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论事业单位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业单位是我国四大法人之一,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中央确定的政事分开、社会化的改革方向涉及事业单位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是事业单位改革的行动纲领。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是所有事业单位改革要达到的目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和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规律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则在系统改革方面体现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方向、目的和分类改革的原则。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也势在必行,其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和符合事业单位各自特点的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督、科学分类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人事管理体制。总之,事业单位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工程  相似文献   

2.
谈政事分开     
谈政事分开段成凯按照党的十四届二中全会精神,政事分开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也是党政机构改革的一条基本原则。为积极稳妥地搞好政事分开,本文从我国当前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就机构改革中政事分开的几个问题,作初步探讨。一、政事分开是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重大...  相似文献   

3.
公共服务市场化:事业单位改革30年焦点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业单位改革30年,是从适应市场、走向市场到回归公共服务本质的30年。这一历程反映了市场化与公共服务是事业单位改革的二重性选择。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必须树立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理念,处理好政事分开上的"分"与"合"、分类改革上的"归"与"撤"、财政供给上的"减"与"增"、政府职责的"放"与"管"、服务方式的"统"与"活"等五对关系。  相似文献   

4.
事业单位改革的走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卫  白瑞 《理论界》2005,(4):178-179
我国传统的事业单位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改变事业单位的旧模式,建立现代事业单位体制,必须实行事业组织创新。本文从政事分开入手,强调建立多元化的事业单位,通过分类管理、聘用制、融资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来保障新型事业单位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政事分开原则,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为此,笔者在从事事业单位改革工作过程中,对如何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认真思考,尤其是对事业单位改革的实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构想、改革中需要注意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事业单位是中国的整体社会中一个庞大的社会板块。在改革的总体进程中 ,为什么政事分开如此困难 ?为什么事业单位的改革总是走不出利益分配的圈子 ?本文运用公共选择理论 ,从集体决策规则转变的视角对此进行了分析和回答。笔者认为 ,中国的事业单位具有公共物品范畴内的特征。路径依赖作用的结果导致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制度选择条件的缺失 ,从而使公共性一致同意规则成为集体决策得以形成的依据。该规则之下的集体决策呈现出了“帕累托改进”和“一致同意陷阱”的特定情形。这是事业单位改革在“原则问题存而不论”的中国传统之下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政事关系是我国事业单位体制的核心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政事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并形成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事业单位是政府举办的履行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职能的组织,政事关系的本质是政府机关与其举办的事业单位在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服务提供者与服务生产者的关系。目前政事关系存在的问题:一是传统行政事业一体化特征依然突出,二是改革过程产生的“过度市场化”等。治理政事关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政府转型与建立公平而有效的公共服务体系,理顺政事关系,实施分类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8.
事业单位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形势发展,事业单位所担负的职责,所履行的作用,也在不断地调整、变化,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推进政事分开、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确立事业单位法人主体地位,维护事业单位法人合法权益,挖掘事业单位自身的潜力,集中自身智慧力量,调动自身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世纪党的第一次盛会-十六大为中国指明了新世纪的前进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以政事分开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成败直接关系到其它各个方面改革的成败。作者试图紧跟时代步伐,对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对事业单位按功能分类,是事业单位分类的本位回归。在内蒙古及其他一些地区分类改革试点已然结束,改革即将或已然全面推开之际,但对分类仍存在着诸如“以什么为依据”“功能分类”与“财政拨款方式”是否对应、 “分类工作如何开展以保证分类的科学、公正、合理性”等诸多疑问,这些都将影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全面展开与深入推进。笔者认为,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需要进一步明晰如下几个问题: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不等于事业单位改革,公共服务职能与事业单位机构也并非一一对应关系,分类需要做大量认真细致的基础工作,需要第三方的介入,并规避“两大风险”。  相似文献   

11.
事业单位改制中社会保障政策衔接和配套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解决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存在的退休待遇差问题。退休待遇差问题来源于我国碎片化的社保制度。碎片化社保制度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同时碎片化社保制度导致政府财政压力增大、阻碍劳动力流动、影响社会和谐。因此,解决待遇差的关键是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在此基础上发展职业年金。  相似文献   

12.
今年全国“两会”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大部制改革再次成为舆论和社会关注的重点。经过近20年的探索,中国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必须适应社会之需要、顺应国内外行政改革的潮流,进行以大部制为主要内容的政府机构改革。公共服务型政府本质特征是公共性、服务性和合作共治性。围绕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大部制要坚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以提高政府自身素质和能力为关键,并正确处理好“冗官”。  相似文献   

13.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其基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探讨,首先应该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公共服务型政府不但意味着政府职能体系的重新调整,更意味着政府理念的转变和价值观的重塑,涉及到权力的重新划分和治理方式的改变.因此,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需要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建立法治国家和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4.
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组成部分,是十七届五中全会最大的亮点,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所在。我国当前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存在公共服务支出比例偏低、区域之间公共服务支出的人均差异过大、歧视性供给以及公共服务提供过程中的效率低下等问题,必须从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体制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积极探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将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管理 ,并全面实行聘用制。聘用制作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手段 ,将提高事业单位的市场化程度 ,引起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同时也应加大相应的宏观调控力度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我国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机构网络基本形成。借鉴国际上普遍应用的政府管理工具——绩效评估,以公共文化机构建设、管理及服务的绩效评估作为切入点和抓手,以公众满意度、文化价值功能及社会效益的实现程度作为绩效评估的核心,构建公共文化机构绩效评估框架,探索形成公共文化服务常态化、制度化、优质化的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公益性出版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加强公益性出版的改革与建设对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着积极意义。就公益性出版构建服务体系而言,需要从机制改革、绩效评价和新型公共服务培育三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层面展开。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非营利性出版机制,实施公益性出版单位的非营利组织化改革。可以推动公益性出版事业单位内部运行机制范式的转变。公益性出版单位作为非营利机构,政府给以免税等优惠,可以采用市场经营手段获得盈利,但所得收益主要用于回报社会和发展新闻出版事业。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及其模式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长期以来在制度安排上一直存在着公共部门垄断、市场准入壁垒、寻租和公共福利损减等诸多问题。应当重新认识公共文化服务的属性,考虑其生产和供给的可分割性,直接生产与间接生产的可选择性等因素,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的多种模式。本文认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可采用政府"权威型供给"、市场"商业型供给"以及第三部门"志愿型供给"等,从而形成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9.
唐立红 《理论界》2014,(8):156-159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政府要加强各类公共服务的提供,做好公共服务,是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乡二元体制依然存在,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远远跟不上群众需求,在与群众需求产生偏差的背景下,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竞争、多中心治道与我国公共服务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的公共服务改革在20多年中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在于竞争,而运用多中心治理理论安排公共服务供给则给竞争提供了制度平台。分析多中心治理对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中有效竞争的支持,探讨其对我国公共服务改革的启示,能够得出一些有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