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北方志在我国地方志中占有重要地住。它的编纂存佚及分类情况如何?这是整理研究河北旧志、编纂新志者需要弄清的问题。 河北方志的编纂形式多种多样,大致说来,可分为官修、私修两种,官修多在隋唐以后,尤其明清,几乎皆为官修。其组织形式主要有两种:一为皇帝诏修。由皇帝发布各省府州县修志命令,地方官遵诏聘集文人儒士撰修。如康熙十一年,玄烨诏诸省修志,上于京师,备修《一统志》,安平县令陈宗石“慨然修辑,捐费聘贤,勒为成书,上于史馆,以备昭代《一统志》之所采择”。任邱知县姚原沩也说:“今幸奉纶旨,敢不披舆图,询父老,搜逸史,剔轶事,进邑绅士,汇集而编次之”。二为府衙主修。由地方官吏倡导、主持,召集地方绅士编辑。嘉靖《霸州志·周复俊序》说:霸州“夙鸣雄镇,  相似文献   

2.
唐文宗“复贞观故事”修起居注辨析刘连安经唐中叶乱离,至唐文宗时,励精图治,一心要恢复贞观政风,但由于时势已变,实际并不能如愿。然而前代史家语焉不详,极易使后世读史者产生误解。现试以修起居注之制为例略加说明。《新唐书·百官二》起居郎条“大和九年,诏入阁...  相似文献   

3.
重评宋太宗诏修类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源远流长的古老文明,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其中占有一席之地的类书的出现和发展,可以说,是古代中国文化发达的一个象征。而宋代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时代。由于统治者的倡导,宋代官府和私家编修类书的风气大盛。以取材宏富著名于后世的宋代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玉海》,前三部就是官修的。而其前两部却又都是在太平兴国年间由宋太宗下诏,组织人员修成的。平心而论,这不能不说是诏修此书的宋太宗,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一个贡献。但是,从南宋以来,直至今日,人们评说“宋太宗诏修类书”,却多含讥贬之意,认为不过是宋太宗于立国之初,唯恐前朝遗臣作乱,而仿效当年唐太宗的做法,以羁縻前朝遗臣的别有用意之举。倘若我们依据史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于“宋太宗诏修类书”的前前后后,结合特定的历史环境,加以深入细致、实事求是的考察,就会觉得那因袭相传近千年的传统说法是有失公允颇无根据的。本文想就这方面作一点尝试,并以此就教于史学界的前辈和同行。  相似文献   

4.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这一年农历闰七月末,元顺帝北遁,八月克大都,冬天即诏修《元史》。 洪武元年十二月朱元璋诏谕开修,进行筹备,中间因元顺帝一朝史料散落无考派人采访而停顿半年,经两次修纂,终于“合成前后二书”,复厘分而附丽之,共成二百一十卷”的《元史》。这里有几个问题值得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洪武元年(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明兵克大都。得元《十三朝实录》,次年即诏修元史。二月丙寅开局于南京天界寺,八月癸酉告成,计一百八十八日。但顺帝一朝三十六年史事,无实录可徵,因遣使者四出采辑,洪武三年二月乙丑再开  相似文献   

6.
宋代高僧投子修颙禅师,对北宋时期官居要职的富弼、文彦博以及"北宋五子"之一邵雍等人都产生过重大影响,然其现存史料极少,且未有其禅法思想的系统阐释。从其与富弼等弟子的参问、参悟经历以及邵雍的主要理学思想中归纳禅师禅法思想的主要特点,对全面、客观地认识其禅法思想的重大影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时至公元1043年,也就是北宋仁宗庆历三年,大宋王朝已建立了八十多个春秋。当时的政治形势是“纲纪制度日削月侵,官雍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面对内外交困、危机四伏的政治形势,范仲淹临危受命,出任参知政事,在宋仁宗的支持下,发动了北宋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政治改革运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庆历新政”。以《答手诏条陈十事》作为改革纲领,范仲淹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厚农桑、均公田、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十项改革措施。这些切中北宋政治时弊的改革措施,除个别项目外,大多数都在庆历三、四年间颁行实施。然而,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仅进行  相似文献   

