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原理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亮新 《浙江学刊》2007,9(4):144-148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划分以及二者之间关系调节问题较为突出,有必要从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相结合的视角,从宪法高度提出和研究“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原理,并运用这一原理在地方自治等具体问题上对中央与地方关系予以实证研究,主张应该在我国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划分和关系处理中充分体现平等、民主、法治、人权、科学以及均衡和谐的宪政精神。  相似文献   

2.
陈安存 《唐都学刊》2000,16(4):39-42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每个国家进行统治和管理时都必须面临的问题。文章从我国转型时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西方国家在处理两者关系上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建立中国特色的必要的中央集权与适度的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屈建军  罗伟 《唐都学刊》2008,24(4):86-88
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上,孙中山以保障民权为出发点,主张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各自的权限.但由于民国初年政治形势的影响,孙中山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具体构想也前后经历了联邦制、集权制和均权制的变化.地方自治是孙中山思考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点,通过地方自治既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又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限,是孙中山一以贯之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任何国家的财政既是保证国家机能运转的物质基础,又是对本国经济进行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而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处理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国家经济能否健康发展和财政机能的正常发挥。因此本文拟从事权划分、财源分配和中央对地方财政的监督与管理三个方面来探讨日本中央与地方的政财关系。一、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  相似文献   

5.
马金华  钱婧倞 《创新》2014,(4):54-59
文章首先以集权与分权这一矛盾为主线,缕析了近代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博弈过程:清代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从中央高度集权一步步迈向地方独立分权;北洋政府时期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表现为中央财政严重削弱,地方财权恶性膨胀;国民政府时期,通过变化频繁的财政体制改革以强化中央集权,收回地方财权。随后,从保持一定的中央权威、界定政府财权与事权、赋予地方独立税源以及完善财规、建立激励约束监督机制等方面揭示了近代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变迁对当今正确处理中央地方财政关系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唐代是一个比较重视法制建设的皇朝,在其存在的近三百年时间里,建立起了一个监控地方司法活动的严整体系.从这个体系来看,唐代中央监控地方司法活动的主要途径可分为行政监控和司法监控两种.其中,行政监控包括监察和考课,司法监控则包括复审、疑狱奏谳、上诉、死刑复奏和录囚徒等.应该说,唐代中央对地方司法活动的监控是有成效的,但存在的问题也相当明显,最为突出的是所有监控都来自官僚系统内部,而这个系统从一开始就存在唯官唯上、结党营私、官官相护、货贿公行等一系列无法克服的问题,这些问题则使唐代监控地方司法活动系统的效能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7.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个演进的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中国经济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1976年以后才有了本质性的变化。在1949~1976年期间,中央政府由于不同的原因没有可能在其与地方关系的变革上迈出更大步伐,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直在集权与分权之间徘徊,也正是中央与地方的不稳定关系对国民经济的制约使得从1976年开始的变革成为可能。作者总结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进过程,分析了中央与地方关系在不同时期存在的不同问题,特别指出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经济改革之后随着地方经济的自主发展而产生的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刺史品阶的变动、别驾的置废、地方增员与中央减员的矛盾三个视角考察了唐代州级官员品阶、职位、员额设置的变动情况,进而探讨了在这些变动因素的背后所体现的唐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贞观年间提升中、下州刺史品阶的改革,是唐初中央调整与地方关系政策的一项,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重视。别驾一职频繁的置废,表明了中央在对地方官职取舍问题上的矛盾态度,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通过这种取舍性的运动,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唐前期地方员额的增员与唐后期中央对地方员额的减员改革之间的矛盾,也构成了唐代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9.
本文不仅从财政收支变化,而且更主要地从完善体制的角度来认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调整。一、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调整的回顾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我国对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作了若干重大改革,这种改革迄今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1984年)的基本特征是行政性分权为主。针对过去统得过多过死的弊端,这一阶段改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教师聘任合同在各地的适用,与《教师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脱轨"现象,以致陷入严重的合法性困境。对地方教育立法的规范分析显示,地方教育立法难以弥合中央教育立法规定与各地教育实践表达之间的鸿沟,因此有必要对中央与地方教育立法制度进行反思。为构建良好的中央与地方教育立法关系,中央教育立法应秉持谦抑原则,地方教育试点也应遵循合法性原则。同时,教育法律的政策化倾向亟待修正,这同样是中央与地方教育立法关系法治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由于法律问题均产生于人们生活其中的地方与基层,因此,依法合理地界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建立制度化的各级国家机关的工作责任制,保证每天面对各种法律问题的地方与基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能够依法认真地履行职务,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关键内容.法治国家建设,既要重视法治、民主、人权这样一些基本价值的实现,也要关注地方与基层在实施法律的过程中所创立的各种制度与规则.正是这些制度与规则的发展、完善,才使得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一些进步.  相似文献   

