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新《环保法》已经通过,并于今年正式实施。客观地说,我国西部地区环境法治存在不少问题,环境法治状况不尽如人意。这些问题主要有:环境行政执法监督不到位、企业环境违法行为较为普遍、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存在软肋、公众环保意识较差与环境保护参与力度不够、环境司法保护介入力度不够、地方环境保护立法问题不少。因而,应采取既有可操作性又有实效性的对策措施以解决这些问题。这些对策措施主要有:完善环境行政执法监督、提高企业的生态规划设计与执行要求、加强地方政府在环保问题上的投入、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参与度、加大环境司法的介入力度、提高地方环保立法水准。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总书记在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指出:"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公众环境意识高低与否,是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环境保护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项全社会共同的事业,公众的环境意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环境宣传教育对环保工作具有先导、基础、监督和推进作用,其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3.
公众环境意识和参与环境保护现状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吴上进  张蕾 《兰州学刊》2004,(3):195-197
我们于 2 0 0 3年进行的公众环境意识和参与环境保护现状的调查表明 :我国目前公众环境意识薄弱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属于较低层次的参与 ,表现为公众参与环保的普遍性不足、制度缺失、效果不佳等方面。为确保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 ,必须增强公众环境意识、健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4.
提高公众环境意识的途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崔树义 《东岳论丛》2002,23(4):50-53
公众环境意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保护水平的最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目前的公众环境意识总体水平还不高 ,并呈严重的“政府依赖型”和“自我保护型”。要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须从五个方面入手 :一是确定公民环境权的地位并明确其具体内容 ;二是加强和推进环境宣传教育 ;三是发展环保团体 ;四是建立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五是更新消费观念 ,倡行生态消费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1999年以来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公众环境关注率、中国31个市级报纸环保关注文章、中国环境污染事故与损失率进行归纳、对比,总结发现公众的环境意识在前期与环境污染程度密切相关,但后期呈现出与报纸的环保关注度吻合的趋势.作者在对这种转变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将中国公众环境意识已有的发展划分为形成时期与发展时期两个阶段,并认为,公众的环境意识已经从被迫的环境关注阶段,发展到被大众传媒建构的阶段,最后预测未来的环境意识会在复杂中向自发性靠拢.  相似文献   

6.
环保传播主体、客体以及对象的深刻变化使环保传播以媒体为本位的传统环境新闻模式向媒体与公众二维本位环保传播的新社会运动转变,并形成了全民参与的环保传播舆论场域。环保传播舆论场域能够持续形成社会舆论及压力以传播环保知识、监督约束环境行为。在主体自身因素、制度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环保传播会出现舆论场域异化等困境和问题。为此,应从主体培育、制度建设和环境优化多角度进行治理,塑造公众环保意识,培育社会绿色环保舆论,推动环保传播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7.
环境教育基地是推动环保公众参与的重要抓手,是提高全民环保意识的主要阵地.文章阐述了环境教育基地的定义和内涵,介绍了基地的类别和创建条件.基地创建工作应遵循因地制宜、主体导向、贴近生活、探究体验的原则,把握主题、展馆、线路、队伍、资料等重点.针对运营管理提出了环境创设品牌化、环保活动项目化和环境管理科学化的运营模式以及法...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现实的体制下,大众传媒对公共领域的建构只能是在某些关系到全社会利益的特殊领域逐步拓展的过程。环境问题是一个具有公共性特征的问题,环保NGO与大众传媒在环境传播过程中,使环境问题成为了社会中典型的公共议题,提高我国公众环保意识,带动了公众的广泛参与、自由交流与民主监督,对政府决策进行了系统的批判的检验,环境公共领域也因此得以建构。  相似文献   