8.
总督、巡抚制度是清代实行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地方管理制度。总督“掌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巡抚“掌宣布德意,抚安齐民,修明政刑,兴革利弊,考核群吏,会总督以诏废置”。二者同属地方最高一级长官,总督偏重军政,巡抚偏重民事,而以总督之责为重,国家一切施政方针均需首达督抚而推行于下,同时中央通过分权于督抚以收集权之效。因此,在清朝的封建统治链条中,督抚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9.
在简帛时代,诏书用简牍书写,自蔡伦发明纸以后,出现以纸代简的革新过程,降至三国,始用纸诏;至西晋,纸诏通行,仅在小范围内仍用简牍。纸诏的通行,说明中国自西晋开始真正走出简帛时代,进入纸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宋初采诗之风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松勤在其专著《北宋文人与党争》中考证出“太宗中后期 ,士大夫采诗之风颇为流行”(沈松勤 :《北宋文人与党争》 ,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第 15页 )的结论。似言之成理 ,但仔细辨析 ,可知沈氏这一看法并无确据。沈氏依据的第一条材料是王禹为丁谓作的《皇华集序》 ,文曰 :皇上黜霸道 ,立民极 ,褒拔秀茂 ,辑宁黎元。以为四海之大……兆民之众……非询问则情不达 ;百吏之广 ,循良杂于苛暴 ,非考核则人不劝。……乃诏辅臣 ,精择邦彦 ,按郡国之政 ,张朝廷之威。召于延英 ,授以密旨 ,应是命者 ,凡若干人。济阳丁君 (谓 ) ,实使闽越……于是黄…  相似文献   

11.
从史学史研究角度而言,<明史>作为二十四史之一,与其他正史相比,有两个特点: 一是该书的修撰用时最久.从清顺治二年(1645)开局诏修,到乾隆四年(1739)书成刊印,阅时达九十五年.撰修期间,凡四次开馆,五换监修,七易总裁,撰修官更进进出出,见于记载的将近百人,其写写停停,一波三折.史稿改动也较大,从编修人的底稿,到主编的删削增润,以及后续主编的再次加工改动,内容和体例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有人说,<明史>也是官修史书中最难产的一部.  相似文献   

12.
历来关于《新唐书》的研究,大都集中在编纂体例、史料扩充、叙事简洁等方面,对其修撰思想的探索显得十分欠缺。而这一点对于认识《新唐书》在“二十四史”中的地位,又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本文拟对《新唐书》的思想倾向作一粗略考察。《新唐书》的修撰,是在五代割据时期所修《旧唐书》之后一个世纪才由北宋政权重新提出的。重修的原因,在欧阳修起草的《进新修唐书表》中说得十分明白。一是向往唐政权  相似文献   

13.
北宋前期方田均税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熙宁五年(1072)王安石实行方田均税法以前,北宋已多次实行过方田均税.据目前所知,计有景祐、庆历、皇祐、嘉祐年各一次.本文拟对这四次方田均税实行的时间、领导人、内容、利弊等逐个进行考察. 赋税负担不均现象,早在五代十国时期已普遍存在,北宋建国以后,日趋严重.《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一六:“元元年七月十五日臣寮上言:税赋自五季以来,有逃亡倚阁业尽税存者.有典吏笔误年深至以簿头虚有管额者,有他处送纳误发文钞于别县未能画时尽数勾销者……”同书食货一二之一:“淳化四年(993年)三月诏:户口税赋帐  相似文献   

14.
《御制至圣文宣王赞并加号诏碑》保存了宋真宗御制的"至圣文宣王赞"和"加号诏"."文宣王赞"为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一日御制;"加号诏"为大中祥符五年八月二十二日下诏刻于全国文宣王庙的诏书.诏令由中央下发到地方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以《宋大诏令集》所存具有文献档案性质的中央原始诏令,以临城碑刻为代表进行了不同程度改...  相似文献   

