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功利与审美文学观的对峙,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壁垒森严,功利主义文学创作中未必就缺乏审美所能给予主体的"愉快"或"快感";以追求"主观的合目的性"与"主观普遍性的快感"为满足的审美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审美的功利主义".中国现代审美文学观的形成基础是什么?中国现代审美文学观在哪一个层面上与功利文学观形成对峙?道家文化资源在现代审美文学观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多大作用以及在哪些层面作出了贡献?在"影响的焦虑"下借鉴西方审美文学观的本土性基础在哪里?审美文学观的东传过程中是否存在"有意误读"?本文对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功利主义是以一定利益标准来评判人们行为正当与否的伦理学说.它把道德生活与社会经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试图从二者的矛盾关系中找到调节人们道德生活的杠杆.功刊主义在历史上曾是一种资产阶级的伦理观,它在反对封建思想,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方面有重要作用.但它把功利主义仅仅只归结为追求个人利益的个人主义,这是由资产阶级地位决定的,也反映出剥削阶级在功利观上的局限.正因为如此,多年来,人们对历史上出现的功利主义思潮,往往持否定态度,因而在一定程上阻碍了对功利主义的科学分析.在邓小不理论的研究中,也存在这种倾向,以至于对邓小平思想的其它方面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时,却很少论及邓小平的功利思想.本义就邓小平的功利思想作一初略探析.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与功利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泽勇 《江汉论坛》2005,3(4):135-138
在传统的价值观中,功利主义一直被视为社会主义的对立物而备受责难。事实上,在人类社会思想史上,功利主义不仅超脱唯利主义、利己主义和目的论而在西方得到了张扬,并成为社会主义思想的先声,而且,在中国传统社会,功利主义也一直作为阻抗儒家道义论伦理学的一种主要的人文理念而存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不一般地反对功利主义,而是主张用社会主义改造功利主义,代之以社会主义功利观。社会主义功利观的确立和推广,不仅有助于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于推进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实现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兵 《东岳论丛》2003,24(1):126-129
林纾在其译序中所反映的思想观念映现了 2 0世纪文学初始阶段某些新质的萌生 ,尤其是他的文学观和维新观与“五四”文化先驱者颇有些相似处。但是林纾古文名家的自我身份认同和老年日趋保守的文化倾向 ,使他的思想前后呈观出巨大的差异。在文学观上 ,他有时特别强调文学的功利性 ,有时则将文学的功利与政教截然分开 ,只看重文学本体的审美特性。青年林纾曾是矢志维新的风云人物 ,但随年龄渐长 ,其维新立场在逐年蜕变。其与“桐城派”的关系 ,说他是“桐城派”或反“桐城派” ,均属误解。林纾视“桐城派”与《左传》、马、班、唐宋古文一脉相承 ,为“正轨” ,但他为文则能脱其窠臼 ,自成格局。我们要认识林纾 ,就必须理清他的矛盾 ,还林纾在文学史上的一个真实的面目。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功利思想是历史上功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功利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坚持社会主义、人民利益至上的功利观,它坚持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任丑 《理论与现代化》2007,3(4):100-105
中国传统功利思想历来是个聚讼纷纭的话题。如果以西方经典功利主义为参照,我们就会看到,中国传统功利思想追求“我们”的而非“我”的功利,它是自然的而非自由的功利思想,是“同”的而非“和”的功利思想。在功利主义已成为一种强大思潮的今天,我们要以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和谐自我为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为指导,大胆吸取西方功利主义的合理要素,彻底改造传统功利思想,构建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自我否定因素的新功利思想。  相似文献   

7.
穆勒以归纳法完善了功利主义体系,从感觉的恒久可能性出发,把正义看作心理情感中的正面的、积极的体验.正义源于法律,对正义的明辨和执行就是对法的审判和执行,其基础在于功利,功利原理是社会制度的第一原则.马克思对功利主义的正义观进行了批判,认为功利主义所完成的任务是对资产阶级剥削关系的确认,正义实质上是生产方式中占支配地位阶级利益的体现,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  相似文献   

8.
姚云 《理论界》2013,(1):96-99
边沁以功利原理作为社会政治制度和立法体系的道德基础。功利主义在他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功利原理应用在社会政策方面产生了正义问题。功利主义由后果论、福利论、加总、最大化和普遍化这几个方面构成,它们与正义有着密切的联系。边沁作为古典功利主义学说的开创者,他的功利论符合这五个方面的内容,与正义内涵同样具有相合性。边沁的功利论正义观的实质:功利即正义,正义的实质并不是什么公平或权利等抽象物,而是实在的功利或苦乐感。  相似文献   

