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言散文《病梅馆记》,就其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而言,可认为是一篇杂文。 鲁迅先生说: 其实,‘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如果编年,那就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夹在一处,于是成了‘杂’。” 杂文足以议论为主,夹以叙事、抒情,是带有艺术色彩的一种特殊的政治论文。 《病梅馆记》是具有杂文的基本特点的。  相似文献   

2.
鲁迅说过,杂文并非“现在的新货色”,而是“古已有之”。现代杂文这种新的文学样式是继承中国古典散文和借鉴外国散文的产物。从鲁迅杂文中确实可以看得出同古代优秀小品,如魏末阮籍、稽康的“师心”、“使气”之作,唐末罗隐的“抗争和愤激之谈”,皮日休、陆龟蒙的“一榻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以及明末“有不  相似文献   

3.
杂文虽说是“古已有之”、并“不是现在的新货色”,但鲁迅的杂文确是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它冲破了“五四”前文学的历史传统,表现出一代文豪的独创精神。本文试就鲁迅杂文的艺术特征探索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杂文史上,鲁迅与瞿秋白都是杰出的杂文作家,他们的杂文,是两块可以互相媲美的文艺瑰宝,值得进行一番比较。 《“友邦惊诧”论》是鲁迅杂文代表作之一,《一种云》则是瞿秋白杂文的代表作,两篇杂文在解放后都曾先后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名篇。本文便试图通过这两篇杂文的比较说明鲁迅杂文与瞿秋白杂文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一种文体的产生,首先是基于社会的需要。鲁迅的杂文“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思想革命’”①,它是为适应五四运动、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中、作为一种革命的思想武器、文艺武器而出现的。鲁迅战斗的一生中,写了大量的杂文,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700篇,共130多万字,收在16本杂文集中。他的前期杂文包括从1918年至1927年以前的作品,收编为然风火《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四个集子、共128篇,另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中还收有这一时期的杂文物余篇。总计前期杂文达170篇左右。关于杂文,鲁迅曾多次论述过,在《且介亭…  相似文献   

6.
一为了探讨鲁迅杂文的艺术性质,不少研究者对其形象问题作了多方面阐述。这当然是完全必要的。不过,对鲁迅杂文的情感性注意不够,财不能不说是研究中的一个缺陷。有的同志将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质概括为“形象性与评论性相结合”,就显然忽视了情感性这一重要的艺术因素。事实上,鲁迅十分重视杂文的情感性,他更是怀着深挚炽热的感情来从事杂文写作的。他说过,他写杂文“就如悲喜时节的歌哭一般”,“无非借  相似文献   

7.
一为了探讨鲁迅杂文的艺术性质,不少研究者对其形象问题作了多方面阐述。这当然是完全必要的。不过,对鲁迅杂文的情感性注意不够,则不能不说是研究中的一个缺陷。有的同志将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质概括为“形象性与评论性相结合”,就显然忽视了情感性这一重要的艺术因素。事实上,鲁迅十分重视杂文的情感性,他更是怀着深挚炽热的感情来从事杂文写作的。他说过,他写杂文“就如悲喜时节的歌哭一般”,“无非借  相似文献   

8.
鲁迅说他的杂文写作是为了“知人论世”,“知人”即是人物品评,这是鲁迅杂文的一大特色。人物品评,古已有之。孔子说对于人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就是对人物言行的品评。魏晋以前,品评人物与统治者选用人才密切相关,而侧重于政治的、道德的品评;魏晋时期,人物品评超出了人才察举的政治功利色彩,而发展为哲学的审美的人物品鉴,成为一种时代的美学风尚,故名之为“人物品藻”。魏晋时的知识分子,玄理的辩论与人物的品藻是他们生活的两大课题,南朝宋刘义庆编的《世说新语》留下了这种士风的生动记录。其中的《品藻》篇对人物才情,风貌的审美品评甚是精彩。一部《世说新语》就是对魏晋知识分子人物美的品鉴。鲁迅说:  相似文献   

