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领导者的人际关系,就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与不同层级的个人和群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与心理距离,包括与上级、同级和下级的人际关系(罗家德:《关系与圈子——中国人工作场域中的圈子现象》,《管理学报》2012年第2期).由于上级在组织资源和权力分配、重要人事任免、重大事项审批、重要决策权力等方面控制或影响着下级,一些领导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对上负责作为最佳利益选择.  相似文献   

2.
徐晓慧 《领导科学》2003,(15):14-15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优化领导效能的重要条件。人际关系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人际关系协调、信息流动畅通,有利于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人际关系具有情感交流的功能,领导在工作中如能得到周围同事的情感支持,会形成强大的号召力;人际关系具有行为调节功能,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促使领导自觉地协调自身的行为。作为领导,要善于协调人际关系,通过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提高领导效能。一、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上级对下级具有引导、指挥、规范、监督的职责。下级正确协调与上级的关系,能取得上级的信任和支持,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领导职能。正确理解上…  相似文献   

3.
<正>权力冲突,是指上级领导者的决定与下级领导者执行之间的矛盾冲突。由于能力、判断、决策方式等方面的原因,上级领导者不能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以致决策失误,指挥乖谬;下级领导者站在执行的前沿,掌握实情,了解实际,对上级领导者决定的正确与否,能够作出实事求是的判断。下级领导者一旦发现上级决策不符合实际、不正确,甚至错误,就会否定上级的决策,抵制与拖延执行,从而与上级发生权力冲突。  相似文献   

4.
李朝智 《领导科学》2012,(10):11-13
在我们这样一个非常重视"人情关系"的社会,领导的人际关系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话题。所谓领导者的人际关系,就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与不同层级的个人和群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与心理距离。就领导者角色的人际关系而言,可以分为对上人际关系、同级人际关系、对下人际关系。如果以领导者为核心来看问题,那么他是以放射型的方式与上级、同级、下级发生人际关系,从而形成一个特殊的人际关系网。  相似文献   

5.
在单位内部阶层分化、地位悬殊背景下,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需要上级、下级和同级之间的共同努力.单位内部阶层的分化导致上级、同级和下级的人际关系的特点不同.本文抛开单位外部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影响,根据严格等级分化的单位内部人际关系的特点,分为三种情况详细讨论.同时,对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从上下级和同级两方面进行说明. 一、阶层背景下良好人际关系的特点 (一)下级与上级人际关系的特点:权威性和适应性 中国是一个受权力和地位影响深远的国家,上级领导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成为下级改变想法、思路、行为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逆向领导力指在组织层级结构中下级对上级的影响力,其本质是下级与上级建立了高质量的信任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既受上级对下级能力、善意、诚实等可信度因素的感知的影响,也受上级个人的信任倾向的影响,而信任行为的结果又决定着信任程度的变化。下级获得上级信任进而建立逆向领导力,应做优本职工作,对上级身份认同,价值观和言行一致,因人施策,以及艰难时刻勇于担当。  相似文献   

7.
<正>领导干部的人格是否高尚,直接影响领导工作的效能,而领导干部的人格又是体现在活生生的领导活动之中。例如,怎样对待上级,怎样对待同级,怎样对待下级,怎样对待自己,这些都反映和折射出了领导者的人格修养。笔者认为,领导者应当做到对上级不媚,对同级不损,对下级不伪,对自己不私。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领导者获能否得下级的信任,既受下级对其能力、善意、诚实等感知到的可信度因素的影响,也受下级自身的信任倾向和信任行为产生的结果影响。领导者要获得下级信任应遵循五项原则:胜任力原则、善意原则、真诚原则、提高下级信任倾向原则、积极反馈原则。  相似文献   

9.
《经理人》2004,(2)
合作的核心是信任。信任是组织内部和外部人际关系方面的中心课题。难以信任他人就不可能成为领导者,准确的原因在于他们不能容忍要依赖于别人的话语和工作。所以他们不是亲自动手做完全部工作,就是严密监督别人开展工作而变得控制过头。他们明显缺乏对别人的信任,结果将导致别人也不信任他们。  相似文献   

10.
《经理人》2004,(2):104-104
合作的核心是信任。信任是组织内部和外部人际关系方面的中心课题。难以信任他人就不可能成为领导者,准确的原因在于他们不能容忍要依赖于别人的话语和工作。所以他们不是亲自动手做完全部工作,就是严密监督别人开展工作而变得控制过头。他们明显缺乏对别人的信任,结果将导致别人也不信任他们。  相似文献   

