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学良的国家统一观,是在维护国家和平统一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首先他在参加军阀战争中,就提出了反对军阀干涉政治的主张,这是他追求国家统一的心理诉求;东北易帜和易帜后,他把拥护中央、服从政府,作为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理念;旅欧后他试图借助德意经验,拥护一个领袖,实行一种主义,以实现国家强盛;西安事变前后,他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是张学良国家统一理念的修正与升华.从反对军阀干政到西安事变,都体现了张学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以维护国家统一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胡适的对日主张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伴随日本侵华的推进 ,到全面抗战爆发前 ,胡适的对日主张大致经历了外交解决、反对作战和备战与交涉并行等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胡适的民主宪政主张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他积极倡导宪政,反对独裁专制,认为宪政在中国是可行的,只有民主宪政才能建设强有力的政权。他主张通过民主法治团结人民,约束政府,以形成一致对外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民族分裂势力是危及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主要威胁,为此中国从法律、政策、民族工作等层面提出反对民族分裂的主张,并将主权理论、中华民族发展史实、民族分裂行径的危害作为主张依据,而多民族国家民族整合理论则是反击民族分裂势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经济关系在民族国家的统一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恢复和发展一国分离部分之间的经济关系是重建统一的民族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经济关系的发展可以扩大主张统一的阵营、增强拥护统一的力量;经济关系的发展能够促进政治关系的密切和民族认同感的增强,进而有利于遏制内部分离势力和抗衡外部的干涉势力;主体部分的经济发展是促进各部分之间经济关系良性发展、带动全民族经济增长、为国家的最终统一准备经济前提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他的革命的一生是始终同祖国的统一大业紧密联系的.为谋求国家的统一,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新中国,他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艰苦的斗争,留下了宝贵的政治遗产.21世纪是中华民族崛起的世纪,祖国统一是历史潮流,因而,孙中山"统一中国"的理念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从经济方面入手的政策体系,孟子的"仁政"思想存在着某些比较明显的弱点,这主要表现在土地制度的设计上由国家实行"制民之产",反对土地的自由买卖;在税收制度的设计上主张劳役地租,反对实物地租;在农工商的关系上要求主张自由价格,反对国家力量的介入,等等。除此而外,"仁政"思想还缺乏在当时社会推行的动力,这主要表现在对君主的激励不足,不能解决统治者迫切需要的"富国强兵"问题、政权安全问题和天下统一问题,这是战国统治者对孟子敬而远之,认为其"迂远而阔于事情",不愿意实施其主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文化认同是群体建立和维系的内核,国家与其域内的族群、地域等群体在文化认同中呈现"一体多元"的面貌。分裂势力的认同政治试图在文化层面上消解国家文化认同、挑战国家统一。原生主义和建构主义两种理论范式均分析了文化认同与认异在分裂主义认同政治中的形成与作用。以此为基础,群体间的文化差异和文化隔离不断发展,进一步导向群体对立。在精英势力的政治动员中,最终可能成为分裂主义的基础和动力。所以,加强国家文化认同建设,无疑是反对分裂主义、维护国家统一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与胡适天赋禀异、学术各有所长,但都恃才傲物,故互相难免义气之争。尤其是,郭沫若信奉共产主义,秉承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方法论;胡适则鼓吹自由主义,坚守实验主义方法,并公开反对中共政治主张。他们在诸多方面如整理国故的理念、中国古史观念等,都存在着严重分歧。特别是在先秦诸子问题上,胡适要扬墨则势必抑孔,郭沫若因与胡适对峙,则势必抑墨,故而扬孔。  相似文献   

10.
五四新文学运动初期,在对于胡适文学改良主张形成之缘起上,就已经有"外来说"昭示于众,而随着"本土主义"文学观的反弹,以及对于20世纪初期新文学和新文化运动的检讨,上述"外来说"甚至一度被贬斥为"舶来品".与此同时,也有观点指出,将胡适文学改良主张仅仅依附于西方思潮的影响,事实上忽略了胡适文学思想和改良主张中的本土语境和本土要素.而在对上述两大派观点形成过程的检视中可以发现,无论是所谓"外来说"还是"本土说",都与言说者所处时代语境以及言说者个人对于胡适之态度存在着或隐或显的关联.而正是这些关联,影响到对于胡适文学改良主张的全面细致考察.重新检视胡适文学改良主张中三个一度存在争议之问题,可以让我们进一步澄清这些对五四新文学运动产生了一定影响的观点主张形成的过程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1.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内容之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以适应新时代民族工作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培养什么样的人"为目标,增强大学生民族团结的价值认同;以"如何培养人"为重点,创新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路向;以"为谁培养人"为最终效度,夯实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认为:只有安定团结,才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搞好现代化建设;人民团结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的重要标志;讲团结,必须贯彻民主集中制,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反对派性,顾全大局,一心一意向前看;搞好安定团结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统战工作,大力发展经济;要安定团结必须靠理想、信念、纪律和法制,反对自由化。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论述了坚持民族团结的意义,概括了民族团结的因素,提出了加强民族团结的措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民族团结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始终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制定了促进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战略方针,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致力于建设和谐民族关系,把毛泽东民族团结思想推进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李剑农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政治学家。他积极反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独裁,创办《太平洋》杂志,宣传地方自治,是联省自治思想的重要倡导者。在联省自治运动中,李剑农更是站在前列。由于种种原因,他的联省自治的理想未能实现。但作为政治思想史上的一页,联省自治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埃德加.爱伦.坡在他的早期作品《门泽哲斯坦》①中关于种族主义和奴隶制特征描述,流露出对奴隶的厌恶情绪以及对解放奴隶和奴隶革命的深深担忧。以谢林的绝对哲学为参照②,进一步指出作者也在努力地追求着他的绝对同一,试图将对抗着的主客观、意识与潜意识综合起来,去发现绝对同一的运作过程。可以说他是通过对人类心理意识的深刻洞察含蓄地表达了他的政治观点。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对构建民族精神的重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他创新了“大一统”的国家观和民族观。他在《史记》中将民族精神人物化、形象化和故事化,在众多人物形象和故事中着重表现了奋发进取、自强不息和爱国的精神。司马迁还将民族精神哲理化和道德化。这一切都有助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统一事业,有助于提高我们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司马迁对构建民族精神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从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看意识形态掌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领导权"是葛兰西思想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贯穿着葛兰西对东方与西方、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文化战略与政治战略等关系的深刻思考。"文化领导权"思想与意识形态掌控存在着内在的统一性,对于我国目前有效地进行意识形态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从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地理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是一个饶有趣味而又极富现实意义的问题。文章从历史地理角度论述了地理环境在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中的地位 ,认为有利的自然环境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兴盛不衰的物质基石 ;四周封闭的地理环境是促使中华民族文化共同化的动力源泉 ;频繁反常的气候环境和南北贯通的运河网络是促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外在因素 ;而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南下为民族凝聚力的壮大提供了丰富的催化剂和养料。  相似文献   

19.
浅析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对他们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十分必要。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使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深入学生的头脑,使他们真正成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民族团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高度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团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加强民族团结,必须克服两种民族主义倾向;加强民族团结,各民族之间要互让互助;民族区域自治是实现和增进民族团结的有效途径等。周恩来民族团结思想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客观性和辩证性的统一,务实性和有效性的统一。研究周恩来民族团结思想,给了我们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