9.
一、合理功利意识与功利主义1.功利主义的基本内容功利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人是英国的边沁和约翰·穆勒。边沁在1768年对牛津大学的访问中首次提出功利原则,即“每个人的行为所遵循的道德规则应该为每一个有关者带来最大的好处或幸福。”后来又在其著作《道德与立法原理绪论》一书中提出“当我们对于一个行为予以赞成或不赞成的时候,我们看该行为增多还是减少当事者幸福。”而所谓幸福就是获得利益和快乐,这条功利原则也被称为最大幸福原则或最大福利原则。简单地说,边沁的功利主义是“从人性出发,凡是能减轻痛苦,增加快乐的,在道德上就是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通过论述密尔的正义观与自由观,阐明了其功利主义理论中权利,特别是道德权利的重要性;其次,通过对密尔功利主义理论的重新阐释,说明其道德理论本身是容纳和保护权利的。密尔既是一位功利论者,又是一位权利论者。  相似文献   

11.
12.
《看不见的人》中的象征意蕴探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看不见的人》是现代美国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作品,被誉为一部以现代人寻求自我为主题的现代寓言小说。而蕴含在这部小说各个层面的象征,有力地深化了这个主题。“个人化”的象征体系是作品的最大特征,如结构象征、人物象征、视觉象征、身份象征以及语言层面的诸多象征意象。  相似文献   

13.
从造型艺术的规律来看 ,点是造型的基础。一切造型艺术无不是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运动与建构 ,从而表现事物的空间秩序。从总体的造型形态和点象的表现功能看 ,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三种表现类型 ,即写意的点象 ,象征的点象和装饰的点象。涌动的生命力和“一重化”的诗性思维 ,高度简阔的表现形式和意象化的倾向 ,使岩画作品有很强的写意精神。思维形式的变化 ,反映在岩画制作中 ,相应地就产生了象征性的造型方式 ,点在造型中的作用也就从写意走向象征。就点象在造型中的作用而言 ,意味着点象在岩画造型以纯粹的装饰作用的出现。中国岩画在发展过程中 ,点象的造型作用从写实到象征 ,最后归于形式化的装饰性。就表现形式而言 ,已达到高度的自觉 ;就形式美而言 ,已经实现了点的表现的成熟。  相似文献   

14.
吴丕 《齐鲁学刊》2001,(4):55-63
近年来,有些学者利用考古发现的郭店楚墓竹简中的儒家文献,对《论语》中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章做了新的探讨,提出了新的解释。这些解释可以分别称为“强制说”、“身教说”与“反智说”。他们对于探讨孔子这一条语录的确切含义做出了各自的努力。但是这些解释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将郭店楚墓竹简《尊德义》等儒家文献的内容,同孔子的思想进行比较,完全可以进一步证实本文作者于1994年提出的“使民说”的解释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一些人利用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大搞学术腐败,手法之一就是利用“廉价劳动力”欺世盗名、招摇过市,从而窃取职称、学位和随之而来的种种经济的、政治的、名誉的好处。学术界的腐败行为,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而且败坏了学术纯洁之风和公平竞争的规则。因此,学术界急需清除假冒伪劣和捉刀代笔现象等学术腐败之风。  相似文献   

16.
唐为群 《学术研究》2000,(3):118-122
本文就“之”宇在古代汉语里用来凑足音节的衬音助词用法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清理,并加入己见。  相似文献   

17.
在鸦片战争前后的特定历史背景下,揭开了晚清改革的序幕。从“更法”,即变更旧制、整顿旧法开始,在新形势下又转向“借法”,即学习和取法西方。学习、借法西方从上、下两个层面展开,从而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自强运动。  相似文献   

18.
魏晋时期,一些本来是陶器制作的术语如"熏陶"、"陶冶"、"陶铸"、"陶钧"等,被逐渐引入到古代文学批评领域,成为魏晋批评家思考文学现象的"思维模子"。治陶技艺与为文作诗的相互启发构建了富有华夏民族特色的文学批评话语,《文心雕龙》为其代表之一。刘勰继承前人思想资源,创造性地运用"陶"审美模子论文。在《文心雕龙》中,存在大量援陶论文现象及由"陶"派生的文论术语,体现出刘勰独特的文学批评个性。在《文心雕龙》研究中,这是一个新的开拓。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热带环境资源防护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阐述了信息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指出信息技术必将对热带环境资源防护起到积极的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析现代营销与“第6P”——公共关系的关系,介绍“第6P”在现代营销中的作用,着重提出了在现代营销中妙用“第6P”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