9.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的目标理念,在于促进国家环境行政民主化,保障公民环境权,平衡公众环境利益诉求进而实现环境正义,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培育环境领域的自主治理精神。以此为指导,通过全面创设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权利来源,健全公众环境立法参与、环境行政参与制度,创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和环境刑事自诉制度,培育成熟的环保社会团体等途径,全面构建和完善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世界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问题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被公认为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富有挑战性的难题之一。中国正面临着来自于复杂的环境危机和日益增长的全球化的紧张的压力,这需要来自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引导扶植环保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要承担环保的社会责任,建立环境教育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1.
水环境问题是一种公共性环境问题,22%左右的居民已经意识和感知到水环境问题及其危害,90%以上的人认识到水污染的危害性,而在遭遇环境问题时,只有18%左右的人能够行动起来。解决公共水环境问题,比较有效的途径是在制度安排和公共管理方面。公众具体的环保行为如节水行为,既受个体社会因素的影响,也受个体的环境保护认知与态度的影响。环保知识的传播和宣传教育、环保态度的广泛形成对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中西部地区由于环境政策相对宽松,要素成本低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逐年上升,工业园区建设日益完善,再加之丰富的自然资源、潜在的市场,因此会吸引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转入.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加大环境规制力度,严格执行环境评价与监督管理,科学布局生态工业园,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建立公众参与制度,鼓励公众环保参与,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维框架下的多中心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非政府组织的环境教育具有起步早、成效显著的特点,它们的创立和发展极大弥补了美国政府在环境教育方面资金、技术和宣传的投入不足,促使美国政府环境管理政策转变和公众环境意识提高。黑龙江省虽然是中国较早提倡建立全民环境教育体系目标的省级行政区之一,但全民环境教育体系并没有建立起来,全民环境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也没有完全实现。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黑龙江省环保社会组织力量薄弱,环境教育还是政府的一枝独秀。黑龙江省全民环境教育体系需要借鉴美国非政府组织的环境教育经验,通过政府、企业、环保社会组织三方合力。促使自觉保护环境良好风尚旱日形成。  相似文献   

14.
胡湉湉  纪莉 《天府新论》2023,(5):131-139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党的二十大站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提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环境治理亦需要全社会合力参与。媒体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培养和提升公众环保意识方面。本研究辨析了环境问题的多元主体责任,梳理了媒体对公众环境参与意识与行动的影响的相关研究,以此为基础探究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人民日报》《中国环境报》《南方周末》的责任话语特点,为增强媒体对公众环境参与的号召力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构筑“五位一体”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建设。近年来,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虽然在深度与广度上都有较大发展,也得到《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肯定,但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实效仍不明显。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的环保组织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因而,国家应当给环保组织提供宽松的法律环境,环保组织也应当积极运用法律资源参与环境保护,增强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以提高公众参与的力度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随着地方政府绿色发展理念的树立以及环境保护责任意识的提升,地方政府已经由重经济增长逐步向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并重过渡。选取我国的273个地级市2012—2019年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环保注意力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地方政府环保注意力能促进本地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提升;其次,地方政府环保注意力具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会抑制邻近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提升;最后,政府环境规制、企业绿色转型以及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是地方政府环保注意力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三条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公众环境意识自觉的形成机制及其社会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公众环境意识自觉的形成机制大致有三:迅速恶化的环境状况和公众自身的生存危机,中国政府不断推进的环境宣传教育,城市精英的集体行动,媒体、民间环保组织的宣传与动员。公众环境意识自觉的形成促进了环境状况的改善,推动了公众素质的提升,能够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的不断深入,人类社会在经过了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两个不同阶段的发展之后,终于进入了生态时代.生态时代的主题是"和谐一发展",而在这一时代的发展中,环保产业无疑处于战略地位.生态时代的环保产业发展是基于生态产业理论的,而其实践在建立与完善环境法律、完善环保产业发展政策、改进环保产业生态技术以及提高公众参与意识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此而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为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构建起在政府主导下的公众参与环保的机制.环保产品的提供需要构建三种机制:政府机制、市场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公众参与环保的依据、公众参与环保的原则、公众参与环保机制的静态要素、公众参与环保的动态机制.  相似文献   

20.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重污染企业通过绿色并购可以达到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目的。本文利用2008~2014年重污染企业并购数据研究了环境规制与绿色并购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并购战略的实施具有异质性影响。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企业绿色并购呈倒U型关系,随着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强度的提升,重污染企业发生绿色并购的可能性先上升后下降;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与企业绿色并购的关系并不显著,而非正式环境规制与绿色并购呈正相关关系,随着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重污染企业发生绿色并购的概率也不断增大。本文的研究揭示了环境规制与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的关系,是对企业环保投资相关研究的深入和细化,对政府制定环保政策和企业进行并购决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