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只有学校、家庭密切配合,优势互补,协调一致才能形成一致的教育合力,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目前我国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有:合作内容狭窄、合作水平偏低、缺乏本土化的合作方式、对弱势群体的研究不足。为此,必须唤起家长与学校的合作意识,提高教师、家长的合作能力,加强各部门监督指导,促使家校合作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  相似文献   

2.
合作创新是创新活动的主流趋势。以社会网络分析为基本思路,通过考察长江中游城市群14所研究型大学与区域内外机构的论文合作情况,可以了解其科研合作创新的基本情况:长江中游城市群14所研究型大学彼此合作的频数很少,主要是校内机构的合作;校间机构合作频数主要取决于该校学科特长与优势,合作的基础是业缘关系、师缘关系;科研合作模式主要有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政校合作、校研合作,以校校合作、校研合作为主;机构间科研合作意向是向优势资源聚焦。为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14所研究型大学之间的合作,提出增强高校间科研平台的共建共享、统筹区域内一流特色学科建设、依托重大项目增强机构间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家校合作,既是大教育观念的体现,也是教育生态化的需求,更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家校合作具有同一目的性、双方平等性、活动交互性、沟通理解性和系统综合性等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4.
家校合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但是合作过程中父母参与度低会降低合作的效果。该研究通过文献法和调查法对中学生家校合作过程中父母参与过程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和对策进行深入的分析,认为家长在合作过程中对家校合作的目的、内涵、方式等缺乏正确的认知,并基于出现的问题从社会、家庭、学校、学生四个方面剖析了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家校合作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接受和认同。但家校合作在我国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存在参与意识不够强、双向交流不顺畅、组织制度不规范等问题,弱化了家校合作的意义。强化参与家校合作意识、加强沟通和健全制度,是家校合作走出误区,形成共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各方面原因,一些高校中频繁上演大学生自杀的悲剧,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信息不对称,调查缺乏公信力,对大学的认识误差及政府的偏袒调处等,加剧了家校之间原本就紧张的关系。对此,需要大学公开真实信息,让家长参与真相调查,大力普及大学常识,并培育家校双方的主体意识,以此改善紧张的家校关系。  相似文献   

7.
家校合作是学校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家校合作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英美三国在进行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过程中十分关注的教育话题。三国在家校合作背景、合作目标、政策引导、家长组织和合作方式方面具有趋同性,但在组织性、信念和学校文化整体建设中表现出差异性。我国应在借鉴英美经验的基础上,推进家校合作的实质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校企合作教学存在形式主义、缺乏互动与反馈等问题,对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缺乏本质的促进作用。本文运用案例研究法,以某211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结合学生在沃尔玛实习的访谈资料,采用内容分析法,探讨了移动课堂嵌入视角的营销人才培养"双元互动深度融合"和"校赛深度融合创新"模式,为其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育促进法》是推动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配合“双减”政策走向制度化的重要保障,而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人,父母支持情况关系着能否减轻学生学业压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基于我国6省12市32县(区)的调研数据,针对父母支持对学生学业压力的影响展开了实证研究,运用调节模型将家校合作纳入父母支持与学业压力的关系中,进一步研究家校合作下的二者关系变化情况。此外,根据学生身份与城乡属性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父母支持与学生学业压力存在负向线性相关关系;家校合作对父母支持与学生学业压力之间的关系存在调节作用;是否为寄宿生、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家校合作对父母支持与学生学业压力的影响不同。因此,根据上述结论得出以下启示:提升父母支持水平,发挥家庭教育的独特功能;整合多方力量,打造家校合作共同体;保障教育公平,关注弱势群体家庭教育及家校合作开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大学与中小学合作自20世纪兴起以来,受到教育学界的关注。走向“共生”是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发展取向,也是新时代赋予教师教育的使命。共生的本质是指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互相依赖和互惠互利的紧密关系。基于共生哲学的大学与中小学融合型合作是指大学与中小学双方基于理解、认同、接纳彼此文化的合作。这种合作不仅能促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积极互动,而且有利于促进双方协同发展,从而实现共创、共赢、共生。然而,在加强校地合作、推进协同育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过程中,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依然存在双方对合作共生的必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合作共生的目标与内容、合作主体的共生性迷失、推动合作共生的相关行政组织缺位、合作模式的共生性与开放性缺失等问题。因此,大学与中小学融合型合作关系的构建,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共生逻辑,摒弃“二分思维”模式,注重“求同存异”推进一体化发展;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合作双方共同趋优与协同创新;均衡资源分配,促进平等、互惠、共生。  相似文献   