15.
<正> 在曲阜孔庙东庑碑林中,北起第二石座上有一块西汉刻石,阴刻“五凤二年鲁卅四年六月四日成”十三个字。这就是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五凤刻石”。最早发现并考证这块刻石的是金开州刺史高德曼卿。《销夏记》云:五风刻石系“金章宗明昌二年诏修阙里孔庙,于灵光殿基南三十步日太子钓鱼池取池石充用,土中偶得。”高当时为提控修庙朝散大夫,所以他得以最先看见和考略这块刻石。他摩勒于刻石之右的考略结果云:“‘五凤二年’者,宣帝时号也;‘鲁卅四年六月四日成’者,以《汉书》考之,乃馀孙孝王之时西汉时号也。”此后,明朝的赵崡,清朝的王昶、翁方刚等,对刻石皆撰考  相似文献   

16.
《离骚》“诏西皇”抉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骚》:“诏西皇使涉予。”王逸《章句》:“诏,告也;西皇,帝少皥也;涉,渡也。……使少皥来渡我。”王逸还把“西皇”称为“圣帝”。对于王注,历代《楚辞》学者罕有异辞。王注一般说是不错的。问题在于,屈原“诏西皇”,口气是命令式的;诗人为何用此口吻来对待西方的上帝?据《山海经》,古有“群帝”,即不同氏族或部族崇奉不同的上帝。楚人的上帝为“东皇太一”。从屈原加工的民间祭神曲《九歌》来看,“穆将愉兮上皇”、“君欣欣兮乐康”,诗人对东皇不是极其虔诚、极其崇敬吗?为什么“诏”起西皇来了?诏,《尔雅·释诂》云:“导也。”《注》:“教导之  相似文献   

17.
杨惟忠传略     
杨惟忠传略韩荫晟接:杨惟忠是北宋末期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将领之一,本有附传①,但已久佚,其事迹仅残存于有关史籍中,虽无显赫功勋,但却有拥立高宗赵构及护送其眷属南迁之业绩。元代修《宋史》者未予立传,未免遗憾。兹辑仅见之零散史料,编撰此稿,可概见当时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设馆修史功过得失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其泰 《河北学刊》2003,23(5):157-166
中国古代设置史馆始于北齐 ,大规模诏修史书起自唐初。以往论述古代设馆修史 ,多从批评角度着眼 ,这是很不客观、公允的。本文着重总结设馆修史的经验 ,主要论述 :(1)主修者在综理总揽、确定全书的记载内容 ,提高史书的价值 ;苦心擘画经营 ,从搜集史料做起 ;针对迁延多年的问题作出决定 ;精心修改史稿 ,使之成为体例协调的一代典册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2 )预修的史臣除分任撰修外 ,还在商议、制定体例 ,发挥专家之学 ,记载典章制度 ,以及抵制曲笔粉饰、力求写出信史等方面各效其能。(3)其教训和失误 ,则有权臣监修 ,乱加干预 ;成于众手 ,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 ,造成歧误重复 ;回护不实、徇情由笔等项。当前 ,国家纂修《清史》的工程已经启动 ,总结历代设馆修史的功过得失 ,对于完成此项重大工程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在北宋濮议之争中,欧阳修是中书省提供礼制依据并撰写奏章的关键人物。台谏派向他提出了两个关键问题:一是称濮王为皇考,将大宗降为小宗;二是太后称亲手诏应非太后本意。欧阳修从人性普遍情感和现实血缘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理应称自己的生父为亲。他过于强调人情的普遍性,忽视了《仪礼·丧服》中所包含的天子尊服的宗法精神,以及英宗作为过继者身份继承帝统的特殊性。而太后转变立场,正缘于欧阳修以强硬的中书省态度,给她进呈《奏慈寿宫札子》。欧阳修虽然最终获胜,但濮议之争成为他内心挥之不去的阴影,给他带来极大的道德压力。  相似文献   

20.
正《明世宗实录》凡566卷,起正德十六年四月,讫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始修于隆庆元年四月,由徐阶任总裁。神宗即位,改命张居正等续修。万历五年八月修成。是书记载了嘉靖一朝的诏敕、律令、礼仪、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的大事,是后世人们了解和研究此段历史最为系统、最为重要的基本史料。并且该书也得到了后世史家极高的评价。清代学者徐乾学曾对明诸朝实录给予概论,认为"明之实录,洪、永两朝,最为率略。莫详于弘治,而焦芳之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