9.
邓晓芒的《鲁迅思想矛盾探源》等两篇文章,批评“鲁迅的思想矛盾在《文化偏至论》中暴露得相当多”,是“对西方文化的误读”。邓文引证鲁迅不熟悉卢梭的论据,实为鲁迅的反讽用法,不足为据。邓文认为鲁迅批评法国大革命不妥,是未能理解鲁迅“任个人而排众数”的方略,因它是为着抵制卢梭《社会契约论》中乌托邦式“公意”说的误导;而“掊物质而张灵明”的方略,则是在价值观方面反“唯物质主义”。邓文所列的多种判断,可一一回复:鲁迅从未追随“霍布斯鼓吹专制独裁”,更多的是接受约翰·穆勒《群己权界论》中“国群”对“小己”压制的观念;鲁迅从未退缩,不少杂文、小说中充溢、飞扬着尼采的强力意志;鲁迅从未以儒道学说为根本,明确表示过孔孟的书“和我不相干”。邓晓芒以先验的预设命题来框就、评判鲁迅,无异于使用了古希腊的“普罗克拉斯提斯之床”。  相似文献   

10.
收集在《野草》中的《过客》是一出蕴含哲理、风格别具的独幕剧。《过客》的创作,根据孙伏园先生的回忆,在鲁迅头脑里酝酿了将近十年之久,鲁迅在与友人的通信和杂文中屡屡提及,常说“这意思也在《过客》中说过”。鲁迅之所  相似文献   

11.
要完整的理解关于毛泽东的论述 ,就不仅要看他说出来的话 ,而且要看他没有说出来的话 ,用症候式分析的术语来说 ,就要看文本里的沉默、空白和沟壑 ,并从这里分析出他的“理论框架”。法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阿尔图塞曾经用这种方法分析了马克思的早期著作 ,作者在这里则把症候式分析用来分析毛泽东的几篇关于鲁迅的论述。毛泽东在《论鲁迅》(1937)和《新民主主义论》(1941)里称赞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 ,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是文化革命的旗手和方向。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 )里说在革命根据地杂文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要求作家俯首甘为孺子牛。只有把握了毛泽东有关论述的相互联系以及其间的空白 ,才可能完整理解毛泽东在此问题上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2.
杂文散论     
1. 释“杂”杂而不纯谓之“杂”.班固《汉书·艺文志》有云:“杂之义广,无所不包.”至于杂文之“杂”,至少包含以下三层意思:第一,取材广泛.杂文家王春元同志说:“杂,是就取材和内容而说的.花花世界,人事纷纷,兼收并蓄,无所不包.”老作家林语堂说:“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因为其取材至为广泛,“无所不包”,当然就成了“杂”.第二,形式多样.随笔、小品、序跋、日记、对话、书信、寓言、杂感等等,都可以是杂文(当然不一定都是杂文),真是杂七杂八,应有尽有,光怪陆离,杂然并陈.第三,从内容上说,它一般不是系统地论述某一个问题,而是片断的感想或偶然的一得,散玉碎珠,七零八落,谓之“杂感”.  相似文献   

13.
一、杂取材料报刊是社会舆论的中心。作为以“论时事”、“砭锢弊”为任务的鲁迅杂文,越来越注意从报刊舆论取材,利用社会舆论来制造社会舆论。鲁迅利用报刊材料来写作杂文,经历  相似文献   

14.
鲁迅曾这样说过:“自己呢,又做惯了晦涩的文章,一时改不过来,初做时立志要显豁,而后来往往仍以晦涩结尾”。鲁迅评价自己的一些杂文时,还用过“弯弯曲曲”、“吞吞吐吐”、“隐晦”、“曲笔”等词。一些研究鲁迅杂文的文章,偶尔也会谈到鲁迅杂文隐晦与曲笔的妙用,但似乎并没有探根溯源:揭示它在鲁迅杂文中的不容忽  相似文献   

