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区》2008,(5):4-5
蓝天野并不是出生在书香门弟,家里的大人大多不看书,最早的文学方面的熏陶来自他的祖父和父亲,“祖父念过书,他每天晚上给我讲,讲的多是《西游记》,还有一些公案,但是讲得多了,就不知道再讲什么了。”于是,蓝天野上小学后不久,有一次书店拉了一车书去学校卖,蓝天野的祖父就吩咐孙子买几套书回去,“他看完给我讲,当时买了《水浒》,还有一些民间的说部,都是说书人传下来的书,有《三侠五义》、《小五义》等。”除了祖父,蓝天野的父亲也识字,“我印象中他很聪明,家里很多东西都是他自己做的。”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我和父亲之间的关系都很冷淡,我觉得他一点也不喜欢我,因为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他都没怎么管过我。特别是我大一点儿之后,家里买了电脑,父亲便痴迷于此,我觉得  相似文献   

3.
梦碎班会     
我一直以“零食大王”自居,我的雅号——“大口香”。我的名言:“三餐可少,零食不可免,宁可做个‘饱死鬼’,但愿口里常流香”。 向来,我家里吃,学校也吃:下课公开吃,上课偷着吃;有钱的时候,拽拽的买着吃,没钱的时候,借钱买来吃;最无奈是自己穷得叮当响,又借不到一个子儿时,不过也别急,可以向同学们讨着吃。总之,我的小嘴是一天嚼到晚,从没有停歇的时候。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社区,大家都叫我“步行家”。因为他们从来没见过我打的、坐“公汽”,也没见我骑过自行车。自从到了社区办工作后,我也是一天到晚走来走去,干这干那。其实不是我“抠”,小排量车我也买得起,可是就是这几十年养成的步行习惯,有点舍不得丢。20世纪60年代我刚参加工作时,因为穷加上要“指标”,买辆自行车都困难。怎么办?走!我曾掐着表看,从家里到厂区有1.8公里,刚好一秒钟两步一米,30分钟就能到厂。也怪,只要途中不间断,进厂门刚好上班号吹响。从那时起,人们在上班的路上总能见到我急匆匆的脚步。后来有能力买自行车了,老婆也给我留出了车钱,但我还是觉得,走走也好,既锻炼身体,又不花钱,那些车钱也都省了下来。  相似文献   

5.
事情还要从几十年前说起。我小时候是在农村长大的,父亲是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民,但对我的学习却要求非常严格。从小学到中学,我都是在他逼迫和训斥的“关怀”下学习的。那时候,放学回家,家长们都让孩子到地里帮助干活,唯独望子成龙的父亲把我关在家里一遍遍地写字、做题、背课文。我经常被反锁在家里,  相似文献   

6.
王海 《市民》2006,(6):69-69
虽然自己就是房地产开发商,买过若干别墅,但我至今没有理想的房子。我希望在花都、增城的小山下买200亩地,修个大庄园。每次进庄园大门,得先在林中蜿蜒小路开几分钟车,经过大片芳草地,尽头才是我家。房子一定要有大书房,有宽大的写字台和沙发。此外,还须配有精心设计的后花园,有小河,树林,草地……  相似文献   

7.
我的奶奶叫姜玉芬,我和妹妹有时候叫她“省奶奶”,有时叫她“费奶奶”。为什么一个奶奶有两种称呼呢?这是由她当家理财引起的。奶奶50多岁了,看东西不清楚,经常指鸡为鸭,我和妹妹劝她买副老花镜,她总一笑了之“:家里用钱的地方多着呢,能省几个是几个。”一般家里夏天都用空调或者电扇驱暑,奶奶房里却没有,我再三劝她买个电扇,她都说“:电风扇不如自来风”,果断地拒绝了。奶奶这么节省,我和妹妹就叫她“省奶奶”,可是我和妹妹缺什么了,她就把“省”字抛开,不怕费钱,所以我们又叫“她费奶奶”。这个星期天,我到奶奶家玩儿,奶奶见我来了就问“:…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谎言     
余平 《山西老年》2014,(6):31-31
那天是周末,我舒服地窝在被窝里,醒了也不愿起来。快到中午时,母亲走到我房里,问我中午想吃什么?我说随便什么都可以。母亲又笑着问,买几个大闸蟹来尝尝,怎么样?“好!”我不假思索地答道,因为我就好“这口”,然后继续说:“我的钱包在茶几上,你自己拿钱去买,  相似文献   