11.
正所谓严格,就是在执行制度或掌握标准时十分认真,不放松、不马虎。领导者对下级严格管理,意味着领导者在执行组织的规章制度时毫不含糊,并且对下级的工作高标准、高要求。一旦下级违反规章制度,则必然受到惩罚;如果下级对待工作马虎草率,则一定受到批评。从表面上看,领导者对下级的严格管理似乎与人性温暖相对立,其实,严格管理并不等同于冷酷无情,人性温暖也不等同于放松管理。领导者对下级严格管理,其目的是要做  相似文献   

12.
<正>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免不了恩怨。一个机关、单位、部门,就是一个微型社会,人际恩怨、工作矛盾、性格冲突,在所难免。具体说来,有因上级对下级不信任而产生的恩怨,有因下级对上级不服从、不尊重而产生的恩怨,有同级之间因分工、分权不  相似文献   

13.
谢芳 《管理科学文摘》2008,(17):181-181
由于种种原因,领导者对权力的来源与应用有不同的认识与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不同的权威观。权威观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领导行为,并进而影响下级人员工作能动性。为诱导出良好的人员行为,有效达到组织目标,领导者应在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石上树立正确的权威观。  相似文献   

14.
李一 《领导科学》2007,(2):36-37
“领导”这个词的概念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同的时代背景赋予这个词不同的意义。在过去,由于教育、信息和实践的限制,有些人掌握了更多知识,获得了更多能力,他们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成为上级,成为领导;而另一些人则没有机会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就成为下级和群众。在这里,领导具有上级、指挥、高明、权力等意义,领导就是自上而下靠指挥链和行政链推动工作、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显然,这里的领导者,是一个有优势的领导者,是与下属有“位置差”的领导者,是一个具有“势能”和“惯性”的领导者。同时,谈到领导,就会使人联想到“…  相似文献   

15.
上下级关系疏离现象主要表现为上下级之间心理距离过大,造成领导者与追随者情感分化、互不信任甚至严重对立.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看,应当从上级与下级、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内在素质入手,并考虑影响上下级行为的一系列权变因素. 一、追求领导者素质的全面提升 领导者素质的不足与追随者素质的提升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而"此消彼长"之后,领导者素质的不足更加难以适应追随者素质的不断提升,这对于消除组织中的上下级关系疏离现象非常不利.在新的形势下,领导者应当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和满足不同类型特质的追随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一般地讲,每一个领导都既有自己的下级,同时又有自己的上级。关心、爱护、帮助下级是每一个领导者的责任。可作为下级,要适当注意多理解上级,这也是下级对上级的一种支持。下级正确理解上级意图,是开展工作的基本前提,对此不多赘述。这里要……  相似文献   

17.
作为领导者,必须主动接近下级,并与他们和睦相处。这不仅是为了了解下级,也是为了取得他们的了解和信任。 一个领导者在工作中的难处常常不在工作任务本身,而是如何做好人的工作,去了解人、使用人,同时让下级了解你、信任你。如果这个难处解决不好……  相似文献   

18.
马一凡 《决策》2014,(9):80-81
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领导观正在发生变化,领导者慢慢从独揽大权的角色中淡出,下级也并不像以往那样很容易服从管理。这样的新型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使得领导过程中出现了新情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领导者的权力是下级授予的,如果下级们不信任、不支持领导者,那么领导者也就无法维持自己的权力,对于整个组织来说,就会削减组织的领导力。  相似文献   

19.
李树宏 《领导科学》2012,(27):34-35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需求.领导者拥有资源的有限,导致下级间出现需求冲突.如果下级间发生激烈的需求冲突,将对当事人、领导者、工作本身和整个单位都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然而,适度的需求冲突也能让下级之间出现良性竞争,有利于调动下级的工作积极性,推动单位工作向前发展.领导者要想在避免发生激烈需求冲突的前提下,借助适度需求冲突推动工作,就必须科学管理下级间的需求冲突.  相似文献   

20.
问题18:领导者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与上级、同级、下级的关系?请结合实际谈谈。时限:7分钟出题思路:上下级是相对的、可变的。但是,不管领导角色怎么变化,总有个正确处理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的问题。领导者既应把握总的原则,又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灵活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