11.
家庭与学校作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两个重要力量,如何更好地将二者的合力发挥、实现真正的家校合作,成为高校工作者所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家校合作目前在中国高校尚处于探索阶段,面对来自制度上、家校双方等的许多问题,高校需要在平等沟通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家校合作的新思路和新办法。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与传统美术、音乐、礼仪、节日庆典等民俗。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与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客家方言被冷落,客家民俗被淡化,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挑战。政府及教育部门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作为学校教育基础阶段的幼儿园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通过幼儿园的教改活动,搭建家园合作平台,以及整合社会资源等措施,形成多种路径共同保护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3.
关于发展与完善农业合作社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要解决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小农户和大市场的矛盾,发展农业合作社是现实的理性选择。然而农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运行机制不合理、服务不到位、外部环境不够优化等问题,为此必须采取措施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国际论坛》2008,10(4)
安全合作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基础和前提,而现代主义哲学中的二元对立、工具理性至上、极端个体主义是目前世界安全问题的主要哲学根源。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局限的克服与超越,后现代主义在人与自然、人与人和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上的思想主张与"天人合一"、"仁者爱人"、"和而不同"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相通的,是我们化解传统安全困境、进行非传统安全合作的思想基础,对构建和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于家园共育、家校共育、家庭教育等话题关注度在持续上升,但培育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学校并没有真正在课程结构、师资培养等方面体现出家园共育特色。家园共育能力培养是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之一。家园共育课程体系应针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设置,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课程目标分别设定为形成父母角色认知、掌握五种技能、处理亲子关系技能技巧。  相似文献   

16.
东北亚环境合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众多的制度安排,但是这些合作制度的功能相似,任务重叠,最严重的是各个机制独立行事,缺乏有效沟通。因此,目前东北亚环境合作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形成一个整合的治理体系,而是形成了由若干具体合作安排组成的松散结合体。因此,评估并总结治理进程中的问题,将松散的结合体整合成为协调的治理体系是东北亚环境合作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与香港比较,内地残疾人社会支持理念相对落后;力量相对单薄;方式相对单一;内容相对贫乏。应学习和吸收香港残疾人社会支持的先进经验,在社会支持理念方面,实现由人道主义向公民权利的转变;社会支持方式方面,实现由政府提供向政府购买的转变;社会支持主体方面,实现由家庭、政府为主向非政府组织为主的转变;社会支持内容方向,实现由救助主导型向发展主导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南京工程学院电气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立足于服务电力行业,采用产学研用协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细化了校企合作内容、方式并进行制度建设。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统筹考虑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学科实验室规划。对非电力专业背景的学生,安排部分电力专业补修课程,但不计入学分;设立校企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教研课题,从人才柔性使用、合作制度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并不断改进;安排部分具有工程课题和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参与联合指导等方法,解决了人才培养过程中部分学生不具有电力专业学习背景,有些专业课程学习较为困难,企业合作指导教师选择目标性不强,校内和校外导师的衔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实施经验和改进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是"十一五"期间新增的国家科技计划,自实施以来,已迅速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了农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的实施经验:在立项目标上突出公益性;在立项方式上择优委托;在项目实施上联合协作;在项目管理上健全制度、搭建管理平台等。分析了目前农业公益性专项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项目征集方式单一;承担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的作用发挥不足;缺乏具体的绩效考评内容和程序等。进而提出了改进策略:广泛征集项目以确保项目来源更切合生产实际;调动承担单位科研管理部门主动性和积极性;科学设计考评内容和考评指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