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营造宜居住宅小区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居住者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层次的需求,使居住者生活在舒适、卫生、安全和文明的居住环境中。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对人们的居住环境的影响,通过对小区规划提出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为人们创造出了更加舒适、健康、环保、文明的居住环境条件,对同类工程规划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筑消防设施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设置,是探测火灾发生、及时控制和扑救初起火灾的重要保障。对建筑消防设施实施维护管理,确保其完好有效,是建筑物产权、管理和使用单位的法定职责。本文主要就住宅小区的消防设施维护管理工作,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语文,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体,它载负着文化,传承着文化,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新课程改革中,应营造有文化味的语文课堂,以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5.
每个做下属的都希望自己能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可总有人身心疲惫,有苦难言。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主宰这一环境的领导者至关重要。有的领导让下属无从轻松。当然,这种轻松不是放松,而是一种心理上的轻松。作为一名领导者该如何营造让下属轻松的环境呢?笔者认为,不妨先从做好以下三种人开始。一、做一个自信的人自信是营造轻松的特效剂。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居住环境的改善与提高成为广大群众首先考虑的问题,如何规划建设创造出更加舒适、便捷、文明健康的人居环境成为本文论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前四川民营经济中的小微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并不宽松,制约着小微企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小微企业在社会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指出营造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要从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良好的信息服务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文化环境等方面入手,做好各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8.
新任领导下车伊始,都想迅速打开工作局面。而打开工作局面重要的一环是通过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创造力,把工作干得卓有成效。那么怎样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呢?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从研究生招收、培养考核、毕业及学位授予等方面描述营造研究生创新的整体环境的构建,几个因素间相互影响又相互依存,表达了环境在研究生创新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研究生招收、培养考核、毕业及学位授予等方面描述营造研究生创新的整体环境的构建,几个因素间相互影响又相互依存,表达了环境在研究生创新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层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源泉,在企业的基层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是企业得以发展的保证,也是新时期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务。在企业基层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环境,就要实现企业关爱员工。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应有之义,企 相似文献
12.
营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是在全社会营造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社会要有序和谐,机关首先要有序和谐,而且要做有序和谐的表率。结合办公室的实际工作,就如何构建有序和 相似文献
13.
14.
今年是省、市、县、乡四级党委集中换届之年。做好换届工作,是各级党委的中心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对地方换届工作的纪律保障,确保地方党委换届工作风清气正、健康顺利进行。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专门印发了《关于严肃换届纪律 相似文献
15.
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当前,我们必须紧紧围绕这一宏伟战略的实施,切实作好对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为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创造良好的思想条件。 相似文献
16.
十二、三岁的孩子,是青少年儿童健康心理形成的黄金时期。他们思维、个性、观念的形成,感觉、知觉、注意、想象、记忆、情感、意志的发展,无不需要有一个赖以成长的良好环境,以及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倍加关注和科学的教育。教育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做好中小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品德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19.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育的一个永恒课题。素质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这就决定了伐们的课堂教学必须讲究教育教学艺术,最大限 相似文献
20.
我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经过理论研读,通过观摩学习,在工作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经过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班级建设搞得有声有色,得到学生、家长、课任教师、学校领导的认可与肯定。这里我仅就与学生沟通走进学生心灵,营造良好班级环境谈谈我的一点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