力;同时市场经济对人的发展也有负面作用。因此,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要把人的健全发展当作中心课题来抓,确立“以人为本”的战略目标,努力寻求限制物对人的消极影响的制约机制,注重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急需解决的历史性重要课题。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不能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当代一部分人的发展也不能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界、经济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基础上,使整个社会全面发展。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邓小平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全面发展的理论。认真学习和贯彻邓小平同志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对于我国正确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我国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有重大的…  相似文献   

13.
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的新理念。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从微观层面上讲 ,指对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所需要的能力的养成和提升 ;从宏观层面上讲 ,就是通过塑造、改善、培育和拓展人发挥作用的环境和空间 ,不断提高人对社会的贡献能力。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和协同作用 ,但“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本文从经济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角度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着力点进行分析。着力点之一 :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保持国民经济较快的增长速度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保证。改革开放二十年来 ,我国经济增长保持了年均 9%以上的速度 ,正是依托了这样的速度 ,我国综合国力、经济实力、民族…  相似文献   

15.
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前提和基础,从根本上决定着可持续发展及其实现程度,集中体现着区域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在界定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内涵的基础上,从基础支撑能力、发展能力、协调能力和持续能力四个方面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及加权求和法对鄂尔多斯市2007 ~ 2011年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得出鄂尔多斯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在资源总量、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度以及经济的持续度等方面出现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与人民民主发展相互促进,互相影响。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驾驭社会主义经济能力的提高,最终促成了人民民主建设物质基础的初步奠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的不断增强,直接推动了人民民主建设制度保障的有效确立;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提高,有力指导了人民民主建设所需文化基础的初步形成。新世纪、新阶段,党要不断适应新要求,在实践中提高执政能力,将会推动人民民主建设更好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转向"人"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主体人的可持续性.我们有必要转换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视角,把研究的重点从"物"的方面转向"人"的方面."人"的可持续性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人应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素质;二是人的价值取向的革命.前者是人如何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后者是人如何利用已经获得的发展能力.作者进一步论述了在中国发展人的可持续性的必要性及条件.  相似文献   

18.
西方发展观经历了单一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结合到内生的、整体的、综合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样一个变迁过程。新的发展观的中心是建立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框架。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我们要大力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莱西市经济发展的实践看,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依托区域优势,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县域经济产业体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增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搭建发展平台,夯实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优化软环境,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政策与人文支撑。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是在总结和反思国内外城镇化经验教训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提出的科学发展道路。其本质特征和内涵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推进、不以牺牲农村发展利益为代价、以城市群为推进城镇化主体形态、构建合理的城镇规模结构、走集约高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推进新型城镇化应坚持从实际出发,避免全国一刀切;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消除体制制度障碍;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提高人口吸纳能力;加强产业集聚分工,增强城市就业容量;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增强城市发展后劲;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