12.
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而形成的一种分配关系。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则是财政体系内部各级政府对占有的国民收入进行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本文就从这个角度出发来探讨现行的日本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 一、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收支的划分  相似文献   

13.
印度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一直是联邦制下两级政府矛盾的一个突出方面。根据1950年国大党政府制定的宪法,印度财政分中央政府和邦政府(包括直辖区)两级。宪法明确规定:“邦的繁荣必须建立在中央有雄厚的财力基础上”,因为中央要集中更多的财力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邦政府财政有困难“有权从中央政府获得财政援助”。在多党制的情况下,国大党政府要使邦政府在财政上依靠中央,从而在政治上也听命于中央。现在以新人民党为核心的少数党联合政府上台,这种财政体制不会有很大改变。40年来印度的财政在保证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方面是有成绩的,但在体制上存在一些复杂的问题,主要是:  相似文献   

14.
四、地方债——财政资金的再分配手段 地方债是地方自治体为弥补财政收入之不足、以发行债券或证书借入的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以上的长期借款。它本质上是一种公共信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地方债通常处在中央管理之下,相当部分地方债由中央承购,因而它也是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再分配关系。 地方债在日本战后地方财政中始终有一席之地,地方债累计额也越滚越大。无论是高速增长时期,还是在低增长阶段,地方财政一直负债经营,这是日本地方财政异于中央财政之点。它清楚地说明,地方债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央和地方的经济关系有了较大调整和变化,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此相伴,中央和地方关系中的法律问题也在不断衍生。一、衍生的几个法律问题(一)中央和地方立法权限中存在的问题第一,中央部门规章与地方法规之间存在的某些矛盾。中央部门规章是由国务院行政部门制定的,在本部门、本系统权限内有效。地方性法规是由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效。中央各部门的规章一般都及于地方法规有效的行政区域内,但在实施过程中,地方往往从本地利益出发,优先执行本地法规。这时候,中央各部门…  相似文献   

16.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非正式财政收入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正式财政收入行为(预算外收入和制度外收入),不仅是地方政府在与中央政府的收入分割博弈中普遍采取的对策,而且也蔓延到中央机构。这些行为造成的沉重税负扼制企业的成长和投资的增加,从而削弱经济活动参加者的纳税能力,减少财税来源,最终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缺口不断增大。尽管有相当一部分非正式收入用于公共服务,但是它也提供了满足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高级工作人员群体不正当需求的可能性,由此酿成大量腐败现象。所以,建立有效监督政府财政行为的机制,设置保护纳税人权利的制度,实现公共财政的规范化和民主化,将不但是进一步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根本举措,而且还是推进政府职能改革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7.
团体自治的虚像与实像——日本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体自治的虚像与实像——日本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浅析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韩铁英地方自治是西方民主政治理论中的重要统治原理之一。日本的地方自治制度发端于明治初期,二战后日本政府又将其正式列入宪法,并且制定了《地方自治法》等一系列专门法律,从而使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中央宏观政策的调整与地方及企业的策略选择———关于中央提出的“抓大放小”方针及政策的案例分析王幼平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或企业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一个搏奕的过程。所谓经济搏奕,即指各经济主体根据对方的政策和策略,及时调整自己的政策、...  相似文献   

19.
从危机到治理:俄罗斯中央和地方关系制度变迁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国家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一直是俄罗斯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老问题。叶利钦时期,联邦中央以给予地方充分的权利为条件,寻求与地方的妥协,结果立宪联邦事实上成了契约联邦,使俄罗斯处于“国体四分五裂时期”。普京集制度整合和权威导向于一体,使“叶利钦后遗症”日益缓解,地方“权利岛”开始削弱。尽管目前对普京改革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最重要的是:任何改革,必须符合国情,符合基本民意,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马金华  杨娟 《创新》2011,5(4):47-51,116,134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在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上已形成博弈之势。在这种情况下,要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应建立偿债机制和风险预警体系、加强金融机构的监管、改变现行的政绩评估机制、修改现行《预算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