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民族历史记忆是民族历史发展的必要条件;历史重构不仅是保持民族历史记忆的基本方式,而且也是实现历史记忆价值的主要途径;历史记忆建构通过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实现价值重构,因此应以发展的视角去认识民族历史记忆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连续多年暴发的浒苔灾害不仅是当代青岛重要的海洋环境事件,也为学界研究青岛民众的海洋环境认知与记忆提供了重要切入点。报纸报道与口述访谈是获取浒苔记忆的重要资料来源,从中可以窥探青岛浒苔媒介记忆与个体记忆的整体风貌。浒苔的媒介记忆在很大程度上建构着个体与集体记忆,而极具个体生命史特征的口述记忆在叙事、阐释、对话等过程中具有清晰的社会建构色彩。浒苔的历史记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本相,也与历史本相产生了一定的偏差,两者的交互作用及彼此映射,深刻影响了人们对浒苔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集体记忆是历史的产物,同时又成为再现历史的重要元素。不同的文本以不同的形式凝结社会记忆,并不断强化和丰富着历史记忆。在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及强化社会记忆的过程中,女性及其性别角色往往会呈现出某种优势。20世纪30年代,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为了更好地凸显女性与战争的主题,人们不约而同地将赛金花视为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加以言说,用以重塑人们的集体记忆,传承历史。不同的文本通过对赛金花的叙说阐明了战争通过暴力手段对原有社会秩序不断颠覆、修正与调适的属性。这不仅改变着民族的命运,而且对战前中国固有的性别关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迫使女性在更加复杂多变的性别关系中做出调整,其热爱和平的天性也遭到一定的扭曲和变形。在特定历史时期,性别身份的建构是个人选择和社会选择双向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作为传递历史记忆的媒介,口述传说、文字、身体、仪式、碑刻等不一定能完全客观地呈现历史事实,但透过这些方式选择、重组与诠释的“过去”,往往成为人们合理化当前社会现实的重要方式。湘西古丈县田家洞为改土归流前永顺宣慰司下辖的小长官司,村中土司后裔——田氏自改革开放后,藉由祖先传说、修谱与立碑、仪式展演等活动叙写家族历史,强化族众认同。实际上,围绕历史记忆展开的家族建构不仅体现了不同能动者之间的权力角逐,也为诠释“传统”在现代社会的复苏提供了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5.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手段。在英语教学中运用隐喻思维,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英语语言深层意义的理解,提高记忆英语词汇与阅读英语篇章的效率,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汉英文化的异同,从而提高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6.
新文学发轫期 ,弱者文化心态直接影响了人们接受西方文学思潮的视野和审美趣味 ,也决定了文学的内容和表达生活的方式。这一心态成为现实主义文学迅速发展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语言不只是思想的对应符号,而且语言是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表述。蒙古语不仅是蒙古族交流的工具,更是一类民俗事象。蒙古语是游牧的蒙古族建构思想和行为极为重要的方式。蒙古语是我们了解蒙古族游牧习俗与生态意识的活化石,它的产生和传承负载着蒙古族游牧生活的深刻的历史记忆,传承着牧人的知识谱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血色黄昏》三个版本的详细比较,文章论述了其创伤记忆书写的意义(自我心理创伤疗救;历史启蒙、“引起疗救的注意”)、创伤记忆书写的方式(十分浓厚的私人化色彩和无拘无束的自由叙述),长期无法出版的原因(意识形态与文学成规)和出版后的巨大轰动(实现了治疗心理创伤的巨大功能)以及小说在忠于记忆(治疗创伤)与忠于历史(历史见证)之间的犹疑。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血色黄昏》的创作与修改是一个矛盾体,其边缘缠绕着文学治疗与历史见证、历史档案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复杂关系。因此,就创伤记忆书写及其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见证文学及其记忆的真实性这些纠缠在一起的复杂问题而言,《血色黄昏》是一个十分难得的研究文本:它不仅使我们看到了一代人对历史创伤的真实记忆,而且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走出创伤记忆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9.
自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明显加快并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市场经济作为人类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不仅可以被资本主义所利用,而且可以为社会主义所利用的科学论断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可以利用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以促进经济发展。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具有明显的二元经济特性,尽管市场经济的建立与二元经济的消除具有内在统一性,但是,二元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实践"的哲学即"改变世界"的哲学。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它贯彻于马克思关于自然、社会、历史和人自身的基本世界观之中,构成了马克思哲学之思的基本维度。人们通过实践不仅可以合规律地改变世界,而且也通过实践改变自身,"改变"的本质就是一个实践真正的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道德能否成为人性的本质是我们理解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关键及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1.
运气平等理论在事实上面临着没有给予弱者以真正平等尊重的困境。因为它的"敏于抱负、钝于禀赋"之基本主张不仅包含着贬低或羞辱申请者的可能性,而且允许对可责备的弱者不施以救助,即便他们处于不平等的社会关系中。摆脱这种困境的一个路径是安德森的民主平等理论。该理论主张只有维持和促进平等的社会关系才能对弱者表达真正的平等尊重,但是由于它没有恰当地处理弱者的个人责任信息,因而事实上也没有给予弱者以真正的平等尊重。  相似文献   