9.
黄健 《社区》2005,(19):56-57
到上海出差半个月,最后一天,单位组织大家去逛城隍庙。城隍庙是有名的珠宝一条街,我寻思着后天就是妻子的生日了,总该买件首饰作为礼物送给她。我们结婚10年了,妻子一件首饰都没有。刚结婚的时候,是因为家里穷,没钱给妻子买首饰。现在家里经济状况好了,可是妻子节俭惯了,还是舍不得买,常说披金戴银的有什么好,既俗气,又多了个累赘。所以,我今天说什么也得给她买件像样的首饰,算是对妻子的一点补偿。进了珠宝店,经过再三比较,我选定了一条标价2800元的天然水晶项链,虽说贵了点,但无论水晶的质量、做工和款式都是无可挑剔的。我毫不犹豫地买了…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作文》2007,(1):104-105
老婆特爱吃水果,一次和老婆往家走,老婆非要买几斤苹果带回去,我说别买了,家里不是还有桔子么。老婆回了一句特噎人:“桔子能吃出苹果味儿来么?”  相似文献   

11.
一诺千金     
我做女孩时曾遇上一个男生开口向我借钱,而且张口就是借两元钱。在当时,这相当于我两个月的零花钱。我有些犹豫,因为人人都知道那男生家里很穷。  相似文献   

12.
《新天地》2007,(4)
学学玩玩春节前,一贯节俭、80岁的老伴儿连续几天去逛商场。我问他:"你又想买什么了?"他说:"看看,转转,玩儿玩儿。"又补充说:"听说现在手机又有很多新功能哩。""看上了就买一个呗,有钱不花,就是傻瓜。"我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想:两部手机都睡大觉,不舍得交电话费都停机了,你还会舍得再买个新的?  相似文献   

13.
杨蕊 《今日南国》2008,(15):34-34
我以前很喜欢买衣服,逛起街来,老公对我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我可以从早上9时逛到晚上9时,毫不疲倦。只要是看上的衣服就买,大包小包地往家里拿。  相似文献   

14.
周小平 《社区》2008,(30):60-60
终于下"禁塑令"了,我暗暗松口气。家里各种塑料袋堆成小山,旧的没用完,新的又来了,扔了可惜还污染环境,留着没用还占地,真让人头疼。空手去买东西好像就是这几年的事。我上中学时买东西都要拎篮子,醋瓶、酱油瓶、  相似文献   

15.
元夏  秦杰 《北京纪事》2011,(8):20-21
在人们的概念里,收藏家大都有钱。可是金铁华却正相反,他上班的时候除了工资,没有别的收入来源;退休后,也是如此,只有退休金。但他却是一个尽全力收藏的人。他告诉我说:"我现在就3000来块的退休金,就这么个限度,全拿出来买藏品,能买的都买下来。"现在人们倡导收藏理财观念时,他说他的藏品,可以捐,可以赠,但从来不卖。  相似文献   

16.
我们缺少的不是快乐,而是发现和感悟快乐的心态!有不少同学问:“你为何要手洗衣服?为何不买洗衣机?”没错,这的确是个问题。家里什么都不少,乱七八糟的,大多派不上用场。我为何唯独没买  相似文献   

17.
淘书乐     
我买旧书的主要目的在于买来有用,一是为了读,二是查找相关资料,三才为藏书。能购来一本好旧书,回家后便开始贪婪地翻阅,真是一书在手,万事无忧。我经常按类藏书,在几万册书籍里,我最喜欢的是《论语》、《毛主席语录》以及小人书等。回忆儿时,没有什么书可读,印象最深的当属“小人书”,那时候没有钱买,常常花几分钱租来看。“智取威虎山”、“自毛女”、“少年张高谦”等等故事伴随着精美的绘画,深深地刻在脑海里。“文革”的小人书是当时特殊年代的产品,整整影响了一代人。因为受到它的影响,我爱书、买书,藏书,专门组织几个专题,如“红色文献”专题、“教育”专题等。  相似文献   

18.
每个人在漫长的暑假里,都会遇到有意义的一天,难忘的一天。我现在就给大家讲讲我的一天。 那天,爸爸和妈妈都出去办事情,奶奶也去了沈阳,家里就剩下我和爷爷两个人。奶奶临走时,给我们留了买饭菜的钱,可我自己却想尝试一下亲自做饭的滋味。  相似文献   

19.
爱的接力     
儿子在家里乱翻我的杂志。突然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因为他经常异想天开,我置之不理。他说:“咦,你为什么不表态?难道不觉得我很勇敢吗?”我说:“是啊是啊,很勇敢。可世上有些事并不单是勇敢就够用。比如这件事吧,还得有钱。”他很郑重地说:“这上面写着,举办一个有关宗教博物馆建筑的创意征文比赛。金牌获得者,免费到日本观光旅游。”说着,把一本海外刊物递给我。  相似文献   

20.
车险险种篇     
《社区》2009,(9):28-29
买车后最重要的事之一就是给车买保险,这也是车主们必须要做的一件事。车就像人一样,难免会有个磕磕碰碰或是发生意外,给车买保险图的是买个踏实,买个放心。但有不少朋友抱怨,头一次给车上保险时搞不清楚状况,面对繁杂的险种还有各色的投保渠道,有些茫然,不清楚自己买的险种是否合适,付出的保费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