15.
(一) 作为一种现代的文学样式,鲁迅杂文究竟是如何萌芽,如何发展的,研究者们较少涉足这一领域,因而尚有进行综合探讨的必要。鲁迅曾概略地说过,杂文“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思想革命”。《新青年》杂志,可以说是现代杂文的摇篮。杂文的最初的开拓者,除鲁迅外,尚有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吴虞、周作人、胡适等。当文学革命发轫时,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虽尚属纯议论文,而且留有文言的外壳,但文中所透露的对封建文化的激烈攻战,却是与后来杂文的精神相符的。一九一八年,《新青年》断然改用白话行文,同年四月更增设了专载短评的《随感录》专栏。这就不但使杂文获得了与其战  相似文献   

16.
鲁迅杂文研究的新镜角新拓展──评《新文化先驱的文体选择──论鲁迅杂文文体精神》龙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杂文是一种发生过重大影响的创新文体。鲁迅杂文研究和鲁迅的其它门类的研究相比又是一个薄弱环节,而且很难出现出类拔萃的新拓展和新突破。李德尧先生经多...  相似文献   

17.
<正> 《江汉论坛》1984年10月号发表了王献永同志的《论鲁迅杂文艺术的演进》一文,王文对于鲁迅杂文的分期提出了一个新的论点,他说:“鲁迅杂文的分期问题,一般的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似乎早已解决.其实这种分期方法,完全是以作者思想发展为依据的,也就是说,是以其杂文的思想内容为划分标准的,显然是不科学,不妥当的.因为鲁迅杂文是一种艺术,那就应该按其艺术的特性作为分期的主要标准.虽然,文艺作品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密不可分,又都同时受制于作家的主观思想,但作家的思想决不能等于作品的艺术思  相似文献   

18.
《锦州师院学报》(哲社版)一九八一年第四期,有宋学知同志大作《“鲁迅杂文”各称考》,多处涉及到我的短文《谈谈鲁迅的“杂文”概念》(载《华中师院学报》1980年第二期)。为了使讨论进一步展开,我愿意再谈几点想法与宋同志商榷。我写这篇短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鲁迅杂文的教学问题。什么是“杂文”,什么是“鲁迅杂文”,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呢?言人人殊,实在不好把握。自己从事教学工作,接触到更多的资料和实际之后,觉得问题更为突出。不解决这个问题,鲁迅杂文的教学,尤其是关于其艺术形式的教学是很难深入的。因此,便在一九七七年上半年写成了《谈谈鲁迅的“杂文”概念》一文。  相似文献   

19.
鲁迅曾说过:“战斗的作者应该注重于‘论争’。”①他的杂文,有不少是属于驳论性质的。其中,有对反动派及其走狗“叭儿”、“二丑”之流无耻谰言的痛斥,有对来自同一战阵战友诘难的辩答。这些论争杂文,同样显示着“时代的眉目”②,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时代的风云,社会的动态,也可以学习鲁迅高超的写作艺术。剖析精当,是鲁迅驳论杂文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鲁迅曾委婉地批评李守常的文章论理“未必精当”③。鲁迅的驳论文章,善于透过纷坛复杂的表象,极其准确地捕捉事物的本质,因而能一针见血,给论敌以重创。例如,冯乃超在《拓荒者》…  相似文献   

20.
论文学议论     
<正>清末小说理论家夏曾佑在论小说时曾说过这样一句有意味的话:“叙实事易,叙议论难。”议论作为议论文的基本表达方式,并不存在“叙议论”问题,而一旦进入小说中,就存在一个“叙”的问题,议论失去了在议论文体中的主体性,要“寄人篱下”,得“羞羞答答”了。小说是文学大家族中的一种,在其它文学体裁中都存在着如述问题。因而,文学作品中的议论就有了与一般议论不同的特殊含义,“文学议论”命题因之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