12.
庄子所生活的战国之世,战争四起,人人自危,尔虞我诈,希望泯灭,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绝对化地对立起来,挣扎其间的人们不仅身陷世俗之困而且也陷入精神之困。现实生活中没有希望,庄子将目光投向遥远的过去与浪漫的想象,追慕遥远的"乌托邦"成为其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从历史的维度看,"乌托邦"情结可以说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从"人"的维度看,"乌托邦"情结不仅给苦难中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希望,而且也给个体自我生命力的拓展与精神之路的展开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一隅的海原,历史上遭遇过人口迁徙、大地震、生态恶化与经济贫困。人们在记忆这些事件时,包含了现实的意义与应对。记忆是历史,也是现实。记忆过去的现实意义在于,遇到现实问题时,民众会从记忆的历史感中获得力量和慰藉。  相似文献   

14.
香雪不仅是一代人的记忆,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在历史的不断演进中诠释已逝去多年的文学形象,不但可以激活一般读者内心世界的审美印痕,也可为当代文学探求新径作出新的历史的回应。本文立足于审美与历史的双重视界来分析"香雪们"的当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灾难的仪式化建构是权力和其他政治势力为其合法性立言和进行社会动员的有效手段。所以,灾难发生的地点以及灾难发生之前与之后的时间可以被视为一个场域,它不仅为各种政治与非政治势力与组织提供特定的社会与政治的话语空间,而且还可以成为政治资源为不同势力所利用。在这个空间里,权力与传媒之间的共谋将直接对日后有关灾难的记忆产生影响。呈现在这种共谋语境中的历史记忆,难以全面、如实地反映客观真实的历史瞬间。  相似文献   

16.
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社会弱者的存在就是普遍现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因此,也可以说,自有人类以来就有对社会弱者实行社会支持的问题。只不过由于人们对这种社会支持的认识程度与支持力度有所不同罢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体制转换时期,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弱者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关系到实现社会公平、减少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特性、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湖南师大法学院社会系副教授、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陈成文同志所著《…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历史上,战争的增长与社会的发展同步,为了实现和平,暴力反而成为了手段。实现和平的方式和内容是和平研究的重要问题,和平可以分为消极和平与积极和平。消极和平关注的是直接暴力的不在场,它可以容忍结构性暴力;积极和平是用非暴力方式创造性地实现了冲突的转换,和平不仅是战争的不在场,而且包括一个良好社会结构和环境的创建。历史证明,"唯有和平本身",此外"没有路可以通向和平"。  相似文献   

18.
对人们关于特定历史人物或事件记忆的研究,可以洞察这一特定历史人物或事件背后的社会、历史、文化脉络变迁轨迹。蒋介石这一人物形象伴随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个历史阶段,在人们心中呈现出不一样的记忆版本。本文试图对社会记忆理论的理论谱系及其核心意涵进行梳理,作为分析当代人们关于蒋介石这一特定历史人物不同社会记忆的分析视角,通过定性研究方法,对蒋介石故居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镇进行田野调查及文献资料,旨在展示人们对1949年以来不同时期的蒋介石形象进行展示,分析了在全球化、市场化、现代化和台海关系发展的背景下,研究蒋介石如何在不同时期被塑造成为各具特色的人物及其背后的历史、社会因素。研究表明,蒋介石形象变迁这一个案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社会记忆在不同社会情境下被建构的过程,国家的政治旨趣和社会成员的个人遭遇都被卷入其中,使其成为工具化的一种手段随着时间的流走而变化。  相似文献   

19.
家具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家具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反映.从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与家具品类、功能形态的关联可以看出,社会物质丰裕程度和文明程度愈高,家具的品类、功能形态也愈加丰富多彩;同时,生活方式的演进也将成为家具创新设计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20.
爱情价值论     
爱情是人类精神最深沉的冲动。爱情的历史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古往今来,人们执著地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睿智去探索爱情的真谛,以至于爱情不仅成为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而且也成为哲学观照的对象。本文即试从价值论的角度,对爱情现象作一透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