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朝鲜战争后,因特需订单高涨,日本经济再次面临经济危机的危险,而朝战后的东亚冷战拯救并复兴了日本经济。朝鲜战争后为实施东亚冷战战略,华盛顿向日本开放美国市场,对日本产品实施零关税。美国支持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加入科伦坡计划,通过与欧洲多国签订三边协定,帮助日本重返国际经济体系。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获取特别是美国、东南亚、欧洲市场的进入为日本实施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创造了条件。东亚冷战背景和美国的远东战略为日本实施"经济立国"和"经济外交"创造了绝佳条件,美国的东亚冷战思维也希望日本能够成为一个地区强国协助美国实现远东冷战的目的。美国东亚冷战的历史性"恩赐"使日本能够幸运地搭上美国的东亚冷战战车,日本也在1967年迅速实现了经济的起飞。  相似文献   

2.
克林顿入主白宫后 ,开创了美国战后历史上首次把经济问题放在对外政策中心地位的新时期。在美国现阶段所处的国际环境以及本国条件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 ,克林顿在众多经济区域中毫不犹豫地把美国经济的区域战略重点指向了亚太。克林顿力图通过以下手段将亚太经济战略建设成美国全球经济大厦中一根强有力的支柱 :提升贸易地位 ,扩展对亚太的经贸领域 ;巩固美日经济同盟 ,把日本作为美国对亚太进行经济辐射的基地和保障经济安全的屏障 ;同中国开展多层次的经贸合作 ;保持并加强在东盟的传统经济利益 ,利用东盟牵制中国、日本 ;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活动 ,加紧争夺亚太经合组织主导权 ;通过政治、军事手段建立巩固的经济安全机制  相似文献   

3.
朝鲜战争爆发之后,随着中国成为美国在东亚的主要对手,美国东亚遏制战略最终形成。阻止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传统贸易往来,并促使日本经济与东南亚经济进行整合,成为美国东亚遏制政策的核心环节之一。美国东亚战略政策的确定决定了日本只能以东南亚为对象开展经济外交。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美国和日本两国小企业政策形成过程及其历史背景和经济学含义的比较和分析,揭示了美国和日本小企业政策的两点根本不同:一是美国的小企业政策是以提高小企业竞争力为目的的社会性政策,该政策促进了美国的自由竞争,而日本的小企业政策作为全国产业政策的一部分,其主要目标是提高小企业的生产效率;二是美国和日本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价值观造成了两国小企业政策的根本不同。虽然中国的情况与美国和日本完全不同,但从美国和日本小企业政策的比较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两点非常有益的启示:一是中国经济的现实和未来发展决定了小企业政策必须以提高小企业竞争力为目标;二是小企业的外部制度环境将决定小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朝鲜战争爆发之后,随着中国成为美国在东亚的主要对手,美国东亚遏制战略最终形成.阻止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传统贸易往来,并促使日本经济与东南亚经济进行整合,成为美国东亚遏制政策的核心环节之一.美国东亚战略政策的确定决定了日本只能以东南亚为对象开展经济外交.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国内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主张以日元贬值来增加出口,刺激国内景气。但是日元贬值将对亚洲国家造成巨大打击,基结果是日本对亚洲的出口不仅难以增加,反而还会减少。日元贬值还会使日本的贸易条件恶化,并降低银行的融资能力,对日本国内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况且日元对美国汇率并不是日本单方面可以决定的。在美国经济明显减速的情况下,美国当局也不得不修正其容忍美元升值、日本贬值的政策。但是如果考虑到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关系基本上是互补性的而不是竞争性的话,就不能理解人民币升值对日本来说未必是好事。  相似文献   

7.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日本除占领东北之外,对华北、华中占领区进行了经济扩张与垄断。日本在中国及东亚的扩张引起了美国的关注,美国政府开始策划从经济上进行抵制。1939年下半年开始,美国政府着手废除《日美通商航海条约》以抵制日本在中国的经济垄断。1940年9月,当日本与德、意正式签订"轴心国"协定后,美国政府宣布了对日本的进一步禁运措施。伴随着中日战争的紧张情势及美国政府的远东政策,引起在华美商的不安。但究竟美国在华企业面对日本日益强大的商业扩张和垄断有何具体回应和采取了怎样的手段,其与美国政府之对华政策有何关系?中日战争时期美国在华企业的经营策略和以往有何不同?过去对于1937年中日全面战争爆发以后美国在中国的投资活动的研究较为不足,且往往将此一时期美国在华企业的形貌冠上勾结敌伪政权的标记,而忽略了战争时期美国在华企业的具体活动情形。本文以美国两大跨国公司:大来公司和英美烟公司作为代表个案,从"企业、政府与中日战争"的联系点,探讨中日战争时期美国在华企业之遭逢。  相似文献   

8.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是以股份公司的形式作为伪装,执行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对外政策."满铁"依靠特权建立起一个超乎中国主权和法律之上的"满铁王国",构成了日本国家资本为主导,日本产业托拉斯和中小私人资本为辅助的经济体系."满铁"通过这套经济体系,利用显性和隐性两种方式对我国进行经济掠夺、政治扩张、文化渗透,对中国的经济结构和民族工业造成了异常严重的破坏.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有一些经济学家作出大胆的预测:世界经济中心将从美国向亚洲转移。在当时,这种预测可能太过超前,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这种预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997年至2004年间,全球经济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其间,世界上交替出现了一系列的危机:三次新兴国家的经济危机、两次金融危机、两次石油危机、两次重大政治事件和一次外汇危机。在西方发达国家连连遭受经济挫折的时候,中国经济的腾飞引得世人瞩目。近年来,经济学家们纷纷认可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在近几百年的历史中,只有在战后的美国和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出现过类似当今中国的经济腾飞。而美国和日本的崛起都直接或间接地改变了世界格局,改变了国际货币系统、影响了世界原材料市场、重新配置了国际资本以及重新确定了劳动力的国际细分。那么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会改写经济的格局吗?如果会,将体现在哪些方面?另外,为了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中国经济应如何发展?应注意什么问题?本文将探讨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0.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几十年间赶超英德,在20世纪80年代直逼美国,实现日本经济奇迹,一度成为后进国家的榜样,其发展模式也被广为借鉴。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一直被经济学家们看好的日本,经济增长的势头突然出现了停顿,陷入严重的危机。本文试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国际竞争力的低下”两个方面来解释日本的沉沦,并分析日本经济发展模式的优缺,希望找到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